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玲 高玉刚 廉华 郭永霞 孔祥清
摘 要 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为提高其培养质量,2015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中加强案例教学。以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农化产品高效利用与管理课程案例库建设及案例教学运行为例,介绍典型案例以及案例与课程思政元素有机结合的育人设计方式,分析案例教学的效果、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案例库建设的方向,旨在为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思政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提供参考,为农业领域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关键词 案例教学;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课程思政;农化产品高效利用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18-0001-05
0 引言
自哈佛大学创造案例教学法以来,案例教学在法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教学中被广泛使用,成为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塑造。2015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1],促进案例教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带动案例库建设的进程。
近年来,国内一些较早开展农业专业学位培养的高校在部分培养领域已经开展一些案例教学的尝试。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重视案例教学在课程建设中的应用,鼓励教师开发和利用有效的案例教学,并从2019年起支持教师全面系统地建立课程教学案例库,希望通过案例库的建立、运行和不断完善,使“案例式+研讨式”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更进一步推进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为真正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高尚道德修养并适应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提供参考。
1 国内外案例库建设概况
大家公认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的[2],并在美国推广应用,不断完善、成熟,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成为欧美研究生教育教学的主流教学方法之一。在我国,教育学家顾明远首先提出案例教学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研究。1998年,在顾明远编纂的《教育大辞典》中说明:“案例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3]2003年,顾明远等[4]又进一步说明,案例教学法必须以实际案例为依托,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并在此过程中把握学术动态、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目前,案例教学法是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案例及其可供选择的案例库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也是开展案例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美国各大学商学院都有自己的案例库,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且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案例进行更新。我国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都有成功案例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进行案例库建设,课程教学案例达400多个。2015年6月,国家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网络平台正式运行,截至2018年12月1日,已入库教学案例3 186项,分属于公共管理、会计、工商管理、教育、法律等27个专业学位,在案例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征集、案例教学推广和优秀案例评选等方面,可以服务于全国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师生。但是,该网络平台缺少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在农业相关领域教学中的应用起步更晚,案例的运用、案例库的建设、授课方法等都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5]。2015年,胡琼波[6]在植物保护领域研究生的植物保护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中推进案例教学分析法。2018年,高凡等[7]针对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的专业学位课程农产品生产安全评价与控制建立案例库。在国内还没有搜集到资源利用—植物保护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相关的其他案例库。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堂教学中早就引入案例教学,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8],但是针对各门课程还缺少系统全面的案例库,案例中缺乏思政元素的融入,影响课程思政改革的进度。学校通过对案例库建设的大力支持,建立系统、全面的值得推广应用的案例课程,能够更好地服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教学。
2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案例库建设情况
针对农业专业硕士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必须提升教学效果的实用性及应用性,才能培养出实用型农业人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在研究生教学活动中一直倡导案例教学法,积极鼓励教师在农业实践中发掘和整理代表性案例,并将其与课程知识点紧密结合,使课程理论与农业实践相互融合,增强教学效果。自2019年起,研究生教育教学启动并推进农业专业硕士课程案例库建设工作,针对案例库建设提出要求:
1)建立符合专业领域培养要求、课程特色和教学对象发展特点的案例库,保障案例教学顺利实施;
2)根据区域发展需要、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设计案例选题,进行课堂规划、组织思考题和分析思路等;
3)要求案例教学课程中的主要知识模块配置的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客观性、时效性、创新性等特点,形成课程案例体系;
4)强调每个案例应配置相应的教师案例教学手册,使案例在更多的教师和相关课程中得到有效应用,拓展案例库的应用范围,增强建设效果。
截至2020年12月,农化产品高效利用与管理、工程伦理学、精准农业与技术装备、现代农业发展与实践案例、饲料加工及检测技术、现代管理学等19门课程案例库已立项建设。
各专业学位类别案例库建设情况如图1所示。案例库建设课程工程伦理学为生物与医药、土木水利和电子信息三个学位类别共同开设的公共必修课。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建立六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农业硕士类别建立13门案例库课程,其他学位类别建立案例库的课程均为1~3门。虽然农业硕士课程案例库数量最多,但占整体开课数量的比例仍较低(图2),这主要是由于农业硕士五个专业学位领域开设的专业课程数量较多所导致的。
在研究生教学活动中一直采用案例教学法,大部分课程授课教师具有采集、编写教学案例和在课堂中应用案例教学的经验,所以大部分课程案例库已初步建成并被应用到各领域的教学中,教学效果在教师和学生中都获得好评。在学校高度支持和教师积极配合下,将有更多和更高质量的课程案例库展现在研究生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 以农化产品高效利用与管理课程案例库建设为例分析案例库建设及运行效果
3.1 案例库简介
农化产品高效利用与管理课程共构建15个教学案例,其中包括五个农化产品管理类案例和10个农化产品高效利用方面的案例,形成完整的案例教学文件。案例文本部分包含中文摘要、关键词、引言、案例正文、思考题、案例使用说明、附录等内容。案例使用说明包括教学目标、案例涉及的知识点、案例分析思路、背景信息、案例要点、课堂计划等教学辅助信息。多媒体课件部分将文字、图片、表格和动画结合。教学案例立足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结合国家“减肥减药”政策及农垦系统现代化大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建立符合垦区农业生产的典型性、先进性和创新性教学案例,提高学生化学农药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农业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实现产学研有效结合。教学案例融入家国情怀、“三农”情怀,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生态农业理念,传承北大荒精神,科技创新等思政元素,使专业知识和其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同根同源、融会贯通。同时,更新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形成“一分析+四提高+一结合”的案例教学新模式,实现知识传授、思政教育、能力培养一体化、实效化、高效化。
3.2 案例库建设过程
3.2.1 启动案例库建设项目
根据培养方案,更新课程大纲,体现课程的思政目标;重新梳理教学内容,构建案例;探索教学案例中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契合点,有机融入。
3.2.2 改变课程建设理念,全员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理念
1)塑造和强化教师自身思政建设:
①研读国家“三农”政策、乡村振兴战略、新农科建设等国家方针政策,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②根据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更新课程大纲,体现课程的思政目标;
③重新梳理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案例;
④探索教学案例中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契合点,有机融入,形成专业知识与思政合二为一的典型案例。
2)塑造和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
①通过案例建设,挖掘案例背后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紧密融合;
②提升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乐趣,提高对专业的关注度,逐渐知农、爱农、为农;
③让学生感知农业无穷无尽的乐趣和无限的发展前景,感知乡村振兴是自己肩负的责任和勇挑的重担。
3.2.3 更新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案例分析、讨论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知识传授,设置翻转课堂,以学生回答、汇报或研讨等形式拓展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国家需求、农业需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全局性,有利于准确定位个人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改变课程平时考核形式和方法,增强案例教学效果。
3.3 课程案例库运行效果剖析
案例库初步建设完成后,在农业资源与植物保护领域2020级专业硕士教学中运行一轮,运行效果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教学主体关系。教师将案例正文和思考题提前给学生预习,学生变为主体,课上总结凝练课程知识点,然后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研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课前、课堂和课后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2)更好地服务学生。建立教学案例库、开展案例教学,使教学内容跟进时代发展的脚步,促使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学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3)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有效改善。学生懒散、依赖的惰性逐渐消失,思维逐渐活跃,主动思考意识逐渐增强,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科研活动中,能够根据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思考问题。学生之间通过讨论能够碰撞出问题,碰撞出“科学的火花”。
4)教学相长。在强大的互联网信息时代进行课上案例问题研讨时,要鼓励学生有效利用网上资源和信息,随时随地补充和扩展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术,活跃课上气氛,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学互长,增进友谊,逐渐剔除“教师一言堂”“教师讲的就是真理”这种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育人有机结合,通过梳理知识点背后的思政元素,将家国情怀、“三农”情怀、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和绿色发展的生态理念等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达到课程思政育人润物无声的目的。总之,通过案例库的建设和案例教学的实际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一分析+四提高+一结合”的案例教学新模式,即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总结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专业知识蕴含的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一体化、实效化和高效化的教学效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4 问题与展望
案例库运行一个学期以后,教学效果得到改善,但也存在问题和不足。
1)案例资源不够丰富,案例较为零散,个别案例实践性不强,建议针对一个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设置多个案例,以此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全面性。
2)课堂讨论的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不需要面面俱到。同时,讨论问题要有深度,不能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要挖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3)案例库随时更新,与时俱进。因为农化产品更新换代频繁,相关法律法规推陈出新,应选择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更替。加强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相互交流,建立共享性案例。
4)教学设计应该根据案例进行更新。组织案例与现代信息手段、教学手段相结合,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5)需要深入挖掘知识点案例背后的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和思政育人有机统一,避免出现“贴标签”“两张皮”生搬硬套的教学现象。课程团队精心梳理课程知识点,巧妙设计思政结合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同时,将典型的知识点案例与课程思政设计分享给同类院校,或者制作案例课程微视频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分享,可以有效促进案例课程建设速度,改进案例课程建设质量。
6)改变课程的考核形式和标准,不能以单纯的卷面考试作为课程的考核形式,需要提高课程小组讨论、汇报、作业等平时考核成绩所占的比例。
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案例库的建立势在必行,案例库已经成为研究生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它与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教案同等重要,案例库的质量将是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自2014年起,上海市高校在教育部指导下,率先开展课程思政。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9]。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发挥课程育人的最高职责。课程案例库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同步实施,一个教学案例既实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又引领价值取向。专业知识和其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同根同源、融会贯通,课程案例库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同步实施是实现思政教育实效化的一种非常可行的教学方式,值得推广和应用。建立和完善课程案例库并与时俱进,为促进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A/OL].(2015-05-22)[2020-11-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1505/t20150511_189480.html.
[2] 董文军.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困境及优化策略[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4):31-36.
[3]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5] 孙海燕,刘春梅,王鹏.案例教学法在资源环境与植物保护专业硕士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问题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1):77-78.
[6] 胡琼波.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植物保护领域)案例分析课程教学体会[J].高等农业教育,2015(11):103-105.
[7] 高凡,郭家选,王敬贤.农业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大学教育,2018(11):235-238.
[8] 郭伟,张翼飞,杨克军.农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6(1):93-95.
[9]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A/OL].(2020-06-05)[2020-12-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产学研联合‘导向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基金编号:SJGY20200489);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农业硕士导师队伍建设研究”(基金编号:2019-NYYB-30);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新时代农科高校专业硕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实践模式构建与实施”(GJB1421204);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农化产品高效利用与管理》教学案例库的构建”(基金编号:ALK201901)。
作者:金永玲,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农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高玉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农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栽培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廉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园艺作物栽培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郭永霞,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农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孔祥清,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6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