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联规则及因子分析中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规律*

2022-07-02 02:49胡燕芳安明伟付文强易思彬温依琪
光明中医 2022年12期
关键词:行气白芍白术

胡燕芳 安明伟 唐 勇 付文强 易思彬 周 琼 温依琪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主要表现为排出块状便或便质过硬,同时伴有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或肛门直肠阻塞或梗阻感,常需辅助通便[1]。目前,中医将IBS-C归于“便秘”范畴,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腹胀后不利”“痛而闭不通”等描述。目前, 西医对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常认为其发病与动力紊乱、脑肠轴的改变、炎症和免疫紊乱等因素相关,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中医在治疗IBS-C时可明显改善及缓解其症状,还能降低复发率和提高安全性。通过对临床运用中药治疗IBS-C有效文献的数据分析,采用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到处方中各药物的使用频次、处方及药物应用规律。为中药治疗IBS-C提供参考及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20年12月的文献,选择的主题词/关键词/篇名为“IBS-C” AND“中药”OR “中医”OR“中医药”。

1.2 纳入标准文献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临床队列研究;研究对象符合IBS-C的西医诊断;干预措施以单独使用中药为治疗方案;研究结果为中药有效治疗IBS-C。

1.3 排除标准西医诊断不明确或无诊断标准;无具体中药处方;综述类、动物实验研究、蒙医及藏医治疗的文献;处方用药一样。

1.4 数据录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将所有的方药进行统一规范处理。比如“炒白术”和“生白术”统一为“白术”。录入信息包括文献的名字,所用中药的规范名称。文献检索及录入由2名研究者进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1.5 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19表格分析药物的频次、四气五味及归经;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组方规律分析、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药物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本研究共筛选出111 篇文献,共含中药125味,所纳入的文献最早出自1998 年,将文献中的方剂录入Excel 2019 中建立IBS-C文献数据库。

2.2 用药频次分析治疗IBS-C的中药用白芍、白术、柴胡的频次最多。见表1。

表1 药物频次分析(≥20次)

2.3 四气五味与归经分析

2.3.1 四气五味分析中药治疗IBS-C的药物四气分类,以温性最多,五味以苦味最多,其次为辛、甘。见图1、图2。

图1 药物四气分析

图2 药物五味分析

2.3.2 药物归经分析药物归经分析可知,药物主归脾、胃、肺、肝、大肠经。见图3。

图3 药物归经分析

2.4 药物关联分析通过SPSS Modeler 18.0软件的Apriori 算法对治疗IBS-C的高频药物(频数≥20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为白芍-甘草,支持度大于15%的药物组合涉及到的药物有白芍、甘草、白术、柴胡、枳壳、槟榔、乌药、陈皮、当归、茯苓、黄芪、党参、枳实、厚朴、炙甘草。见表2。网络展示图。见图4。

表2 IBS-C药物组合

图4 IBS-C网络图

2.5 因子分析通过对使用频数≥20次的高频药物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碎石图见图5。高频数据由大到小18个药物为主要因子,提取了8个公因子,公因子分布情况见图6。通过Kaiser 正态化最大方差法进一步分析,从而确定各因子代表药物。见表3。

表3 因子分析中公因子的药物组成及载荷系数

注:横坐标轴序号1~18与表1中药物频数高低排序一致。

图6 高频药物旋转载荷图

2.6 药物聚类分析应用SPSS Statistics 26.0 软件中的系统聚类算法对治疗IBS-C的高频中药(频次≥20次)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纳入18 味中药,绘制树状图,见图7。根据树状图聚类方分为4类用药聚类组合。见表4。

图7 高频聚类分析谱系图

表4 IBS-C聚类分析树状图药组提取

3 讨论

IBS-C的主要症状为大便性状改变并伴有排便不适感,发病根本在于大肠传导失司,其发病与脾的运化、胃的通降、肺的肃降、肝的疏泄条达等功能失调相关。

3.1 高频药物分析频数统计结果显示,用药频次在20次以上的中药有18味,可将其分为5类,其中益气健脾药有白术、甘草、茯苓、党参、黄芪;润肠通便药有大黄、火麻仁、杏仁、当归、白芍;理气药有枳实、枳壳、陈皮、槟榔、木香、乌药、厚朴;行气止痛药有甘草、白芍、木香、乌药;疏肝解郁药有柴胡。临床上认为IBS-C的病机是肝气郁结,疏泄失司,肝病及脾,导致脾失健运,大肠传导功能失调,糟粕内停[3]。故临床治以疏肝行气、健脾导滞、润肠通便为主。

3.2 四气五味归经分析通过药性分析可知,以温性药为最。温性中药有温中散寒、温经通脉之功,温热药能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促进呼吸、代谢、循环系统的活动[4]。故治疗IBS-C使用温性药物,可促进粪便排泄及止腹痛。五味以苦、辛、甘为要。味苦能泻,通泄肠道以泻下通便;味辛“能行”,可行气;味甘能补、能缓,可缓急止痛、健脾。综合分析可知,IBS-C临床用药以通下、行气、健脾为主,与六腑以通为用及便秘的治疗以通下为原则相一致。根据所统计归经分布情况可知,脾经频数最高,其次为胃经、肺经、肝经。脾主运化,胃主腐熟水谷,脾气上升,胃气下降,脾胃健运,升降协调,则食物残渣下输大肠,粪便有节度地排出。根据五行相克关系可知,肝脾功能相互影响,若肝气郁滞,则肝气上乘犯脾,脾失健运,大肠传导功能失司,“通”“降”失常;当气机宣畅不利或有失疏泄,脾气虚弱运化无权,糟粕无力下行滞留肠道[5]。IBS-C病位在大肠,肺与大肠脏腑相表里,肺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治理和调节大肠的气机与大肠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2个方面,当肺失肃降, 则气机不畅, 大肠传导失司, 而致大便秘结[6]。综合分析可见,IBS-C病位虽在大肠,但治疗多从脾、胃、肺、肝经入手。

3.3 关联规则及高频药物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的核心用药组合有24对,其中置信度及支持度最高的为白芍-甘草,同时白芍也是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白芍性苦、酸,具有柔肝止痛、通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主要成分可作用于肠道,使大肠黏液分泌增多,促进肠道运动而起到泻下的作用[7]。甘草性甘,可调和诸药、缓急止痛。“芍药-甘草”酸甘合用,可缓急止痛及运脾益阴润下降泄以通便[8],故可治疗便秘、腹痛等疾。其次为白芍-白术、柴胡,白芍可柔肝止痛、通便,芍药与大黄一样有通腑下泄的特性[9]。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可兴奋胃肠M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7],常用于治疗便秘。柴胡功效为疏肝解郁,《神农本草经》言其“愈大肠停积”“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推陈出新”,可兴奋平滑肌。三药合用,可疏肝健脾,肝脾健运,则有助于糟粕排泄,为临床上治疗IBS-C的常用药对。因子分析中公因子有8类, 其中F1为行气导滞药、理气健脾药,F2为润肠通便药、疏肝健脾药,F3为补气健脾药,F4为破气导滞药,F5为润肠通便药、行气止痛药,F6为健脾利水药,F7为通便药,F8为行气药,可见治疗IBS-C重在疏肝行气、健脾导滞、润肠通便。

3.4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得到的方子有4类,类1含有槟榔、乌药、木香、枳实、大黄,为六磨汤的主要药物。六磨汤可增加胃肠蠕动, 具有解痉、镇静作用[10],还可调节SP、NPY、5-HT、SS等脑肠肽分泌,从而改善患者脑肠肽分泌,明显缓解便秘、腹痛症状[11]。类2含有火麻仁、杏仁,是麻子仁丸中的常用药对。《药品化义》云麻仁善润肠以通便。肺与大肠相表里,肠道积热,腑气不通,降肺气则助通肠腑[12],故常与杏仁相配伍,《本草求真》云杏仁:“苦则下气,润则通秘,温则宣滞行痰”,故火麻仁与杏仁为治疗便秘“润下法”的经典配伍。类3含有白术、茯苓、当归、党参、陈皮、黄芪、陈皮,为补中益气汤的主要药物。补中益气汤不仅可以调节胃肠道运动、平滑肌收缩及电解质、水等物质代谢[13],还可促进肠胃功能恢复[14]。类4含有白芍、柴胡、甘草、枳壳、厚朴,为四逆散的主要药物。四逆散可明显增强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功能[15]。同时,有助于促进胃壁平滑肌收缩,缓解胃肠道功能障碍,升高胃泌素、胃动素的表达,以改善便秘等症状[16]。

综上,基于高频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关联规则、因子及聚类分析2020年前中医药治疗IBS-C的文献,初步探讨出,中医治疗IBS-C从脾、胃、肺、肝入手,常以疏肝行气、健脾导滞、润肠通便为法,从而使脾胃健运、气机升降运动有序以恢复大肠传导功能,临证常选用白芍、白术、柴胡、甘草、枳实等中药,以六磨汤、补中益气汤、四逆散等为基础方治疗IBS-C。

猜你喜欢
行气白芍白术
白术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芍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术须根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
白芍粳米粥 缓解颈椎不适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