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占祥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着许多与政治制度、法律相关的知识,其中法治观念、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是其核心素质。初中生和小学生比起来,已经有了一定的价值观和判断力,在这个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会发生变化,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很可能会导致不好的后果。同时,对初中生进行法制教育,使其在自身权益遭受侵犯时,可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在德育和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学生法治教育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法治意识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身体和心理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对危险的判断力都比成人要差,他们还处在青春期,自控能力差,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在中学德育和法制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能有效地防止其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在教育实践中,要把法律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激发学生的法制观念,又要约束自身的不良行为,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社会价值的人才。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一)让学生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都会受到各种规则和制度的约束,这些来自于学校或者社会上约定俗成的规则,是学生应该了解和遵守的,当学生都能够遵守这些规则,那么,学生就会快速发展,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虽然身体发育得很快,但是在心理上还是还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与自我约束力都相对较差,如果教师忽略学生的这一特点,那么学生在一些小事上可能就会做出不正确的行为,从而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基于此,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引导是每一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初中道德与法治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非常适合作为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工具,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底线,并且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人生道路上快速前进,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培养学生辨别自身行为的能力
每一个学生都是淳朴、善良的,很少会故意做错事。有些情况下学生犯错误,是因为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无法正确区分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给其他学生造成了困扰。例如,一些学生会给一些比较有特点的同学起外号,他们认为这很有趣,只是和同学开个玩笑,但是,殊不知这种带有嘲笑意味的外号会伤害到同学的心灵。针对这种情况,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可以通过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给同学起外号的行为已经侵害了这个同学的名誉权。教师再告诉学生实施侵权行为会造成的后果,让学生引以为戒,这就能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法治意识,做事情之前就会思考这件事情是不是正确的,会不会损害他人的利益,养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
(一)优化课堂形式,组织相关活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因为部分学校和教师没有对这门课程提起重视,所以,此门课程主要是由教师为学生讲解课本上的内容,然后学生自行学习和体会,这样的教学形式无法有效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所以,教师先应该提起对此门课程的重视,然后积极创新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氛围,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真正含义,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做一些小游戏,如开展和热点事件有关的主题辩论赛,确定正反和反方两个观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选择想要加入的阵营,然后双让正反方的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由教师做总结阐述,并且升华观点,形成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中。例如,在讲到《我们与法律同行》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人群,去进行普法宣传与讲座,从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同时,宣传带来的自豪感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案例
初中学生尚未步入社会,还处于家庭和学校的保护中,几乎不能近距离接触到违法犯罪事件,也认为这些事情距离他们非常遥远,同时,他们对于此类事件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往往认为一些小事无法构成犯罪。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当学生学到《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结合一些真实的新闻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行为都触犯到了哪些法律,会因为这些违法犯罪行为承担什么样的后果,教会学生要如何做才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还有如果自身遭受到了违法犯罪行为的伤害,要如何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通过这样具体的分析过程,可以让学生对此类行为有深刻的认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正确分辨不良行为,并能够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三)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法律的意义是维护治安、保障人们的安全,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到处发现法律的影子,如行驶汽车时需要遵守《交通法》,这可以看出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离不开法律的保护。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法治意识进行培养时,可以将课堂教学活动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受自己身边存在的法律。
例如,教师在讲解《法律保障生活》这一课时,首先,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身边都有哪些法律的影子。有的学生说,自己家长的婚姻受到《婚姻法》的保护;有的学生说,他爸爸利用《劳动法》维护自己在单位的合法权益;还有的学生说,自己的爷爷去世后,家人按照《继承法》合理地分配了爷爷留下的遗产,没有产生纠纷。其次,教师再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生活中没有了法律的保护,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学生从车辆都不会遵守交通规则、人身安全不再受到保护、受到侵害时无处说理等方面谈了谈自己的想法。最后,由教师做了这节课的总结和评价,学生通过联系亲身经历会更容易感受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因此重视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也就能更好地树立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来保护自己。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这一学科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找到培养学生法治意识与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结合点,创新和优化自己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从实践活动、相关案例与自身的生活中深切感受到法律存在的价值与重要性,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违反乱纪的事情,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并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成为知法、守法、懂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童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12):11-12.
[2]郭臣淦.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及完善方案[J].中學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1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