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岩, 鲁修红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国家形象包括自我认知和他者认知[1],是国际社会中公民对一个国家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是一种综合、持久的影响力。近年来,国内研究多集中于通过主流媒体、影视作品等传播形态来构建的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可以通过大众媒体创新有效传播形态和方式来改善与构建[2]。主旋律影视作品也可促进新时代正能量文化传播,展现中国崛起的强国形象[3]。此外,“话语是进行社会构建的重要工具和途径”[4],因此国家形象也可通过话语来构建。《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权威性公文,反映了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建构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其发布受到世界瞩目,为国际社会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和认识中国政府提供了重要窗口。以往政府工作报告相关研究多聚焦于探究政府各项职能特征或其转变,语言学角度的研究也有不少,但对译文文本所展现的国家形象方面,研究较为匮乏。那么,我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的高频词分别是什么?这些高频词体现了怎样的社会背景?展现了怎样的国家形象?为回答上述三个问题,本文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采用语料库方法,从高频词、关键词的应用以及相关索引行的分析角度切入,研究2016-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的语言特征及其构建的中国国家形象。
本文以Wmatrix语料库为研究工具,自建《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语料库,收录 2016-2021年历届国务院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形符总数91/123)。《政府工作报告》涵盖中国内政和外交政策等内容,是对中国政府一年来所开展的具体工作及其成效的总结,与未来一年工作的展望。本文对其英译文本进行研究,试图探求其展现出的政府自塑形象及国家形象。
本文依据Fairclough(1992)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分析《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塑造的关于说话主体即中国政府的印象及其展现的中国国家形象。
任何话语,哪怕是话语中的一个语句,都同时具有三大功能,即描写现实、建构社会关系和身份以及组篇等功能[5]。批评话语分析强调对语篇中的语言形式进行分析,以揭示隐含的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阐明统治阶级如何运用语言来实施意识形态控制,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文本分析是指对文本进行微观分析,从词汇、语法和语篇入手,探究文本所展现的语言特征和文本效果。“话语成为一国国家身份的重要标志,作为特殊的社会实践形式,在塑造国家身份以及身份表达的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6]。因此,基于语料库的话语分析,能够对大规模语篇进行分析,探究话语主体如何利用语言功能来建构社会身份,消解人们头脑中的固化观念,从而构建新的社会现实[7]。
首先,本文选择《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的高频名词、动词及关键词为考察对象,分析这些词汇的应用特征。一般而言,高频名词涉及说话主体所关注的问题或感兴趣的话题,高频动词则描写说话主体频繁实施的行为或采取的举措。这些词汇的应用不仅体现说话主体的所思所想,而且也反映说话主体所作所为,故而会直接影响人们对于说话主体的看法和印象。关键词又称主题词,能够体现说话主体所关注的焦点,体现话语的主体特征[8]。此外,通过索引行分析可以提供索引词语在语料库中的上下文关系;词簇/N元模式功能可反映话语修饰语出现模式的聚集[9],揭示该话语生产群体本身的经验和价值取向[10],以便进一步分析《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展现的中国国家形象。
其次,本文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生成、产生的社会背景,阐释其英译本中的显著高频词及关键词产生的原因,探讨话语与社会实践之间关系。
最后,本文探析《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的语言特征,揭示该报告从自我认知角度所构建的中国国家形象。
本文运用Wmatrix线上语料库制作了《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词表,并提取位居前15的高频动词及名词(表1、2)。
表1 2016-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高频动词
根据表1,《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大量使用情态动词will,每一年的使用频率均在2%以上。高情态动词must、should的使用频率也均高于0.2%,二者用以凸显政府观点或主张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中国政府采取具体举措的强烈意愿与坚强决心。此外,improve、promote、strengthen、develop和increase等高频动词具有积极意义,如“develop a strong health public health system” “increase people’s income” “strengthen policy support for rural areas” “strengthen new drivers of development”。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述词汇在文中展现出我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也表明我国政府对现实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强调我国政府积极解决各方面问题的决心,构建了其推动国家发展,积极进取的形象。
必须指出,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打击。在该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have”一词的使用频率较往年显著提高。“have”多用作助动词,表完成时态,用于展现具体成果。如“Through all these efforts, we, all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ve stood together in the most trying of times and built a Great Wall of solidarity against the epidemic.” “We have achieved a decisive victory in the battle to defend Hubei Province and its capital city Wuhan by firmly implementing strict control measures, rallying the support of the entire country, and dispatching over 40,000 doctors and nurses.” “Intensiv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develop drugs, vaccines, and testing reagents.” 疫情之下,中国政府统筹全局,科学有效地开展各项防控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努力保障民生以及稳定民心付出了巨大努力。在疫情面前,中国政府领导14亿中国人民团结协作,筑就抗疫的坚固防线,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条,最终迎来了胜利,为全球抗击新冠疫情战役做出巨大贡献。上述词汇完成式用法成功地向国际社会展现出中国政府强大可靠的特点,构建了中国以人为本的大国形象。
由表2可知,《政府工作报告》英译频繁使用关于发展(development、growth)、改革(reform、policies、measures)、经济(enterprises、market、business、investment)、民生(people、services、poverty、employment)等语义的名词。不难看出,我国政府以改革与发展作为首要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所关注的问题大多与民生相关。此外本文利用Antconc中Cluster/N-Grams(词簇/N元模式)功能,搜索2016-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高频名词“China”后的高频搭配,发现China多以所有格形式出现。通过索引分析后,发现China’s后多接development、sovereignty、culture、achievements等积极性词汇,如 “safeguard China’s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strengthen our confidence in Chinese culture and boost Chinese culture thriving” “every last achievement in China’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has been made by doing.”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结合国情探索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世界经济接轨,这些成果都得益于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勤恳、发奋的精神。作为主权国家,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和平发展。与此同时,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并在国内外不同场合的讲话中展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精神志气,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上述高频名词体现了政府脚踏实地干实事的特点,构建了中国自立自强的大国形象。
表2 2016-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高频名词
关键词是指“与参照库相比,出现频率远超常态的词汇”[10],即关键词在研究语料中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或低于参照语料库。其中,出现频率明显偏高的词语能体现话语主体高度关注的问题,并从侧面展示话语主体的形象。本文应用Wmatrix线上语料库,对比观察语料库与内嵌参照语料库英国国家语料库(BNC Sampler Written)自动生成关键词词表。本文提取其中前15的关键词用以研究(表3)。
表3 2016-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关键词词表
根据表3,报告中development、improve、reform出现频率居前三位,通过development索引行分析,发现其多与high-qualified、coordinated、innovation-driven搭配,由此体现出政府通过改革等措施促进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此外,报告中“we” “China” “China’s” “Chinese”等自指称呼语的使用频率较参照语料库也明显偏高,而称呼语是身份最明显的标志[11]。一方面“we”会使读者认为此报告所表述的观点来源于集体的意见,代表着集体的智慧,具有较高程度的可信度。19世纪20年代,伯克提出新修辞学同一理论,指出“we”一词是误同策略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其出现能够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使话语主体更具亲和力;另一方面,报告也通过“China” “ Chinese”等正式的自称方式,维持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构建了本国的权威身份。与此同时,根据索引行分析,研究发现“we”多与accomplished、achieved、advanced等实义动词的过去式搭配使用,描述我国政府历年来的所作所为。为了推进国家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政府励精图治,统筹全局,在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开展大量卓有成效的改革,使国家综合实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向国际社会塑造了积极进取的政治大国及实力雄厚的经济大国形象。
在2020年关键词表中,ensure、poverty、employment、support等词汇使用频率显著提升。根据索引行分析,employment、living standards、people’s well being等民生相关词多与ensure搭配出现;poverty后多接alleviation;support多与Hong Kong、Hubei、enterprises搭配。由此体现出,疫情之下,我国政府高度关注香港特别行政区问题,统筹全局扶持疫情防控重点区域及全国各行各业,为努力保障民生以及稳定民心做了大量有效工作,反映了我国政府心系人民群众、极具责任感的特点,侧面塑造了中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本文采用语料库方法,通过分析我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的高频词汇和关键词等典型词汇的应用特征,探讨该报告英译文本的文本特点及其塑造的国家形象。研究发现,高频动词展现出中国政府奋发有为、勤勉、干实事的特点,塑造了中国积极进取的国家形象;高频名词突出历年报告中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从自我认知角度建构了中国自立自强的大国形象;高频关键词体现中国极强的国家治理能力和责任意识,强化了中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官方话语外译文本肩负弘扬国家精神的重任,有利于构建和传播全新的中国形象,消除外界负面刻板印象,增强对外话语的感召力与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