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春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原则,将会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有着关键性推动作用,对学生抽象化思维的快速形成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情变化,提高问题设计的针对性,从而系统化、长期化地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问题情景;教学开展策略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般的初中化学课程教学时间不长,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化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很重,往往会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教学环节比重大。化学理论大多数是由化学实验推导而来,但部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往往会采用纯理论教学的方式,在课堂上直接讲解化学实验过程,给出化学结论,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结论和公式,导致学生很难将自身对化学结论和公式的理解应用于具体的化学问题中。其次,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教师担心学生的实验操作不规范,便会减少学生动手实验的环节,学生只能通过在课堂上观看视频或者观看教师的演示来领会化学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多数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的培养。再次,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关注到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具体状态,忽略了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导致化学课堂枯燥无味。最后,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也存在一定的担忧,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联系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景教学的开展策略
1、优化教学导入
问题情景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提问题,利用“问题情景教学”能夠改变教师先入为主的状况,利用问题来调动学生们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让学生们得到充分的思维锻炼,能在思考中取得进步并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初中化学教师在上课之前,不能直白式引入学习内容,而是需要借疑导入。先要将需要教学的内容总体把握好,然后再提出课堂即将要解决的问题,为学生们创设出疑问。如此一来化学课堂学习就变得更加有趣,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化学教师既要体现出教学大纲的内容,又要突出教学的重点,且所创设的问题要现实,不能不符合实际情况,要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符合,并让学生们能在课堂上处于积极的状态。
例如,在“物质的分类”这节课开始之际,化学教师不能机械直白地为学生们创设问题,要通过过渡的方式进行抛砖引玉,像此类话语:“同学们,大家都去过图书馆吧,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图书都是怎么分类的?为什么要这么分类?那你们知道在化学物质中是怎么分类的吗?为什么要把物质这么分类?”在引出学习内容———物质的分类后,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再次通过问题向学生们展示。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问:“你们知道分类法的意义和常见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是什么吗?请结合黑板上老师写出来的物质尝试进行分类。”这一环节就是通过引入问题来帮助学生们学习化学,改变原有教师先入为主的教学状态,要求教师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们知道当日所学内容。
2、挖掘生活资源
在新课程教学引导下,教师应该将化学教材作为对学生教学基础。但是教师需要明确化学教材对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科学作用。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积极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认识,快速吸引学生主动进行课程的学习探究。教师需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对其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从而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能够有效联系生活,进行合理的学习研究。学生在搜罗化学资料时,会不自觉的代入自己所学习的化学知识,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有效体现出核心素养下,明确学生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利用化学教学方式扩大学生的学习单位,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性的教学指导,让学生有机会学习更全面的化学知识。
例如,在进行“认识二氧化碳”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经常见到的碳酸饮料,作为本节课的例子。有些学生提出为什么碳酸饮料会在瓶盖密封的情况下,晃动瓶身,瓶子里没有泡沫,但是当打开瓶盖时,会出现大量的泡沫呢?人们喝完碳酸饮料以后,对身体有什么变化呢?学生们非常踊跃的进行探讨,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分析的眼光看待当前的生活问题,教师帮助学生一起进行学习探究。教师可以利用碳酸饮料带领学生设计一些实验,帮助学生探究大家提出的问题。如可以用橡胶塞将碳酸饮料的瓶口封住,插入导管后用力摇晃瓶身,当出现气体后,用集气瓶收集其中的气体。学生可以利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理论,对收集的气体进行检测。学生通过一系列趣味性实验,更好地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材料进行实验,帮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主动性。
3、培养问题意识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教师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通常自问自答,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依赖性,即不需要自己提出问题,遇到问题可以由教师来分析与解决,因此,学生不具备问题意识,也就很难在学习中产生学习动力。初中化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动力是使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实现知识建构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学习“水”时,根据学生对于水比较熟悉的情况,教师让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的饮用水主要来源于哪里?你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水,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会联系生活进行思考,并且了解人类饮用的淡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人类要倡导节水意识,而目前水污染情况是较为严重的,全人类需要强化节水观念。在学生对水有了初步认识之后,也产生了对水进一步了解的探究欲望,教师趁此导入新课,促使学生对于我国及世界的水资源进行全面了解,根据水污染的严重性,提出治理措施,促进了学生对于本节知识的内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对初中化学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有效的对问题情景进行创设,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化学学习的能力逐步得到发展,进一步地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化学知识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声颖.问题情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读与写,2019,16(18):162,249.
[2]聂杉杉.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探析[J].中外交流,2019,26(30):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