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竹清
3月依然寒冷,女儿几乎没去上幼儿园,一是她总生病,二是她的弟弟也总生病。
同小區的妈妈们已经在为孩子联络幼小衔接班了,而我纹丝不动。不是我不急,而是不能急。
上幼小衔接班是会让孩子在入学开端轻松点儿,可放眼整个小学生活呢?要一直靠补习班临阵磨枪吗?在我看来,学习不只是一种成果的呈现,更是终身习惯的培养。
女儿刚学写字,歪歪扭扭很是可爱。她明白,自己写的字还算不上字。我对她说:“你写的每个字、每个符号、每幅画都是你的孩子,你要当一个认真负责的妈妈。你见过哪个妈妈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是科学家啊?慢慢培养,都会变得优秀。”
女儿自信地说:“嗯!我可是一个好妈妈!”
她学写字很用心,即使写得不好看,也不会失去继续练下去的耐心,而是擦干净,再写一次。如果写出了一个满意的字,她会欢呼,和我分享喜悦。
慢慢地,她养成了写完自己先点评的习惯,圈出自认为“优秀的孩子”,再和我“炫耀”她的成果。而我,从不点评她写得不好看的字。
有一次教她算数,她总是搞不清楚0+10等于多少。我心里憋着一口气:她明明知道,口袋里没糖,给她10块糖,就有了10块。却不明白算式0+10=10,是不是太笨了?
看得出来,她对自己的表现也不满意,眉头紧锁,眼睛不眨地盯着算式。
“不批评!不批评!”我一遍遍提醒自己。
知识没学进脑子里,就说明它还想在门外转一会儿。我对女儿说:“玩去吧!我们一会儿再继续研究。没学会不要紧,它可能还没准备好进你小脑瓜的门,它和你一样,都喜欢在门外待一会儿。”
女儿的眼睛冒着光,她不再怪自己,也不再怕我失望,高兴地说:“我们一会儿再学!我可以学会!一会儿它着急进门了,就会来敲门!”
字写不好,可以重写,算数算不对,可以重算。多一点耐心和学习的趣味,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抱着美好的愿望,热情地迎接知识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