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精神思政课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2022-07-02 00:03张林影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抗联东北思政

孙 强,张林影,陈 君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东北抗联精神研究于2001 年开始兴起,国内有关学者首次对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明确界定。之后,东北三省的党史研究机构和高校相继成立了相关的研究组织,使东北抗联精神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有力地促进了东北抗联精神的研究。当前,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东北抗联精神的研究热点。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中谈到红色基因传承的时候,特别提到了东北抗日联军,列举了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英雄人物。2019 年8 月14 日,中办和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的需要,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以高校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东北抗联精神(智慧树MOOC)作为实践教学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东北十四年抗战历史的深度研究成果,有效增强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互动,提升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当代大学生继承、发扬和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集简单朴素的爱国情怀、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勇往直前的战斗意志、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为一体的伟大东北抗联精神[2]。

一、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意义

(一)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

20 世纪60 年代初,美国最先提出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概念并开展相关研究和应用。美国国防部和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虚拟行星探索实验计划和空间站虚拟训练系统在20 世纪60 年代相继开始投入经费进行研究。20 世纪90 年代以后虚拟仿真技术迅速发展,开始在各行业广泛应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国家实验室和大学里广泛开展了人机交互、应用界面、虚拟建模、软件硬件平台等方面的实际应用研究。国内部分高校也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如清华大学在三维显示方面的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了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开发的“桌面型虚拟建筑环境实时漫游系统”等,都是虚拟仿真研究的典型案例[3]。

为了充分发挥虚拟仿真的沉浸、想象和交互三大特性在实践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弥补真实实验环境在实验条件、实验成本、交互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不足[4],教育部积极组织开展虚拟仿真实践实验教学的推进工作[5]。2013 年,教育部在全国高校启动了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的建设工作[6]。2017 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2020 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提出到2020 年在全国高校建成1000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践项目[7]。

2017 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正式开始评选认定[8],2017 年度认定105 项,2018 年度认定296 项,2019 年度申报材料公示1011 项。在2017 和2018 两个年度认定的401 个项目中,理工类学科项目占90%左右,历史、文学、艺术学、经济管理、教育学等人文社会学科项目只占10%左右,人文社科类学科项目比例与理工类学科项目相比差距明显。在认定项目中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项目,2019 年度1011 项申报材料公示项目中有14 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项目。从认定和申报公示材料的数量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的思政课程认定和申报公示的项目比较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和实践的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的思政课程的虚拟仿真实践实验教学项目将进入全面普及阶段[9]。因此,积极开展思政课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二)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意义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广泛地进行宣传,对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牡丹江师范学院中国抗联研究中心依托黑龙江丰富的东北抗战遗址遗迹资源及高校教学科研力量,长期以来致力于东北抗联史研究,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为东北抗联精神(智慧树MOOC)高校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是东北抗联精神(智慧树MOOC)高校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依托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逼真、灵活安全的实践学习环境。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可以突破实践教学在经费、时间和空间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可以让学生安全便利地参与实践教学体验活动,体验到与实体场馆相同的感受,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认知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图形、动画和三维场景创建的虚拟现实环境中感受历史[10],身临其境地感受东北抗联精神,从内心中受到教育和洗礼。该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颠覆了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校思政课程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要渠道,而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是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以东北十四年抗战为脉络,以人物、事件、战役为载体,坚持论从史出,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让学习者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对于传承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筑牢理想信念的基石,培养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内容与目标

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作为东北抗联精神传承的辅助手段,平台实施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3D 建模技术的结合,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东北抗联革命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应用,使教师在讲述东北抗联精神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3D 建模技术让学生更加真实和深刻地感受信念坚定、勇敢顽强、坚贞不屈、不畏牺牲、艰苦奋斗、休戚与共的伟大东北抗联精神[2]。从而提高学生对东北抗战红色文化的认知,加深学生对东北抗联精神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更加清楚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建立新中国的艰辛历程。

(一)平台建设的内容

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依托虚拟现实、3D 建模技术、360 全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化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技术,通过软硬件系统集成和协同完成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开发,通过配置、连接和调节来使用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开展实践教学。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模拟互动等形式,集真实性、客观性、参与性、趣味性于一体,极具视觉冲击力、精神震撼力和内心感染力[11]。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可以让参与实践教学的学生了解、感受、参与和体验东北十四年抗战过程的实体场景,身临其境、耳闻目睹东北抗战和东北抗联精神的来龙去脉,并结合中国社会的现状,进行传承优秀革命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根据实践教学需要,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采用基于B/S 的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模式,使用主流的超文本5.0(HTML5)和Web 图形库(Web Graphics Library,WebGL)技术进行视觉效果设计和3D 仿真渲染。该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包括系统设置、资源检索、资源管理、媒体展示、统计分析等功能。平台采用的相关技术和展示内容如图1 所示。

图1 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采用的相关技术和展示内容

根据高校思政课程教学需要和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规律,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问题进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确定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应用分为需求分析、平台开发建设、应用改进、总结评估等四个主要阶段。

需求分析阶段:通过理论教学过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确定理论教学过程存在的痛点,明确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需要解决的具体教学问题;理清东北抗联精神发展进程及演进的历史脉络和线索。

平台开发建设阶段: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教学内容展示和呈现方式,筹集建设资金,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公司进行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开发建设。

应用改进阶段:对所开发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实际教学应用,检验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观察记录在试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进行维护完善。

总结评估阶段:在多轮实际的实践教学应用过程中,通过设计的调查问卷与访谈收集过程性材料,进行全面的总结性评估和教学反思,进一步推动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的创新应用。

(二)平台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平台建设的重点是:首先,明确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底蕴、精神财富及其价值体现,从而确定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主题和呈现方式;其次,对东北抗联精神文化资源进行分类、调查、采集和整理,形成完整、系统的东北抗战研究资料库;最后,确定教学内容展示和呈现方式,筹集建设资金,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公司,采用现代信息数字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开发。

平台建设的难点在于:首先,建设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资源和素材是关键。东北抗联精神文化资源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巨大、保护不到位。素材的调查、采集和整理过程困难多、工作量大,需要动员各方力量,形成素材征集的联合工作机制;其次,东北抗联精神相关的文献、作品、史料、标语、图片、音频、影视作品等都具有版权。因此,在资源和素材收集整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版权问题,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的权利;最后,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采用的相关技术复杂、工作量巨大,需要筹集一定量建设资金,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公司。

(三)平台建设的目标

1.解决理论难以转化为实践,革命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之间的时间鸿沟

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可以通过再现的革命历史场景,让学生真正了解革命精神和文化,并在真实场景下以这种革命精神指导自己的行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和互动反馈,促进了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历史教育的感官领悟和价值认同,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党史、国史,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培养战略意识、家国情怀。

2.实景体验式学习,深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实景体验式的实践性学习,让学生亲身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信念坚定、勇敢顽强、坚贞不屈、不畏牺牲、艰苦奋斗、休戚与共”的东北抗联精神的实质,真正学懂弄通,学深悟透东北抗联精神,实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学目标,进而在心理上接纳和认可,并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人格取向,并以这种价值观来要求自己。

3.增强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

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和逼真性的实验教学环境,就如同身处当时历史环境之中,实现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思维、记忆与理解等多方面能力融合的一体化实践训练,有利于学生脑力、智力潜在能力的开发,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的提高。

4.推进虚拟仿真技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

通过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直观、交互、沉浸感强的创新实验教学项目,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鲜活现实。引领助推虚拟仿真技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通识教学中的进一步应用。

三、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一)平台建设的思路

该平台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设计,借助虚拟仿真技术,以体验式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沉浸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抗战的历史进程及东北抗联精神演进的历史脉络为线索,对与这段历史有关的红色资源进行系统利用与开发,在互联网上呈现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历史情境,提供一种直观化、形象化、立体化的教学体验与学习体验。通过三维虚拟仿真实践模拟东北抗战历史场景,学生可以通过与虚拟人物对话、互动等交互过程,建立情感认同,从建构主义视角实现对东北抗联历史和精神的知识建构,让学生跟随史料走近历史,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历史知识,加深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知,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二)平台建设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明确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内涵、现状、常用技术以及东北抗联精神的渊源、形态、研究现状等。其次,通过浏览国内外一些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从系统设计、功能模块到内容呈现等方面总结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现状,通过归纳总结为设计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奠定理论基础。接着,参考教育认知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播、信息数字化以及虚拟现实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方法以及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并运用到该平台建设过程中。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和对象访谈,进行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前期建设需求和后期调整维护完善所需信息的收集和汇总,指导平台的建设、改进和完善。

四、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特色与创新

(一)以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作为指导

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运用唯物史观,将东北抗联精神放在东北十四年抗日战争历史中进行阐释分析,从而引导学习者明确认识到东北军民共同抵御外敌侵略所表现出的东北抗联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创新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首先,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进行广泛交流体验的机会,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理论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其次,有助于增强师生互动。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能够及时记录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感想,记录学生在虚拟仿真软件中的学习轨迹与数据,使教师能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教学需要努力的方向,体现教学持续改进的理念,从而使教学资源更生动、教学活动更丰富,教学效果更突出,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实践教学过程中操作不灵活、互动不真实、反馈不及时等问题。

(三)实现分散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资源的集中共享

首先,东北抗联精神实践教学点分布在东北各地,如果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实践教学,在学习时间和教学经费方面都不现实。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不同地域的东北抗战红色资源,虚拟仿真的实践教学环境,使学生通过在仿真实景的教学环境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加深了对东北抗联精神的理解。其次,实现了资源共享。学生与教师可以进行线上沟通、交流和互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12]。多种形式的在线学习交流方式能够满足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

结语

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应用顺应了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必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东北抗联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必将为培养出能够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抗联东北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思政课“需求侧”
大东北的春节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