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07-01 09:39王识淳何青霓孙雨田陈乐宁徐知玄张金荣
教育观察 2022年18期
关键词:特教问卷劳动

王识淳,何青霓,孙雨田,陈乐宁,徐知玄,张金荣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一、问题提出

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可分为具有增力的积极情绪和具有减力的消极情绪。[1]情绪劳动,是指调整自身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以产生符合组织要求的情绪表达行为。[2]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情绪劳动的运作可以被认为是个体在与其他成员交往时建构自身社会认同关系,该关系影响着个体的情感、态度和行为。[3]情绪劳动调节理论认为情绪调节产生于情绪发生的过程之中。[4]Brotheridge等人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阐述了情绪劳动的工作机制,即自我情绪管理会产生资源的消耗,若资源得不到弥补,个体就会通过减少心力付出来调节资源的失衡,进而加重负面情绪的堆积。[5]

目前国内有关情绪劳动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服务行业,对教师的情绪劳动的研究也较多,但研究对象多为幼儿园、义务教育、高中阶段的教师,对特殊教育教师的情绪劳动研究较少,且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当前,有关教师情绪劳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情绪劳动的作用机制、现状、影响因素、本质维度划分与测量及后果等方面。李芳发现,在新课改过程中出现了教师消极情绪蔓延的现象[6],后有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细化研究,佐证了教师情绪劳动强度高的研究结果。在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上,张一楠与肖丽君的研究均表明幼儿教师的个人婚姻状况、学历状态、工龄、个人职务与其情绪劳动的方式有关,直接影响劳动结果,肖丽君还指出情绪智力与情绪劳动显著相关。[7-8]Grandey指出工作伙伴的支持程度会影响情绪劳动。[9]情绪劳动行为的发出点在于特殊教育教师(以下简称特教)自身,其自我调控力、职业使命感和个体因素都会影响情绪劳动。Diefendorff的研究表明,外向与表层行为呈负相关,神经质与表层行为呈正相关,外向与自然行为呈正相关。[10]除此之外,情绪表达、自我控制也会对情绪劳动有一定影响。Grandey等人通过实证研究证明性别对情绪的表达有一定的影响,但实验结果存在一定差异。[9,11-13]何嘉慧研究发现特教工作压力与受教育程度有一定联系。[14]Grandey指出主管与同事的支持会对情绪劳动造成影响。[9]蓝媛美等人的调查显示,特教职场孤独感会受到专业性和年龄的影响。[13]

当前关于特教情绪劳动后果的研究较少,熊紫媛的研究指出特教自身的素质与情绪劳动技巧不足的困境促使教师产生消极的情绪劳动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15]许馨月在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时指出,教师自身心理和行为的改变将影响另一方的心理与行为的随动。[16]大量的情绪心理研究表明,情绪能影响人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故而特教因情绪劳动不当而导致的消极情绪将会直接影响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质量,从而影响特殊儿童本身。

本研究从劳动意识、劳动内容、劳动方式的角度出发,通过观察法、问卷法调查特教情绪劳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帮助特教改善情绪劳动现状提供有效的教育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选取

研究采用随机抽样(非比例抽样)的方式确定研究对象。在质性研究阶段,研究者采用事件取样的方式获取了湖州市吴兴区社区聘请、残联聘请及在编的特殊教育教师的实际行为观察记录,共17例,其中有效案例11例。综合考虑受访者性别、年龄等因素后,确定了来自辽宁省、浙江省、贵州省、山东省的7名受访者,其中公立学校教师3人,私立学校教师1人,社会机构教师3人,被试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在量化研究阶段,研究者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随机发放问卷。本研究共计发放144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为131份,回收率为90.97%,其中有效问卷为124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94.66%。

表1 被试者基本信息(n=7)

(二)研究工具

1.观察法检测工具

研究组设置实际行为观察记录表,根据情绪劳动应对手段对观察对象情绪劳动的行为表现进行记录和分析。

2.问卷测查工具

研究组主要借鉴林娇娇[17]、毛可[18]的问卷,编制了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现状调查问卷,共设置30个问题,包括13道选择题、16道等级评定题与1道问答题,选择题涉及个人基本信息,等级评定题涉及情绪劳动意识、情绪劳动内容和情绪劳动方式三个维度,问卷共有5道反向计分题。

(三)研究过程

1.行为表现观察

研究组对特教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劳动行为进行实际观察记录,并根据视频数据,在互不干预的情况下,对特教情绪劳动各项行为表现进行信度统计,信度计算公式为“信度=共同观察到的皱眉次数/(共同次数+每个人不同的次数之和)”。将观察记录中特教情绪劳动的外化特征予以记录,并进行整合和差异比较,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行为表现

2.问卷测查

研究组通过多种社交媒介联系各地特教,在尊重其意愿的基础上展开研究。特教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答问卷。课题组利用问卷星网站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初步整合,利用SPSS 22.0对有效实验数据进行处理,验证问卷信效度,分析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认识、劳动内容、劳动方式及影响因素,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

表3 问卷信度分析结果

三、结果与分析

(一)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概况分析

根据问卷的调查结果,研究组对选项进行记分统计,部分题目采用反向记分方式排除问卷填写阶段调查对象的思维定式,而后对结果的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问卷结果各维度的平均数和标准差(n=124)

如表4所示,特教整体情绪劳动状况较为严峻,情绪劳动在其生活中广泛存在。

1.特殊教育教师情绪表现分析

为了确定特教在实际生活中调节自身情绪的方式,研究组采用判断情绪显露情况的方式询问特教(均值表频率,1≤均值≤5,均值越大,与问题内容符合度越高)。如表5所示,大多数特教在情绪劳动的内容上选择自然劳动,也有部分特教会在工作中进行非自然劳动,进行非自然劳动的特教则倾向于选择表层劳动。

表5 表层劳动与深层劳动的描述统计(n=124)

在观察具体教学活动中特教情绪劳动状态时发现,当特教需要进行情绪劳动时,其虽有进行情绪控制,但情绪外化仍较为明显。在对教学活动的观察记录中,教师的动作表现出的情绪变化和情绪劳动的状态与问卷数据相符。

2.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能力分析

对情绪情感的正确感知是进行情绪劳动的基础之一,因此,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可视为情绪劳动能力的一部分,其分成自我感知和感知他人。研究者通过自我反思的方式确定特教的情绪感知能力(均值表程度,1≤均值≤5,均值越大,与问题内容符合程度越高)。如表6所示,大部分特教认为自己具备一定的情绪观察力,且自我情绪觉察强于对他人情绪觉察能力。

表6 自我情绪觉察与对他人情绪觉察对比(n=124)

(二)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意识与行为分析

为了确定特教是否具有情绪劳动意识,本研究通过分析教师工作特定情绪的需求意识(选择“比较符合”或者“完全符合”,则判断为有情绪劳动意识)。如表7所示,得出大部分特教具备情绪劳动意识。

表7 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意识

为确定特教情绪劳动时是否进行了具体操作,研究组对特教流露情绪的自然程度进行了分析(均值表频率,1≤均值≤5,均值越大,与问题内容符合度越高),结果显示特教的情绪劳动大多是自然劳动,具体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特殊教育教师自然劳动与非自然劳动对比 (n=124)

(三)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

将问卷中的基本信息部分作为自变量、结果作为因变量分析发现,情绪劳动意识、内容、方式与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借助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检验确定该维度的相关程度,确定自身生活经验、待遇条件与情绪劳动意识、内容、方式的关系,具体结果如表9、表10所示。

表9 项目方差分析表

表10 项目独立样本分析表

通过分析表9、表10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自身生活经验中对情绪劳动意识有显著影响的是教师学历,待遇条件中对情绪劳动内容有显著影响的是在编情况;自身生活经验中对情绪劳动内容有显著影响的是婚姻、子女数量、教师年龄、教师教龄,待遇条件中对情绪劳动内容有显著影响的是岗位种类;自身生活经验中对情绪劳动方式有显著影响的是子女数量,待遇条件几乎不影响情绪劳动方式。对总体情绪劳动状态有显著影响的是教师自身学历和工资薪酬情况。

基于以上分析,自身的生活经验对情绪劳动的影响略大于待遇条件(所属岗位、编制、月工资等)。

四、讨论

(一)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现状及原因

研究表明,特教对积极情绪的情绪劳动需求量较高并广泛存在,结果与研究假设相符。部分特教虽具有一定的情绪劳动意识,但对情绪劳动的认识较为片面且实操能力较弱。

特教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要学会对工作生活对象展示特定情绪,具备情绪调节的意识,在实际生活中排遣有关负面情绪的表达,进行调节后展示出积极情绪。在具体实操过程中,特教面对他人情绪感知能力与自我情绪表达能力较弱的特殊学生时,会出现“忽略对消极情绪的处理,直接流露自然情绪”的现象。并且,一些特教认为自身的情绪调节以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为主,但实际调查结果显示,表层行为在其工作中被更多呈现。由此可知,特教容易混淆调节措施和调节层面,尚未建立完善的对调节措施及层面的认知。

特教的情绪劳动集中于表层情绪劳动,且集中于消极情绪集中爆发时的整理过程。因此,在情绪劳动过程中,特教通常借助心底的感受对当时的情绪采取紧急措施,并没有从根源处缓解情绪中的压力倦怠感。

(二)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影响因素及原因

基于问卷数据,研究发现特教的社会地位、经济水平、师生关系、教师个人经验与专业素养、教师个人性格及对职业看法对特教情绪劳动的影响较为显著。

岗位级别较高的特教通常受到的尊敬程度较高,在与他人相处时获得的工作认可程度较高,这有助于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成欣欣等人在研究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时发现,新教师在评职称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19]不被尊敬与认可会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容易使教师产生倦怠情绪。

相较于教学难题,特教在情绪调节上的压力往往不能被直接感知,是一种隐性负担。在有较为扎实的经济基础的前提下,特教在工作上没有除工作时长外的工作负担与工作压力。成欣欣等人在研究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时发现,工作负担会让中小学教师产生负面情绪,隐性负担是中小学教师负面情绪的主要来源。[19]同理可知,特教的负面情绪与隐性压力有一定关系。隐性负担不只包括经济条件,师生关系同样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开展良好的教学活动、呵护教师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是教师与家长之间良好关系的纽带,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

工作经验的主效应直接影响特教情绪的自然表现。工作经验丰富的特教自然表现显著高于经验薄弱的特教。在遇到教育难题时,经验丰富的特教往往可以更高效地解决问题。董振霞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20]同时,具有专业素养的特教一般具有更高的情绪把控能力。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特教和专业素养较高的特教产生消极情绪劳动的频率较低。

当特教对学生产生固有认知时,其职业价值观会固化,不能安心从教。教师习惯性地进行情绪压抑,会促使其产生更为烦琐的情绪劳动。这与特教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外化能力及个人性格有关。文英等人指出,特教的职业幸福感通过心理资本的作用与其表面行为、被动深度行为显著相关,而心理资本则包括韧性、乐观、希望、自信等取决于个人性格方面的要素。[21]

五、教育建议

(一)重视特殊教育行业发展

有关部门应规范管理当前的特殊教育院校,适当提升特教待遇,为特教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减少特教工作生活中的隐形负担。学校也要关注特教生活水平,缓解因待遇问题而出现的懈怠教学状况,防止家庭经济问题导致的特教自身情绪问题。同时,要控制班级学生人数和特教人数比。一些社会机构和私立特殊教育学校在教师安排方面,可以参考幼儿园的教师配置,每个班级设置多位教师轮流工作,缓解情绪压力。

重视特殊教育行业,不仅要重视特教当下状况,还要重视特教人才培养。对此,有关部门要注重高校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设置和成人教育中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培养等举措,全方位提升行业工作者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提升特教总体专业素质水平,改善特教情绪劳动现状。

(二)加强特殊教育行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

特教在实际工作中的部分消极情绪来源于生活中家人等对其职业的不理解、不认可。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及社会环境对特教情绪劳动有较显著的影响。相较于其他教育行业的工作者,特教受到的偏见较大、社会地位较低。相关机构应树立正确风气,让更多人了解特教行业背后的故事,纠正对特教的错误认知,进而提升特教的职业认同感。这有助于提高特教的职业幸福感,从外界影响特教积极情绪的构建,降低情绪劳动时特教的情绪需求。

(三)提高特殊教育教师自身情绪能力

特教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要学会对工作生活对象展示特定的情绪,具备一定的情绪调节意识。研究结果显示,特教自身情绪调节能力会对其情绪劳动产生显著影响,因此,特教在入职前要对职业有充分的认识,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在工作后发现实际状况与设想不同而产生心理落差,诱发情绪劳动。在情绪劳动的过程中,特教要给予自己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排解负面情绪,更多地采取深层情绪劳动代替表层情绪劳动,让更多积极的情绪得到自然释放。同时,就业单位也要开展相关的入职培训及心理辅导,关注教师心理。在实际工作中,特教应多与学生接触,了解学情,感受学生的点滴成长和进步,改变对学生的刻板印象,正视工作压力和负面情绪,减少逃避负面情绪的状况。此外,特教要提高情绪管控能力,保持乐观的心态,根据自身性格特点,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保证消极情绪和压力得到释放,让情绪得到良性发展。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年龄及教龄与特教情绪劳动显著相关。就特教自身而言,不论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入行的新教师,都应该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为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减少情绪劳动。

猜你喜欢
特教问卷劳动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热爱劳动
问卷网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