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研究了幼儿园大班幼儿行为适应、语言和认知、日常生活技能、家庭支持等方面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60名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水平进行分组比对,指出其在四个维度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提出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行为适应;语言和认知;日常生活技能;家庭支持
作者简介:梁娟(1983—),女,吉首大学师范学院讲师。
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切实了解大班幼儿入学准备水平现状,本研究对吉首市D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水平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等距抽样的方法抽取吉首市D幼儿园5个大班共6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60份问卷,收回57份,回收率95%。筛选出无效问卷1份,有效问卷56份,有效率为93.33%。问卷由10名研究对象所在的大班的助教根据被试一星期内的具体情况,代为填写。并且,本研究采用了过采样的方式对样本进行平衡,平衡后男女样本量分别为33名,共66名。
(二)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收集相关样本数据,以英国剑桥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的《入学准备之早期技能与支持体系评估简表》(The Brief Early Skills and Support Index,简称“BESSI”)为测量工具。BESSI包括了幼儿的家庭支持、语言和认知、行为适应以及日常生活技能四个维度。行为适应维度的计分区间为0—12分,其余三个维度的计分区间都为0—6分。将幼儿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与常模进行比较后,可将幼儿分别归为“绿色组”(绿色组代表幼儿的入学准备水平较高,不存在问题或存在较少的问题)、“琥珀组”(琥珀组代表幼儿入学准备水平一般,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及“红色组”(红色组代表幼儿准备水平较差,存在很大的问题)。
(三)数据统计分析工具
本研究利用SPSS统计工具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并根据数据特点使用了Pearson卡方检验、连续矫正卡方检验以及fisher的精确检验等数据统计方法。
二、研究结果
本研究分别统计分析了幼儿被试在行为适应、语言和认知水平、日常生活技能水平、家庭支持水平四个维度上的平均分、最大值和最小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被试在该维度的得分,分别将所有被试归入“绿色组”“琥珀组”“红色组”,并对三组幼儿的人数进行了卡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一)D幼儿园大班幼儿行为适应水平的调查结果
BESSI中的行为适应关注的是幼儿的社会技能、情绪情感和行为问题,该维度的发展水平对幼儿进入小学之后的适应情况有着显著的预测效果。被试在行为适应维度上的平均得分为2.29,说明该园大班幼儿被试在行为适应维度上整体处于“绿色组”,存在的问题较少,但被试最高分为8分,最低分为0分,说明在该维度上被试之间存在较大的个别差异。
笔者进一步对被归入“绿色组”“琥珀组”“红色组”的被试人数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 79.182,对应的P值无限趋近于0,说明各组人数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其中位于“绿色组”的幼儿最多,共有56名;其次是位于“琥珀组”的幼儿,共7名;而“红色组”的幼儿最少,仅有3名。
(二)D幼儿园大班幼儿语言和认知水平的调查结果
在语言和认知维度上,总样本平均得分为0.65。说明被试整体位于“绿色组”,存在较少的问题,但被试最高得分为5分,最低得分为0分,说明在该维度上被试之间也存在较大的个别差异。
进一步对被归入“绿色组”“琥珀组”“红色组”的被试人数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79.636,对应的P值无限趋近于0,说明各组人数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其中位于“绿色组”的幼儿最多,共有56名;其次是位于“琥珀組”的幼儿,共8名;而“红色组”的幼儿人数最少,仅有2名。
(三)D幼儿园大班幼儿日常生活技能水平的调查结果
幼儿日常生活技能的入学准备水平(如独立上厕所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其未来入学的适应水平以及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技能上,虽然总样本平均为0.94分,整体位于“绿色组”,存在较少的问题,但相对其他三个维度而言,存在问题的幼儿数量最多,说明该维度上的入学准备水平相对来讲是最差的。且在该维度上被试最高分为4分,最低分为0分,说明在该维度上被试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个别差异。
进一步对被归入“绿色组”“琥珀组”“红色组”的被试人数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46.091,对应的P值无限趋近于0,说明各组人数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其中位于“绿色组”的幼儿最多,共有48名;位于“琥珀组”和“红色组”的幼儿人数最少,均为9名。
(四)D幼儿园大班幼儿家庭支持水平的调查结果
幼儿能否在下一阶段(如上小学)有很好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支持,如父母对幼儿的夸奖习惯、学习的参与度等。
总样本平均得分为0.79,说明被试整体位于“绿色组”,存在的问题较少。但在该维度上,被试最高分为5分,最低分为0分,说明在该维度上被试之间也存在较大的个别差异。
进一步对被归入“绿色组”“琥珀组”“红色组”的被试人数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69.818,对应的P值无限趋近于0,说明各组人数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其中“绿色组”人数最多,共有54名幼儿;位于“琥珀组”和“红色组”的人数最少,均为6名。
三、结果分析讨论
(一)D幼儿园大班幼儿行为适应水平的调查结果分析
在该问卷的所有行为适应指标项目中,D幼儿园大班幼儿在人际交往相关指标中表现良好,例如乐于与同伴交往、对人很有礼貌、尊敬长辈等,这说明了该园内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良好,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发展指南》)里对幼儿尊重他人,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教育期望。
但在该维度上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其中得分最高,即问题最突出的是注意力容易分散。说明该园的大班幼儿须加强注意力的培养,特别是有意注意的锻炼。其次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该园大班幼儿对一定难度的任务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很难按要求安静地坐下来、经常打断别人的对话等。大班幼儿即将面临人生下一阶段—小学的学习,而小学一堂课的时长为 45 分钟,若幼儿坐不住、注意力容易分散,将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
(二)D幼儿园大班幼儿语言和认知水平的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该园大班幼儿几乎都对歌曲和旋律十分感兴趣,且绝大部分幼儿都能理解日常对话中的疑问句,结合《发展指南》中对5—6岁幼儿的语言领域的一些具体要求(如倾听与表达)来看,该园的大班幼儿在语言和认知上的发展水平是较高的。
但该园大班幼儿在该维度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最明显的问题是不能够或很难识别自己的名字并准确书写出来,其次是不能够或很难操作对应实物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然而,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以及能对操作对应实物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是《发展指南》中对5—6岁幼儿的具体要求。因此,为了促使幼儿能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该园应针对幼儿的语言和认知发展能力进行训练。
(三)D幼儿园大班幼儿日常生活技能水平的调查结果分析
该园大班幼儿在日常生活技能上的准备水平较高,但也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照管自己的物品经常需要帮助,二是不能熟练使用筷子。
在《发展指南》中关于大班幼儿日常生活能力有两项明确的要求:一是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二是能熟练使用筷子。而实际情况却是许多大班幼儿仍经常需要成人帮助自己整理物品,而且幼儿园与家长出于安全等众多方面的考虑,会在就餐时避免让幼儿使用筷子[1]。可见幼儿没有足够的机会去锻炼这两项基本生活能力,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两项基本的日常生活要求。
(四)D幼儿园大班幼儿家庭支持水平的调查结果分析
D幼儿园大班幼儿在家庭支持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能经常获得养育者的表扬和鼓励,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经常出现困倦及疲惫感,这大多是没有得到足够的睡眠时间的结果。《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了要保证幼儿每天有11—12小时的睡眠时间,而现在许多幼儿家长做到了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陪伴幼儿,但没有有意识地去规范幼儿作息,导致幼儿睡眠时间不够,容易出现疲倦感。长此以往,也会导致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以及规则意识,并且不良习惯一旦养成,容易对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2]。
四、研究结论
D幼儿园大班幼儿在行为适应、语言和认知、日常生活技能、家庭支持等方面的准备水平都较高,但也存在较大的个别差异。
在行为适应上最突出的问题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其次是对太难的任务容易产生挫败感、很难按要求安静地坐下来、经常不合宜地打断别人的讲话。在语言和认知上最突出的问题是不能够或很难识别自己的名字并准确书写出来;其次是不能够或很难操作对应实物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在日常生活技能上最突出的问题是照管自己的物品时经常需要帮助;其次是不能熟练使用筷子。在家庭支持上最突出的问题是容易疲倦犯困以及不能经常获得养育者的鼓励和表扬。
五、教育对策
(一)关注大班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的训练
D幼儿园大班幼儿虽然整体入学准备水平较高,存在的问题较少,但被试在每个维度上均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即有些幼儿的发展水平很高,有些幼儿的发展水平很低。针对各部分发展水平较低的幼儿,教师及家长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的训练。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家园合作,一起分析幼儿存在的具体入学准备问题,共同制订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的培养方案。例如在家庭支持这一维度,部分幼儿因为经常得不到养育者的表扬和鼓励,性格有些内向。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家园合作,沟通幼儿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分析出原因之后,家长可以慢慢地在日常生活中增加一些积极性语言,教师也可以在校对该幼儿表现进步的地方进行适当表扬。
(二)适当加大任务难度,提高大班幼儿有意注意能力
针对大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問题,大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有挑战、有难度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品质。如多提一些需要幼儿高度注意来回答的问题(复述故事梗概等),可以有效地锻炼幼儿大脑的前额皮质(与专注力有关的大脑区域),或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故事、看视频,锻炼其有意注意能力。
此外,大班幼儿教师还可以多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家里时多和幼儿玩一些培养注意力的小游戏,如找不同、玩拼图、看谁听得准等游戏,这些小游戏都可以让幼儿的注意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加强规则意识训练,教会大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
大班幼儿很难安静坐下和经常不合宜地打断别人讲话,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班幼儿缺乏一定的规则意识。鉴于此,大班幼儿教师可多注重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规范幼儿的不良行为,引导幼儿自我负责和自我控制。
(四)适量进行阅读与数学认知准备,提升大班幼儿对小学初期的学习适应能力
适当的识字量及数学认知有利于小学初期的学习适应。因此,教师和家长应适当教会幼儿认识并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同时不仅要把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融入课堂,更要有意识地结合生活场景帮助大班幼儿理解相关的数的概念。
(五)充分信任大班幼儿,锻炼大班幼儿勇于尝试、独立自主的意识
大班幼儿教师和家长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应相信幼儿有顺利掌握生活技能的学习能力,尽量多给予幼儿尝试、学习的机会。要让幼儿相信自己能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同时要学会“放手”,让幼儿自己学会照管自己的物品,锻炼幼儿独立自主的意识,切勿事无巨细地为幼儿打理好一切,使幼儿产生依赖思想。比如在学校里或户外运动时,幼儿脱下来的衣服应该让幼儿自己放到指定位置,活动结束后由幼儿自己拿回教室,而非教师代劳。放学回家后,可以让幼儿自己背书包回家,而非家长代劳。
(六)家长改变观念,帮助大班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
有部分家长觉得幼儿园只不过是一个“帮忙带孩子”的地方,不重视幼儿的入园时间,容易放纵幼儿晚睡晚起。但其实规范幼儿的睡眠时间,不仅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发育,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以及规则意识。因此家长自身首先要正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要有意识地规范幼儿的作息,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最后如果条件允许,家长最好以身作则,带头规范作息时间。
【参考文献】
[1]王丹阳.教师和父母关于大班幼儿入学准备观念的调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0.
[2]王菠,王萍,康婧.城市地区4.5-5.5岁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现状调查—以黑龙江省h市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6):28-34.
[3]王菠,王萍.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评估工具研究—基于英国剑桥大学入学准备之早期技能与支持评估简表的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06):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