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金军(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畜牧水产站)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临床症状可将其分为急性败血型、肺炎型和水肿型。因为犊牛免疫系统不健全,功能不完善,抗逆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发生巴氏杆菌病。2020年10月,江苏南京某养牛场犊牛突然发病,根据临床表现、细菌分离培养等综合分析后确诊为巴氏杆菌病,现将该病具体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等总结如下。
1.巴氏杆菌病简介。在犊牛饲养过程中,受不良环境因素影响,犊牛极易被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发生巴氏杆菌病。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另外,病菌侵害犊牛体表也可引发该病。巴氏杆菌侵入犊牛体内后,先在呼吸道内繁殖,到达一定数量后,慢慢侵害到肺部并引发炎症,导致肺泡气体交换受到影响,抑制患牛二氧化碳排出和氧气吸收,严重时可使患牛缺氧。
2.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为两端钝圆的球形短杆菌,没有芽孢,为革兰氏阴性菌。该菌在自然环境中抵抗力较差,在自然环境中存活的时间非常短,尤其是在阳光直射下,仅能存活几分钟,75%的酒精、来苏尔、过氧乙酸等消毒液及多西环素、土霉素、利高霉素等抗生素都能有效杀灭多杀性巴氏杆菌。
3.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因多杀性巴氏杆菌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小,因此,该病的流行时间较长。当生活在不良环境中的犊牛自身抵抗力降低后,极易被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急性败血型巴氏杆菌病。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传播途径比较复杂,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体表接触、蚊虫叮咬等途径传播扩散,病牛粪便、汗液、口水、鼻涕、眼泪等都会检出多杀性巴氏杆菌。
4.巴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根据病牛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败血型、肺炎型、水肿型等多种类型。
(1)急性败血型临床表现。病牛体温升高,精神萎靡,被毛凌乱,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呼吸常伴有鼻孔出血,鼻涕中带有泡沫,病牛不定时地流眼泪,个别病例出现腹泻。急性败血型巴氏杆菌病的治愈率很低,尤其是犊牛因自身抵抗力差,极易发生死亡。
(2)肺炎型临床表现。患肺炎型巴氏杆菌病牛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流出的鼻涕中带有血液,严重的因呼吸困难而发生窒息,甚至出现死亡。病牛精神不振,无精打采,不爱活动,常卧地不起。
(3)水肿型临床表现。患水肿型巴氏杆菌病牛主要表现为牛各部位肿胀,尤其是眼睛外部轮廓、头部、胸部、舌头及咽喉等更为明显,同时伴有轻微的呼吸困难,口、鼻流出大量液体。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是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使用接种环或取样器从牛粪、分泌物及病变组织中采样,将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检测。经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发现两端有着色的杆菌,即可确定为巴氏杆菌。病变组织主要在病牛的血液、内脏器官、淋巴组织等处采样,特殊情况也可在病牛体表组织取样,病牛病变越严重,取样成功率越大。
另外,也可检验血清,目前常用的有试剂盒、试纸条检测,血清学检测的优点是检测快,操作简单方便。还有酶联免疫检测法和生物链的聚合酶链反应等检测方法,酶联免疫检测法是对血清中的抗体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判断牛只是否被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生物链的聚合酶链反应又称为PCR技术,是当前比较先进的检测方法,对多杀性巴氏杆菌释放的核酸进行准确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存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否则没有该病菌存在,PCR检测方法精准度高,但缺点是检测设备和检测费用较高,对检测人员专业技术要求高。
犊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包括化学药物治疗和中草药治疗。
1.化学药物治疗。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西环素、利高霉素等抗生素药物非常敏感,治疗效果十分明显,在用药中应严格掌握使用剂量,确保用药安全,避免出现药物中毒情况。临近出栏的肉牛严禁使用,以免发生药物残留情况,如果必须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必须延迟出栏时间,度过休药期后才能出栏屠宰;奶牛临近产奶期也严禁使用抗生素,如果必须使用,严禁出售用药后奶牛生产的牛奶,需进行无害化处理。
目前,在养牛生产中常用的抗生素有利高霉素、土霉素、烟酸头孢噻呋、多西环素等,采用肌内注射的方法进行给药。多杀性巴氏杆菌对酒精非常敏感。因此,在给病牛注射抗生素前后都要用75%的酒精对注射器、镊子等器械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避免被多杀性巴氏杆菌污染,引起牛巴氏杆菌病的扩散。
2.中草药治疗。除了使用化学药物治疗牛巴氏杆菌病外,还可使用中草药治疗该病,效果也非常理想。如贝母、知母、黄连、黄芩、栀子、石膏、牛蒡字、白矾、射干、赤芍、山豆根、黄柏、连翘、银花、荆芥、薄荷、桔梗、白芷等中草药材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有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水煎灌服或磨粉冲水,治疗效果十分明显。使用中草药治疗牛巴氏杆菌病见效慢,同时由于中草药具有强烈的刺激味道,可能会发生病牛抵抗吃药的现象,需付出较多的人力和时间。中草药的治疗特点为用药安全性高,无药物残留,但治疗期较长,用药不方便。
1.加强消毒工作。巴氏杆菌抵抗力较弱,对大多数消毒液都很敏感,因此,加强养牛场环境消毒工作非常重要。每周给牛及牛舍四周消毒两次,外来人员及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生产区购置专用的运输车,以便将生产区外的饲草饲料、设备设施及其他物品经过消毒后运输到生产区内;有条件的养牛场应安装监控设备,供外来人员参观、学习、指导,生产区的工作人员进出生产区必须洗澡、消毒、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帽。
交替使用消毒剂,并从正规厂家购买,严格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要求进行稀释配制,在有效浓度和有效期内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防止致病微生物产生耐药性。消毒剂选择应遵循安全、高效、使用方便的原则,以保证消杀效果理想,要给牛只提供卫生安全、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以利于牛只健康生长,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增加养牛场的经济效益。
2.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有条件的养牛场最好采取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如果必须引入牛只,需做好牛病流调工作,避免从牛巴氏杆菌病疫区引入牛只,带来疾病引起疫情;购买时要经过检验检疫部门严格检疫后,确定没有巴氏杆菌病及其他疾病时才能引进牛只,购买的牛必须在隔离舍饲养,隔离期结束后经检验检疫合格后才能混群饲养。
饲料应符合不同阶段牛的
营养需求,各种营养成分含量足量且比例平衡,尤其是犊牛料应容易消化、吸收、利用,杜绝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饮水充足,不能出现断水情况,饮用水应符合标准,致病微生物、重金属离子不能超标;每天给牛只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和活动量,以增强牛只体质,同时,定时清扫牛舍,将粪便和其他污物集中消毒后堆积发酵沤肥,以杀灭致病微生物,保障牛只生活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饲养及技术人员应勤巡视牛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以便尽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科学合理的免疫工作。养牛场应根据本地牛病流行情况,结合本场免疫接种经验,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按照制定的免疫程序从正规渠道购买疫苗,根据疫苗要求进行存放、稀释、配制,在有效浓度和有效期内使用,以保证免疫接种效果。牛巴氏杆菌疫苗是灭活苗,其安全系数较高,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有效防止牛只发病。
巴氏杆菌病对犊牛的危害较大,给养牛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预防该病的发生,需科学接种牛巴氏杆菌病疫苗,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牛舍、活动场所的卫生,定期对上述场所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给犊牛提供卫生安全、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给犊牛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全价配合饲料,饮用水要安全、足量,以保障犊牛健康,降低犊牛发生巴氏杆菌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