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策略研究

2022-07-04 15:10:21曾万金
高考·上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新高考物理教学高中物理

曾万金

摘 要:物理是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因具有内容多、知识抽象复杂等特点,一直是高中教学的重难点学科。传统教学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多是以“教师教授+题海练习”模式为主,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机械化地练习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容易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整体教学质量造成不利影响。高考形势的变化,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转变认知理念、转变方式方法,以切实提升该学科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物理思维形成与发展,真正发挥该学科的育人价值。鉴于此,文章就新高考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策略进行探讨,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教学;教学改革;新高考

高中物理学科所涵盖的知识点多、内容复杂、抽象性强,对于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理念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此理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授课时都是以自身为主导,通過概念讲解、规律技巧讲解、强化练习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考试成绩[1]。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尤其是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考形势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使得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逐渐被淘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成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2]。为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需要立足新高考形势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促进该学科教学质量提升。

一、新高考形势分析

2018年福建省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并于2021年开始实施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即“3+1+2”考试模式,其中“3”指语文、数学、英语,即这三门为必考科目,依然沿用国家统考模式,其余科目均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其中“1”指物理、历史中的任意一科,“2”指化学、生物、地理、政治中的任意2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自主选择相应考试科目,不开展文理分科[3]。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也是关注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兴趣观念的体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兴趣爱好选择相应考试科目,帮助学生以兴趣为推手,实现在特定科目上的深入发展[4]。且这一政策的出台,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科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理科知识,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也有积极意义。物理学科作为传统理科课程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也需要结合形势要求,立足学科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改革,以满足当前的教育教学需求,提升教学质量。

二、新、旧高考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比较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物理学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和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教学内容方面。物理一直是高中教学的重难点,以往高考对于物理学科的考核多以研究型题目为主,而新高考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增强了物理知识考核的综合性、内容的宽泛性,传统的深入研究型题型则相应减少。这一转变就要求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适当拓宽、外延教学内容,增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视。

第二,教学方式方面。学习内容多、抽象性强、复杂性强是该学科的主要特点,这也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时必然会有一定难度。传统教学中,为了学生能够尽快掌握相关知识及解题方法,提升考试成绩,很多教师都是以自己为课堂主导,争分夺秒地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知识、技巧、解题方法,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跟随教师思路听课、记忆、练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新高考形式下,高中物理教学更强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更强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的发展。这也就要求教师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更新理念,以学生为主导,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为载体,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思考,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提升。

第三,学习方式方面。新高考形势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变,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带来影响,传统的“大量刷题、题海战术”等学习方法不再适用,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中实现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无论教育制度发生怎样的变革,“以学生为中心”始终是教育的核心理念。对于高中物理学科而言,转变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是新高考形势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作为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发挥带头作用,主动将自己课堂主导者的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服务者”,在日常教学中主动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主动思考探究中深入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从而实现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讲解物理知识时,教师还需要转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从知识特点、本质出发,寻找更为生动贴切的教学方法,将晦涩的知识简单化,从而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升其学习效率,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从而激活学生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物理课堂更有活力、更加高效。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高中物理学科所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运动观念等均是该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从知识特点来看,抽象性强是这些物理观念共同的特点,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进行教条化讲解,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这些观念、规律的内涵,更难以灵活应用这些观念、规律来解决物理问题,自然不利于学生物理学科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发展[5]。为此,新高考形势下,教师在进行物理学科知识讲解时,需要尽可能地与生活实际进行融合关联,以真实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教学鲁科版高中物理《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直接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牛顿第三定律”以及“定律结论”的方式,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来带领学生思考该定律的产生过程。如可以为学生列举“玩具车在地面行驶”“拔河比赛”等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思考该定律内容,降低学生心理上对于物理知识的畏惧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思维碰撞,了解“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这一内容。这样通过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可以让物理知识更加“接地气”,并且更便于学生理解,对于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以及利用物理观念分析生活现象能力的形成均有积极帮助。

2.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教学活动

提问是实现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情况的重要参考,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加强对课堂提问的重视,通过适当的提问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6]。故而,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适当提问,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教学鲁科版高中物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开展小实验:拿出提前准备好的4个小球,并将小球紧密排列起来,之后拿起一侧的小球进行撞击,此时同学们会发现,另一侧的小球被弹了起来。在完成了实验展示后,教师可以结合实验内容进行提问:“为什么另一侧的小球会被弹起?这是什么原理?”这样通过开展趣味实验,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直观观察了实验过程与结果,同时从实验出发进行提问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3.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高中物理学科具有一定难度,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会有吃力感,特别是在学习重难点知识时更会觉得有难度,甚至会滋生厌烦感、抵触感,不利于学生该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就会逐步积累起来,成为后续学习的“拦路虎”,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想办法对抽象、复杂的知识进行简化,将知识以形象、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知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为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相对于文字、图片这类静态的表现形式而言,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动态化的方式来呈现知识,能够形象地呈现出物理知识,以解决学生感知力差、抽象思维弱等问题,使得物理学科的学习难度大幅下降。

例如:在学习《静电力库仑定律》时,针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因素”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来呈现“带正电物体和带正电小球间的相互作用”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在观看动态实验的过程中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因素”形成直观了解。在此基础上,还可通过多媒体方式播放“库仑扭秤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相关知识,增加学生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和记忆深度。这样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载体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改变直接为学生传授定理内容与结论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生成之中,是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再者,在学习《原子结构》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方式为学生播放“模拟散射”的动画视频,以视频为推手,帮助学生理解“粒子经反射源发射后是如何回到原子上的”这一内容,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以外,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拓展更多“万有引力”的知识,比如人造卫星的功能、宇宙的起源、行星与卫星的运动轨道等,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以激活其物理学习兴趣,为其学习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4.借助物理实验开展教学活动

高中物理学科内容有实用性强、实验内容丰富等特点。开展实验活动,不仅可以丰富物理课堂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更为持久的专注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是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传统教学理念下,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则是教学的第一位,再加上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时间紧,所以很多教师通过自己演示,或者简单的口头讲解方式来替代实验操作,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实验之中,自然无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价值,影响整体教学质量。新高考形势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综合能力则是该学科的重要目标,在此情形下,教师就需要转变以往“教师示范、学生观摩”的实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之中,在具体操作中参与知识生成,解释实验论证,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获得实践探究能力、综合能力的发展。比如:在教学《电阻》时,就可以将实验室作为课堂,带领学生开展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面积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并在记录、分析实验数据的过程中探寻规律,掌握“电阻定律”的知识。再如:在学习了“探究动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换”的相关知识后,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后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以圆柱罐子、橡皮筋等为工具进行“滚筒自由运动”实验,让学生在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结果中明白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掌握“能量守恒”的相关知识,实现对学生探究分析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高考政策的出台对于高中物理教學提出了新要求,作为该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结合新高考形势,主动更新理念、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充分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促进学生获得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能力发展,切实提升该学科的教学质量,满足新高考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徐清军.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转变及对策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

[2]孙建忠.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优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物理教学,2017(12):62-67.

[3]徐孔锋.新高考改革下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32):29.

[4]孙志兰.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优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3):51-52.

[5]黄燕萍.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优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高考,2019(30):19.

[6]杨心波.分析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转变及对策研究[J].文学少年,2020(3):1.

猜你喜欢
新高考物理教学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54:02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14:43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1:21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0:33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20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