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佑有
摘 要: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枯燥的物理知识。物理电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电学实验的设置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要做好物理电学实验生活化教学,教师要先完善电学实验教学体系,并做好教学过程生活化的设计,最终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实验;生活化教学
一、引言
让课堂不再立足于理论知识的全面灌输,而是基于学生、基于系列探索主动寻求知识的过程,这是现代化物理教学的重要特征。物理实验就是这一教学原则的重要体现。通过实验,学生自己动手、观察、记录实验过程和最终数据,不断试错,最终得出实验结论,掌握物理规律。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但是,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既定结论到结果输出都是“被演绎”的,导致学生难以从物理实验中得到启发。另外,有些物理实验的条件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导致学生做完实验也不能理解实验得出的结论,并认为这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关系,这些问题都使物理实验教学效率低。因此,做好物理实验教学,既要回归到实验本质,又要立足生活实践。文章主要探究如何开展物理电学实验生活化教学。
二、电学实验生活化教学策略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以下统称“教材”)深入浅出地引入电学相关知识,但是仅通过教材来掌握具体的电学知识还是比较抽象的。筆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推动物理电学实验生活化教学进程。
1. 实验器材引入生活化
作为电学知识的引入,教材第十五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从一个小实验出发,给定一个小灯泡、小电动机、蜂鸣器、开关和电池(带电池盒)和一些导线,让学生连接电路。这个实验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此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更为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使实验的引入更为简单易懂。例如,教师可以引入日常用品手电筒,这是一个更为简单的电路结构。对手电筒进行拆解,了解简单的电路,根据拆解来画出线路图,这样能让学生对电流和电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还可以引入实验教室的日光灯,让学生通过开关日光灯提出电路的闭合,结合实验室的具体器材让学生探究对电路具体结构的猜想。用日常生活用品作为实验导入器材,相较于原实验器材更为接近学生的生活,能大幅度降低学生对实验的陌生感,便于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
2. 实验问题设置生活化
有效的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也是引发学生不断思考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在物理电学实验教学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形式的生活化问题,这样可以使物理实验更加贴合学生日常,不至于使提出的问题过于抽象。另外,教师还要注重问题的承接性,能让学生的思维具有跳跃性和整体性,不拘泥于单个问题。教师还要围绕生活进行问题的发散,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和追问的能力。例如,在探究教材第十六章第3节“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生活化的器材,如橡皮擦、金属丝、铅笔芯等,然后提问学生:下列哪些材料对电流的阻挡效果好?学生通过观察各个材料加装到电路的数据后,可以发现橡皮擦的阻挡效果要强于铅笔芯,铅笔芯的阻挡效果强于金属丝,从而得出材料不同会对电阻大小产生影响的结论。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发散并引导学生探索各个材料电阻率的关联性,明白生活中选择一些材料用作电阻器的原理。
3. 实验教学内容生活化
科学探究与知识积累同等重要。家庭电路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实用电路。因此,电学实验的探究不只是在课堂上、实验室中,还可以是直接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完成相关的实验探究,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活实践。例如,在教学教材第十八章“电功率”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直接将实验场地设置在学生的家庭生活场景中,让学生依次单一开启不同功率的电器半小时,如1盏电灯、1台空调、1台电视机、1台冰箱等,并观察记录好家庭电表的度数,依次统计出各电器开启后的耗电量。经过动手实验观察,学生可以直观地发现电器功率越大,耗电量也越大。这种电学实验是紧密围绕学生生活场景进行的,通过这种生活化实验教学,能够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电学知识内容。
三、结束语
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师而言是一次教学方法的革新。在笔者看来,就是要改变过去机械、教条的课堂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探究的意识。具体到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以生活化为导向,加强现实生活与电学实验的紧密联系,在实验教学引入环节须注重生活用品的应用,实验问题的设计从生活常见问题入手,使整体的电学实验教学构思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开展电学实验生活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熊秀娟.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策略与案例设计[D]. 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18.
[2]傅彦. 提升初中学生物理电学实验操作能力的研究[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