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波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下,微课凭借画面直观、内容精简的优势,受到大中小学师生们的喜爱。利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构建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打破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为学生自主学习、复习提供良好条件。通过运用微课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教师可精心设计信息化教学活动,将信息化资源融入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以精简的方式呈现物理概念和知识点,提升物理教学的直观性、有效性。本文结合微课教学优势,探索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方法。
关键词:微课教学;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应用
在课程教育改革中,信息化掀起了一场新风暴,使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向着视频化、动态化方式发展,不仅给学生们带来视觉、听觉上的独特学习体验,还能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在高中阶段,物理学科包含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这些知识极具抽象性,学生很难在课堂中迅速理解知识,再加上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课堂活动氛围较为单调,难以有效提升物理教学效果。作为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代表,微课将为物理教学赋能。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直观化、动态化微课,围绕教材内容延伸教学动画、实验视频,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和学习。
一、抓好课前预习环节,分享微课学习资料
前置性学习对课堂教学具有促进作用。在课前,学生可初步认识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这样就能在课上专门讨论学习难点和重点知识,教师也可开展综合性教学活动,通过设置问题、开展互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是,由于部分学生缺乏较强的自控能力和自学能力,难以完美地完成自主预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辅助和引导作用。对此,教师可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PR、PPT软件制作微课视频,搭配课前预习的电子教案,将学习材料和资源打包分享给学生,让学生们通过观看微视频的方式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能够快速、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例如,在讲解“摩擦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定位教学内容,如摩擦力概念、相关规律、形成条件,引导学生认识接触物体的材料、接触粗糙面程度、董与动摩擦的关系等。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可设计动态微视频,设计微课学案、思维导图,利用微视频、微课件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其自学能力。
二、发挥微课功能优势,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在常规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师往往坚持知识导向,根据教材内容介绍知识、呈现规律,很难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大量机会。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物理教学特点,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运用微课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翻转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新设计和调整课内外教学活动,运用微课视频布置课前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自学、思考和反馈。这样,教师可根据学生自学情况、遇到的问题,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解“重力和弹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确定翻转课堂教学的学案、视频,让学生在课前思考、学习弹力、重力、胡克定律等知识。在学生预习后,教师可检验学生自学情况,梳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课堂中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整合教学内容、课上学习重点,将教学课件、思维导图分享到班级QQ群、微信群,让学生根据课上情况进行练习和巩固,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提高物理复习效果。
三、打造精品实验微课,开展虚拟实验活动
物理规律、概念经过科学家反复实验和验证。为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开发和制作精品微课资源,利用信息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演示,打造虚拟实验课堂环境。受限于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实验场地等因素,高中物理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此,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实验项目,教师可通过运用网络搜集优质实验视频,也可提前录制实验视频,将各个实验剪辑成多个实验视频,结合微课视频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例如,在讲解“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这一实验时,主要使用打点计时器工具,要求学生结合图像法处理数据。为针对性地开展虚拟实验,教师应提前调查和了解学生实验基础,询问学生是否了解相关工具、实验操作步骤,把握学生的实验水平和知识水平。然后,教师可利用微课录制实验视频,并根据实验步骤、要点设计探究性问题。对学生真实操作中容易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专门设置实验提示模块,让学生能够结合视频、语言提示,记录相关实验数据、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这样,在仿真实的实验场景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探究、运算的机会,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关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与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融合,影响着学生学习注意力、物理学习能力、核心素养发展,因此,教师应树立信息化教学意识,结合微课的优势和特点,通过分享课前学习资料、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开展虚拟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有效的物理学习环境,使其在网络资源、微课资源的支持下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学习和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文锴.微课助力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6):216-217.
[2]谭建.新课改下提升高中物理微课教学有效性的路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