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美宏
STEAM 课程天然具有综合性,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效的评价是其能高效实施的关键所在。因为STEAM 课程通常都是以学生合作为主要形式,且学生需要持续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活动,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都是多元、综合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设计便于评价的工具,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全面的评价。教师以校本课程“寻艾探香”为例,通过分析项目化学习中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独特之处,研究适合的评价工具,进一步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STEAM课程的评价主体可以是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其他力量,也可以是多主体协同。只有设计符合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工具,才能满足多元评价主体的评价需求。
这里的个体指的是学生、教师或家长,其在项目化活动中进行评价的方式一般都是记录、登记、评判等。个体评价的工具要便于及时记录,并尽量简单便捷,让人一目了然。在“寻艾探香”课程中,教师设计了个体适用的“艾草的生长记录表”“香珠配比评价表”“配比实验成功次数记录单”等。表1呈现的是一张“艾草生长记录表”,学生按照日期记录艾草生长的进度,借助环境“云监测”记录艾草生长的温度、土壤和水分等情况。
表1 艾草生长记录表
这样简单的记录表能清楚明白地呈现相关数据,学生自身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自我诊断,修改调整学习进程,这些数据也能作为学生自我评价或教师、家长进行学习活动评价的依据。这样的表格可促进项目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STEAM课程常常由学生团队、教师团队、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团队在项目活动中的分工比较复杂,评价难度也更大。如,学生团队有合作、有互评;教师团队有轮班、有协调;社会团体更加复杂,可变性更强。评价主体的不确定性使得团队评价很难做到量化,所以指向情感、态度、效果的综合定性评价更适用于团队评价。
如学生团队的小组讨论沙龙、圆桌会议,教师团队给出的综合评语、课堂观察反馈,社会团体给出的口头表扬或宣传推送等都是团队评价的好方法。实施“寻艾探香”校本课程时,有一组成员在余东未来社区“中国美术馆”进行项目推广活动。该“推广组”中有四位教师和四名学生,他们手把手地教当地的村民和儿童打磨艾粉,制作艾草香珠,得到了当地居民的称赞,“中国美术馆儿童之家”还推出了一期微信,展示项目组的活动过程,号召更多人参与其中。这种定性评价充满温度和力量,为活动的推广起到了良好的助力作用。
STEAM 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学科、重过程和关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它是科学、技术、数学、工程、艺术的综合体,对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创新思维、合作意识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STEAM 课程中,常常是一个项目化活动串联多个学科内容,因此评价工具的设计也要关注活动中各部分不同内容的差异性。教师要进行巧妙设计,统筹评价。
STEAM 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技术或手工制作课程,它强调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设计学习活动,“寻艾探香”课程也是如此。如艾草香珠的配比分析、艾草香珠工艺品的设计、制作……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不断成长。在这类课程中,教师的指导不是手把手地教,而是巧妙地利用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探究的状态。比如“艾草香珠的配比分析”活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先呈现“香珠配比评价表”(如表2),让学生通过阅读知晓本次活动需要合理分工,互相协作完成,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开展实验,及时做好记录,并制作出表面光滑无裂痕、坚硬牢固且有驱虫效果的香珠,然后再开展活动。
表2 香珠配比评价表
通过评价表前置,学生可以在活动开始之前就对活动的流程、目标、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为之后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STEAM 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用科学家的思维思考”“用工程师、设计师的眼光创新”的平台,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性评价与项目化学习方式高度匹配。利用表现性评价工具可以给学生提供思维、能力发展的支架,通过可视化的表现性展示,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实现STEAM 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使命。如“艾草香珠造型设计”项目,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设计稿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作品评价学生的技能发展情况;“香珠饰品发布会”项目,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香珠饰品的介绍、成品推销等活动观察学生的表现。
这样的表现性评价工具能把学生在活动不同阶段的探究能力比较完整、明显地呈现出来。教师能借助评价过程,清晰地看到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并随时调整和改进表现性评价工具的设计,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STEAM 课程的内容是多元的,因此其评价方法也有很多。教师可以用传统的“考试评价法”,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用定量的“等级评价法”,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组内互评,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用定性的“描述评价法”,对学生的设计、方案、反思情况进行评价,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情况;等等。不同评价方法使用的维度不同,设计评价工具时要综合考虑不同方法的特点,使其具有灵活性。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个维度进行设计。
形成性评价的开展是一个动态监控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持续性的监测,并依据监测结果调整项目进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偏好不同,学习进度或项目进度也有所不同,等级制的评价工具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如“艾粉制作”项目中,学生需要对自己制作的艾粉进行特性分析,择优而选。因为每个小组制作艾粉的方法和所用时间不同,所以教师设计了相应的评价记录表(如表3),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以此为依据进行自我评判,教师也可依此做出诊断,帮助学生获得优质的艾粉。分数等级制评价不受学生学习起点、项目进度的影响,教师可以科学、灵活地对学生在项目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做出评价,也能帮助学生及时改进制作方法、调整制作方案,助力学生在项目化活动中取得满意的学习成果。
表3 艾粉制作评价表
续表
STEAM 课程结束时要进行成果展示,成果可以是作品、产品、报告等,教师可以借助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通过总结性评价,教师不仅可以了解自身教学活动的效果,也可以检验学生的素养是否通过活动得到了提升,更可以检验STEAM 课程的实施成效。在设计总结性评价工具时,教师不能利用单一的评价工具,而要综合使用多个评价工具。
比如进行“艾草香珠饰品的研发和推广”项目成果评价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得到的分数进行叠加,设计一个分数汇总表,并据此对学生做出初步的评价;然后组织学生展示香珠饰品,让“观众”参与打分,观众的打分可以为学生的项目成效提供参考;接着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组内成员在活动中的工作量和工作态度进行打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最后请各小组提供成果报告,包括阐述饰品研发和推广过程中的成果和反思,展示项目过程中生成的材料(设计稿、项目方案、过程记录)等。这样的成果叠加的方式在总结性评价过程中能够比较公正、综合地评价学生的项目成果。
总之,小学STEAM 课程评价工具的设计要紧紧围绕项目特点进行,让评价真正推动项目开展,加深项目的影响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