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吕航莎
在智能互联时代,新舆情生态给教育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2011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首次将“教育舆情分析”作为课题指南,标志着此问题已经开始为国家教育决策培育研究土壤[1]。教育突发事件与教育舆情相互作用,需要多学科的协同研究。家庭社会学的研究表明,现代家庭与学校是同时诞生的,可以被称作“教育家庭”[2]。与之一起产生的是承担儿童教育责任的现代家长。因此,家校关系与学校教育如影随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手段的多样化,家校关系舆情事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引发网络热议。对家校关系舆情事件进行理论透析,可以增进有关家校关系专业认知与社会认知之间的互动。
通过“蚁坊软件”①搜索“教育舆情”相关资讯内容,筛选与“家校关系”相关的舆情热评,同时结合微热点分析以及微博相关数据,以“家长”“家校”“家长群”“家庭教育”“家长作业”为关键词筛选相关舆情话题,根据话题星级②梳理出2018 至2021年热度较高的十大舆情事件(见表1)。
表1 2018-2021年家校关系十大热点舆情事件
结合相关网络资讯内容,发现以上十大热点舆情事件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新学年第一学期开学第一个月是敏感期。从时间上看,家校关系舆情事件常发生在新学年第一学期的9月份。以上十大热点舆情事件中发生在9月的共4 次,占比较高。这一敏感期在新舆情生态中和后疫情时期具有加速发酵和引发连锁反应的趋势。相比2018年,2020年以来舆情事件的发生时间与发酵时间之间的间隔有缩短的趋势。而且,从年份上看,以上十大热点舆情事件中有7 次发生在2020年,使得2020年成为2018 至2021年中的家校关系舆情事件频发年。
从地域上看,该类事件具有广泛性,涉及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等多个区域。地域的广泛性显示出家校关系舆情事件的普遍性。值得注意的是,湖北省武汉市作为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英雄城市在复学以后先后发生了两次家校关系热点舆情事件,一次为积极事件,另一次为消极事件。
从事件本身的特性而言,如表2所示,家校关系舆情事件呈现两种样态,即家校冲突和家校合作。依据舆情事件发酵过程中主要当事人的处境,家校冲突又可以划分为“家长困境”和“教师困境”。“家长困境”主要表现为家长在家校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家长接受学校支配,以及家长像是教师责任转嫁的“被动接手者”,如家长被动式参与作业批改、站岗、打扫卫生等。“教师困境”主要表现为教师所遭遇的家长威胁与攻击,教师像是家长自我逃避的借口与“出气筒”。在家校合作上,目前主要体现为社会层面的呼吁倡议和学校层面的组织实施。
表2 家校关系十大热点舆情事件特性分类
从网络舆论导向而言,家校关系舆情事件具有极化特点,主要表现为两极分化与一方主导两种态势。就两极分化而言,主要表现为教师与家长作为家校关系舆情事件当事人之间的舆论对立。例如,在“江苏家长退群”舆情事件发酵过程中,蚁坊软件鹰击早发现系统对该事件的舆论争议进行了统计,其中老师与家长的舆论对立占比最高(如图1所示)。
图1 家长群事件引发舆论争议
就一方主导而言,主要表现为舆情特别针对家校关系舆情事件其中一方当事人,并形成了相关主导性舆论。例如,在“成绩发家长群引不满 小学老师申请辞职”事件发酵过程中,蚁坊软件的舆情热评整理出了关于该事件的舆论声音,并利用鹰击早发现系统对舆论声量进行了统计。如图2所示,网络舆论中“家长有问题”这一声音明显居于主导地位。
图2 “成绩发家长群引不满 小学老师申请辞职”网络舆论声量
就舆情事件之间的关系而言,可以把以上十大热点舆情事件区分为单独舆情事件与连锁舆情事件。单独舆情事件具有独立性,如“武汉一小学请抗疫英雄家长上第一课”舆情事件,同其他家校关系舆情事件关联度较小。连锁舆情事件是与同一主题中其他舆情事件关联度较大的舆情事件,如“江苏家长退群”舆情事件在发酵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话题,其中“家长群有必要存在吗”“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登上微博热搜,“家长群变压力群”“别让家长群变压力群”“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等话题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阅读量高达12 亿。该事件总体热度在11月2日到达峰值,微博数据显示话题“压垮一个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的阅读次数达到7.6 亿、讨论次数8.9 万、原创人数1.1 万。
在该事件的报道中,一方面包含了对以往类似事件的整合,因而形成了非常高的热度,是“家长群”事件的一次爆发,家长群的很多其他负面现象也被广泛讨论,如“家长群成夸夸群”“恐辅症”等,因此该话题的热度在一些自带流量的网络意见领袖的参与下持续发酵,这也反映了当前对于家校关系话题的大众敏感度。另一方面,家长群事件的发酵也引起了官方的重视,2020年11月11日,人民网主持的话题“全国至少10 省份叫停家长批改作业”引发热议。近三年,已有辽宁、浙江、海南、河北、广东、山东、贵州、广西、山西和陕西等至少10 省份教育部门出台文件“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甚至将作业管理纳入绩效考核。
根据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文献综述分析,教育舆情研究在新世纪以来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并且在2018 至2021年间保持高位稳定。在研究主题方面,教育舆情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舆情和思想政治教育上,并且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研究颇多;在研究角度方面,主要是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分析教育舆情的监控与开展。但总体看来,有关教育舆情事件的研究,缺少对家校关系舆情事件的关注,且主要是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探究。回顾以上家校关系十大热点舆情事件也可看出,主要反映的是有关家校关系的社会认知,较少看到相关专业研究者的发声。家校关系是一种跨界合作关系,且跨界合作的基本联结者是作为跨界者的个体[3],因此,基于跨界者理论的视角对家校关系舆情事件进行透析,不仅契合家校关系研究,而且有助于丰富教育舆情研究的理论视角,并在家校关系舆情分析上发出专业研究者的声音。
作为跨界合作的基本联结者,跨界者承担着多重的角色,其本身就是一个角色集合或角色丛。由于这些角色往往需要跨界者在不同的场景中相继承担,从而带来了跨界者的角色转换问题。跨界者理论着力于从不同角度探究跨界者所承担的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和转换机制。跨界者理论包括一系列以跨界者为研究焦点的机制理论,如工作与家庭冲突理论(work-family conflict theory)、工作与家庭增益理论(work-family enrichment theory)、工作与家庭边界理论(work-family border theory)和界限理论(boundary theory)等。这些理论主要集中在工作与家庭角色研究领域,可以区分为角色关系机制理论和角色转换机制理论。
角色关系机制理论着重探究的是跨界者所承担的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机制。在角色关系机制理论中,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工作与家庭冲突理论[3]。基于该理论,家长将比非家长体验到更多的角色冲突,孩子较小的家长将比孩子较大的家长体验到更多的角色冲突,因为承担养育孩子的主要责任是一个重要变量,而且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家长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角色转换机制理论着重探究的是跨界者进行角色转换的过程机制。跨界者的多重角色是以不同角色空间都有边界或不同角色空间之间具有界限为前提的,由此催生了工作与家庭边界理论和界限理论。这两种理论都强调,尽管工作与家庭领域之间的文化常常不同,个体通常在一定程度上对二者加以整合,并形成了由“融合”和“分割”这两极构成的一个策略连续体[4]。结合跨界者理论两大谱系,针对以上十大热点舆情事件,可以形成以下系列的认识。
为节约试验成本,本次试验压力环传感器传感原件主要采用电阻应变片,根据电阻应变片的测试灵敏度,压力环材料选用铝合金圆环,外径13 mm,壁厚2.5 mm。制作过程相对简单,将电阻应变片粘贴于压力环表面,为消除偏心影响,每个压力环上粘贴2个电阻应变片,外用防水胶带保护。本模型共计36根斜拉索,每个拉索下均设置一个压力环传感器,共计36个。
在家校关系十大热点舆情事件中,作为发展主体的学生常常处于失语状态,而从学生视角来探究家校关系的研究少之又少。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家校关系舆情事件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学生的发展利益。就此而言,有关学生应该在哪些方面获得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等问题上的观点差异往往是引爆舆情事件的导火索。
就“成绩发家长群引不满 小学老师申请辞职”事件而言,起源于河南省一所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将不理想的默写成绩发到了微信群,从中可以看出班主任与家长在学生发展观上的差异:班主任更关注的是学生的认知发展,而家长更关注的是学生的非认知发展。实际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需要的是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的协同发展。只有综合考虑这两个方面,才能照顾到学生的发展利益。
在发展方式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需要主动、健康发展。“家长没批改作业被老师批评”和“爸爸家长会崩溃大哭直言压力大”等事件,表面看来是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责任分担冲突,深层上则透露着有关家长与教师在学生应该如何发展这一问题上的认知状态。总体而言,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还没有得到家长与教师的深切关注,也缺少有助于实现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环境创设尤其是作业设计。相反,学生的被动承受式发展状态还比较普遍,家长与教师需要为改变这一状态创造条件,而不是陷入继续强化已有状态并产生直接冲突的恶性循环。
家校关系的核心是作为跨界者的学生,家长与教师分别作为家庭与学校领域的边界管理者对学生承担责任。以上家校关系十大热点舆情事件虽然大多属于导致家长或教师困境的家校冲突事件,但是其产生与发酵过程本身也意味着家长与教师在如何承担儿童或学生发展责任这一问题上的意识觉醒。
家长作为儿童的监护人具有不可推卸的抚养、教育和保护责任。这也是家校关系十大热点舆情事件中全部同家长直接相关,并且大多由家长首先发声的原因所在。例如,就“成绩发家长群引不满 小学老师申请辞职”事件而言,是家长发现了问题并着力解决问题,从而承担起对儿童的保护责任。再如“武汉一小学请抗疫英雄家长上第一课”事件,家长承担起了对儿童的教育责任。又如“爸爸家长会崩溃大哭直言压力大”事件,其背后反映的则是儿童抚养、教育和保护责任的叠加。
问题在于,家长也是完整的人,他们不只是承担监护人角色,而且在核心家庭中承担着其他重要家庭与工作角色和责任。因此,现代社会中作为家庭与工作角色跨界者的家长面临着多种角色之间的平衡问题。而教师对于作为跨界者的家长所具有的“其他领域意识”和所承担的责任影响着家长的角色适应状态。当然,家长也需要对教师具有“其他领域意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上家校关系十大热点舆情事件从正向与反向两个方面提醒我们,家长与教师乃至学生之间达成理解是良好家校关系的前提和结果。
如前所述,边界管理策略是一个由“融合”和“分割”两极构成的一个策略连续体。现实中,人们往往容易采取位于两极的融合策略或分割策略。根据家长与教师所采取的家校边界管理策略,可以建立如下框架并对以上家校关系十大热点舆情事件进行分类。
图3 家长与教师的家校边界管理策略分析框架
以上分析框架中,横轴是教师的边界管理策略连续体,纵轴是家长的边界管理策略连续体。四个象限分别代表家长与教师趋向于极点的边界管理策略的组合体。在家校关系十大热点舆情事件中,有五个是教师的融合策略与家长的分割策略组合体,有四个是教师的融合策略与家长的融合策略组合体,有一个是教师的分割策略与家长的分割策略组合体。
结合前述有关家校关系舆情事件基本特点的分析可以发现,家校冲突源于家长与教师在家校边界管理策略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家长的分割策略与教师的融合策略的组合体;而家校合作源于家长与教师在家校边界管理策略上的一致,主要表现为家长的融合策略与教师的融合策略组合体。虽然在本研究所关注的十大热点舆情事件中,缺少落在象限一的事件,但可以预计,象限一中的事件也属于家校冲突类型。
就家校合作而言,不仅包含教师与家长之间采取一致的融合策略,也包含他们之间采取一致的分割策略。这说明,不能把家校合作简单地等同于家校边界融合,家校边界分割也是家校合作的一种重要类型。此外,家校边界融合并非是完美无缺的,当家校边界融合缺少了一系列前提条件,如科学的学生发展观和家长与教师之间达成理解等,会对学生和相关参与者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
根据以上对家校关系舆情事件的理论透析,提出以下思考与对策。
学生发展理念是有关学生应该在哪些方面获得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等问题上的看法与观点。在发展维度上,需要坚守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意识,强调学生的多方面以及不同方面之间的协同发展;在发展方式上,需要强化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只有家长与教师等牢固树立科学的学生发展观,才能真正倾听作为发展主体的学生的声音,进而使得家校关系是基于学生的发展利益且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利益而建立的良性关系。
在家校关系中,家长、教师和学生都是跨界者,都要把其他人当作完整的人,对他人承担责任,并且意识到他人像自己一样都是多种角色承担者,常常需要进行角色转换。因为承担着多种角色,家校边界跨界者在时间和精力上往往难以兼顾,因而有可能面临着时间、压力和行为冲突;因为需要进行角色转换,他们往往面临着同角色退出与角色进入相关的一系列挑战。尤其是在新学年第一学期家校关系敏感期内,学校应关注家长角色适应过程中的挑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当然,随着各方之间相互理解的增进,也可能发展出多种角色之间关系的新可能、新状态和新境界,激发出多种角色之间相互丰富、促进、正向溢出和增强的关系机制,从而使各方成为家校关系的促进者、受益者和倡导者。
如前所述,家校冲突源于家长与教师在家校边界管理策略上的差异,而家校合作源于家长与教师在家校边界管理策略上的一致,因此在厘清学生发展理念与增进各方相互理解基础上,需要在家校边界管理策略上寻求各方达成共识,尽可能协同边界管理策略,构建出家校合作型的策略组合,包括采取一致的融合策略或分割策略。就一致的融合策略而言,意味着家校边界跨界者在儿童抚养、教育与保护等一系列责任上的交融与共担;就一致的分割策略而言,意味着家校边界跨界者在儿童抚养、教育与保护等一系列责任上的互补和分担。
总之,相关研究需要深化对家校边界跨界者的研究,强化对其边界管理策略基本型、组合型与扩展型及其影响因素、效应与转换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以识别与建构更有效且更具针对性的家校合作推进策略。
注释:
①蚁坊软件舆情报告以“把握舆情传播脉络,助力政企工作决策”为宗旨,致力于舆情事件的追踪、分析与应对,依托鹰击早发现系统、鹰眼速读网系统和专业舆情分析师,对信息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呈现清晰的舆情传播脉络。
②话题星级基于微博话题数据使事件热度清晰化。话题星级由阅读次数、讨论次数以及原创人数3 个单项组成,占比依次为30%、30%和40%,三项分值加权计算后生成话题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