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困境现状、原因与对策

2022-06-25 17:51贾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16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农村学校

摘  要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对实现教育公平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城镇化、人口结构变化和教育功利化,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面临重重困境。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各种平台与工具能激活乡村小规模学校内生动力,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困境;学校网络化建设;信息化教学设备;城乡远程联体课堂;数字教育资源;网络研修共同体;人工智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16-0011-04

0  引言

乡村小规模学校是指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是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6月25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并指出要“继续改善规划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支持乡村学校因地制宜开好音体美等课程,保障教育教学需要”,还强调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1]。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强调“继续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2]。2018年5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全面加强两类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乡村小规模学校仍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短板,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大力推进城乡、区域之间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平等配置,乡村小规模学校虽然在办学经费投入、教育设施配备、师资力量补充和教师待遇保障方面有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管理水平低、生源质量差、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被广泛应用,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各种平台与工具能激活乡村小规模学校内生动力,极大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对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1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困境现状

1.1  学校方面

从学校办学来看,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经费不足、办学理念落后、管理水平较差。尽管国家给予支持,加大了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拨款力度,但各地仍有乡镇中心大规模学校占用小规模学校经费的现象发生,信息化教育设施设备配备相对短缺且使用率不高。大部分乡村小规模学校尚未形成特色办学理念,乡村小规模学校对于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乡村办学环境、小规模办学特征等认识不够深入,对教学方式改革、教育管理规范、乡村本土特色课程开发等方面缺乏深入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挖掘[4]。目前,乡村小规模学校管理的主要困难是管理体制落后和管理效率低下,教育管理体系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的需要,分工不明确,例如:校长一人负责教学、财务、后勤等事务,学生、家长甚至教师基本不参与学校事务;一位教师承担多学科教育;等等。

1.2  教师方面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质量普遍较低且教育理念落后。师资质量普遍较低表现在教师的学历、资质、专业能力、职称等方面。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来说,如果按照国家规定的师生比配置教师,一般都会超编,会出现多个教师只教几个甚至是一个学生的现象,但是从实际教学需要和课程安排来看,专业教师的数量又有些不足,会出现一位教师承担多学科教育的情况[5]。乡村小规模学校部分国家规定课程开设不足,对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等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质量不高,缺乏乡村本土特色课程的挖掘和开发。同时,大部分乡村教师将教学工作当作一种事务性工作,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无法满足小班教学的需求,不能因材施教。

1.3  学生方面

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学业成绩较差且生源质量偏低。与大规模学校相比,就语文、数学课程而言,小规模学校学生成绩均值显著偏低,而且语文学科的应用能力和数学学科各层次的能力与大规模学校相比显著偏弱。此外,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自信心较低,而且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多数教师年龄较大,无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因此在学生自信心建设和自我效能感提升方面难以发挥作用。乡村小规模学校弱势儿童所占的比例较高,多由爷爷奶奶抚养,隔辈抚养问题较为突出。

2  造成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困境的原因

2.1  城镇化

城镇化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发展必然经历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随着城镇化的飞速推进,农村人口减少、农村年轻劳动力减少,农村产业无法兴起,导致各种经济要素由农村单向流向城市,农村地区无产业投资,农村经济发展滞后,这必然导致乡村学校发展不佳,乡村学校教育质量较差。此外,一些学生会跟随父母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导致农村学校生源较少。由于生源的大幅度减少,很多地区会进行学校布局调整,大部分农村学校合并,无法合并的学校规模变小,这会对教育资源的分配以及教学质量等造成重大影响,教育资金和资源会倾向于大规模农村学校,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资源和资金更加紧缺,学校环境建设和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建设变得更加困难。

2.2  人口结构变化

近些年,国家总体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结构的变动导致农村学校生源天然不足。城镇化导致乡村劳动力转移,同时也导致农村人口变化,适龄儿童数量下降,农村学龄人口减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学校生源的大幅度减少。农村年轻劳动力的流失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以留守儿童居多,部分学生选择寄宿,但他们年龄较小,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无形中加大了管理的难度;而未选择寄宿的学生多由爷爷奶奶抚养,隔辈抚养问题突出。总体来说,他们都缺少父母的关怀,家庭教育和心灵情感缺失,影响学业。

2.3  教育功利化

教育本身的目标是育人,在家长的传统观念里,对孩子的要求局限于考高分数、考好学校。受应试教育功利化的培养目标影响,当前社会教育更多的目的是升学,到升学率更高的学校上学就是所有人“上好学”的夙愿,“好的学校”就是“升学率高的学校”,这就会导致功利化的办学倾向,农村学校在与城镇学校比较时总会因为师资、硬件等条件不足而被淘汰掉。与此同时,乡村学校乡土文化的传承也已然被这种功利性的教育价值导向所代替,乡村教育的特色文化底蕴逐渐沦为现代教育的附庸。此外,农村教师工资水平低,农村学校生存生活条件较差,大部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师范生不愿去农村学校任教,导致农村学校招不到教师,农村基础教育更加薄弱。

3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对策

3.1  学校网络化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要想依赖信息技术改进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驱动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确保信息技术软件和硬件设备配备到位。乡村学校教学所需的各类硬件设施设备能否配备到位,会直接影响信息技术能否有效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为了避免乡村教师因为信息技术操作与能力不足,使用先进的设备和复杂的软件增加教学负担,甚至因误用而毁坏设备,导致教师在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时产生消极心态,乡村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设备配备应符合当地的教学性质和乡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并配备足够数量的设备。要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和条件,按需配备,避免造成浪费。此外,教师在选择信息化工具时,可以主动选择一些免费工具,如希沃白板、教学助手工具等,形成“极简教育技术”的共识,深度挖掘这些免费服务所提供的功能。

3.2  城乡远程联体课堂

采用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等手段,将城市或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传送到偏远地区,辅助农村薄弱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把“城市+乡村”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使优质资源得以共享,形成“一校带多校、一校带多点”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此来解决由于城镇化导致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进而改善乡村薄弱学校教学情况。但城市学校与乡村学校的教学进度以及选用教材可能不同,因此,可以选择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进行异地课堂互连,数学和语文学科的教学进度和教材各个学校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和需求安排。如果是同一个地区和区域的微校联盟,由于一个地区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各方面相似性更高,联盟校可以设置统一的课程表。

3.3  人工智能技术

虽然由于人口结构变化导致农村学校生源不足,但人工智能可以给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的特色发展和因材施教提供新思路。乡村小规模学校具有“小班小校”的特点,乡村教师教学负担较少,便于开展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应用,进行差异化和个性化教学。此外,乡村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家长对电子产品损害视力的反对意识不强,有利于自适应学习产品进入课堂。乡村校长、教师、家长希望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的初心没有变,有利于激发他们采纳技术、变革课堂的决心。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自适应学习系统,可以跟踪和获取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过程行为数据,为学生定制个性化教育服务,提供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学习体验。人工智能技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中所面临的学生情感缺失的问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学生可以和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用最直接的方式交流沟通,达到学习和娱乐的目的。

3.4  网络研修共同体

采用名师课堂、教师网络研修等形式,发挥名师名课的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致力于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使优质教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6]。同时,网络研修共同体不断进化,乡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处于互惠共生状态,可以让乡土文化进入城市课堂,加深城市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网络研修共同体使每个学校的教师发挥各自特长互补,通力合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5  数字教育资源

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直接通过在线课程等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学习,或者教师将数字教育资源作为辅助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数字教育资源在数量和类型上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存在零散、不系统、针对性不强等多种问题,导致数字教育资源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甚至有时会事倍功半。资源类型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是数字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当前新型教学方式的优势之一。教育资源过于混乱且数量过多,会导致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降低教学效率。且当前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设计忽略使用者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以及学历层次,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使用者提供与其现实情况、教学类型、教学方式相符合的资源类型和内容,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负荷。因此,应该开发一些适合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乡村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借鉴和选择同本土文化相关的数字教育资源。

4  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乡村小规模学校带来新鲜血液。在当前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的中国特色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助力无疑是解决城乡教育不平衡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当代中国,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的历史新征程,信息技术对激活乡村小规模学校内生动力、选择小规模学校特色发展路径、提升特色意识和创新精神、实现教育公平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供一种思路,并在这一过程中为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注入新内涵[7]。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25):46-48.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7):14-21.

[3]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14):13-18.

[4] 赵丹,陈遇春,赵阔.优质均衡视角下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8(2):157-167.

[5] 沈国才.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小学校长,2021(2):8-10,23.

[6]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17):71-73.

[7] 郑旭东,饶景阳,贾洋洋.“三个课堂”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演进历史、战略价值、关系解析与概念框架[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6):14-22.

作者:贾桐,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030000)。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学校推介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