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闫海滨(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疾病,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动物传播,借助动物粪便和分泌物进行扩散,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牛病毒性腹泻有7~14天的潜伏期,感染开始阶段无明显症状。因此,需要相关负责人员加强对牛病毒性腹泻的检查诊断工作,利用科学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
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普遍的传染病,新生牛犊容易感染、发病迅速,目前还没有找到该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因此,需要加强疾病预防工作,如果出现症状,要利用有效方法进行治疗,使牛病毒性腹泻得到良好处理。
1.接触性传播。牛病毒性腹泻的接触性传播主要有两种方式,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牛在感染病毒性腹泻疾病后,其分泌物、血液和粪便排泄物中都含有病毒,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都有感染疾病的可能。
2.发病症状。
(1)牛消化道和淋巴组织出现病变。牛在感染病毒性腹泻疾病后,牛的嘴部黏膜、牛舌、牛齿龈和硬腭等部位均会出现溃疡,牛咽喉部位还会出现烂斑,造成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牛消化道和淋巴组织发生病变,主要症状是牛消化道黏膜糜烂,像被害虫侵蚀一样。
(2)流产胎儿口腔中出现病变。牛病毒性腹泻在牛流产胎儿口腔中会出现病变,主要体现在牛胃部、食道和气管等部位会有溃烂现象,出现很多血斑。
(3)犊牛运动失调。如果犊牛出现病毒性腹泻,最主要的表现是运动失调,借助进一步的检查能明显发现牛小脑发育不健全,在牛两侧脑室中有积液。
1.急性牛病毒性腹泻。急性牛病毒性腹泻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体内,在牛鼻窦、口腔、肠黏膜等部位繁殖病毒。一旦病毒传播到血液,会出现病毒血症。
2.慢性牛病毒性腹泻。慢性牛病毒性腹泻主要体现在牛发育不良,采食量下降,出现腹泻等情况,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1.根据临床症状做出诊断。牛病毒性腹泻感染初始阶段无明显症状,如果已出现感染,但不会立刻发病。一般情况下,在牛感染病毒性腹泻后,牛的体温会升高到40~42℃,牛会排泄出水状粪便,伴随黏液分泌,气味比较臭。牛腹泻症状一般会持续1~3周。如果是慢性牛病毒性腹泻,腹泻不连续,牛会发育不良,精神状态比较差,严重的会出现跛行现象。牛的腹泻情况会持续2~5个月。
2.解剖病死牛。如果有病死牛,需对牛进行解剖,探寻是否由于牛病毒性腹泻导致的死亡,如果有消化道出血、淋巴结黏膜充血、食道出血,或消化道淋巴结水肿等情况,能确定疾病情况,但需进行病毒分离,借助实验室分析的方式进一步疾病验证。
1.加强疫区管理。针对已染病的牛要进行隔离处理,加强疫区管理,结合牛的疾病症状进行合理治疗,减少经济损失。给疫区牛饲喂抗生素,增强牛的免疫力,防止出现细菌感染情况。与此同时,重视疫区消毒工作,减少人员流动。在进行疾病治疗过程中,可以借助病毒与血液分离的方式,处理抵抗力差的牛。
2.对购进牛进行严格检验。对那些购入的牛要严格进行检验检疫,尤其是外地牛种,要严格检验,不能购进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疾病和有其他传染性疾病的牛,减少经济损失。
3.借助灭活苗对牛进行免疫。在进行疾病预防过程中,需对牛进行灭活苗免疫,防止牛病毒性腹泻的传染。由于疾病传播迅速,不分年龄、品种,使养牛业健康发展受到局限。因此,需要对进口动物加强检验检疫工作。
总而言之,要结合实际情况治疗牛病毒性腹泻疾病,采取科学措施对疾病情况进行分析和科学防治,加强对染病牛只的管理,防止病毒的传播扩散,为牛提供营养物质,提高牛群免疫力。与此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检验检疫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治理工作,特别是外地牛检验工作,对进口动物也要加强疾病检验工作,为我国养殖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