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阅读资源 提升写作能力

2022-07-04 07:38赵兆龙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初中生写作能力初中语文

赵兆龙

“读与写”关系的论证当属老生常谈,大家均认同广览多读,充分积累阅读资源,对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然现状是,写作对于广大初中阶段学生而言仍然是难度系数较高的语文模块,语文课堂上“以读促写”教学实践也缺乏规范性、长效性。究其原因,阅读本身作为一种信息获取机制,在对写作能力发挥作用时,关键不在于读了多少,读了什么,而是能否充分内化,有效借鉴。换言之,“以读促写”不应是一种流于表面的模仿,应该是一种“自我唤醒”的教学艺术,一方面保持借鉴阅读资源的广泛性、多样性,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充分汲取养分,夯实语言词汇、语法修辞、语篇结构等基础。另一方面,重点要放在借鉴阅读资源行文逻辑、布局结构、文学风格等方面,引导学生从“文字表面”走进“作者内心”,通过引起心灵共鸣的方式,实现写作过程中的自我唤醒。

一、阅读资源对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价值分析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实践中提及“阅读对写作的价值”时,言之必有积累而忽视创造,特别是结合课文阅读展开的写作教学活动,其基本形式是以课文为范围、进行“抄袭式借鉴”。由此生成的作文内容,只不过是对文章要素进行替换,这样的“葫芦文”自然难以跨越范本局囿。

诚然,阅读资源的基本价值在于提供素材,拓宽视野,学生阅读量不足,易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写作困境。有观点认为,写作应是现实生活在书面表达维度的映射,强调写作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感悟生活,这也是比较中肯的观点。但从现实出发,初中生生活空间促狭,社会阅历不足,理解能力有限,直接“取材于生活”有很大难度,所以不能就此否定阅读资源的价值,也不能局限于阅读资源的基本价值,从“以读促写”的角度出发,提高写作能力还要超越阅读资源之外。笔者认为,充分发挥借鉴阅读资源价值的关键,在于提供一种激活机制,从而赋予初中生写作养成性、发展性效应,让阅读资源成为初中学生“唤醒自我”的引线,即通过阅读课内外文本,在兴趣使然、倾诉意愿的驱动下,形成愿意写作、爱上写作的心理倾向。

二、基于“以读促写”理念的初中语文教学思路

客观上,阅读资源以海量计,特别是在“互联网+阅读”的文化生态场景中,当代初中生获取阅读资源的途径更多,范围宽广,类型多元,一味地讀并不能保障学生写作能力顺理成章的提高。究其原因,汉语写作在自身语境下有着严格章法、规则及标准,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谋篇布局,无论是修辞手法还是引经据典,必须符合现代语文表达逻辑。同时,初中语文教学范畴内的文本类型较多,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诗歌等写作要求存在差异,给人的阅读体验也各不相同,所以基于“以读促写”理念展开写作教学,应循序渐进,有的放矢。事实上,无论采取何种写作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语文教材都是写作教学的根本依据,一篇文章能够被选录,自有写作范例价值,因此“以读促写”中“读”的行为,首先要落实到“读课文”上。从教师角度说,要发挥“以读促写”的有效性,实现借鉴阅读资源的最大价值,更应该利用好课文,可按照“课文体裁→课文题材→课文主题→课文要素→课文篇目”的思路,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深度发掘,一方面从中为初中生总结出写作特点、手法、语言、修辞等范例,另一方面建构“群文阅读”体系,在单篇范例价值的基础上,从多篇阅读资源中汲取写作经验,实施反复练习、螺旋提升;简单说,课文内容提供了写作教学的依据,这一思路不受文体限制,可在议论文、记叙文、诗歌等写作训练中通用。

三、借鉴阅读资源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一,课文内容作为范例,展开针对性写作训练。直观上看,仅依赖少量阅读文本、单一阅读资源是难以实现“以读促写”效果的,这是因为,阅读促进写作的价值形成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类型的文本资源,才能够从中汲取契合自身写作心理、情感的观点,正所谓“大浪淘金”就是这个道理。但以课文作为范例,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有效弥补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写作缺陷。例如“人物描写”,很多学生的作文中关于人的五官样貌、体态、行为动作等非常同质化,如“眼睛大大的、鼻子挺挺的”描写形式,难以将人物立体地呈现出来。对此,从课文内容中筛选一些片段作为范例,要求学生针对性地去模仿。如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藤野先生》课文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人物描写是分散开来的,可引导学生自行汇总,如“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从课文中撷取描写人物的部分,拼凑出一幅完整的形象图画,经历了这样一个“读”的过程,再着手写作将会事半功倍。

第二,拓展课外阅读资源,展开“以读促写”训练。《现代汉语词典》对于“借鉴”一词的解读为以某事物为榜样、参照物,从中吸取经验或教训,而抄袭则是照搬他人观点、方法、成果等。在拓展课外阅读资源、行借鉴之举的过程中,重心要放在对阅读资源的加工思考上,这是规避初中学生陷入抄袭困境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是展开“以读促写”的系统性训练,在确保与语文课文相关性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主题阅读、单元阅读、群文阅读等相结合的形式,为学生推荐一些名篇佳作。如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词四首》教学过程中,初中生对于“词牌”难以理解,直接讲解这种写作方式又显得过于深奥,教师可以推荐相同词牌的佳作,如《满江红·小住京华》是爱国女杰秋瑾的作品,可选择古代爱国将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做对比阅读,一方面通过两首“满江红”内容对比,更容易理解词牌是一种写作规则,另一方面两首词主题相近,情感相似,可强化学生模仿填词的“文字传情”能力。

第三,融合现实生活体验,展开“读写一体”交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于写作的第一条要求,就是“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就意味着提高写作能力不能单纯地依赖“二手资料”,别人写得再好,其根源是作者自身的生活。因此,在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借鉴“一手阅读资源”即现实生活体验,引领学生进行“读写一体”的交流活动。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写作·学会记事”活动中,前期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写作实践任务(即《那一次,我真______》),专门开辟一节课,让学生相互阅读作品、展开探讨交流。有学生写的是“那一次,我真后悔”,这名学生写的是自己生病后,没有听从医生的嘱咐,仍然吃了很多辣味的食物,结果病情更加严重。通过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加强病情严重后的身体反应描写,越痛苦越能映衬出后悔的“真”。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读生活、写自己”,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综上,借鉴阅读资源可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促写的理念,用好课内外资源,实现读写教学的有机融合和齐头并进。

猜你喜欢
初中生写作能力初中语文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