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彦林
2011年,全国普通中小学开始实行新的课程标准,至今已经过去10年,也已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而高年级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对其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概念教学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教学方法,同时备受关注的还有深度学习。文章就如何正确运用概念教学的创新实践来提高学生成绩,展开分析。
一、概念教学简述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一直将“概念教学”作为一个热门话题,而概念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它是将课程中的相关知识进行调整和组合,让学生进行形象的感知,然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言语说明,使课本中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概念。首先,概念教学中的首要目标是突出基本概念的教学。一般情况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及练习相关内容,从而令基本概念形象化,学生再通过形象的感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其次,是对知识的训练。基本概念反映的事物通常是最广泛和最深刻的,因此基本概念需要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知识有更充分的认识,因此基本概念的训练在概念教学中必不可少。最后,适当地进行渗透。课本中的一些知识前后跨度较大,前后知识的联系不够紧密,使得众多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不易将知识进行互相联结,而概念教学可以为它们架设“桥梁”,这就是概念教学的渗透作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简易的学习方式。
二、小学深度学习和概念教学的意义
深度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模式,能让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与创新性,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提供帮助,而数学中的概念是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众多数学家经过努力,将现实中的数学现象精炼而形成的理论知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但是又由于数学所表现的事物本身就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对这些概念不易理解,进而影响小学数学的学习进程。若小学教师利用概念教学,便可以将其具象化,让学生通过形象的表现手法深入到基本概念当中,完成对概念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达到有效发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此外,数学中的基本组成就是概念,教师通过概念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数学概念并学会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运算、判断以及推理能力。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概念教学的正常开展
传统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数学中相关概念的传授,都是以枯燥的讲解为主,甚至有些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认为,学生只需要将相关概念记住就可以在考试中套用,达到正确解决相关问题的目的,但是死记硬背的后果导致学生无法通过有效的方法理解数学概念的相关内容,因此难以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甚至出现不会套用相关概念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遭受影响。此外,众多小学高年级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利用“题海”战术,美其名曰是让学生多练、多记,但这样的方式会对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进而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抽象的归纳总结,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小学阶段随着数学课程的不断深入,内容变得越来越抽象,学生对数学中相关概念的理解难度越来越大,而教师不注重概念教学,只是“填鸭式”地讲解相关概念,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抽象的归纳总结,没有具体地阐述相关概念的产生过程,也没有将相关概念进行具象化的呈现,同时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教师传授的这些概念内容无法有效地理解,造成学生无法合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相关问题的情况。
(三)缺乏充足的实践
书本上的知识永远只属于理论范畴,学生即使能够很好地理解,若不进行实践同样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传授数学知识都是以理论为主,即使小学高年级数学能够充分联系现实,也只限于表面,难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实践经验,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运用数学中的相关概念。
(四)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对概念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
目前,我国部分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师,能够认识到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有很多数学教师对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不够了解,对概念教学的系统学习相对缺乏,而且部分教师对概念教学的内涵以及外延认识不够全面,尤其是一些刚参加教学工作的教师,他们对概念教学的掌握程度并不高。
四、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的创新实践策略
(一)准确运用概念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倘若教師仍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难以构建良好的数学思维,对一些数学概念无法进行有效的理解和运用,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该合理运用概念化的教学模式。首先,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数学概念化教学的学习,以增强自身对概念化教学的认识,并对其外延有充分的了解,尤其是一些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其次,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中的相关概念进行具象的转化,让学生切身参与其中,适当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或练习,形成具象的感知,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去理解相关概念,并学会如何去运用数学中的这些概念。最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器材,以实现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构建,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这也符合深度学习的要求。
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为例,下册课本“观察物体三”中,本章节涉及立体几何,将一些立体的图形,通过不同的摆放状态,让学生利用空间想象能力,想象出从不同位置所观察到的平面几何图形。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将空间几何图形以手绘的方式画下来,让学生去想象所观察到的图形,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进行充分的理解,倘若运用概念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空间几何模型,他们就能够具体、形象地感知相关概念,从而建立更好的数学模型。教师也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空间几何的变化,为学生呈现具象的内容,然后再通过言语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令学生掌握本章的知识内容,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概念。
(二)通过问题追问,让学生深入思考数学概念
小学高年级数学涉及的知识点通常都较为深奥,学生在理解相关概念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问题,而且部分学生所产生的问题,具有难以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特点,这些问题如若不及时进行解决,势必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尤其是接触一些新知识点时,学生所产生的疑问会更多,不过他们所产生的这些疑问都在相关数学概念的范围之内,教师若能深入地去了解相应的数学概念,就能够提前预知学生的这些疑问,然后进行充分的备课,以备课堂上为学生解惑。但对学生无法表述的疑问,教师应当采取追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思考数学概念,提升课堂效率。
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中,以“多边形的面积”一章为例,本章内容针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以及一些组合图形,学习其面积的求解方法。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时,学生能够对其产生充分的了解,并对相应图形面积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在学习组合图形面积时就会非常吃力,其难点首先在于分解组合图形。通常情况下,学生在面对一个组合图形时,首先想到的是将图形分解开,然后求出每一个图形的面积,最后相加,可是这样的方式往往工作量较大,而且学生还会出现混淆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加图案做减法的方式,将组合图形补充成为我们熟悉的图形,求出总面积后减去补充的图形面积即可,但是这样的减法会使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解题思路,而且还会产生许多不易表述的问题,例如如何进行填充使之成为熟悉的图形。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不规则的图形,然后再自己动手去将它填充成为一个熟悉的图形,如少先队员队旗,添加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就能够组成一个长方形,利用减法可以求出队旗的面积。针对学生填充不规则图形这一难点问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可以找出一些不规则的图形,通过追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想象将其填充成为容易求解的图形,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不规则图形面积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数学概念。
(三)利用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实践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认为数学不像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在开展实践活动时相对较难,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实践并不意味着开展一些大型的活动,一些小范围的课堂实践活动,也是实践的组成部分。小学高年级数學教师不妨结合教材,适当地进行课堂实践活动,有助于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成为学生容易理解的、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让学生切身参与其中,并动手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这样的课堂实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从中得到更好的认识,有利于理解数学概念,帮助学生养成深度学习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长方形和正方形”一章为例,其中涉及长方体和正方体,其中第二节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求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但它们属于立体几何中的知识,学生无法有效地通过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将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分解,而且对这六个面的面积进行求解时,非常容易出现混淆的现象,而通过实践活动就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认识,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经过分解后所呈现的形状。因此,小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几个正方体和长方体,然后让学生沿着不同的棱剪开,呈现出不同形状,再通过已知条件,对展开后的图形面积进行求解,便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然后再根据展开后的图形找出相应的规律,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认识和理解。
(四)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
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已经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过该阶段的数学概念与以往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在此阶段不易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因此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甚至可以将低年级的数学概念作为高年级数学概念的铺垫,由易到难地引出高年级的数学概念,以这样的方式,能够降低学生学习新概念的难度,让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相关数学概念。
以“正方体和长方体表面积”为例,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立体几何范畴的内容,但是可以分解成为平面几何,而长方形和正方形就是其基础,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作为铺垫,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学生对其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善用对比,帮助学生认识数学概念
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常规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认知模型,而且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概念容易混淆,对学习进程造成影响,若教师能够运用概念化教学,把意义相近的概念进行对比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会很有帮助,学生对相关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加深学生对其认知印象,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建立深度学习的学习理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中,以“因数和倍数”一章为例,因数和倍数都是在除法中出现的相关概念,如12÷2=6中,12是2和6的倍数,而2和6则是12的因数,而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的乘法,与之意义相同的相关概念也已出现,如因数,在乘法算式2×6=12中,2和6是因数,12是乘积,乘法和除法中,两者的因数其实是同一种概念,但是却出现在不同的数学模型当中,以学生自己的能力是无法理解的,若教师能够利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对两者的理解和认知都会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学习模式,对学生的深度学习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不过现阶段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相信只要教师做好本文提出的这五项策略,就可以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提供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览立.小学数学高年级概念教学思考分析[J].新课程,2021(48):155.
[2]李金花.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24):50.
[3]张永良.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浅谈[J].读写算,2021(17):147-148.
[4]周海勇.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探究[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1(2):27-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