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丽丽
小学科学教学中,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着眼于激发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的兴趣,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和热爱大自然、爱护生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贯穿了6 个年级,共涉及8 个单元、56节课。大单元统整下,该领域的教学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进阶性——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的阶段性学习;不断复现的教材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概念,加深理解。二是整体性——生命科学领域每个单元的内容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有利于提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专注度,同时帮助他们把握全局目标。三是真实性——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紧贴学生的生活,研究的逻辑起点大部分来自于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观察与感知。真实的问题来源和真实的研究对象避免了教学内容的枯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些特点使得生命科学领域成了项目化学习的热点研究领域。项目化学习强调自主探究,主张在真实的情境中,以完整的项目开展学习,并注重以习得的知识解决真实的问题。然而,部分教师过度重视情境设计,忽视了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与学习任务之间的匹配度;完全放手的探究活动容易使学生出现学习兴趣下降、操作难以推进等问题,导致项目化学习中断;在结项阶段,由于历时过长,学习内容繁多,教师往往关注学习成果而弱化了证据意识,使学生失去了反思、梳理的机会。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提出将“三单”引入课堂,即用导学单、助学单、成果展示单优化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提升其科学素养。以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的教学为例,具体过程如图1。
图1
导学单应置于项目化学习启动之前,用于调查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导学单上设置引导性问题,推动学生进行质疑和提问。通过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教师可基本确定研究主题,而后从学生的提问中提炼出驱动性问题,推动学生开展下一步的学习和思考。导学单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基于先前的经验和知识,勇于提问,为项目化学习提供一定的方向。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往往能够从已有认知出发,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因此导学单上的引导性问题不必限定范围,可以相对自由和宽泛,用于了解学生与该主题相关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想象空间等。需要注意的是,提问用语要恰当设计,避免使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
本单元的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在导学单上设计了如下引导性问题:关于蚕宝宝你想知道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里,增强了学生提问的动力,也体现了项目化学习的真实性。学生“想知道”的内容非常广泛,如“我想知道蚕宝宝变成飞蛾后会不会继续进食”“我想知道蚕宝宝最多能活到几岁”“我想知道彩蚕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我想知道蚕宝宝是不是吃得越多长得越快”……这些问题自由而广泛,是学生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提出的。教师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和整合,而后提炼出适合进行探究的驱动性问题,并以此为起点,带领学生展开深入研究。
由于小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且其生活经验存在局限性,部分学生对于某些主题并不熟悉。例如生活在城市中的很多学生可能只听过蚕宝宝的名字,并没有真正接触过蚕宝宝,也不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因此,这类学生对蚕宝宝这一动物并不敏感,也不容易提出疑问。教师需要为这类学生提供脚手架,在导学单中呈现相关的资料,如图片等,让他们先有一定的感知,而后进行思考,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任何人的个人思维和生活经验都具有局限性,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往往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认知领域内提出疑问。为了让学生了解其他领域的信息,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布置一面“疑问墙”,让学生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写在便利贴上张贴出来,在班级内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可以在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后再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小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够强,对某件事物的兴趣维持度也不够高,遇到困难时会出现成就感、自我价值感降低等表现。这一系列表现容易使得项目化学习半途而废。此时,外界的协助和及时的反馈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使项目化学习能够持续进行,教师须精心设计助学单,为学生提供指导,让他们获得及时的反馈。
学生在研究问题时,经常会遇到某些具体的问题,比如蚕宝宝在饲养过程中生病了,蚕宝宝蜕皮后,原来的标记消失了,等等。出现这些问题时,学生往往束手无策。对此,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好指导手册并附上相关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获得精准的帮助。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定时询问学生的探究进程,以便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
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获得外界的鼓励与支持。教师可以利用助学单对学生进行多样的评价,如对学生的探究方式进行测试,让学生获得及时的反馈。在研究蚕宝宝的进食情况时,学生须熟悉蚕宝宝的饲养方式,防止蚕宝宝生病等意外情况的出现,同时也需要检查自己的探究方式是否正确可行。因此,教师在助学单中设计了一份“小蚕农职业资格测试”,内容涉及对蚕宝宝的饲养、观察等,学生通过答题可以了解自己的认知和实践水平,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探究方式。
用有趣的方式进行测试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该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他们对养蚕活动专业化、标准化的认识。同时,及时有效的反馈也能进一步提高活动效率。
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展示环节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成就感的重要时机。要解决长周期项目化学习中重视学习成果而忽视学习过程的问题,成果展示单的设计应兼具引导性和反思性。为了让学生从多角度回顾探究过程并用证据证明结论的科学性,增强思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设计成果展示单。
学生的研究方向不同,因此其成果表达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成果样本,如数据统计表、科学日记、实践作品等,引导学生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成果展示,从多角度证明结论的正确性,提升表达自我的能力。
成果展示单不仅指最终的成果呈现,还包括中间的重要步骤和相关发现。学生在进行成果展示时,可以借助导学单和助学单,对研究过程进行整理,按探究的顺序逐步呈现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在本次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每日日记、每次记录的数据、观察的步骤等整理成册,完整地呈现研究路径,为今后的持续性学习奠定基础。完成一份完整有效的学习成果不仅使学生明晰了探究方法,也提升了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观察、记录、思考的科学习惯。
项目化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能够亲自参与探究。对于成果展示,学生有话可说、有迹可循、有据可依。可以说,成果展示就是学生在证据充分的前提下进行的一次自我表达。因此,成果展示单上呈现的结论需要照片、数据等证据的支持。
在研究之前,学生认为蚕宝宝吃得越多,长得越快。但是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蚕宝宝的生长趋势并不是呈直线上升的。每一次“睡眠”后,蚕宝宝都会迅速生长,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又会恢复平稳生长的态势。这一结论是学生基于每一次数据记录得出的,具有真实、可靠的特点。
总体而言,生命科学领域的学习关注对生命的体察、生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环境与生物形态的关系。其中,项目化学习起到了重要的知识统整作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引和协助作用不可缺少,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样值得关注。因此,导学单、助学单、成果展示单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三单”是学生项目化学习进程中的思维引擎,使学生的项目化探索过程在各个阶段都能有序、高效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