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
《祖先的摇篮》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儿童诗。诗歌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追想祖先在原始森林里质朴而自由的生活场景。
本单元人文主题是“世界之初”。语文要素是“默读课文,不要指读和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受世界的奇妙”。结合单元要素以及文本特点,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诵读,品诗韵。以朗读者的角色学习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停顿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朗读中表现韵律,传达情感。
赏析,解诗意。以欣赏者的角色寻找和还原诗中的一个个生活画面,感受诗歌语言的变化,积累情趣的动词,享受审美的乐趣。
创作,学表达。以创作者的角色在情境中展开想象,学着诗歌中的表达方式,抒写自己的诗歌,提升言语表达品质。
1.借助字理、表演等方法,在情境中归类认识“祖、掏”等7 个生字,正确书写“摘、掏”等9 个生字。
2.依据对象和目的,读好第2、3 小节中问句的语气和语调,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3.积累“摘野果”“掏鹊蛋”等动词短语,想象祖先在原始森林有意思的生活场景,并通过换词、表演等方式体悟动词的妙用。
4.想象画面,仿照第2、3 小节写一写祖先的生活。
1.配乐诗朗诵黄庆云的《摇篮》,提问:摇篮是做什么用的?
摇篮
黄庆云
蓝天是摇篮,
摇着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
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
摇着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
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
摇着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
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
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宝宝睡着了
要点:摇篮是给小宝宝睡觉用的,是那么舒适。提示读好“摇篮”这个词,表达出“摇篮”的温暖。
2.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⑴读课题,提示“祖”是平舌音。
⑵跟着老师写课题,提示“祖”是生字,左右结构,“示字旁”,一个点,右边是“且”字,最后长横要穿插。
3.理解“祖先”。
提问:祖先是指什么人呢?你听说过祖先吗?
要点:祖先在这首诗歌中指生活在远古时代的人类。
4.课题中的“摇篮”是指祖先睡觉用的摇篮吗?
【设计意图:以童诗《摇篮》唤醒学生儿时的记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渗透对“摇篮”本意的理解,营造舒适、轻松的学习氛围。借助对祖先的了解追问和思考:课题中的“摇篮”是指祖先睡觉用的摇篮吗?这一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1.“祖先的摇篮”是什么?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听,纠正读音,标好小节。
2.读出诗歌的“韵味”。
⑴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共几小节?
提示:诗歌是分行分节写的,分小节以空行为标志,读起来行与行、节与节之间要有停顿。
⑵显红诗歌中 “篮”“天”“先”“蛋”“伞”“远”等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提示:这是诗歌中押韵的字,读的时候把这些字适当拉长,这样诗歌读起来就像一首美妙的歌曲。
⑶借助“喜马拉雅”等平台播放《祖先的摇篮》音频或者老师范读,学生跟着读、学着读、比着读。
3.读出诗歌的“趣味”。
⑴诗歌中,“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呢?
要点:爷爷说祖先的摇篮是原始森林。板书:原始森林。
⑵播放原始森林录像,说说自己的感受。
要点:可以从原始森林的大而美的特点,或者原始森林里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方面说一说。
⑶祖先的摇篮就是原始森林,当天真可爱的孩子听了爷爷的话,内心一定觉得怎么样?
要点:奇怪、好玩、有趣……
⑷朗读诗歌的第1 小节和第4 小节,读出“我”的内心感受。
要点:比较两处“啊”字背后感受的不同,借助表情读出诗歌趣味。
4.读出诗歌的“情味”。
⑴读好问句。
①这里所说的情景是“我”亲眼看见的吗?
要点:结合“可曾”,联系生活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内容都是作者的猜想。
②指导读出猜想的感觉。
提示:我想——声音放轻、语速放慢;“吗”字前——声音上扬。
⑵猜猜看,这里是“我”在问谁?
①问爷爷。问爷爷该怎么问?为什么这么问?
②问自己。问自己该怎么问?为什么这么问?
要点:引导学生明白读要有对象感和目的感,在语境中把握语气语调,读出诗歌的情味。
⑶在面对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中,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摇篮可真大啊!爷爷,我们的祖先——
孩子是不是和我一样爱玩爱闹!那时候——
【设计意图:诗歌分行分节形成了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留白,朗读诗歌不仅要在音韵中会其意,更要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悟其情、传其情。这首诗以儿童视角发问,尽显天真好奇,非常适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领悟内容,读出这首诗歌的“三味”:韵味、趣味、情味。】
1.圈一圈祖先在森林里做的事。
这个摇篮可真有意思,我们的祖先会在里面做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读读课文的第2、3 小节,找一找、圈一圈他们做的事。
2.说一说祖先生活的场景。
结合学生交流,依次出示词语:
第一组:摘野果 掏鹊蛋 采蔷薇
第二组: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 逗小松鼠
第三组: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1)祖先的生活可真有意思!谁来读?(开火车读词)
(2)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祖先生活的场景吗?
3.想象祖先生活的画面。
一组词就是一幅画面,读着读着,说着说着,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三幅祖先生活的画面,你觉得哪一幅画面最有趣?
提示:可以根据学生的选择安排学习顺序,学生一般最喜欢第二幅画面。
⑴第一幅画面
①指名读词,想象画面。
②玩“我问你做”的游戏,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摘野果,谁来摘?野果怎样摘?——从下往上摘。
采蔷薇,谁来采?蔷薇怎样采?——从上往下采。
鹊蛋谁来掏?鹊蛋怎样掏?——从里往外掏。
③生活中,我们还可以说掏什么?
例:掏钱包、掏耳朵、掏口袋。
④小结:这三个动作都跟手有关,不同的字代表不同的意思。用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把人们干什么说得清清楚楚,还特别有意思呢!一起读读这两组词。
⑵第二幅画面
①“逮”这个动作,反应得快。你看,讲台上有一只绿色的小昆虫,伸出手,请你悄悄抓住它。哎呀,它蹦走啦,赶紧追上去逮住它。抓住了吗?赶紧去追呀!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原来是一只绿蝈蝈呀。
②同学们看,逮住东西,得手脚配合。读好这个词:逮绿蝈蝈
③还有个动作和“逮”差不多,也要用手用脚(捉红蜻蜓),带上动作一起读。
④指名一生试逗小松鼠:你会逗小松鼠吗?
⑤一起来做做动作读好这组词。
⑥小结:刚才我们是这样学习的,先读读词,想象原始森林里祖先活动的这个画面,然后做做动作,最后读好这个词。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个方法学习第一幅画面。
⑶第三幅画面
①我们的祖先在大摇篮里,摘野果、掏鹊蛋、采野花,生活真有意思。接下来的事儿更有意思。
②出示: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要点:指名读,谁和野兔赛跑过?野兔跑得多快呀,能追上它吗?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蘑菇打伞了,播放视频。
要点:看蘑菇打伞可得有耐心,慢慢等,仔细看。指名读。
④你能把它们换成上面的形式吗?如追野兔、赏蘑菇……
要点:体会诗歌语言的情趣和变化。
4.出示第2、3 小节,齐读,读出有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动词的妙用,加上动作读是最有效的还原画面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动作表演,加深学生对文字含义的理解,以意会的方式懂得“动词+事物”这种搭配的表达形式,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再通过变换说法,帮助学生领会诗歌语言表达的多样化,从而达到准确掌握、积累的目的。】
1.想象祖先还会做哪些有意思的事。
多有意思的摇篮啊!在这里,除了这些事,我们的祖先还会做哪些有意思的事呢?
学生思考、交流。
2.配乐欣赏图片,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表述:“他们也许……也许……”
要点:引导学生多样化表达:动作+事情;和谁干什么;看谁干什么。
3.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小诗人,学着第二或第三小节的句子问一问,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说完之后写一写。
出示:
4.交流与分享。
要点:想象丰富,表达多样。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适合学生仿写的诗歌,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为学生提供了范例。教学中分层指导,循序渐进。先以图片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动词说短语;再利用短语学着作者也来问一问,说好句子;最后学做小诗人创编小诗,形成原始森林生活场景图。整个过程经历了“模仿——迁移——创编”,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出示生字“摘”“掏”,正音。
2.学生观察。
(1)一看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二看高低:左右同高。
(3)三看关键笔画:都有横折钩,但是“摘”的挺得直直的,“掏”的稍稍往里收。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教师巡视、点评。
板书设计:
23.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
摘野果 捉红蜻蜓 和野兔赛跑
掏鹊蛋 逮绿蝈蝈 看蘑菇打伞
采蔷薇 逗小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