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网络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2022-07-01 03:37王帅红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音准网络化声部

王帅红

视唱练耳课程是音乐专业学生专业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音乐师范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同时也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为适应现代音乐美育教育改革需求,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规划建设高质量美育慕课,以国家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为契机,加强视唱练耳网络化资源建设,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创新视唱练耳教学方式,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视唱练耳教育资源覆盖面。特别是当下疫情防控的实际工作情况,建设线上美育教育资源的工作思路与举措显得尤为重要。

一、视唱练耳网络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专业定位

(一)以音乐“语言能力”建设为基础

音乐是一种语言。①塞·罗杰斯说:“音乐是唯一的宇宙通用的语言。”约·威尔逊说:“音乐是人类的通用的语言。”乔治·艾涅斯库说:“音乐是一种语言。它能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音乐语言的学习遵循着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②埃德温·戈登(Edwin Gordon,1928—)认为音乐学习理论的根基与人类语言学习相仿。1957 年乔姆斯基在他的著作《句法结构》提出“转换生成说”,对世界各国心理、语言、哲学、认知科学等产生了广泛影响。他主张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区别开来。他认为:“语言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按本族语的规则把声音和意义联起来的能力。“语言行为”则指本族语者的实际语言运用,也即本族语者具体的说话和听话行为。语言能力是语言行为的基础,语言行为则反映语言能力。乔姆斯基认为生成语言学要研究的不是句子本身,而是那些促使人们产生句子、理解句子的能力——语言能力。[1]视唱练耳作为音乐语言学习的基础课程,也应正确认识与区分“语言行为”和“语言能力”两个概念的差异,认识到语言的学习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音高、节奏与音乐符号联系起来的“语言能力”,才能进行具体的视唱与练耳的“语言行为”。

(二)以“多声音乐能力”建设为目标

单声与多声曾是中西音乐形态的显著区别与标志。尽管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至少“有二十三个民族保存和流传着具有稳定形态的多声部民歌”[2],但“中国的传统音乐究其整体,还没有形成多声体系,而是属于单声体系的”[3]。中国传统音乐的单声体系决定了在学堂乐歌之前我们缺乏多声音乐文化与多声音乐思维。我国从西方引入多声技艺,但没有立即形成相应的多声音乐审美观念与多声音乐文化,这导致我们的音乐艺术形式改变了,而我们的音乐观念却没有发生本质性改变。我们仍然会从单声音乐的视角来分析与理解多声音乐,会从简单与复杂或基础与高级的关系来理解单声与多声音乐之间的关系。传统音乐单声音乐思维与单声音乐观念一直在主宰着我们对音乐的认知。实际上,多声性原则从一开始学习视唱练耳时就必须遵循,这是获得理想的视唱练耳水平必不可少的前提与基础。著名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多声性原则”,他认为:“一个声部歌唱的人是无法准确(清楚)演唱的,只有两(多)声部才能互相制约,相互平衡。”

二、视唱练耳网络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模块结构

视唱练耳网络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应从培养“语言能力”与“多声音乐能力”的专业定位出发,使资源建设的内容与课程培养目标相匹配,提高资源的实用性与适用性。

(一)构唱模块

构唱是音准能力建设的根本路径。因为“构唱”是形成记忆的最好方法。记忆是任何一种语言学习的基础。视唱练耳学习中不是以视唱旋律为“识记”内容,而是以“音高”为识记内容。音高记忆分为绝对音高记忆和相对音高记忆。欧洲绝对音高持有者为1.5‰—1‰,亚洲绝对音高持有者不到3‰,音乐专业人士绝对音高持有者比例为10%—15%,[4]而大部分人仅持有相对音高的能力。在相对音高记忆中,“构唱”是形成记忆的最好方法。在构唱过程中主体围绕所要构唱的音程结构不断“调动”已有的认知基础以求最佳的认知趋同,从而获得最佳构唱效果,同时通过不断循环过程将短时记忆储存转入长时间记忆储存。构唱过程是循环构唱与记忆同步、输入与输出同步、构唱与听辨同步发生的过程。提升构唱能力才能提升视唱水平,视唱的基础是构唱。

构唱模块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 构唱练习曲。构唱练习曲的设计思路主要根据音程或和弦的结构来设计构唱内容。比如,四度音程的学习。传统教学中四度练习曲如下图所示:

构唱练习曲可增加“2+3”和“3+2”的结构模式,如下图所示:

(1)2+3 构唱结构

(2)3+2 构唱结构

这样设计的原因在于两方面。其一,四度构成中“3+2”或“2+3”结构是转位七和弦中的基础结构,这为和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二,打破了调性音乐对稳定音级的偏好,让不同的音级得到了同等重要的音级进行训练,提升对多声音乐与非调性音乐的驾驭能力。

2. 随机构唱。随机构唱是指在任一指定音上进行构唱。随机构唱是让一个音程或和弦等音乐结构关系可以独立、稳定、脱离调性桎梏的最佳方式。两种训练方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节奏模块

肢体运动是节奏能力建设的有效路径。节奏能力是指以节拍(强弱)、节奏型(松紧)、速度(快慢)等为表现形式的节奏感知、理解、记忆、诵读、演奏、听辨与创作的能力。欣赏音乐会诱发节奏感知能力,这不是刺激驱动,而是节奏的心理内化。节奏感知力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感觉运动同步能力,感觉与运动系统通过肢体动作交互。人对节奏的反映基于先天的生理机制,其反射区在人的下丘脑。音乐节奏通过听觉中枢将信息输入,同时激活音乐节奏的脑区和运动皮层,运动皮层通过脊髓运动元引起肌肉的伸缩而产生动作。[5]世界著名教学法中的体态律动教学法①瑞士著名音乐家、教育家雅克·达尔克罗兹(1865—1950)创立体态律动教学法。体态律动是通过肢体与音乐的联系进行教学,他认为音乐与身体之间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体态律动可以表现音乐的力度、速度、节拍、节奏、音的高低、音乐情绪、音色明暗、调性变化等。和声势教学法②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1895—1982)受达尔克罗兹的影响创立奥尔夫声势教学法。声势教学法是把身体当成打击乐,采用“捻指、拍手、拍腿、跺脚、拍胸口”等动作来感受与体验音乐节奏。都采用肢体运动与音乐节奏相互促进的原理来培养音乐节奏能力。

节奏模块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节奏要素动作设计。比如4/4 拍子的强弱规律的学习,通过强拍击掌、弱拍捻指、次强拍腿、弱拍捻指的动作设计感受音乐的强弱规律。(2)单声部节奏动作设计。动作包括拍手、拍胸、拍腿、捻指、跺脚以及左、右和双击三种方式,选用不同动作组合进行动作设计,如:“X XXX XX X X”动作设计为“手胸↓胸↑腿胸↓胸↑手 腿”(↓代表左↑代表右,没标示代表双手)。(3)多声部节奏动作设计。各声部节奏可采用一种或多种动作组合。比如,第一声部采用拍手、拍胸组合,第二声部采用跺脚、捻指组合等,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区别节奏中的声部。(4)固定音型的动作设计。对一段风格统一的乐段,提取典型节奏型,结合节奏的互补性原则③节奏互补性原则是指节奏密集对稀疏、复杂对简单的原则进行安排。设计固定节奏型并编排声势动作,使节奏动作音响对音乐起到伴奏的效果。

(三)读谱模块

五线谱的读谱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固定调思维(又称固定调唱名法),另一种是首调思维(又称首调唱名法)。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究竟用首调唱名法还是固定唱名法? 有学者认为两者不分优劣与文野,皆可;有的学者认为根据学习者的需要选择唱名法;也有学者认为两种唱名法各有特点,都需掌握。在笔者看来,对于两种唱名法的讨论重点不是选择哪一种的问题,而是两者怎么融合的问题。融合就是读谱者在读谱中无论是采用固定调唱名法还是首调唱名法,头脑中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音乐概念。当两种读谱思维做到同步融合时,能提升我们的音乐视唱能力、感受能力,也为我们理解音乐、分析音乐打开了便捷之门。

读谱模块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视唱与弹奏结合。在无升无降读谱时首调与固定调思维是合一的。但在有调号的读谱中,习惯于首调读谱的学生,在读谱时采用首调思维,在弹钢琴时不得不采用固定调思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达到两种读谱思维方式融合的目的。(2)视唱音级谱。习惯固定调读谱的学生应多练习根据旋律说出音级名称,以及根据音级谱进行固定调视唱。比如根据下列音级级数唱出G 大调固定唱名[6](见谱例1),通过音级谱的视唱能将固定调思维与首调思维进行融合。(3)经典作品精读。作品的选择不只是经典,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所学的知识重点,比如,大小六度音程的教学,选用美国电影《爱情故事》中的主题曲《我该如何说起》(Where do I begin)。(4)中外名曲名段泛读。泛读材料同样体现教学重点,是精读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

谱例1

(四)多声模块

多声原则不只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视唱练耳学习之初就必须坚持的教学原则。在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中,我们持单声音乐观念来解决多声音乐问题,在单声音乐思维的基础上建立多声音乐思维。在多声音乐语境下,“多声审美意识的形成是多声部音乐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心理条件”[7],审美意识的形成离不开音程性音准能力和节奏总谱阅读能力的培养。

传统音乐的视唱教学中,音准的建立是在调式调性训练中进行的,“培养在调式调性框架内的音准感”[8],这种“调性”音准能力超出调内音级的变化音以及多声音乐都很难驾驭。在多声音乐语境下,应结合非调性的“音程感”[9]来解决调式音准中存在的难题。多声音准模块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构唱练习曲。构唱是建立音程性音准能力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构唱练习曲实际上是无调性音乐音准练习曲,随机构唱也是在无调性基础上的构唱,其目的是培养音程性音准能力。(2)多声部构唱。在构唱练习中,钢琴给定的音持续,与构唱的另一个音构成和声式音响效果,既培养了多声听觉习惯,也提升了多声听觉能力。(3)多声部卡农。多声部卡农是多声部视唱的基础,培养多声音准听觉习惯。(4)多声部视唱。根据所学知识与技能选择或创作相应的多声部视唱练习曲。

多声节奏模块内容包括几个方面。(1)节奏模仿。节奏模仿不仅可以培养节奏记忆能力,同时能培养多声节奏听辨习惯与能力。(2)节奏互补性创编。根据基本节奏进行节奏创编并演奏,这既能培养节奏创编能力,还能培养多声听辨与协调能力。(3)多声节奏总谱阅读。节奏总谱阅读是将各个声部节奏进行归纳和整合的一种节奏读谱法。各声部之间的合作需要演奏者一目数行,并将各声部节奏进行归纳和整合,将各声部节奏信息都融入到总谱之中,同时能分析出各声部之间的对比、统一与呼应的关系。(4)多声部节奏练习。在多声节奏总谱阅读的指导下进行声势或乐器呈现的多声部节奏练习。在多声节奏训练中,口念节奏总谱,手操持自己声部,耳听多个声部。

(五)理论模块

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是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紧密相连与交织的过程。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是事物认识的两个不同维度。奥古斯丁认为只有理性才能开掘出音乐认知,他在《论音乐》的第一卷中说道,不是别的什么,而是理性,才能认知时值的长与短、才理解时速的快与慢,才理解旋律中的时间流转及各音节的结构。……总之,理性揭示以感官所历验的、所能够历验的美。[10]视唱练耳的学习应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应建基于感性认识。

乐理与视唱练耳一度整合为一门课程,可见视唱练耳学习中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视唱练耳不只是掌握音高与节奏要素,构成音乐的要素还有和声、调式、速度、句式、结构、主题材料、主题材料的发展逻辑等等。理论的学习为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音乐综合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提供了基础与指引。理论模块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知识呈现。所有的理论知识呈现做到深入浅出,层层递进。(2)知识点练习。对所教授的知识点设置课堂练习题,帮助学习者加深和消化所学的知识。(3)实践练习。理论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解决视唱练耳中的实践技能,比如,民族七声调式的三种音阶类型经过理论分析后进行音阶的弹唱与乐曲的具体分析。(4)课后练习。结合知识点采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写作题四种题型深化与检验所学知识。

(六)练习模块

著名的分析哲学家赖尔区分了“知道什么”以及“知道怎么干”两个概念。也就是说,教会学生知道了什么不等于学生能干什么。前者传递给学生大量的信息与知识,后者旨在培养学生能力。学生学会了怎样去构唱,不代表他就具备构唱的能力,这需要大量的练习,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视唱练耳练习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理论知识题库,包括以下两种:a. 在每一个知识点与每一种技能学习之后的专项练习题;b. 根据每一课教学主要内容、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建立课后练习题库。(2)构唱练习曲库。构唱不只是一种方法,构唱还需要建构层级性的构唱内容与科学性的构唱体系,才能真正发挥构唱在音准能力建构中的作用。通过循环构唱与记忆的深化与不断调试,将外在音响形式在头脑中不断“内化”。(3)视唱曲库。视唱材料除了构唱练习曲以外,还提供了有针对训练内容的精读视唱乐曲和泛读视唱乐曲。(4)音高听记题库。有单音、音程、和弦、调式、旋律等类型的分级听辨题库。(5)节奏练习题库。节奏不仅需要用肢体动作来呈现,还需要大量听记练习。

三、视唱练耳网络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一)视唱练耳网络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平台

视唱练耳网络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平台建设主要需要两个方面的工作,即数字资源库建设和平台建设。

1. 数字资源库建设

内容与技术是网络化资源建设的两个层面。视唱练耳网络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包括上面列出的六大模块。技术是根据各模块内容采用的呈现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八种类型的资源库。(1)动画视频库。理论模块中的内容以动画视频的方式呈现,展现理论思维过程与发展逻辑,同时呈现实际音响效果,让学习者一目了然,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2)弹唱视频库。构唱不再只是一个方法,更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系统的层级体系。构唱的每一条练习都是乐谱、弹奏视频与范唱音频的结合。使学习者能弹、能唱。弹奏是为了学习者在课后进行不断构唱练习,范唱是让学习者有更好的感性认识与记忆。乐谱、音频、视频的三位一体让学习者没有任何的练习操作上的困难。多声部视唱也同样提供了三位一体的视频库。(3)节奏、读谱音频库。所有的节奏与读谱练习都提供了由不同音色呈现音频库。多声节奏提供了由不同音色组成而成的音频库。这既提升了学习者对音色的辨识以及对节奏、视唱听辨的兴趣,并呈现了完整的音响形式。(4)试题库。试题库包括理论试题库、听辨音频库。理论试题库除了课后试题库以外还有一个教考分离试题库,这是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梳理与巩固。听辨音频库是对音高、节奏、旋律等的听辨提供了课后音频库和专项音频库。(5)文本资料库。以上的动画视频库、弹唱视频库、节奏、视唱音频库、试题库等内容都是根据《新概念视唱练耳》教材文本资料呈现,体现了学习者的知识发展结构与能力培养进阶序列。(6)作品讲析视频库。将每一课的重要理论与技能训练内容通过一个作品进行几种讲解与练习,由主讲老师分层讲解并结合动画视频呈现,让理论与技能体现在具体作品中。加深学习者的理解以及知识与能力的运用能力,并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7)在线课程资料库。课程资料库根据教程中的课时进行,每一课包括理论动画讲解、节奏(包含多声部)动画讲解与音频、构唱弹唱视频、多声部弹唱视频、作品讲析视频、课后听辨音频以及课后理论练习文档等。(8)拓展资料库。拓展资料库根据每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建设,包括拓展的学术论文、音频、视频、文字介绍等等。

2. 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需要达到两个目标,即网络教学和资源共享。(1)网络教学。通过平台创建在线课程,包括以下环节。a. 选择平台。常见的在线教育平台有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学银在线、超星与智慧树等免费在线课程平台。b. 建设课程。选好平台后,通过平台可以创建《乐理与视唱练耳》在线课程,并对课程进行封面设计与课程内容的建设与编辑,包括图片、视频、音频、文档、动画、扩展阅读、附件、录音等内容的上传与编辑。c. 课程管理。课程管理包括课程进程管理、作业编辑与管理、考试编辑与管理、资料、通知与讨论答疑、统计(课程情况、学习情况、成绩情况)、课程设置(班级与学生管理、教师团队与助教设置、课程管理)等。(2)资源共享。将资源库分类按序整理,并创建目录建立搜索体系,提高教学资源对象的利用率,促进教学资源更好地为教学实际服务,以最大程度满足以下要求:a. 面向不同类型用户。平台课程与资源不仅面向学院内部各类用户的资源共享,同时实现校际教学资源共享,以及面向社会所有音乐爱好者实现资源共享。b. 面向不同需求。满足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等人员的教学型需求、职业发展需求、终身学习需求和个性化需求。c. 面向不同方式。满足需求者随时摘录、下载、使用、练习、学习等需求。

(二)视唱练耳网络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价值

视唱练耳网络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目的在于有用,其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促进教学资源全民化

一方面,视唱练耳网络化教学资源适应于零基础的音乐爱好者,适用于高校公共课选修生,适用于乐理、视唱练耳考级学生,也适用于音准节奏能力和多声音乐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音乐专业学生。另一方面,网络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充分发挥了网络能够传递声音、图形、视频、动画文字等多媒体教学信息特点,使教学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和直观的特点,使学习者真正能拥有、运用这些资源。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易懂。教学资源中所有的课程讲解都是采用动画视频,尽管没有老师在场,但通过动画视频清晰地告诉了知识演进的思路,并可以反复、放慢、暂停播放等满足学习者对知识理解的需求。(2)易学。视唱练耳学习最为重要的是实践。比如,怎样提高音准能力? 学习者都知道构唱是音准学习的重要方法,但构唱的方法和内容却未能明确。构唱学习中不会弹奏就无法练习构唱,构唱不只是随机性构唱,构唱内容具有层级性、系统性。教学资源开发了分条整理与呈现构唱内容,并录制弹唱视频,让构唱真正成了音准学习进步的阶梯。(3)易练。视唱练耳学习中最为重要的是练习,传统课堂教学常常是“课堂不够练,课后不能练”,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将所有资源数字化,无论是构唱、视唱、节奏等材料全部数字化,每一条都可以独立拿出来进行练习,可以反复练习反复听辨。理论部分也提供了课堂与课后练习,所学知识点都可以做到及时消化与巩固。

2. 开启教学新模式

(1)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式。视唱练耳网络化教学资源以十六课的形式呈现。十六课的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教学体例循序渐进、知识结构精深广博。十六课不代表十六课时,每一个学习者根据程度不同学习进度都会不同,所有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具有层级性与前后关联性,学生不可越级学习,也不可只学不练。在学习过程中应十分强调循序渐进,只学不练带来的结果是越学越累。在视唱练耳网络化学习中应采用个性化学习模式。(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网络化资源的运用对于课堂教学会带来以下教学方面的改革:a. 由课堂教学为主转换成课内外结合。传统视唱练耳课堂的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实现网络化教学以后,网络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课后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随时按需补课。b. 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传统课堂过度使用讲授而导致学生主动学的缺失,结合网络化教学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让课堂有更多的实践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c. 知识传授为主转向能力培养为主。传统教学模式要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教授大量的知识与技能训练方法与方式,而真正的技能训练的时间就相对较少,网络化教学资源提供了海量资料库供学生反复学习,可实现知识积累向能力的转换。

卡西尔说,人是符号的动物。[11]音乐是人类符号化活动的体现。音乐的学习是以音乐语言符号为中心的学习。符号的学习存在有两种课程本体:符号实践本体和符号研究本体。符号实践本体是符号系统在实践者头脑中的输入与输出,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以及相应能力的培养。符号研究本体是对符号实践的反思而不是实践本身。视唱练耳教学的重心不是音乐语言符号的研究而是音乐语言符号的实践。视唱练耳网络化教学资源建设必须体现音乐语言符号实践的特点。

猜你喜欢
音准网络化声部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基于最优树的网络化作战装备体系结构优化
小提琴演奏音准的方法探析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
考虑量测时滞和相关噪声的网络化数据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