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的劳动启蒙教育

2022-06-25 10:54刘锐苏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以小见大小学一年级优化对策

刘锐苏

摘 要:在小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即一年级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教师还应落实学生劳动实践技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一年级新生劳动习惯现状,并围绕“以小见大”的劳动启蒙教育提出了具体优化对策,通过良好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劳动实践技能,奠定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劳动习惯;以小见大;优化对策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各种习惯与能力养成的重要时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学会自理、自立,并逐渐形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开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时,应当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瓶颈与局限,积极发挥“以小见大”劳动启蒙教育的优势和作用,一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策划每一位学生的劳动任务,另一方面还应积极落实学生的劳动职责。通过定期检查、考核与评比,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并逐渐自主形成热爱劳动的行为习惯。

一、小学一年级新生劳动习惯现状

对于小学一年级新生而言,刚结束幼儿园教育活动,学生在劳动习惯、劳动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这增加了劳动习惯养成的难度。

(一)一年级新生劳动认识存在偏差

学生在步入小学一年级阶段后,教师不仅要开展文化课教学,而且还应通过值日、大扫除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劳动意识,培养其自身的劳动能力,包括扫地、拖地、擦黑板、浇花等基本的任务。在营造积极、热情的劳动氛围的同时,教师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劳动习惯。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部分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劳动认识上存在偏差,不能积极地认识劳动的意义,不能正确处理劳动和学习的关系,以至于对劳动活动兴趣不足,甚至存在不爱参加、偷懒的现象。

(二)一年级新生劳动机会较少

一年级阶段是学生劳动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劳动环境,通过设置不同的劳动任务,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而且还要通过交流沟通转变家长的教育意识,为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创造更多的劳动空间,包括扫地、拖地、倒垃圾、叠被子、整理个人衣物等,以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太小或溺爱心理、娇惯现象严重,扫地、拖地、洗碗、整理房间、叠衣服等的日常劳动通常由父母或爷爷奶奶完成。在家庭环境中学生没有劳动的空间,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形成了错误的劳动意识。

(三)一年级新生劳动兴趣不高

劳动兴趣是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重要原动力,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时的耐心、毅力与自制力,而且还是其养成劳动能力与劳动习惯的重要支持。因此,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劳动活动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而且还应突出活动模式的创新性,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对劳动产生兴趣与热情,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知是关键、行是基础,为其全面综合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当前部分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劳动情感上兴趣不足、热情不高,只能从意识层面上对“热爱劳动”的观念表示赞同,无法做到“知行合一”,甚至部分学生在参与劳动活动时存在逃避的现象。比如,教师在组织班级大扫除活动时,部分学生不能按照老师分配的任务去完成,一边拿着劳动工具聊天、打闹,甚至部分学生在遇到较脏、较累的活时,存在抵触、不愿意尝试的情绪,影响了劳动习惯的养成。

二、“以小见大”理念下,小学一年级学生劳动习惯养成策略

对于小学一年级阶段学生而言,刚刚实现了从幼儿园到小学身份的转变,在劳动意识、劳动习惯与劳动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应积极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围绕“以小见大”教育理念,在为学生营造良好劳动氛围的同时,通过正确引导、树立典范矫正学生的劳动态度,进而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与技能。

(一)开展主题新颖的劳动活动

受年龄的关系,一年级的小学生缺乏劳动技能,劳动活动上能力不足。教师应当创新劳动活动的形式,通过新颖、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劳动产生兴趣,在劳动过程中能够热情饱满,拉近勞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而让其在参与的过程中收获幸福与快乐。比如,教师在组织班级劳动活动时,可以开展主题新颖的劳动形式,包括“雏鹰当家”“小小工匠”“劳动之星”、“劳动小天使”等活动,并按照一年级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动手能力科学分组,合理安排每一位学生的劳动任务,让每位学生都有动手劳动的空间与机会。教师也可以利用节假日,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去种菜、收菜、给家里的宠物做食物等,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创建班级劳动基地

教师要特别重视劳动的启蒙教育,这是培养学生形成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的关键。扫地、倒垃圾、擦黑板、整理书包书桌等劳动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懂得劳动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在劳动过程中收获幸福与快乐。围绕“以小见大”劳动启蒙教育,教师可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创建班级劳动基地,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通过参与劳动活动体会劳动的幸福与快乐,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巩固劳动技能。(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以“班花” 养护活动为例,教师在班级开设劳动基地,组织各个小组的同学分期分批共同完成“班花”的养护工作,并做好记录,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另一方面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班级凝聚力。

(三)引导一年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家长对学生的劳动行为与能力的培养意识不足,一年级学生对劳动的认知水平也存在不足的现象,无法在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中自主、独立完成劳动任务,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尊重劳动成员与劳动者、培养劳动热情等品质的难度。首先,教师应积极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一方面为学生创设劳动氛围,另一方面还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劳动空间,放手让学生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以在劳动过程中收获幸福与快乐。其次,教师应组织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劳动记录卡”,以记载自己在班级环境、家庭环境中独立自主完成的劳动任务,并定期组织班级劳动活动,挑选优秀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以树立典范,激发起全班同学参与劳动活动的热情。

比如,一年级阶段的学生在各项劳动技能与劳动能力上还存在不足,教师应当正确引导、树立典范,通过布置简单的劳动任务,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劳动任务。以每天的值日活动为例,教师应当科学合理地分配劳动小组,并明确要求每位值日生的任务,扫地、倒垃圾、摆桌子、摆椅子、擦黑板、整理讲台、关门窗等。对于认真及时完成劳动任务的同学要给予奖励,对于偷懒、逃避任务的同学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劳动上不自觉的行为转变成自觉的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小学一年级阶段的学生,其劳动习惯与劳动意识还处于逐步养成阶段,教师开展扫地、拖地、擦桌子、擦黑板等单纯的劳动活动不仅无法激发起学生对劳动的兴趣,而且长此以往还不利于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应积极创新劳动活动形式,通过开展创建班级劳动基地、主题新颖的劳动活动等,积极发挥“以小见大”劳动启蒙教育的优势与作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收获劳动的幸福与快乐,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其全面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忱.四措并举,让劳动这边独好——小学低年级学生劳动习惯养成初探[J].班主任,2019(12):3.

[2]孙福胜,杨晓丽.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人学思考[J].教学与管理,2020(11):6-8.

猜你喜欢
以小见大小学一年级优化对策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作文启蒙教学要从一年级抓起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如何恰当合理地以技巧升华情感
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