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2022-07-02 04:50:14沈焕章龙岩市西安小学
灌篮 2022年6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小学生体育

沈焕章 龙岩市西安小学

小学体育学科是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并且在小学生身心成长和发展综合素质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而在新课改教学要求下,小学体育教师应更新自身教育教学观念,要意识到加强小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以此摒弃以往落后的体育教学方式,应将“以人为本”当作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积极创新体育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伴随新课改的深入,小学体育学科教学工作也得到了广泛重视,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期间,仍会存在一些影响小学体育创新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首先,纵观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不难发现,因受以往应试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学校对体育学科教学工作都未能加以重视,而这也造成多数小学体育教师通常会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机械化或流于形式的进行课堂教学。甚至仍有部分小学体育教师会认为体育课本该就是让学生自由活动和放松的课程,在这种教学思想下,小学体育教学也经常会出现课堂无组织无纪律甚至学生无故缺课的现象。另外,也有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往往因为过于追求素质教育,在课堂上出现增强学生主体性和淡化体育教师主导性的一些问题,进而使最终的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不但无法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降低了体育教学的实效。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处在身心发育阶段,他们天性好动,性格活泼,对任何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并且十分贪玩。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期间可结合小学生这些性格特点,灵活创设游戏情境开展体育教学,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来激发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性。在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中,体育游戏属于综合性较强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体育游戏具备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并且游戏教学也是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创设游戏情境开展体育教学既可以调动小学生在课堂中的运动积极性,还能提高小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比如,当体育教师在中长跑训练期间指导小学生时,倘若只是单一地要求学生围着操场跑步,那学生就会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和厌倦,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发展。所以,体育教师可在特定的位置上给小学生设计一部分充满趣味的游戏关卡,以此来调动小学生参与跑步热情以及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二)秉承生本教育理念,开展分层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方面和身体方面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状态,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不同使得学生之间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从而使小学生的心智发育、情感认知能力、身体素质能力都会存有一定差异性。以往传统小学体育教学通常会对教学统一性过于重视,进而导致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总习惯运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却因此忽略了小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小学生自身体育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所以,结合这一教学现象,体育教师应秉承生本教育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当中有效开展分层教学策略,结合小学生当前实际学情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同时设置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案,要做到尊重小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的课堂教育教学观念,使每个小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都可以得到明显提升。

(三)创新课堂导入方式,吸引学生关注

伴随教育教学的改革,小学体育教师应将以往上课直接讲解新知识的教学方式以及强制性地把学生思维会聚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应积极创新对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可通过增加新课内容的教学魅力,吸引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使小学生能够更认真地在体育课堂上学习新知识以及新的体育技能,以此促进体育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就应积极创新导入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这对小学体育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成绩非常有帮助。

比如,当体育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投掷”时,在课堂开始阶段,可以组织学生比较常见的沙包游戏让学生进行投掷,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先有个初步了解。当学生进行游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有一些学生投掷的十分准确,有些学生却难以打到人呢?同时给学生呈现出本堂课要学习的课题,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加深学生的学习感悟。总体来说,创新导入教学方式,可以把学生在玩耍的思维迅速聚集在体育课堂上,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同时教学效率也事半功倍。

(四)开展体育比赛,以此培养体育精神

想要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就应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比赛,通过体育比赛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而体育精神主要是体现在体育比赛中,不管是团队体育运动或是依靠个人能力的单人运动,都能使参与的小学生了解到什么是体育精神。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年龄偏小,情绪控制力会比较差,体育教师要对学生在比赛期间的情绪多加注意,必要时应及时给予正确的纾解,避免小学生因比赛而产生矛盾,这就违背了开展体育比赛的作用。

例如,体育教师可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一场拔河比赛。参加比赛的小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应做到齐心协力,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没有参加到拔河比赛中的其他学生应为赛场上的学生加油,给其提供帮助,如此一来,促进学生友谊的进一步培养。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跳高比赛,使学生在参与期间体会坚持不懈的精神。并且,教师应引导小学生要在比赛期间维持友好的态度,要避免自己产生挫败感的负面情绪,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向着更加积极的方向持续发展。

(五)积极丰富教学策略,创造新型局面

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小学体育教师应将以往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转变,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借助多媒体、问题等多样化课堂教学方法教授体育知识,打造新型的体育教学局面,使小学生可以发自内心地接受体育教学,只有这样,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才能获得成功。对此,小学体育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采取丰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给小学体育课堂增添新的活力与生机,为助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建设奠定基础。

比如,在教学体育“篮球”期间,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对篮球运动方面的知识,同学们都了解过什么呢?一些学生讲解了自己了解到的篮球比赛规则,还有一部分小学生描述了有关篮球运动的历史,也有一部分学生说出了篮球运动员一些著名事迹。随后,体育教师为小学生链接了和篮球运动相关的一些资料,以此帮小学生完善了要掌握的篮球知识体系,并且丰富了小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接着,体育教师还可给学生播放有关篮球技能的一些教学视频,结合视频内的篮球运动的分解动作,将篮球技能教给学生,如此一来,也降低了小学生在学习篮球技能期间的难度。最后,教师可为小学生组织篮球比赛,要求学生在小组中练习,同时要求学生要依照篮球比赛的规则开展比赛。当比赛结束后,教师要对获胜小组中的学生进行表扬,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对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以此强化小学生自身的篮球技能。由此可见,丰富教学策略,既能转变学生仅依靠教材学习的现状,还可以使学生在开阔眼界的基础上提升自身体育综合能力。

(六)改善教学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小学体育教师要和学生有效进行互动,才能使体育课堂氛围得到明显改善,使小学生可以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轻松地学习,这样一来,能保持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趣,这对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十分有帮助。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积极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使小学生可以掌握充满活力的体育技能,进而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

比如,在教学“跨越式跳高”时,首先,体育教师可以和学生讨论一些关于跨越式跳高的问题,如“跨越式跳高是什么?”“如何才可以跳得比较高?”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以此来消除学生产生的恐惧心理,要让全部学生融入课堂问题讨论环节中,以此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随后,体育教师再为学生示范标准的跳高方式,同时结合示范进行讲解,以此方式帮学生把所学的技能快速消化。最后,体育教师再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跳高练习,对跳过去的学生应进行称赞和夸奖,对部分不敢跳高的小学生应不断鼓励,以此增强学生参与跳高的勇气,使学生敢于跳过去,进而提高小学生自身的整体素质。可见,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既可以打破以往小学体育课堂上的沉默现状,还可以使学生真正学到体育技能,同时也助力于学生未来全面发展。

(七)开展小组合作教学,锻炼学生综合素质

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也推动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也为小学体育创新教学指明了方向。而在小学体育学科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到“学会调整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要建立起对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应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形成当前社会中必须具备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教育目的。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遵循新课标明确提到的教学要求,可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开展体育教学,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生分成多个不同的小组,再结合小学生当前实际学情以及体育教学内容,给学生创建带有实践性意义的课堂小组合作活动,使小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模式的体育活动当中,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和责任感,不断加强小学生自身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也能促使小学生逐渐形成积极的心态,这对学生发展自身体育综合素质非常有益。

(八)鼓励学生每天锻炼,以此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

在新课改背景下,想要创新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体育教师还应以身作则,每日带领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此促进小学生形成体育习惯。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也是新课改教学中的重点要求,要想将这一教学要求落实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就应通过每天让学生进行固定的体育锻炼来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如此一来,即便以后不再要求学生进行运动,学生也会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里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也就在每日锻炼中逐渐养成了。

例如,体育教师可带着小学生开展晨跑运动。体育教师应先对学生的晨跑集合时间严格规定,还要严格要求小学生一定要在规定好的时间内必须到达晨跑指定位置;其次,体育教师还应结合当前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体能素质来调整晨跑的强度,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逐渐提高渐渐提高学生的锻炼强度。这样一来,在长期坚持过程中,小学生就会渐渐养成每天早晨锻炼的体育运动习惯,即便是体育教师不再要求,学生也会在固定时间内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三、结语

综上所知,在新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也进行了较大的创新,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因此而受到体育教师的重视,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就成了当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向。所以,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理念和创新课堂多样化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认识到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会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心理素质为教学基础前提,打破以往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优化和完善课堂教学策略,秉承生本的教育教学观念,采取创设游戏情境教学,开展分层教学和实施小组合作教学,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运动兴趣,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落实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小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小学生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我是小学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31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体育师友(2011年1期)2011-03-20 15:29:23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师友(2010年6期)2010-03-20 15: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