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伟
摘要:学生是否喜欢上课,在很大的程度上与老师的自身因素有关,包括老师的知识水平等自身的形象。小学生刚进入学校,什么都是新鲜的,眼中充满了好奇。我们常说的自身形象,就是人们的外在表现。好的自身形象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兴趣。当体育老师在上體育课时,应当让自己保持一定的良好形象,只有这样,体育老师才能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专业的水平,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
关键词:小学生;形象;保持
既然我们都知道形象很重要,那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我们应当如何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呢?这也是我们每位体育老师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1]。因此,我们老师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就要具备专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不能给学生一种教师不专业的观念,教师还要不断的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水平。我认为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主要做到有以下几点:
一、认真对待每一节体育课
体育课在很多人的眼中都是作为“副课”存在的,很多的体育课都被教语、数、英、科的教师给剥夺了,在学生们的心中对学习体育课的概念不深,都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然而数学老师也习惯了这样,其他科目的老师一要体育课就把体育课给他们,这样就会给学生一种体育老师都不重视体育课的观念[2]。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学生也不会重视体育课,因为体育老师没有注重自己的良好形象,所以学生也不会重视体育课。
1.重视体育课
体育老师要把体育课当成主课一样去教授,要按时完成自己的课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体育老师很重视体育课,体育课也是主课。这样就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体育课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做了以后,体育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地位也会提高。
2.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体育老师应该给学生一种很厉害的感觉,像武侠小说里面一样舞枪弄棒,飞天入地,要让学生崇拜体育老师。因此,体育老师应该熟练地掌握许多体育技能,包括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技能,特别是学生不会或者不熟练的项目,体育老师一定要灵活运用。要让学生明白,学好体育也是要花很多时间的,并不是人人都会体育,学生崇拜体育老师就会自然而然的努力学习体育。
3.学会吸引学生
学生容易被美好的事物所吸引,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不能邋里邋遢,体育老师每天都应着装得体,整洁大方,最好是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觉得你很有料。
二、要有远见,给学生崇拜的感觉
1.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除了上体育课之外,我们还应该给学生讲解关于体育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体育的文化,以及体育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的。例如给学生讲NBA的名人以及他们的事迹,还可以讲学生们喜欢的足球比赛,我国的乒乓球就可以讲出更多的趣事,例如“大魔王”张怡宁。让学生知道通过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和精神面貌。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才会主动的去喜欢体育课,希望自己通过体育锻炼,让自己更加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2.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好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如果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都不高,教学水平不够,那么学生也是很难喜欢上体育课的。作为体育教师,让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一味的强调体育锻炼,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乏味,逐渐会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因为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玩耍,充满好奇心。在教学前,教师应当充分备课,不断探索教学形式,推陈出新,而不是每节课都是同一种教学方法。
3.与学生做朋友
一个老师如果有趣,那么学生是喜欢和他交朋友的[3]。和学生成了朋友之后,就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不再只是师生之间的关系,而是成为了朋友。没有了距离感,学生也会喜欢和你交往。学生在喜欢的老师面前总想表现得好一点来体现自己,那么学生势必很积极,很听话,这是小学生正常的心理现象。那么这堂课的气氛是活跃的,学生是渴望获得新知识的。当然,与学生融洽的相处并不是意味着上课可以随意,没有纪律性。良好的纪律是一堂课质量的前提保证。
4.学会体贴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体育教学也是一样,也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各自的身心特点,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例如一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那么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一些活动,游戏,这样就能深深的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4]。五六年级的学生更加注重技巧性的练习,他们希望通过练习来进行比赛,一较高下。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多多培养他们的技巧练习。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课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而不只是作为“副课”的形式存在。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自己先重视起来,不论是专职体育老师还是兼职体育老师,都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如果要倒给学生一杯水,那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让学生真正的相信老师,从内心里尊重老师,而这一切都需要体育老师自身的水平去达到这个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文川. 上海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李延超. 民族体育的生态与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1.
[3]汤际澜. 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1.
[4]王向宏.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