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桥静 张炜炜
摘要:来盐留学生是传播盐城地方文化、提升盐城城市形象的重要群体,将盐城地方文化融入来盐留学生文化教学,对传播盐城地方文化、提升盐城城市形象、涵养地方文化自信以及促进地方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盐城地方文化可开发的课程资源,探索将盐城地方文化融入来盐留学生文化教学的策略,通过注重理论学习、设置文化体验活动、加强资源建设、推动教师职业发展、丰富盐城地方文化资源、完善地方文化教育制度等策略,以求提升盐城地方文化在来盐留学生文化教育中的价值。
关键词:盐城地方文化;来盐留学生;文化教学;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6-00-03
1 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1]。随着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纵深拓展和立足于国际视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世界各地的学生越来越多地选择来华留学。来华留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和展示对外形象的窗口,是中外友好交往、民心相通的桥梁,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战略资源,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来华留学生扮演了民间使者的角色。
为促进来华留学生全面地了解认知我国和我国文化,2017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等国家三部委联合制定了《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的管理办法》(教育部2017年第42号令),2019年江苏省教育厅、公安厅、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江苏省高校招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苏教外〔2019〕84号),两份《管理办法》都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对来华留学生开设中国概况类课程,开展中国文化教育。近年来,我国文化在来华留学生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逐步融入外国留学生课程。盐城地处黄海之滨,海盐文化、湿地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及地方民俗等地方特色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留学生来盐学习。据统计,2021年驻盐四所高校的在籍在册各类外国留学生近600人,驻盐留学生正成为传播盐城地方文化、提升盐城城市形象的重要群体,将盐城地方文化融入来盐留学生的文化教学,对传播盐城地域文化、提升盐城城市形象、涵养地方文化自信及促进地方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盐城地方文化可开发的课程资源
文化不是抽象、独立的个体,而是体现人类各个发展阶段和各种不同形态的社会中具体、历史的统一体[2]。盐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传承、发展和创新,已形成彰显盐城地方特色文化魅力的地域文化,即白色海盐文化、红色铁军文化、绿色湿地文化、蓝色海洋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等。对盐城四色文化及其他地方民俗文化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将盐城地方文化融入来盐留学生课程体系中,培育更多“知华、友华、爱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生,是高校留学生教育的初心与使命。将优秀地方文化融入留学生文化教学体系中,对增强地方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使地方文化走向世界有着积极且深远的意义。面向来盐留学外国留学生开设的盐城地方文化课程,目前尚无系统且现成的专门教材,因此在文化教学内容设计上须进行自主选材与编排。基于教师的任课经验,结合留学生对盐城地方文化的关注点,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可对盐城地方文化进行以下五个篇章的特色文化类课程设置。
海盐文化篇:盐城海岸线漫长,是我国海盐的重要生产基地,盐城发展史与中国海盐发展史紧密相关。海盐文化是盐城的主流文化,是中国海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盐城地方文化中最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课程教学中,以盐为切入点,从根、魂、真、情四方面,向留学生介绍盐城海盐文化的历史及盐城这座城市的文化真谛与内涵。
铁军文化篇:盐城是新四军军部重建旧址所在地,无数革命先辈在此浴血奋战,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将新四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铁军精神”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向留学生讲述这段历史,使其学习我国革命史,从而加强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的文化认同教育。
湿地文化篇: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被誉为世界生态保护得最好的海岸型湿地。东台条子泥湿地每年累计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吸引了全球众多游客的目光。借助黄(渤)海滨海湿地研讨会这个国际交流平台,在课堂上围绕湿地文化展开教学,让留学生对加强湿地保育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初步的认识,并通过自身的学习和传播为推动全球的生态治理作出贡献。
海洋文化篇: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海洋,海洋文化成为人类文明的一大起源,世界文化围绕海洋产生并形成体系。盐城的海洋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围绕盐城海洋开展教学,让留学生更多地了解盐城海洋的地理历史,接受盐城海洋文化的熏陶和海洋知识的教育[3]。
民俗文化篇:盐城地处里下河地区,特有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盐城独特的民俗文化。如“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的民间立夏节日习俗,“烧麻虫”“开秧门”“喝秧酒”的生产民俗等。课堂围绕盐城本地特色民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让留学生更好地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 盐城地方文化与来盐留学生文化教学相结合的策略
3.1 注重理论学习
地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盐城地方文化是盐城人民在长期艰苦生活中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积淀。因此,在课堂上向留学生讲解我国传统文化时,应适当地将我国传统文化与盐城地方文化的内容相结合,进行拓展和具体介绍。如红色铁军文化篇,应充分利用盐城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介绍中国历史时,可以重点介绍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在这个时期涌现出的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历史文化名人。又如白色海盐文化篇,海盐文化是盐城的文化根脉和重要元素,盐城因“盐”得名,是中國历史上著名的海盐产区,海盐生产发展贯穿了盐城的发展历程,也直接带动了盐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拓展可以使来盐留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盐城。随着对盐城认识的加深,来盐留学生们与盐城构建情感联系,也能更积极主动地适应来华留学的生活。
3.2 参加“感知盐城”地方文化体验
体验指的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4]。文化体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具有生动性、情境性和参与性等特点,比通过文字、图片或影像传播的文化概述更有震撼力,能进一步强化和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中,达到学思践悟的效果。根据上述盐城地方文化的五个篇章,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盐城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设置以下文化体验活动。
3.2.1 海盐文化体验
组织留学生参观中国海盐博物馆,充分利用博物馆四大常设展厅,以时间为轴,立足历史文化、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民俗“非遗”四个维度,向留学生讲述盐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两千一百余年的城市发展史,溯源盐城文脉传承与地域文化,解读城市记忆与民族精神[5]。组织留学生参加“海盐文化主题”陈列展览,实地走访范公堤遗址、大丰盐运集散地保护区等海盐文化历史古迹。组织留学生参加中国海盐博物馆发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博物馆志愿者团队的带领下,既可以充分学习海盐文化知识,又可参与文博事业的建设。
3.2.2 铁军文化体验
盐城拥有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的新四军纪念馆。充分发挥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的资源优势,带领留学生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利用馆藏新四军抗战文物、史料、藏品、书画作品等实物,讲述新四军八年抗战、十年征程的烽火岁月。实地到访中共中央华中局旧址、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殉难烈士纪念碑等红色遗址,向留学生传达新四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铁军精神”。对留学生来说,这既是一堂振奋人心的中国革命文化历史课,也是一次意义深刻的知华、爱华教育活动。
3.2.3 湿地文化体验
湿地文化在盐城有多个文化体验地,如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东台条子泥景区等。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旅行的形式,带领留学生到黄海森林公园和条子泥景区,让留学生用自己的双眼观察黄海湿地上生态良好的森林和多样的生物,以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泥质潮间带湿地、规模最大的辐射沙脊群。通过黄海湿地的文化体验课,留学生既能领略黄海湿地海风和潮水交替作画“滩涂丹青”的惊艳,也能增强留学生生态环保的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3.2.4 海洋文化体验
盐城东靠浩瀚的黄海,在盐城沿海,海洋绿色发展“盐城模式”正逐渐形成。带领留学生参观大丰港海洋世界、盐城沿海的风电“海上三峡”和国家能源基地,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使其充分认识盐阜人民对沿海海域资源的绿色开发和利用,以及沿海文化开放的新优势。
3.2.5 民俗文化体验
盐城民俗文化的体验要充分发掘盐城各县域图书馆、文化馆、地方志办公室的文化资源,走访水街、盐渎明城等地方特色景区,通过演艺剧台、文化长廊、古玩字画等文化产业项目让留学生对盐城地区的民俗文化有直观的了解。
3.3 加强资源建设
目前,在来盐留学生的文化教学中融入盐城地方文化,宜采用教师讲授与文化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让留学生近距离地感知盐城地方文化元素。因为没有体现盐城地方文化特色的双语教材或读本可供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汉语教学,而来盐留学生的文化基础和汉语基础参差不齐,尤其是对汉语初学者来说,其对盐城地方文化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存在困难。因此,只有开发汉英双语的文化教学资源,编写有针对性的双语教材或读本才能更好地满足零起点或汉语初学者的需求。
建立盐城地方文化融入来盐留学生文化教学的线上交流平台和学习资源库。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大量来盐留学生滞留境外无法入境,为保障针对境外留学生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各高校都开发了大量线上优质课程,并建设了成熟的线上教学系统,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系统,上传教师授课课件、学生文化体验的音频等资料,开放线上交流平台,既可以答疑解惑,也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或心得。同时,将学生的第二课堂PU平台与线上学习资源库进行关联,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留学生在完成上述五个篇章的学习之后,通过平台提交作业、交流学习经验、上传学习心得等,均可以实现第二课程学分认定和成绩评定。
3.4 推动教师职业发展,丰富盐城地方文化资源
教师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效果,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致公党党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统筹高校国际学生招生和培养、继续做强“留学中国”品牌的提案,提案提出了“加强负责国际学生的教师和职员培训”的建议,并表示,高校要在师资培养、教师文化培训等方面鼓励教师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修养和文化教学能力[5],培养能够熟练把握盐城地方文化历史,了解盐城当地生活的变迁与影响,具有输出盐城地方文化意识的师资力量。另外,要集合多支队伍力量,发掘故事案例,丰富故事资源,使盐城地方文化教学更具体、更生动。
3.5 加强地方文化教育措施,制定并完善相关教育制度
目前,各驻盐高校已意识到面向来盐留学生开展盐城地方文化教育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并在中国文化或中国概况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盐城地方文化的教育。但是,各个高校间尚处于自主教学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也没有体现盐城地方文化特色的教材或读本,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也没有统一的规范和要求,这就要求盐城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一套完整的制度来保障来盐留学生教育中盐城地方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6]。
4 结语
地方文化资源是当地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传承和积淀形成的人文素养和思想价值,在来盐留学生的文化教学中融入盐城地方文化,可以更好地宣传盐城地方文化,使留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在盐生活和学习。通过留学生对盐城地方文化的传播和宣扬,不僅能够提升盐城的社会美誉度和国际形象,也可以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盐学习,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章小丽,普慧,章子雷.新时代高校来华留学生辅导员的职责定位与作用发挥[J].吉林教育,2022(14):68-70.
[2] 石晶,郝思涵.来华留学生多元社会认同与学校适应:社会支持感的中介作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103-105.
[3] 曹爽.河南高校留学生地方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问题[J].高教学刊,2019(9):22-24.
[4] 蒋洪新,沈敏.湖南汉语国际推广现状与策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46(1):111-115.
[5] 王登佐.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盐城海洋文化的保护与开发[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4(6):31-34.
[6] 沈建.体验性: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要维度[J].中国教育学刊,2001(2):42-44.
作者简介:闫桥静(1980—),女,山东临沂人,博士在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来华留学生管理。
张炜炜(1983—),男,江苏盐城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盐城市政府社科基金项目“盐城地方文化融入来盐留学生文化教学的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skC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