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思政“三位一体”路径探究

2022-06-30 13:48向仁康魏兴福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思政统计学评价

向仁康 魏兴福

(1.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 湛江 524088;2.玉林师范学院, 广西 玉林 537000)

0 引言

统计学是一门以数据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科学,主要内容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方面。该课程作为一门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国内大多数高校推行“3+1”的学分模式,其中理论讲授3学分,48学时,实训1学分,16学时,共 64 学时。大数据时代带来了数据科学的迅速发展,统计学与信息科学、计算科学紧密结合,成为学生个人职业发展上的必备技能。因此,从教师到学生,统计学在传统课程教学中深受重视。但长期以来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和实训技能的操练,忽视了课堂内外思政元素的融入。如何顺应课程思政的转变,更好地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是统计学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这就需要统计学任课教师对传统教学只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素养进行深入的反思,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课程思政的理念充分挖掘统计学中的德育元素,使其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得以发挥。基于此,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三位一体”改革模式探析统计学课程思政的新路径。

1 调整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传统统计学教材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针对理科专业的学生,如概率论与数量统计,这类教材注重统计分析方法的理论阐述,内部包含大量的数学公式推导;另一类针对文科专业的学生,跟前者相比,它淡化了公式推导的数理证明。比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统计方法的应用,一般都有相应实训课程与之相配套,旨在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经管类专业开设的统计学课程属于后者,是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内容丰富,应用性强,开设专业广,几乎囊括了经济管理类的所有专业,是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本文所讨论的课程思政正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为避免课程思政教学流于形式,就必须充分挖掘统计学的思政元素,对传统统计学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实现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完美融合。

表1是依据教学探索,在统计学教学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政课的融合设计。按照统计学教材的基本内容,把其分为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四大模块。

表1 统计学的内容体系与课程思政融入

在收集数据模块,可以先从唯物论上阐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基础,进而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导出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案例以毛泽东《寻乌调查》和《湖南农民运动的调查报告》为例,诠释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至理名言,说明调查结果在制定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做事风格和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处理数据就是用图表的形式把收集到的数据展示处理,揭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在这一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不失时机,把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强调数据分析的动手能力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分析数据模块包括统计学中的三大内容——概率分布、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这部分内容在统计学占比较大,逻辑性强,理论抽象难懂。教师授课可以把思政课中的辩证思维方法适当融入,特别是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的方法重点引入,培养学生在分析数据方面所要求的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解释数据的模块涉及内容较多,包括一致性和独立性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体现了统计学应用型的学科性质。解释数据就是把数据所代表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分析出来,按照高校思政课的内容来讲就是要揭示联系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因此在授课中教师要把这部分内容融入进去,培养学生谨慎探索的实证精神。

2 创新教学方法,注重社会实践

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课程内外“双管齐下”。课堂上将思政内容融入到统计学课程中,就得重视课堂语言传播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可以尝试讨论式教学、问答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式,为学生创造较多的课堂发言机会,加强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课堂内除了理论讲解以外,教师更应该重视与理论课程相配套的实训内容,指导学生熟练掌握SPSS、STATA、SAS中的一个统计软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这也是学生利用统计工具开展社会实践的前提基础。

学以致用是统计学学习目标。课堂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学习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它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又一个重要领域。为此,在教改过程中设计了三个方面的社会实践主题,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互联网、图书馆、企业和社会,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故事”,进行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社会实践。

(1)二手数据搜集和整理。二手数据是数据的间接来源,具有搜集容易,采集成本低的优势,在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中应该优先考虑。基于此,在课堂之外,教师应该布置作业,让学生先体验二手数据搜集和整理。比如,教师可以考虑先让学生查阅近年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国家和省市区统计局网站、中国经济信息网数据库等资源。要求其编制国家或者省市区生产总值及其组成部分的时间序列数据表,绘制折线图和饼图;比较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绘制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图表等作业练习。让学生在做统计学作业的过程中,再接受一次深刻的国情教育,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2)一手数据社会调查。一手数据是通过调查和实验而得来的数据,是数据的直接来源,它具有及时可信的特点。跟二手数据相比,一手数据的目的性更强,可以根据研究者所关注的具体问题而设计。因此,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方法是统计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开展一项小型社会调查也是学生巩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亲自体验社会的必要实践。为此,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查阅资料,首先熟悉当前国内大型的学术调查项目,比如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S)、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国家庭动态调查(CFPS)、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FHS)等;其次在教师规定的选题范围内,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自由选定题目,设计并推行一个具体的统计调查方案。方案中涉及到研究对象、抽样框与抽样方式、问卷设置、调查方式、调查结果整理和数据形成;最后学生分组提交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以上流程就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统计学的实用价值,而且也是课程思政中所要求的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工匠精神等德育元素对学生课程教育的渗透。

(3)课程论文设计。统计学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证精神,需加强学生撰写论文的学术训练,帮助其树立严格的学术规范,提高其遵守学术道德的自觉意识。统计学课程论文就是基于以上的目标而安排,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应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的学术能力。为此,在学生学完本课程全部理论和方法后,教师可以考虑布置一篇课程论文的写作任务给学生。课程论文一般包括选定题目、文献综述、模型设定、收集数据、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模型应用等内容。题目可以自拟,格式按照学术论文的标准加以规范,重点是论文中必须使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 改革考核方式,提升教学实效

统计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效与师生两者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高度相关。为此,伴随着统计学课程思政的不断推进,统计学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统计学对学生的考核标准只注重单一的专业知识维度。即在平时每一章课程讲授完毕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书本后面的练习题,以此为依据计算平时成绩。课程结束后组织期末的闭卷考试,考试的内容以统计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题型一般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等。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按照一定的权重算出总评成绩作为学生的考核标准。显而易见,这种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忽视了对课程思政所要求的价值观念、思政素养、实训操作、科学研究等其他维度的考察。因此,亟待建立一个由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组成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它既能体现学生的专业水平,又能考核学生的课程思政素养。

统计学课程的考核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过程性评价不是单纯地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更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重视结果的评价。相反它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结果。其目的在于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激发学生课程改革的参与热情。这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在“课堂内”的回答问题和“课堂外”关于二手数据整理的作业、社会调查报告和课程论文。既考查学生对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也是考量学生对课程思政相关内容的领会程度。这部分的权重应该占比更大一些,应占总成绩的比重为60%。总结性评价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即传统的期末考试。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统计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试卷内容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为辅。建议总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比重为40%。

4 结语

在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讲什么—怎么教—如何评”的教改思路,在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和考试评价环节中都兼顾到课程思政,从调整教学内容、注重社会实践与完善评价机制三方面出发,构建“三位一体”的实现新路径。

猜你喜欢
思政统计学评价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统计学符号书写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