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
【摘要】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词汇,初中数学教师也要结合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方法,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与抽象能力,才能学好初中数学,也才能有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并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以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多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不仅学习效率不高,也无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教师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初中数学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转变以往“应试化”教学方法,不能过于关注学生的分数,而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其作用在于以下几点:第一,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进一步深化,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融入核心素养理念,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由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可知,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技能。初中数学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从知识、思维和技能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这种创新型教学策略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二)有利于加快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步伐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要求每个教师引起重视,积极履行自身的职责与使命。在过去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缓慢,很多学生走出校门后,自身能力与素质都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现代教育理念下,需要对应试化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更要求教师从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技能等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核心素养是一种更加全面的数学教育思想,将其与初中数学教学相结合,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模拟真实情景
为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让他们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感受,也能产生浓厚学习兴趣。教师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術丰富性、活跃性、形象性和直观性等特征,有针对性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置身其中后可以发展自身建模能力与想象能力。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动画视频制作功能,创设小明与妈妈去银行存钱取钱的动画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与分析。如,小明妈妈在银行存入了4000元一年的定期存款,到期后取出2000元购置家具,剩下2000元与利息再存一年定期。由于今年存款利率与去年相同,到期后能够领2640元,请试着用掌握的知识计算一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学生在面对动画形式的问题情境后,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课堂学习中,自身视觉和听觉都受到了强烈的刺激,能够全身心融入问题情境中进行计算。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自身的联想能力与数学建模能力将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也能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
(二)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创新能力
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可知,学生不能只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拓宽自身视野,跟上时代发展脚步,满足社会对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要求,才不会被淘汰。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尤其是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不断发展,达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完成对“等腰三角形”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后,可以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学习任务:“一个等腰三角形腰长8cm,底边长6cm,请计算其周长。”学生能够很轻松得出答案。接下来,教师要在这道题的基础上进行延伸,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创新型题目。学生在分析与思考后,能够得出以下例题:“等腰三角形周长为22cm,腰长为8cm,请计算其底边的长度。”“等腰三角形周长为22cm,计算其底边长度范围。”
学生结合教师习题作出改编,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全身心融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学生也逐步形成创新精神。
(三)由易到难教学,突破学习难点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贯彻核心素养理念,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坚持“从难到易”的原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学生经历从简单到困难的学习过程,也可以对相关数学概念与原理做到举一反三,不仅保证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方法将学习内容呈现出来,指导学生初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接下来根据例题让学生将方程列出来。即:树苗刚种植时高度为40cm,每周可以增加5cm,计算树苗高度为1m需要多少时间?该例题难度并不大,学生在简单分析后能够列出方程40+5x=100,通过计算得出x=12。之后,教师要提高例题的难度,再举例:长方形球场周长为310m,长与宽之差为25m,请计算球场的长与宽。学生由于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能够列出方程,设宽为xm,列方程为2(x+x+25)=310,先将宽计算出来,再计算长。
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理解非常透彻,不仅保证了教学有效性,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注重因材施教,发展抽象思维
为了保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从学生认知水平、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等入手,有针对性选择教学方法,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学习水平差不多的学生为一组,教师对他们进行集中辅导和教学。这样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也节省了教学时间,便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初中数学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也要指导学生从不同层次与角度分析问题,为学生抽象思维发展打牢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直线l1:y=mx+b1与直线l2:y=mx+b2(b1≠b2)的图像的关系”过程中,应该从学生学习水平出发,提出分层问题:
(1)将函数y=2x+1与y=2x的图像分别画出来;
(2)认真观察图像,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作出判断;
(3)对一次函数y=3x+1与y=3x-4图像位置关系进行判断;
(4)归纳并总结一次函数y=mx+b1与y=mx+b2(b1≠b2)两个图像的关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合理布置学习任务,渗透对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也帮助学生建立了学习信心。
(五)开展实践活动,发展核心素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价值有深刻的认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从中分析数学知识,积极动手和动脑,增强体验感。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与他人加强沟通与交流,对掌握的数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在经历理解、推理、归纳和总结等环节后,既了解了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性,也达到了锻炼数学思维的目的。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比例应用”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解决“如何测量树的高度?分析河宽度的测量方法?”等问题,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每个学生都认真思考,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使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如,“足够长的厚度为0.1mm的纸,连续折叠20次或者30次之后,纸的厚度有多少?”一开始,学生认为纸的厚度不会太大,于是也先后动手折纸。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也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完成计算,有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达到了核心素养教育要求。
三、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规律与具体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保证学生全面掌握所学数学知识。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注重因材施教,适时渗透对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發展。
参考文献:
[1]周茂兰.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107-108.
[2]刘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运算能力的方法研究[J].才智,2019(32):129.
[3]王荣华.初中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46-147.
[4]王铁建.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实施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9,3(31):253.
责任编辑 罗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