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

2022-07-05 06:12张邈馨
新校园 2022年10期
关键词:折线统计图意识

张邈馨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课程方案颁布,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全面进入了素养时代,课程内容及育人方式的持续变革与优化,使大单元教学成为这一背景下的必然趋势。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从整体视角出发,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并迁移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为例,从提炼单元“大概念”,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规划单元学习目标,明晰单元学习路径;实施单元评价任务,对接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单元学习过程,落地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阐述对核心素養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探索。

一、提炼单元“大概念”,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引领下的大单元教学,提倡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因此,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要从宏观视角出发,聚焦课标,整体解读单元,找寻隐含于学科知识背后更为本质的内容,即学科大概念,进行以大概念为单元组织中心的知识结构化设计。

“折线统计图”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两部分内容。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和本单元密切相关的核心素养发展点是数据意识,针对数据意识内涵的表述,我们能够发现小学阶段“数据意识”的培养不是仅仅让学生掌握“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具体知识和计算方法,而是让学生在面对与数据有关的具体问题时,萌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判断与决策的意识。比如本单元的学习,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只是能简单地认识和画两种折线统计图,而是要让学生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这也为后续初中“数据观念”的形成做准备。从“知—行—为”的角度对学段目标、内容要求等进行解读还可以发现,知识技能层面,数据意识的形成有赖于统计过程;但从思想方法层面看,学生即使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也并不能自动升华为数据意识,其背后的思想方法更为重要,具体包括整体思想(通过样本来描述、推断总体)、随机思想(认识不确定性的普遍存在,知道可以透过偶然发现必然)、相对思想(统计方法无简单意义上的对与错,只有“好”与“不好”)。从价值观层面看,数据意识作为一种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逐步积累活动经验。这三个层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素材及充分的体验,逐步实现对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提炼出“数据意识”作为本单元的大概念,即“借助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表达的意识,让判断和预测更具科学性”。

二、规划单元学习目标,明晰单元学习路径

单元学习目标是大单元教和学的出发点及归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具有明确的要求。教学目标要体现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要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四基”“四能”的关系;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体现整体性和阶段性。在确立单元学习目标时,教师一方面要结合单元大概念、单元内容和学情分析等整体规划单元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更要关注目标在单元学习过程中的分解细化,最终实现核心素养在单元学习进程中的递进性发展。

学情调研显示,学生学习本单元时的思维难点,通常是对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有效性方面独特优势的理解不到位,往往关注单个数据信息比较多,缺少对数量变化整体趋势的分析。综合考虑学生的思维难点后,最终制订本单元学习目标如下:

1. 根据问题情境,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基本结构及特点,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2.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从随机事件中发现事物隐藏的必然规律,并能根据数据的变化作出判断和合理的预测,能找出数据中蕴含的信息,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说出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价值;在交流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发展评价和反思能力,培养数据意识。

以上3条单元学习目标围绕单元大概念层层深入,体现了进阶性,最终落脚到发展数据意识上,具有素养立意。将单元学习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有的目标需要多个课时来完成。以单元学习目标第2条为例,此目标需要两个课时来完成,既有通过对单式折线统计图中点的位置和线的变化进行的分析,总结出事物的发展趋势,也有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折线的对比分析,并借助分析预测作出判断和决策。从目标的整体规划,再到课时目标的递进细化,这样的教学同时具有问题驱动性和整体综合性。

三、实施单元评价任务,对接学科核心素养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把“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每个领域的课程内容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呈现,分别对应的是学习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如何学习。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更加注重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由此,我们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情境,侧重考查学生对大概念的深度理解。

下面以评价任务“读图,揭秘二孩政策”为例来分析。它是一项形成性评价,是在学生学完复式折线统计图后进行的评价。

评价目标:

1. 能根据问题背景,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能选择合适的方式准确表达数据。

2. 能快速、准确获取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描述:

2015年,我国出台了“二孩”政策,你听说过吗?国家为什么要出台这个政策呢?请你以上海市人口的变化为例,思考并完成以下任务,共同揭秘“二孩”政策吧!

1. 自主设计收集数据的方案,并展开讨论,最终形成小组意见。

2. 实施设计方案,根据小组确定的方案,收集、整理和表达数据,借助数据进行分析,揭秘政策出台的原因。

3. 组员汇报,分析各自的设计思路、数据收集过程、构建统计图的理由、最终的结论等。

评价实施:

学生四人一组,根据任务描述完成任务,根据评价量规(见表1)进行组内互评,部分小组进行展示汇报,教师根据评价量规的不同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导。

在这样的任务驱动下,学生将会经历设计方案、收集数据、整理和表达数据的全过程,通过图书查阅、网络查询了解数据蕴含的信息,学习如何提取信息,借助统计图对城市人口的变化进行分析,借助分析揭秘政策出台的原因,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让学生能深刻体会用数据说话的现实意义,提升数据意识。与此同时,基于评价目标分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再借助评价标准的层次划分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利于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

四、优化单元学习过程,落地学科核心素养

评价驱动着单元学习过程,大单元教学力求以最优化、最便捷的形式和结构组织教学,搭建单元学习进阶。就好比学生在爬楼梯,我们要设计一个连续递进的“台阶”将学生当前位置与目标彼岸连接起来,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路径。由此,我们对本单元知识教学的“序”进行思考,作出如下重组调整(见表2):

数据意识的形成需要大量有意义学习材料和足够课时的支持,基于这样的思考,本单元我们进行了课时的扩充,由两个课时扩充为四个课时。将学习重心从关注统计图表知识技能层面转移到关注对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增加起始课,先解决知识层面问题,学生对课前搜集到的统计图表进行分类,总结其结构、特点,起始课中就实现了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目的。以往我们通常把识图、画图、分析预测等放到一个课时中,因容量大,导致学生对用数据说话的意识不强烈,有了起始课的补充,到了第二、三课时,再学习单、复式折线统计图时侧重点则放到分析、判斷和预测上。另外,增加读图课,通过识图、讲图、品图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统计对于决策的重要性,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意识。目标、评价、学习进程是一脉相承的,目标、评价制定出之后单元学习进程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真正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

通过“折线统计图”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实践,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大单元教学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这种体系式、综合化、深度式的学习中,建立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运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运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礼轩小学)

责任编辑:庄 源

猜你喜欢
折线统计图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折线的舞台——谈含绝对值的一次函数的图象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折线
意识不会死
折线图案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