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自然过渡

2022-06-26 19:14王华娟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幼小入学误区

王华娟

我是一名小学低年段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一年级开学时,我目睹了家长的各种焦虑,愁拼音、识字、口算,担心孩子课堂上小动作不断、做作业磨叽拖拉、交不到朋友……我們来听听入学后新生家长们的焦虑和困惑。

家长1:我真不该听孩子爸爸的话。什么快乐童年,白白浪费了大班这一年,现在孩子学得很吃力。

家长2:我家孩子在幼儿园就认识很多字了,怎么一听写还会错这么多?

家长3:这道“认识时钟”题,我很早就教过孩子了。搞不懂他怎么会做错?

家长4:孩子放学回来说没有小朋友愿意跟她玩,我听了心里很难受。

家长5:我家孩子的书又找不到了。

……

到底要不要提前学小学知识?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了这么多,还不如没提前学的孩子?幼升小要做哪些准备,做到什么程度?这不仅是小学新生家长的困惑,也是很多幼儿家长想要了解的话题。在此,我从小学老师的角度,来具体谈谈幼升小的衔接和准备。

幼小衔接的误区

小学学习生活和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小学学习的重要目标是掌握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很多家长不明白这一点,所以在幼小衔接准备时会走入误区。

误区1突击衔接,营造紧张

不少家长在小、中班阶段放任孩子自由玩耍,一进入大班阶段,就开始四处打听小学要学什么。于是拼音、识字、算术多管齐下,让孩子在9 月入学前提前学习学科知识。这样的做法,导致孩子还没入学就已经紧张和疲惫,又何谈对上学的期待和向往。

误区2强给硬塞,习惯接受

有些家长买生字卡、口算本,亲自上阵“教学”,然后问孩子“会了吗”,孩子如果不会,家长要么叹息,要么发怒。孩子只能一面小心观察大人脸色,一面囫囵吞枣,被动接受还没理解的知识。这样,孩子进入小学后容易对家长产生依赖心理,遇到困难懒得动脑,轻言放弃。

误区3重教知识,不养习惯

新生家长一见面,交流最多的话题大都是“你们家孩子识字量怎么样”“1分钟口算几题”“拼音学了吗”……家长们认为有了一定的知识量做准备,孩子入学后能更轻松。实际上,这些知识和技能可能会在入学初期让孩子心理上自信,但真正影响深远的是良好的习惯和学习能力。

对爸爸妈妈说

我们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以及和他人、和自己、和世界相处的方法,让孩子在体验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参与的乐趣、自我实现的乐趣。所以,希望爸爸妈妈放下“短平快”式的幼小衔接,和孩子一起认真生活,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学知识、长能力,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各方面习惯。如是,幼小衔接就不会有前述的焦虑困局。

生活中学常识学礼仪

很多孩子缺乏简单的生活常识,他们不知道正常的作息应该是怎样的,所以在学习“认识时钟”这个单元时,哪怕认识钟面也会张冠李戴。他们不认识人民币,不会花钱买东西,分不清四季瓜果……这些都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家长要带孩子走进自然,了解生活。

互动中培养阅读习惯

很多家长纠结孩子的识字量不够,其实比起识字,更应该重视的是理解能力。有些孩子题目中的字都认识,但连起来读还是不理解,当家长或老师帮他读题后,才能顺利答题。所以在入学之前,一定要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坚持亲子阅读和交流。家长可以指读,让孩子关注到你读的内容。识字也可以在生活中学习,如食物的包装袋、马路上的路标,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识字。在生活情境中认字,比单纯利用字卡认字更有趣,也更有意义。

游戏中学习规则意识

小学生活更注重规则,这些规则保障学校教学的有效开展,以及学生在校的身心健康。但是一部分孩子规则意识差,常常会给新的集体造成消极影响。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在互动游戏中引导孩子遵守规则。

激励中养成时间规划能力

最影响亲子关系的莫过于辅导作业。建议爸爸妈妈在家里放一个小闹钟,和孩子协商制定作息时间,帮助孩子形成时间概念,激励孩子按时完成任务,逐渐养成高效不拖拉的习惯。

幼小衔接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这个过程包括心理、生理、意识和习惯等多方面的过渡。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和家长都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幼小入学误区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入学通知书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苦恼的“幼小衔接”
五行真经
甜蜜欢颜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入学面试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