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洋,王小燕
(招远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山东 烟台 265400)
急性颅脑损伤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是指因外界的暴力因素引起的头颅组织损伤,包括脑损伤及头部软组织损伤等,该疾病的发生较急,会引起患者脉搏浅弱、呼吸系统紊乱以及意识障碍,可造成其神经功能受损,具有较高的残疾率和死亡率,因此对急性颅脑损伤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查和诊断,确定受伤位置,对于其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1-2]。目前临床中针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以影像学为主,X 线、CT 以及MRI 等均为常用的影像学技术,但不同检查方式的效果及优势侧重点存在差异。近年来CT 和MRI 技术在该疾病的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多,前者成像速度较快,对于骨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后者对软组织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进行多序列多方位扫描成像[3-4]。为探究二者对于急性脑损伤的诊断效果,选取招远市人民医院2020 年7 月—2021 年8 月期间收治的87 例疑似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CT 和MRI检查,旨在为急性脑损伤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且合适的检查诊断方法。详情如下。
选取招远市人民医院2020 年7 月—2021 年8 月期间收治的87 例疑似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52 例,女性35 例,年龄为26 ~68 岁,均龄(50.35±8.68)岁,致伤原因包括高处坠落31 例,交通意外40 例以及跌倒16 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3 ~8 分,平均(5.15±0.68)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阳性患者79 例。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受伤时间均在72 h 以内;②有CT 及MRI 检查适应证;③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知晓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流程,已经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③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患者分别进行CT 及MRI 检查。
CT 检查:选用飞利浦公司Intera Achieva 1. 5T CT 检测仪检查,在检查前首先明确患者机体及是否有过敏史等情况,告知其检查相关流程及注意事项。患者呈仰卧位,经头部进入,对其头部做CT 常规扫描,根据实际情况对扫描参数进行调整,电流设置为150 m A,电压125 k V,层距和层厚均为9 m m,螺距1 m m,若有必要可实施定位扫描以确定损伤的范围,在扫描期间应保证两侧对称,从基线开始扫描至颅顶,针对额叶病变、鞍区病变、小脑幕交界处等特殊情况扫描时应进行冠状位扫描,参数调整为层厚2 m m;颅脑扫描的参数调整为层距、层厚均为7 m m;颅底扫描的参数调整为层距、层厚均为4 mm。
MRI 检查:选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MAGNETOM Avanto 1.5T MRI 检查仪检查,在检查前需要去除患者佩戴的金属首饰、腰带等物品,预防伪影。检查时患者两手自然放置在身侧,头部先进,以床面长轴为依据对患者长轴进行调整,保证两者一致,对其头部是否置于线圈中、眉间线是否平行于线圈中心等进行检查。在患者头部两侧放置海绵进行固定。扫描时首先成像序列,通过3plan 进行快速定位,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和横状位常规扫描获取定位图,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对参数进行调整,FSE T2WI 序列轴位及冠状位,层厚设置6 mm,层距设置2 mm,矩阵为256×192,FOV 22 ~24 cm,TR 3 000 ms,TE 90 ms;FS T2WI 序列矢状位,矩阵为256×160,TR 5 000 ms,TE 25 ms,层厚、层距及FOV参数不变,MRI 的增强扫描需经肘静脉按照2 ~4 mL/s的速率进行轧喷酸葡胺注射,剂量为1.5 ~2 mL/kg。
由两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
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急性颅脑损伤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进行比较,同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于顶叶、颞叶、枕叶、额颞叶、脑深部等不同损伤部位的检出率。
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100%[5]。
使用SPSS 21.0 版本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用频数、百分比(%)表示,P<0.05 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CT 诊断急性脑损伤阳性共65 例,其中真阳性59 例、假阳性6 例,阴性共22 例,其中真阴性2 例、假阴性20 例;MRI 诊断急性脑损伤阳性共77 例,其中真阳性76 例、假阳性1 例,阴性共10 例,真阴性7 例、假阴性3 例,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与病理金标准对急性脑损伤的诊断结果单位:例
CT 检查对急性脑损伤的诊断准确度为70.11%、灵敏度74.68%、特异度25.00%、阳性预测值90.77%、阴性预测值9.09%;MRI 检查对急性脑损伤的诊断准确度为95.40%、灵敏度96.20%、特异度87.50%、阳性预测值98.70%、阴性预测值70.00%,MRI 检查对急性脑损伤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CT 检查(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式对急性脑损伤的诊断效能比较[%(n/m)]
MRI 对于急性颅脑损伤不同损伤部位的检出率均高于CT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CT 与MRI 对不同损伤部位的检出率比较[n(%)]
急性颅脑损伤作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由于损伤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性,导致其对于患者的颅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也会引起患者不同类型的生理反应,若患者脑损伤程度较轻,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若患者颅脑损伤程度严重,可引起感觉和运动神经损伤以及对应功能障碍,还会导致患者意识不清或丧失等严重情况。该疾病可能导致患者神经纤维断裂,对其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机体功能有不良影响,因此其临床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的一项重要原因[6]。临床中通过以患者意识情况、症状表现及脑脊液情况等为依据对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但效果较差,对病情的评估准确率低,无法有效明确具体损伤部位。因此选择合理的检查方法对于疾病部位的诊断、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患者临床预后均有重要影响。病理检查是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但创伤性较大,对患者的影响比较严重,因此临床应用具有一定限制性。影像学技术在该疾病的诊断中也有较多应用,其中X 线扫描是以往应用较多的急性颅脑损伤诊断方法,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其整体诊断准确率偏低,误诊风险较高[7]。在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CT 和MRI在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多。
CT 检查属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该种检查方式借助X 线束、超声波以及γ 射线的作用辅助可对特定部位进行精准扫描。CT 检查的图像清晰度更高,可以进行动态观察且具有耗时短等优势,在多种急诊疾病的诊断中均有良好的应用效果[8]。通常CT 检查在5 min以内即可获得诊断结果,且该种检查方式对重症患者的临床监护工作无不良影响,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证。其在急症患者的诊断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检查方法,但是其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即对于患者软组织损伤以及出血性损伤的判断和分析效果较差,会增加漏诊风险[9]。MRI 是新型影像学技术之一,利用零磁矩原子核磁场的分裂原理对病变组织进行扫描诊断,可获取患者机体内部电磁信号,对机体信息进行有效重建,且电磁信号高低和机体组织的成分之间关系紧密,对于软组织损伤有更理想的分辨效果,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 检查对急性脑损伤的诊断准确度95.40%、灵敏度96.20%、特异度87.50%、阳性预测值98.70%、阴性预测值70.00%均显著高于CT 检查的70.11%、74.68%、25.00%、90.77%、9.09%(P<0.05)。MRI 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顶叶、颞叶、枕叶、额颞叶以及脑深部等多处损伤部位检出率相比CT 检查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RI 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CT 检查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属于断面成像,前后成像重叠对其成像质量和效果无影响,因此对于颅骨骨折的诊断效果更佳[11]。但MRI 检查因骨骼内钙质含量较高导致其成像清晰度不足。而与CT 检查相比,MRI 的主要优势包括:MRI 可利用人体电磁信号作用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患者的颅脑图像,并形成多方位的断层图像,便于临床医师了解患者脑损伤的实际情况,同时其对于小面积裂伤以及等密度血肿有良好的检出率[12]。MRI 检查有多重成像序列和参数选择,可对人体解剖结构进行更为清晰的显示,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对患者病变情况进行观察,还可全面显示出脑部软组织损伤情况。MRI检查对于软组织有更高的分辨率,便于对组织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基于多序列扫描也可对积血或积液情况进行显示,特别是早期诊断期间可有效分析患者脑实质损伤情况。但CT 检查容易受到颅骨伪影或容积情况的影响,导致其对颞叶、额叶以及脑深部的损伤探查效果不佳。此外MRI 检查的成像特点以多方位和多参数为主,因此其对于微小病灶的定位效果更理想,尤其是在硬膜外血肿、轻度颅骨挫伤、外伤脑梗等病变的诊断中有较高的灵敏度,而CT 检查时骨骼伪影、骨骼统计效应等均会对其成像效果造成干扰,导致其效果欠佳;MRI 检查也可对脑组织血肿的严重程度进行明确,有利于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13]。但需要注意的是MRI检查技术在重症危急以及有躁动表现的患者诊断中并不适用,相比CT 扫描速度较慢,且价格更为昂贵。
综上,CT 和MRI 在急性脑损伤的诊断应用中各具优势,但从整体效果来说MRI 的应用效果更佳,可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但价格高昂,扫描速度相对较慢,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检查诊断方法,以保证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