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美术课程以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美育的主要途径,其教学评价是构建高效艺术课堂的基石。为了加强学习活动的全面性和探索性,美术课程教学作为学生美育的一个重要实践领域,需要以符合当代美学观念和理论发展的生活美学为基础,全面审视其基本价值、过程和美术课程教学的设计与评价体系,美术教学的评价应以生活美学理论为基础,围绕生活的真谛设定评价目标,选择反映生活艺术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 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生活美学;核心素养;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17-0069-03
0 引言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学,而只有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能让学生感知生活之美,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美术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审美天性,让学生在生活观察中找到美学元素,能让学生更热爱生活、感知生活,并且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美术教学应当关注课程教学评价,积极实现生活美学和美术教学的相互关联,让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得到有效提升,通过艺术化的生活构建、生活中的艺术发现,引导学生发展艺术创造力,这应当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 生活美学
美学包括自由艺术理论、低层次认知理论、准理性艺术、以美的方式思考的艺术等。因此,它的对象范围比美术要广得多。中国道教的创始人老子已经有了美学思想的萌芽,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都解释了美学的意义,在2 000多年的美学发展中,它的理论形态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美学的发展是持续的,目前已衍生出哲学美学、艺术美学、心理美学、技术美学、生活美学、比较美学等多个分支,出现了人文主义、科学主义等美学思潮和各种美学流派。
生活是广义的社会现实。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基本生活世界是一切科学和美学的根源。生活美学强调的是人类生活过程中的现实中的实践,而不是高于形而上的“思”。它既是每个人都在其中生活的平凡生活,也是与实际发展相互统一的展开状态,更是一个动态融合和发展的过程[1]。
生活美学就是消除了现实生活和后现代艺术的隔膜,实现两者相互融合。生活美学的主要存在方式有两种。
1)日常生活审美化:将审美引入现实,让大众日常生活也具备艺术的元素,这样一来,任何事物都具有了深刻的审美特征。
2)审美艺术生活化:将审美艺术实现生活化融合,拉近艺术和现实的距离,在生活世界中寻找审美艺术。
2 生活美学与美术课程教学评价融合的意义分析
2.1 在实践上,生活美学是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
美术教学承载着学生的美学审美培养、思想观念融合和审美趣味发展,通过美术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使其在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美术素养方面得到有效的培养,而在这四点中,无论哪一点都和生活美学联系密切。具体来说,人文精神就是生活美学的升华,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就是学生乐于观察思考、善于发散提升的重要标志;创新能力是生活美学的支持,生活中的元素要寻找其中的美学价值,就需要拓展发散,有艺术的创新;在审美品位上和生活美学相结合,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学,具备良好的美学欣赏评述技巧;对于美术素养和生活美学,生活美学本身就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在美学素养培养中关注其生活融合程度,能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体验,提高美术素养[2]。
2.2 在政策上,生活美学能更好地服务美术课程
早在2001年,国务院就在改革考试评价中提出要找到科学的评价方式,随后,各种政策陆续出台,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帮助学生积极拓展和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生活美学内涵就是一种促进教学评价多元化的方式,建立在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之下,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关注个体差异和发展差异,找到一种真正有发展前景和有助于学生有效发展的方式,能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收获更多[3]。生活美学对学生来说,理解的难度不大,而像很多抽象派艺术作品,其艺术价值不可忽视,但是对一些艺术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消化其中的审美。而生活化的美学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建立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效提升美术教学的价值。
2.3 在理论上,生活美学融合多种理论基础
生活美学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具有多元化的发展特点,为了提升美术教学的价值,需要以美学为基础,不断提升教学评价的价值,且凸显不同学科的发展愿景。美术教学本质上更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为创造美好生活打下基础。生活美学融合了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同理论的融合能弥补美术教学的短板,给美术教学中能力发散和能力培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也能更好地树立正确的评价思想,不能以统一的标准评价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评价方案[4]。
3 美术教学评价中生活美学的应用原则
3.1 导向性
生活美学本质上需要起到美术教学引导的作用,并且帮助学生找到进步的要点。生活美学就是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且将其中的艺术性充分挖掘出来的理念。生活美学的融入程度越高、融入时间越久,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力就越强。
3.2 一致性
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需要确保实际的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具有针对性,必须是建立在具体的生活美学艺术之上,对其进行不重复、不矛盾的评价。而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如此,建立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美学基础之上,检验学生的审美提升程度是否和生活美学的认知有必然联系。
3.3 适应性
在设计评价维度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是否和生活美学教学内容相结合,所讲授的内容是否能让学生消化吸收。在实际的评价维度构建中,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努力促进学生成长发展。此外,维度边界的划分也要遵循适宜性原则。如果边界划分过宽,则不能准确反映评价对象;如果边界划分过窄,则会增加学生评价的难度。因此,只有始终遵循适宜性原则,评价维度才能合理简洁[5]。
4 学校美术教学评价中的生活美学教学策略分析
4.1 建立良好的课程内容评价体系,关注核心素养的体现
在生活美学视域下进行美术教学评价,是核心素养理念在教学中的重要体现,在进行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产生各种情感,能够让学生对美术与生活的认识更加深入,让美术教学成为学生情感培养、技术养成的重要手段。其中,教学评价内容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重点,只有选择正确的评价内容,才可以充分将教学评价的价值发挥出来。在实际评价中,教师需要从评价内容体系的构建上突出对生活知识考查这一重点,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还需要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使用学习的知识,真正将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智慧与素养[6]。比如在给学生讲解有关线描写生的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具体的绘画命题,让学生结合题目自主完成绘画创作。在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结合所学知识,灵活进行创作。
对教师来说,要善于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日常生活进行观察,观察学生是否把美术知识、技能应用于生活,借助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对生活中的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帮助学生利用美术技能发现美、创造美,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装饰,从而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事物。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作品的评价,站在生活化的角度对作品进行点评,比如可以评价学生的素材是否取自生活,色彩在生活中是否常见,等等。
4.2 多元化选择创作内容,突出对生活之美的感知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拓展水平,更好地促进生活美学弘扬和美术教学评价相结合,这样一来,才能将生活美学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促进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教师需要丰富备课内容,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通过多元化设计备课,方便学生提升生活美学审美能力。比如,生活中处处存在色彩,怎样让学生学会色彩搭配?本质上这是提升学生的审美并提高学生对美术感知力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美学的融合,有效设计教学内容。
比如,教师将色彩搭配与服装设计相融合的话,可以将创作内容拓展为服装设计。在课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搜集生活中自己认为具有很好的色彩搭配的服饰或者内容,感知其中的色彩搭配奥秘,通过对于色彩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引入色彩中比较重要的“色彩三要素”,给学生讲解基础的色彩知识。教师可以呈现一些比较经典的配色,结合学生自己举的例子,分析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人的视觉体验。例如:采用邻近色上色,让设计融合在一个色调中,能让画面更有感染力,如用黄色、橙色、红色为主色调,能给人一种温馨、愉悦的感觉。如果采用互补色,会有什么变化呢?教师可以给学生看一些相似的图片,比如橙黄色的落日和蓝色的雪山相互映射,能让雪山更加神秘,让整体画作更加壮丽。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基本掌握色彩搭配的内涵,然后让学生发散思维,完成服装设计的作业,无论是高贵典雅的华服,还是梦幻华丽的裙装,一件件服装设计作品体现了学生的审美,呈现着生活美学,更承载着学生未来的梦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创作更多丰富多元的美术作品,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添色彩。
4.3 与现实相联系,提升学生对生活美学的认知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激发出自身的生活美学审美能力,提升对生活美学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与现实的联系程度。教师需要给学生灌输生活中处处有美学的思想观念,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观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到生活中的美学,运用生活中的美学加以创造。比如下雪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雪花的形状和花纹,让学生感知雪景之美;然后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雪景作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雪天的实际感受,画出最喜欢的作品。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寻找身边的生活美学,一草一木中都有美学元素,生活中就算是几座小草屋、几棵树木,在不同的视角下都有不同的美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即便是学业再繁忙,都需要把握身边的小美好,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美,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提升[7]。
4.4 多寻找中国古典生活美学元素,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
教师在实际的生活美学评价过程中应当将重点集中在寻找传统文化中的生活美学元素上。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善于发现生活美学,并且愿意享受其中的生活美感。将这种中国人独有的生活智慧传承并发扬光大,才能提升整体的美术教学价值。教师可以在课上展示一些中国独有的元素,让学生寻找其中的生活美学元素。从诗情画意到茶艺花道、从雅集之乐到民俗之美,处处蕴含着生活美学的元素。教师可以用PPT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作品,比如张大千的作品《黄梅》,一张宣纸上点缀着一支梅花,画纸上星星点点的就像是一点点雪花。教师可以创造一个独有的情境,让学生感知这个情境;然后让学生联想意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教师可以多给学生展示一些张大千先生刻画的梅花作品,让学生感受初春的梅花的那种明媚、挺拔,从而使其对国画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画梅花,因为国画中梅花的画法比较简单,更在意意境的刻画。在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梅花的图片,让学生临摹梅花,感知中国画的玄妙。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也需要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之下,加强美术教学评价势在必行。而生活美学的融入能让学生将美术能力转化成审美能力,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立足于生活实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美术学习,才能回到生活本真,让美术教学更接地气。
参考文献
[1] 邵姗.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生活美学教学策略[M]// 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九).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94-295.
[2] 胡加萍.基于生活美学视域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12):64.
[3] 李彬彬.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
[4] 李彬彬.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生活美学转向[J].教育研究,2018,39(5):116-122,147.
[5] 侯燕萍.如何让本土美术文化元素在聋校美术教学中传承创新[J].生活教育,2014(10):29-31,34.
[6] 吴巧玉.小学四、五年级美术教育中的流行视觉文化“影像隐喻”研究[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14.
[7] 吕轶敏.培养审美情趣,感受艺术魅力: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新课程(教研版),2012(8):133.
作者:童冬生,景德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美术学(3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