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2022-06-24 09:13:40鲁丽红肖君实
黑龙江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均值现代化传统

鲁丽红,肖君实,易 魁

(1.江西财经大学 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南昌 332020; 2.华东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昌 330013)

随着国家对现代化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现代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与引擎[1]。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活动领域,其基本属性、运行逻辑、体系结构及变革要求等共同决定着特定大学治理模式的选择与调整[2]。但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仍存在关键领域教育综合改革缺位、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1]。同时,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高校学生群体日益壮大,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求日益提高。科学化、长效化、智慧化等现代化管理要求日益成为当前高校的管理工作研究趋势。通过将传统管理方法与现代化建设相融合,衍生出创新型现代化管理模式,利用现代化建设所附有的信息技术优势,有效解决当前高校管理的瓶颈,对于高校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转变能够起到较为显著的提升作用,现代化建设引领高校传统管理向现代化转变正迈向新时代。

如今,现代化建设引领高校管理现代化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现代化建设对于高校管理的辅助作用,以及如何推动高校管理现代化发展上,尚缺乏大样本的实证调查和影响因素挖掘研究,鲜有研究论述现代化建设对于高校传统管理现代化的提升作用,现代化建设对于管理的提升作用机制认识尚处于“黑箱”状态。因此,本研究构建了现代化建设引领高校管理现代化影响因素研究理论模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高校现代化建设引领管理现代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高校管理向现代化转变机制提供一定借鉴。

整体来看,本研究与现有研究差异和拓展大致表现在以下两个角度:其一,从研究角度上拓宽了管理学视角,通过整合管理因素和现代化因素,打造新的理论框架,进而厘清现代化建设引领高校管理现代化的影响机制。其二,探究了现代化建设与高校管理有无相互影响及其中的过程规律。本文通过设置现代化建设引领这一中介变量,分析其在传统管理和现代化管理之间的中介效应。本研究有助于揭示我国现代化建设引领高校管理现代化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为探究现代化建设推动管理能力提升的研究和相关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及实践指导。

1 研究设计

1.1 假设提出

将现代化建设研究和管理研究因素统一到一个理论框架中,发放1 0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72份。将972份问卷进行实证分析,从中随机抽取486份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其余486份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访谈调研可知,分析模型中传统管理方面因素包括约束性管教、模式化管理、管理队伍不稳定、强制性管教,现代化建设引领部分包含文化现代化引领、制度现代化引领、理念现代化引领、路径现代化引领,现代化管理部分包含以人为本、创新思想、平衡管理队伍构成、管理手段科学化、管理手段现代化。

同时,通过研究前期的调查访谈发现,传统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高校管理需求,亟需通过一系列方式转变,形成新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引入“现代化建设引领”这一变量,基于高校管理角度,构建现代化建设对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转型提升作用的研究模型,即传统管理→现代化建设引领→现代化管理模型(传统管理→现代化管理模型),形成如下假设:

H1:新时代下传统管理对现代化建设引领需求有正向影响;

H2:新时代下现代化建设引领对现代化管理的推动有正向影响;

H3:现代化建设引领在传统管理与现代化管理的转化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1.2 研究对象、数据与测量工具

基于研究假设,“现代化建设引领高校管理现代化影响因素”研究问卷应当包含三大类,13个描述题项。本问卷根据当前高校管理的具体现状,结合现代化建设引领管理的实践特征,对A、B、C、D等四所院校的行政管理教师进行全面调查,整个问卷调查过程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2份,回收率为97.2%。对获取的972份问卷随机分为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两部分,具体样本特征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N=972)

研究首先整理了传统管理、现代化建设引领与现代化管理的关联及假设中已表现和提炼的量表达成初步设计,再征求专家学者意见进行题项斟酌与改进,最后以访谈形式征询实业界专家意见对量表进行完善。根据研究探索,本文提出因变量为现代化管理,分别由以人为本(T1)、创新思想(T2)、平衡管理队伍构成(T3)、管理手段科学化(T4)和管理手段现代化(T5)五项指标共同诠释;自变量为传统管理,分别由约束性管教(T1)、模式化管理(T2)、管理队伍不稳定(T3)和强制性管教(T4)四项指标共同诠释;中介变量为现代化建设引领,分别由文化现代化引领(P1)、制度现代化引领(P2)、理念现代化引领(P3)和路径现代化引领(P4)四个指标共同诠释。

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信度效度分析,获取变量题项、因子载荷、组成信度,具体分析如下:Cronbach’s α值为0.932,大于0.7,呈现良好结果,说明变量具有良好信度。通过对各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发现Bartlett近似卡方值为2 190.775,其显著性概率<0.001,KMO值为0.904,表明数据可开展因子分析。通过验证分析发现,CR值皆>0.7,AVE值>0.5,收敛效度检验通过。综上所述,各变量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皆通过检验。

2 实证分析

2.1 现代化建设引领高校管理现代化现状分析

通过实证检验可知,现代化建设引领高校管理现代化现状分析中,传统管理均值为3.358,其中约束性管教均值为3.40,模式化管理均值为3.37,管理队伍不稳定均值为3.37,强制性管教均值为3.29。表明当前高校的管理模式大部分仍旧遵循着传统方式,现代化转变刚刚起步。现代化建设引领均值为3.205,其中文化现代化引领均值为3.08,制度现代化引领均值为3.18,理念现代化引领均值为3.34,路径现代化引领均值为3.22。表明现代化建设引领主要是通过理念影响传统管理模式,进而推进现代化转变的。现代化管理均值为3.186,其中以人为本均值为3.23,创新思想均值为3.05,平衡管理队伍构成均值为3.23,管理手段科学化均值为3.19,管理手段现代化均值为3.23。现代化管理得分最低,其中创新思想为所有类别中最低的一项,表明当前高校现代化管理能力有限,尤其是创新思想的缺失,使得高校管理现代化受阻,亟需寻找新的突破口。

2.2 主效应检验

基于模型检测传统管理在现代化建设引领下对现代化管理的主效应。在对自变量“现代化管理”进行总效应检验前,通过正式调研的972份问卷数据对结构模型的适配度进行验证发现:卡方自由度为2.118,小于3.0,RMSEA数值为0.048,小于0.80,GFI为0.967,AGFI为0.94,CFI为0.985,NFI为0.972,RFI为0.957,TLI为0.976。这些关键指标数值均大于0.9,与推荐值的范围要求吻合,因此本模型总体拟合程度较好。传统管理对现代化建设引领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92,现代化建设引领对现代化管理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95,说明现代化建设引领对传统管理和现代化管理都具有显著性影响。由此可见,假设H1、H2、H3都成立。

2.3 中介效应分析

整体来看,研究最终结论中标准化路径系数呈现为:H1为0.92、H2为0.95、H3为0.54,H1、H2、H3假设成立。由中介效应分析可知,现代化建设引领对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提升作用明显,表现出当前高校管理现代化中现代化建设的引领作用明显。

通过对指标系数进行研究(保留两位小数),发现传统管理中,约束性管教(T1)为0.50、模式化管理(T2)为0.68、管理队伍不稳定(T3)为0.65、强制性管教(T4)为0.88;现代化建设引领中,文化现代化引领(P1)为0.69、制度现代化引领(P2)为0.28、理念现代化引领(P3)为0.28、路径现代化引领(P4)为0.28。现代化建设引领对传统管理的提升特征在指标系数中呈清晰表现。

3 主要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本研究旨在以高校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传统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具体特征,探索现代化建设引领对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机制规律。研究通过实证分析,综合探索并验证了现代化建设引领对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提升作用:第一,传统管理一般呈现出四个维度特征,即约束性管教、模式化管理、管理队伍不稳定和强制性管教。第二,研究同时提取并形成了现代化建设引领对于管理有影响的特征要素,即文化现代化引领、制度现代化引领、理念现代化引领和路径现代化引领,分析并甄选了相关诠释题项进行调查。第三,研究通过对以人为本、创新思想、平衡管理队伍构成、管理手段科学化和管理手段现代化等现代化管理具有的重要特征要素进行探索分析。基于上述研究,现代化建设对于传统管理到现代化管理的提升作用的研究模型继而构建完成,形成了传统管理为自变量,现代化管理为因变量,现代化建设引领为中介变量的系统结构。研究验证系数表明,传统管理→现代化建设引领为0.92、现代化建设引领→现代化管理为0.95研究假设全部成立,即现代化建设引领对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影响显著。

3.2 研究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结果显示,H1、H2、H3皆呈现显著水平,因此以现代化建设引领促进高校传统管理向现代化转变的总体策略是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校管理转变路径。具体来看,研究提出了高校管理未来发展的四条建议:

第一,因子载荷上看文化现代化引领为0.69,说明传统管理的发展路向应当考虑文化要素,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行为文化的结晶,无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3]。因此,要加强高校思想文化建设,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使大学生真正理解管理实质,促进管理现代化发展。

第二,因子载荷上看制度现代化引领为0.28,现代化制度能为高校管理带来指导借鉴作用。因此,新时代下加强高校现代化管理制度建设,其重要任务就是紧紧围绕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参与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去,为国家和社会的有序发展,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4]。

第三,因子载荷上看理念现代化引领为0.28,可见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理念尤为重要。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高校要引导教师树立行政管理新理念[5],推进师生意识转变,积极参与管理过程,实现自我管理是高校现代化管理的必经之路。

第四,因子载荷上看路径现代化引领为0.28。结果表明,借助现代化建设路径发展,推动高校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以此提高管理的正确性、及时性、可靠性,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使广大教务管理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杂乱事务中解放出来,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6]。依托信息系统,掌握在校师生动态,实现智慧化的现代管理模式,是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均值现代化传统
边疆治理现代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均值不等式失效时的解决方法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均值与方差在生活中的应用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