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洋葱模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探析

2022-06-30 13:40蒋英礼王景梅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胜任特质维度

蒋英礼 李 欣 王景梅

(1.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50;2. 广州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0 引言

学界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全雄伟[1]、齐书宇等[2]构建了包含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管理能力等指标的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苏海泉等[3]通过创业胜任力分析及创业项目团队关键事件访谈,得到了创业基因、机会能力、创新能力、源整合能力、团队建设能力5大维度的创业胜任力模型,但未对各指标权重进行分析;柳春[4]对企业领导人、专家学者及学生进行访谈的方式,确定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素质4项一级指标及16项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上研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进行有益探索,但对于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的确定都存在较大的主观性,缺乏对所选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及有效性进行实证验证。

本文拟借鉴人力资本理论中的胜任力理论,从个体的知识与技能、特质与能力等方位剖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基于现实需求及洋葱模型视角,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定量评价及实证研究。

1 胜任力概念及其基本理论

胜任力由美国学者McClelland[5]最早提出,之后被运用于研究个人创业特性。国内外学者对创业胜任力的内涵进行了研究,Chandler等[6]最先提出创业胜任力的概念,并强调机会能力的关键性作用,认为创业胜任力就是创业者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Thomas等[7]认为创业胜任力既包括高水平的个人特质,如知识、技能等,还包括创新性地开展工作的创新创业能力。Lowell等[8]认为创业胜任力就是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冯华等[9]提出创业胜任力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能够识别、追求机会,获取和整合资源的综合能力。本文拟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解构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结构构建胜任力模型。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胜任力模型包括冰山模型与洋葱模型两种。冰山模型将胜任力分为外显和内隐两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是外显部分,是容易测量的部分,且易于培养和发展的胜任特征;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内显部分,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不易于培养和改变的胜任特征,但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洋葱模型(见图1)在冰山模型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添加了态度和价值观要素,将胜任力由原有的两个维度划分为三个维度,胜任力要素由外到内分成三层,依次为知识与技能、态度与价值观、个性与动机,胜任特征也由外向内越来越稳定。洋葱模型对胜任力的表述更突出其层次性,能够更完整、全面地反映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结构,其层层递进的图例不仅能够表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差异,并能进一步反映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各要素培养的难易程度。

图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洋葱模型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洋葱模型构建

2.1 胜任力洋葱模型要素构成

贺平等[10]指出大学生科技人才的特质包含个体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其个体属性就是大学生应具备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较高的综合能力及其优秀的综合素质;社会属性就是大学生应具备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将大学生科技人才的特质划分为知识特质、能力特质和素养特质三个方面。基于此,在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模型过程中,坚持个体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理念,以洋葱胜任力模型为理论之基,从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要素进行内涵分析及描述。

(1)知识。创新创业知识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通识类、专业与行业背景、社会经验等知识。其中通识类知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具备从事创新创业所需的相关人文类和自然科学类知识;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类等知识(如商业模式与创业计划、融资、财务管理、现代企业管理、风险管理、创业法律法规等知识)。专业与行业背景知识包括两方面内容:具备从事创新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如熟悉工艺流程、设备或服务,了解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从事创新创业所需的行业背景知识(如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市场需求与发展形势等)。社会经验是指从事创新创业相关的社会认知与实践经验。

(2)能力。合理完善的能力结构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不仅包括机会捕捉能力和市场洞察力等,还包括在创新创业训练或实践活动中获得的能够进一步潜移运用的能力,如创造性工作的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团队建设能力等。机会能力是个人创新创业成功的重要能力,创新创业者应具备市场洞察力,并捕捉商机的能力,可以将机会能力分解为机会洞察力、把握力和执行力。创新能力是创新创业者在实践活动通过创新辩证思维方式,改造或创造新的解决方案来谋求新的出路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应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与能力,主动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具备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经验,分析生产工艺、设备或服务的革新或改良,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将创新能力分解为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是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创新创业者将内部资源(自身的知识、经验、专业特长等)和外部资源(资金、物资、社会关系等)进行识别、获取、配置与利用的能力[11]。团队建设能力考察的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创新创业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投入和经营,以实现资源互补及个人无法达到的创新创业效果,具体表现为团队协作、合理分工与领导能力。

创新创业意识是起能动作用的个性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家国情怀是指创新创业者对社会、国家有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并进行创新创业行为,表现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更高的公益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是指创新创业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愿为社会、国家及他人做出奉献和牺牲的思想和理念。热心公益慈善是现代公民应当拥有的宝贵素质,拥有公益理想是指创新创业者通过实践活动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创造性地融合,借助商业手段从事公益服务的理想信念。

2.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洋葱模型的构建

基于上述知识、能力和素养三类要素分析,将三类要素根据其培养与评价的难易度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洋葱模型,该模型由外到里依次为知识特质、能力特质和素养特质(见图1)。其中最外层的知识特质是最易习得和发展的;中间层的能力特质是指创新创业者所需具备的综合创新创业能力,该能力的习得要稍难于知识更新,同时能力特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最里层的素养特质为胜任力最核心的特质,即创新创业者内在的创新创业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公益理想)等,是人自身特质的体现,该特质不易培养也难以改变。该模型不仅反映了三种特质考察、培养的难易程度,同样也体现了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因特质差异而造成的创新创业差异。创新创业与社会实际密切相关,因此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多元的能力结构,还应具备较高的素养。

3 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评价

3.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上述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洋葱模型分析,将胜任力模型分解为六大胜任力维度,即创新创业知识、创新能力、机会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和创新创业素养,各维度胜任力分别下设共17个指标,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3.2 基于因子分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检验

(1)研究方法。本研究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模型分析,采取目的性抽样的方式,从教育、医疗、科技、公益等不同领域,选取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分赛中参赛的20个金银奖项目团队参与者进行关键事件访谈,形成访谈文本,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创业专家意见[2-4,12]进行调查问卷设计。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和胜任力测量表两部分内容,其中胜任力测量表涵盖了上述胜任力的6个维度,共17个测项,分别对应17个评价指标。问卷采用Spence等[13]的5级成熟量表进行计分,由被调查者从“极其不重要”到“非常重要”依次增强5个等级进行评价,并对应1~5分。本研究通过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期间向参赛者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93份,问卷有效率97.6%,调查样本基本信息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2)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α信度系数和CITC总相关系数对问卷的测项进行信度分析。结果见表2,各因子α值均大于0.8,CITC值为0.63>0.6,说明问卷数据信度水平良好。然后,从样本中随机抽取100份问卷,采用SPSS19.0软件对上述17个评价指标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847>0.7,Bartlett球形检验值P<0.05,可以进行因子分析。依据特征值大于1,提取6个因子,总体方差解释量达到74.56%,各因子荷载系数均达到0.5以上,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最后,根据各观察变量含义对6个因子进行命名,分别为F1~F6(见表2)。

表1 问卷调查样本基本信息统计

表2 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与效度分析结果

(3)验证性因子分析。为了检验胜任力模型的科学性和稳定性,采用AMOS24.0软件对全部样本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参数估计和拟合参数见图3和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χ2/df<3,GFI>0.9,AGFI>0.8,RMSEA<0.1,表明理想模型与实际数据适配情况良好;CFI、IFI、NFI均>0.9,PGFI>0.5,NNFI虽未达到0.9的水平,但接近0.9,可以接受,表明所有拟合指标均在合理范围之内。因此综合判断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各因子之间关系稳固。再由表2的组合信度CR均大于0.65,平均解释差异量AVE均大于0.5,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在质量理想、整体信度和收敛效度。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可接受的。

表3 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拟合参数

图3 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参数估计

3.3 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评价

3.3.1 评级指标得分及权重确定

采用等权重算术平均分得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各评级指标得分,见表4。将得分划分为5个等级,得分对应的等级见表5。除机会执行力C6、创造能力C9、资源获取能力C11、家国情怀C17外,其他各指标得分均超过4.0,均为良好水平,其中得分最高的是专业与行业背景知识C2,得分为4.34,最低的是家国情怀C17,得分为3.80。

根据科学管理内涵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家企业是彼此合作的系统,只有这些愿意做且能做的人们朝着共同的目标去努力,企业才能取得成功。

表4 各评价指标的得分及权重

表5 胜任力水平等级

为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且充分利用问卷样本数据信息,本研究采用客观赋权法的熵权法[14]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其思路与步骤如下:

(1)数据标准化。假设有判别矩阵X=(xij)m×n(其中xij表示第i个评价指标的第j项评价指标值,m为评级对象的个数,n为评价指标的个数)。数据标准化方法见式(1):

(1)

(2)计算第i个评级对象第j项指标值的比重Pij,见式(2):

(2)

(3)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和差异性系数gi:

(3)

其中,ej∈[0,1],故而可得gj=1-ej。

(4)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Wj,可得式(9):

(4)

根据293份样本数据及熵权法计算步骤,可得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如表4所示。

3.3.2 胜任力评价

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各维度及总体评价采用上述所得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获得,计算得到胜任力各维度及总体评价结果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总体胜任力为4.09分,根据胜任力评价等级表,处于良好水平,可见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水平较高,其中创新创业知识评价得分最高,为4.24分,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评价得分最低,为3.94分,处于中等水平。由此可见,随着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普及,大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创新创业知识,该部分特质也是大学生较易掌握和接受的,但作为胜任力核心特质的素养,由于其不易培养也难以改变,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得分较低也是不难理解了,其需要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认识水平,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于不同评价主体的胜任力差异,从表6可以看出,男性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要略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的好胜心和创新创业激情有关。在学历结构方面,高职高专学历的学生胜任力最低,本科学历与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胜任力相当;高职高专学历的学生在团队建设能力维度上得分最高,说明这与高职高专在技能培养和实践方面更加强调团队协作是分不开的。在比赛赛道方面,高教主赛道和国际赛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最高,“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创新创业素养维度得分最高,该赛道的大学生表现出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更高的公益理想信念。

表6 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各维度及总体评价结果

4 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提升对策

4.1 完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当前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评价结果看,虽然除创新创业素养维度外,其他胜任力维度及总体均处于良好水平,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赛事,影响力最大的赛事之一,参加决赛的大学生是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最高水平,可见多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胜任力有待提升。首先,高校应当把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作为关键切入点,对双创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构建与完善。通过梳理胜任力各维度及其指标,对课程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的规划与设计。其次,课程内容不仅要强化专业知识,还要对管理学、经济学、法律法规等通识类知识进行有效丰富与拓展。最后,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如采用混合式教学法、案例法、探究法等方式活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2 搭建双创实践平台

能力培养对提升创新创业胜任力至关重要。胜任力的提升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双元驱动,需要将双创课程与双创实践相融合。一方面高校应加大实践类课程比重,积极践行成果导向(OBE)、工程教育(CDIO)等教育新模式,创设真实工程情境,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整合内外资源,搭建双创实践平台,引进工程项目,建立在项目中的创新性实践,并提供相关指导教师予以支持,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同时,积极将新信息技术运用于实践教育之中,如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

4.3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素养是胜任力的核心特质。大学生由于受到经验缺乏和专业水平的限制,其创新创业意识普遍不强。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引导,如开设《创新思维》等课程,启发大学生创新思维;举办双创讲座、沙龙、路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设立双创指导中心、帮扶基金等,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指导和帮扶等。秉承着社会使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者不同于一般社会商业创业者,其从事的创新创业活动更强调大学生应具有家国情怀,内外兼修,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勇于为社会、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胜任特质维度
论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生成原因
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人生三维度
胜任力模型的“过度现代化”误区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