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以德育人

2022-06-26 18:15:02方园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1期
关键词:以德育人以人为本道德与法治

方园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约束力及高素质道德品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教育工作的开展,要高效培养学生的日常涵养,让学生提升对法律规章制度的认知,将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做好深度融合,让学生所学与实际相结合,以人为本,以德育人,改变初中生缺乏素养的消极现状,在教育改革及核心素养教育前提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

关键词:以人为本;以德育人;初中;道德与法治

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初中生由于年龄较小,所具备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淡薄,对事物发展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不仅肩负着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更是学生未来发展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刻不容缓。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实现初中生以人为本,以德树人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能对广大教师与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以人为本,以德育人”教学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基本内涵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学生成长旨在“先做人,再成才”。德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背景下德育工作要将立德树人理念作为教育方针,尤其是初中德育工作的开展,更要从教学现状出发,在现有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对“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理念的重视程度,开发德育资源优化德育教育体系。所谓德育资源,是指对培养人品德的形成而起作用的资源,其中既包括财力物力,也包括知识经验等条件。素质教育的开发与推进,大部分学校已经认识到全面培养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在一些落后地区教学中,迫于地理环境、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压力,部分乡镇德育资源的开发与落实仍旧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加强对初中生以人为本观念的植入,从初中生抓起,提升全体人民的综合素质。

二、“以人为本,以德育人”教学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策略

1.引入生活化德育素材,精心设计课前学案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授课时,要注重对学生渗透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关于弘扬道德与法治的光荣事件,将其融入课堂中,不仅能够从生活中增进学生的道德涵养,同时也为中华美德的宣扬奠定了基础。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同样中华美德的部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可以通过设置主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通过为学生设置探索主题,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深入交流,让学生能够及时反思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关于品德建设的事件,鼓舞学生为自身成长树立榜样并在生活中落实。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过马路、守交规、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等的案例作为本堂课程的导入,从学生周边的实际案例入手,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内涵的了解度。

2.创设德育相关讨论话题,指导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在过去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对学生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不仅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会让学生失去课堂主体的地位。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引进小组学习模式,小组学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学生之间也能够通过交流沟通获得更融洽的同学关系,加强班级凝聚力和荣辱感,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小组合作学习,会让学生看到了学习的实质内涵和价值,充分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的深刻含义,将课堂主体交给学生,在彼此学习道德与法律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我学习水平,增进学生道德观念。

例如,教师让学生对《做守法的公民》这一部分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时,把学生有效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过程中,立足学生个性化特点的同时,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学习体验。教师完善小组合作划分之后,为学生带来良好的知识学习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小组内部针对生活中的法律事件进行有效的分析,每一个学生能够针对具体法律内容有效展示和重点研究,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提供准备,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拥有了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完美構建认识之下,学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成长阵地,深化认识中华传统美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最终,学生拥有释放自我的机会和空间,实现自我发展和进步。

3.布置课外德育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

德育课程的开发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和提高的重要载体。提升德育教学水平,需要教师结合本地发展特色,基于学校所处的地理、历史与文化特点,从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德育课程的开展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放在课堂主导地位。教师之间应当加强彼此交流,打开思维,将不同地区德育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教师可以开展不同的实践活动,以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而言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能够实现对学生思想价值观、道德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做到弘扬中华美德,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小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学生是未来时代发展的接班人,提升德语教学,提高道德水平是拉动国家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相信在法治社会,学生素养和人民整体素质水平也会走向新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曾志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制教育实施策略[C]//.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五期).[出版者不详],2021:307-309.DOI:10.26914/c.cnkihy.2021.041094.

[2]周芬.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5):113-114.

猜你喜欢
以德育人以人为本道德与法治
以身立教 以德育人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2
浅谈幼儿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期的班主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德育(2017年1期)2017-02-09 13:59:41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德育为本,弘扬清风正气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7:20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