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区域经济振兴下高职工匠人才培养研究

2022-06-25 22:38曹高菲冯子鑫马利耕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培养

曹高菲 冯子鑫 马利耕

摘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人才是关键,工匠人才的短缺制约着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工匠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服务区域发展、带动经济振兴的重要职责,因此,必须加强源头把控,做好职业引导,形成“重技、尊技、崇技”的社会风尚,打造人才基地,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关键词:区域经济;工匠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4.028

东北地区振兴在新时期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和独特地位。但近年来东北区域經济下行压力较大,增速变缓,经济发展举步维艰,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东北地区人口“负增长”的情况引发关注。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制造业劳动力人口不足,区域人才外流严重,人口数量也持续下降。人才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人口的大幅减少和人才的严重短缺制约了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

1东北地区工匠人才缺失的原因

截至2019年,全国有高职院校1423所,具有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职业教育占据了我国教育的“半壁江山”。虽然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但我国缺少技工人才的问题却十分突出。中央电视台《问计中国制造——工匠缺乏:中国制造转型之痛》节目报道: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中国制造,眼下最缺乏的是熟练的、有技术的工人,尤其是缺少工匠人才。东北地区以及各地经常出现用工荒,工厂急需的高级技工千金难求,企业一直面临招工难的窘境。

与之相反,近年来我国高校每年七、八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却面临就业困境,求职屡屡碰壁。即使这些年大学生的含金量不断下降,高级技工的含金量不断上升,可依然没有多少毕业生愿意当蓝领技工。造成这种矛盾现象背后的原因很值得探究。总体来看,造成我国工匠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传统观念的影响

中国自古就有“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说法。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在年轻人的职业虚荣心较强,认为当蓝领技工低人一等。即使“蓝领”比“白领”的工资多一倍,家长也不愿意让子女去学技术当“蓝领”。

纵观东北高职院校各专业招生人数的历年变化就尤为明显。近年来,建筑、道桥、焊接、机制等工作环境艰苦的专业,招生困难的现象日益突显,反之,电子商务、物流、计算机等新兴专业招生势头良好。

1.2现实社会的熏染

目前,社会对蓝领的认同度低,社会地位低导致工人缺乏荣誉感和成就感。即使企业招聘到高职毕业生也不安心工作,工作时间短,没干两年全走了,离职、辞职比例较高。商品经济时代,人人都希望赚快钱,做网红、开直播、送快递等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较大。社会风气的浮躁,很少有人愿意踏踏实实钻研技术,很多优秀的传统技艺失传,后继无人。高职学生求职时“眼高手低”的现象较普遍,对自身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认识不足,未能与企业任职要求相匹配,而与企业工资待遇条件的差距较大。而工作累、工资低、待遇差、没地位、没前途、离家远成为毕业生拒绝做“蓝领”的理由。

1.3学生家长的期望

东北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来自于较偏远落后的县城和乡镇的农村家庭,城市学生比例较少。很多家长和学生对高职院校的定位认识不足,对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了解甚少,仍停留在旧有观念,认为高职院校是国家的大学,大学毕业就是“天之骄子”,不应该再成为技术岗位的工人。与此同时,高校的扩招规模在成千上万“望子成龙”的父母的推动下有增无减。在盲目的“高学历”带动下,高职院校成绩好的学生基本都选择了专升本,希望提升学历,而本科毕业的学生就更没有意愿成为技术工人。

1.4学生自我的认知

当今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有主见、个性独立,主张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愿意受纪律和时间的约束,多数都希望自主创业。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全国各地高职院校都纷纷开辟了大学生创业园,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另外,现在高职毕业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城市学生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不存在迫切需要解决生计的问题。一些大学毕业生并不急于找工作,而且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宁肯不就业待在家里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正是由于以上各种原因,现在的高职毕业生对成为蓝领技工的意愿较低,从而导致工匠人才的严重缺

乏。要想转变高职学生和家长,甚至整个社会对当工匠不认可、不理解的状况,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人们观念的转变任重而道远。

2工匠人才缺失对东北区域经济振兴的影响

东北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国家对振兴东北给予了很多政策扶持,但是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却面临重重困难。既有地缘、经济、政策、投资环境等因素,也同样存在工匠缺乏的问题。东北一直是人才外流省份,经济缺乏活力、企业经营状况差、工资待遇较低,培养的高级技术工人纷纷北雁南飞,造成人才的结构性失衡和能力性缺失。企业抱怨工人素质低、技术能力弱、缺乏敬业精神;而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人认为做技术工人“无地位”“无前景”,从而缺乏职业认同感、自豪感、成就感,不愿当蓝领、不愿钻研技术。所以,技术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难以提高,缺乏工匠型高级技术工人的局面就无法改善。如果长此以往,会阻碍东北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实现区域经济的升级转型,会使东北区域经济振兴陷入困局。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才的竞争更是以专业技术技能为主导。东北地区要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特别是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就必须培养造就一支高级工匠占相当比重的熟练技术工人队伍。

3东北高职院校工匠人才培养的对策

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东北教育发展新突破,增强服务全面振兴战略能力的文件,明确以职业教育为突破口,提升教育服务东北振兴的能力和水平。东北高职院校担负着服务东北区域经济全面振兴的重要使命,必须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1加强源头把控,提高生源质量

从东北高职院校的学生招生状况来看,录取分数普遍较低,尤其是多数高职院校以单独自主招生的学生生源为主。通过单独招生入校的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目标,文化基础知识欠缺,学习能力偏弱,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随意旷课的情况较为严重,考试不及格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对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也形成了较大障碍。报考高职院校只为混取一张大专文凭,部分学生毕业时毫无专业技能可言,对专业技术能力要求高的技术工人岗位也就无人敢问津。所以,加强从生源源头的把控,提高东北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报考高职院校,才能切实提高工匠人才培养的质量。

3.2专业定位合理,服务区域经济

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为东北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国家投入大量经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希望培养更多高级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但很多高职学校对职业教育定位理解不足,盲目追求扩张。地方政府也为了做大做强高职院校,纷纷进行院校合并,七、八所院校合并到一起,学生在校生达1万2千人左右,堪比综合性本科大学的规模。学校和专业都盲目扩张,追求“大而全”,造成部分院校师资短缺严重,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未能彰显职业教育特色,专业招生缺乏统筹,课程设置与本科院校无差别。

职业教育是一个教育类型,而不是教育层次。高职院校要对东北区域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新变化高度敏感,聚焦优势专业,保持专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契合度,专业设置更需要建立在精准的市场调研和专业人才需求趋势预测的基础上,使专业重点与东北支柱产业密切相关。例如,针对东北的地域特色,作为中国的粮仓,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老工业基地建设,建设新兴产业的物联网应用技术、生态农业技术促进东北区域经济振兴。作为老龄人口比重较大的东北地区,开设服务民生需求的康复护理、健康养老等专业,服务于东北区域经济发展。

3.3强化榜样力量,做好职业引导

东北高职院在强化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能够为区域经济振兴留住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改变和打破学生“不愿当蓝领”的旧有的人才观念。立足龙江大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继承发扬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铁人精神等龙江优秀精神,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优秀工匠的事迹和业绩教育引导学生,激励广大学生钻研技术,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实现职业教育的全方位育人,树立学生成为大国工匠的自信心,学习领会工匠精神,增强工匠精神的使命感,激励学生学习工匠、争做工匠、赶超工匠,为家乡东北振兴尽一份力,共建美好家园。

3.4发挥协同育人,打造人才基地

现代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工匠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要凝心聚力培养工匠型人才,潜心研究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地方区域的特色,以产业和技术发展需求为导向,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充分结合当下东北区域产业结构的形式,制定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行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并重的制度,发挥政、行、企、校多元协同育人,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开放共享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实现育人模式的转变,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发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作用,使高职院校成为东北振兴人才培养的摇篮,推动东北地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东北区域經济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根本在教育。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服务区域发展、带动经济振兴的重要职责。让“重技、尊技、崇技”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推动民族制造业发展壮大,成为制造业强国,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徐珊珊.在新一轮东北振兴发展中构建企业高端人才集聚的人才高地[J].辽宁经济,2019,(1):67-69.

[2]孙先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与开放大学的使命[J].中国远程教育,2015,(3):72-76.

[3]太秋月.东北三省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10).

基金项目: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课题(HZXY2019Y024)。

作者简介:曹高菲(197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冯子鑫(1998-),男,上海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马利耕(1965-),女,吉林延吉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建筑施工与管理。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培养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