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大学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2022-06-25 06:12刘宝强孙静高莉莉张慧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18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大学英语高校

刘宝强 孙静 高莉莉 张慧娟

摘  要  基于对传统教育观念的理解,大学英语教育过多强调英语语言的工具性,侧重机械化记忆,对逻辑思辨能力的重视和培养不足。《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详细列出学生应掌握的英语知识和能力要求,对大学阶段英语水平的描述强调要具备相应的思辨能力,对构建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高校;大学英语;思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18-0067-04

0  引言

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之一,一方面是高校教师应担负的重要职责,另一方面是国家战略任务长期发展的需要。虽然在历经数次改革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取得显著进步,但不可否认,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力度仍显不足。在当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呼声不断高涨的前提下,为了培养兼具语言能力和思辨水平的高质量人才,深入研究大学英语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SE,China Stan-dards of English,以下简称《量表》)首次明确如何针对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能力展开测评,是一个能力测评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它推动了我国的英语教、学以及测评的发展。《量表》侧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其评判标准分为听、说、读、写、译、语法、语用等几个方面。该标准的施行可以保证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辨能力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1]中提到《量表》的指标对于英语教学的导向作用:“参照《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相关级别的能力描述,大学英语三个级别的教学要求分为总体描述和单项技能描述。总体描述包括语言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和学习策略的要求;单项技能描述则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对三个级别的教学要求做进一步说明。”《量表》的各项能力指标可以作为判断学生英语水平处于哪一层次的参照,学校和教师可以据此制定教学大纲、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从而积极构建大学英语思辨能力的培养框架,探索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英语思辨能力培养模式。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高校学生“思辨缺席”现象已引起外语教学界的普遍关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国内对思辨能力培养的关注度呈上升趋势。在高校公共课教学中,大学英语是主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在“面向本土化与个性化的中国英语教学改革”主题思想指引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就是基于我国国情,即要充分考虑到地区间英语教育水平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在面对不同地区的生源开展英语教学时,传统教学模式仅侧重于学生语言技能的机械性训练,忽略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动态变化已不能满足思辨能力培养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应尊重我国国情多样化的特点,强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自我思辨,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评价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思辨能力[2]。

2  文献回顾

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一词最初源于西方,西方学者将其概述为人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的统一体[3]。国外研究人员认为,由于思辨能力属于人的基本技能,是多数大学生自身固有的能力,因此,国外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如何提升思辨能力”[4-6]。文秋芳等[7]指出,西方关于思辨能力的研究经历近20年的发展,研究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类:思辨能力的分项能力界定、思辨能力量具的构建以及有关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及其有效性研究。这三种形式在以提升思辨能力培养水平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中基本都会使用。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可以体现三方面的思路:一是开设专门的思辨能力培养课程,此类课程直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二是专业课程的教学有效融入思辨能力的培养模式;三是思辨能力培养的过程可根据需求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实施单独教学,其次将思辨教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锻炼思辨能力。可以说,西方国家有关思辨能力的相关研究发展较早,已经积累丰富的研究成果,理论体系业已完善。

在国内,思辨能力相关研究起步较晚。黄源深[8]的文章《思辨缺席》是教学开始关注外语学习者思辨能力的开端。在此之后,围绕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如火如荼,并且陆续涌现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在理论研究领域,创新性地提出教学模式中融入文本思辨性的阅读,从而顺应大学英语教学转型的要求:从技能型向思辨型的跨越式转变;以文科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为研究对象,开展大规模的调研工作;以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为出发点,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评测模式进行研究分析[9]。另有研究者在实证和实践研究领域开展调研,揭示英语专业学生在演讲、口语和写作等方面存在思辨能力低下的现象[10-11]。孙有中[12]提出思辨英语教学方面的八个原则,即对标、评价、操练、反思、探究、实现、融合、内容,这些原则为构建起思辨型英语课堂模式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梳理国内外文献,目前国外研究较之国内发展更为成熟,国内思辨能力的相关研究虽取得一些成就,但是应用型研究成果不多,不能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此外,国内思辨能力的相关研究侧重于英语专业教学领域,围绕非英语专业尤其是大学英语的思辨研究较少;现有研究大多揭示“存在什么问题”,关于“怎么解决问题”仍需深入思考研究。

3  大学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现状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传授知识是教学的唯一目的,学生的个性难以发挥,逻辑思辨能力培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13]。目前来看,思辨能力的培养问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具体表现如下。

3.1  教学理念比较保守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多强调重复性记忆与背诵,强化对词汇和语法点的机械记忆。为提高英语成绩,仍采用应试教育模式下的题海战术。这些做法短期内可能对成绩的提高有所帮助,但从长远看,课堂缺少充分的讨论和互动环节,学生遇到主观表述的问题会出现思维模糊、逻辑表达不清晰的现象。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受到限制,创造力和创新性得不到发挥,难以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13]。

3.2  教学模式滞后,教学手段单一

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主讲、学生主听”仍是目前主要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当今大学生成长于新时代,他们有特定的群体特征和鲜明个性,对于新事物和新领域充满好奇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下,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有效提升。但传统教学手段和模式单一且缺乏创新性,难以满足他们对新领域知识的探究欲望。在信息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教学模式和手段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3.3  传统考核评价体系亟待改善

传统课堂上,教师长期处于主角的位置,并且作为考核评价的唯一主体。这种评价方式过于片面和主观,难以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新时代的大学生渴望自我表达、期望群体认同,以0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个性鲜明,走在时代前沿。对于这样一批独具特色的群体,传统的考核方式难以全面客观地评判,考核方式多元化是新时代教学的需要。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成效。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  基于《量表》的大学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量表》对学习者英语能力特征的描述,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的构建策略。以《量表》能力指标为引领,改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注重自我评价判断能力和自我学习策略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方法以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4.1  加强师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意识

大学英语学习是一个完整而又复杂的系统,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常常片面追求语言知识的记忆而非应用。《量表》全面科学地梳理英语语言能力的分级,更注重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这一点看,《量表》更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而非理论知识的机械记忆。思辨能力的培养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循序渐进地展开[14]。一方面,授课教师通过参加线上、线下培训,学习并掌握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自身思辨能力培养的意识,并积极在教学实践中践行这一理念,争做思辨能力培养的建构者与行动者;另一方面,高校在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不断强化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锻炼批判性思维,教学中注重思辨能力培养的成效,帮助学生在提高思辨能力的基础上切实提升英语综合素养和水平。

4.2  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

《量表》将英语语言能力分为八项能力量表,其中语用能力量表突出强调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这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初衷不谋而合。《量表》使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英语水平和思辨能力有更细致的了解,可以针对学生英语学习差异化的需求设计课堂活动与练习形式,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得以改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得以构建。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鼓励学生善于质疑、大胆提问,挖掘独立思考的潜力和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思辨性的互动课堂氛围。

4.3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量表》有利于促进英语考核评价体系多元化。《量表》的颁布实施让考核不仅仅是一次考试,更是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测评,对“一考定乾坤”的传统考核形式提出挑战,有利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的建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不再为了高分而死记硬背,更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与思维训练,更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

5  结束语

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之一,这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宏观指导性建议。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课程,大学英语要把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特别是思辨能力作为教学重点。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有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途径。本项研究立足当前我国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结合《量表》的指标要求,一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实现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评价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另一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通过科学设计教学各个环节,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内容以及方法,体现教师的个性,有助于教师个人独特教学风格的形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大学培养阶段,除了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外,还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对大学英语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的研究与分析,获得解决大学生思辨能力缺席问题的有效策略,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 席芳媛.立足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专业教学:评《高校英语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20(10):142.

[3] Dudley-Evans T, Jo St John M. Developments in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Multi-Disci-plinaryApproach[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4] Halliday M A K,MacIntosh A, Strevens P.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Longman,1964.

[5] Hutchinson T,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6] 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1-8,80.

[7] 文秋芳,孙旻.评述高校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6-12,94.

[8] 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

[9] 李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以《融合大学英语》为例[J].当代外语研究,2019(4):89-96.

[10] 沈继荣.高校英语演讲活动的思辨能力培养与分项技能探究:评《中国高校英语演讲学习者思辨能力发展个案研究》[J].领导科学,2019(16):2.

[11] 高霄,文秋芳.思辨能力及语言因素对二语写作影响的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4):44-50.

[12] 孙有中.思辨英语教学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51(6):825-837,959.

[13] 文秋芳,张伶俐.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倾向变化的跟踪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6(1):3-8,16.

[14] 何莲珍,张娟.《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补偿式教学与学习中的应用[J].外语测试与教学,2021(3):1-11.

*项目来源: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量表》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探究”(基金编号:202102015023);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基金编号:202102024039);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基金编号:202102030011);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基金编号:202102024007);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个性化翻译教学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证研究”(基金编号:202102015057);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双师型ESP教师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基金编号:202102413021);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大学外语教学科研课题“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大学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研究”(基金编号:2020102601);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大学外语教学科研课题“以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翻译专业ESP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基金编号:202010270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临床医学专业ESP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路径研究”(基金编号:2021XY097);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外语学科的课程体系构建及实践研究”(基金编号:2021XY031)。

作者:刘宝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孙静,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与教学;高莉莉,通信作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和英汉互译;张慧娟,通信作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与教学(271016)。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大学英语高校
大学英语写作思辨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