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 诊断颅内肿瘤的应用与准确性研究

2022-06-24 06:03:24李加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9期
关键词:准确性颅脑肿块

李加启

(费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山东 临沂 273400)

原发性颅内肿瘤可源于颅内的各个组织,有数据统计称,其发病率占全身所有肿瘤的2%左右,男性患者发病率略多于女性患者[1]。对于颅脑肿瘤目前临床上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即为手术治疗,术前明确颅脑肿瘤的病变位置以及对肿瘤的性质进行明确鉴别是保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对制定恰当的手术方案和提高预后效果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颅脑肿瘤的诊断和鉴别临床上目前以影像学检查为主,而目前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已经有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案可用于对此病的诊断上。其中以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以及CT 检查的应用率最高。但是二者在成像方面原理不同,在对颅脑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方面也有所差异。本次研究将对我院2018 年3 月—2020 年3 月期间收治的此类患者随机抽取了64 例,并对其CT 和MRI 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目的即在于探讨MRI 对于此病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3 月—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64 例并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24 ~63 岁,平均(43.45±6.36)岁,其中男性患者占比59.38%(38/64),女性患者占比40.63%(26/64),患者病程最短的1.5 个月,病程最长的10 个月,平均(5.75±0.44)个月,其中有23 例(35.94%)患者伴有语言功能障碍,有25 例(39.06%)患者出现了情感障碍,有56 例(87.50%)患者伴有感觉障碍,所用患者(100%)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的现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颅内肿瘤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均在我院进行了CT 以及MRI 检查。③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颅脑肿瘤以及转移性颅脑肿瘤患者。②除颅脑肿瘤以外还有其他脑病(比如脑梗死、脑出血等)的患者。③除颅脑肿瘤以外还有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了CT 检查以及MRI 检查,具体如下:(1)CT 检查,所用设备为美国GE LishtSpeed 128 层螺旋CT 扫描仪,检查前患者需提前禁食4 h,告知其详细的检查流程以及注意事项,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并保持不动配合完成检查项目,扫描时参数设置如下:层厚为0.7 mm,矩阵为512×512,先进行平扫再进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时所用对比剂为碘海醇,使用高压注射器以300 mg/mL 的速度推注后行横轴位、矢状位以及冠状位扫描,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图像重建。(2)MRI 检查,MRI 检查需与CT 检查间隔24 h,所用设备为美国GE Signa Infinity EchoSpeed 1.5T超导型磁共振仪以及头部16 通道线圈,所用造影剂为钆喷酸葡胺注射液,扫描时参数设置为常规SE 序列横轴位、矢状位为T1WI,矩阵为256×256,FSE 序列横轴位、矢状位为T2WI,矩阵为256×128[2],对其头部进行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的扫描并获得三维影像。由我院两名具有丰富阅片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共同阅片后得出统一结论,若意见不统一时则共同商讨后得出统一结论。检查结束后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做为诊断标准,比较CT 检查、MRI 检查的诊断符合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情况:经病理诊断参与研究的64 例患者中脑膜瘤患者共计16 例(25.00%),蛛网膜囊肿患者共计8 例(12.50%),室管膜肿瘤患者共计7 例(10.94%), 髓母细胞瘤患者共计23 例(35.94%),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共计10 例(15.63%),以此做为诊断标准,MRI 诊断的符合率为100%,高于CT 诊断81.25%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情况[n(%)]

3 讨论

3.1 颅脑肿瘤的表现以及危害

颅脑肿瘤是神经外科接收的患者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病变类型,包括原发性肿瘤以及延伸或转移至颅内的继发性肿瘤,据相关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较高,患者颅脑内出现肿瘤后由于其瘤体会对患者脑部神经、血管造成占位性压迫及侵蚀,因此患者会出现功能异常的情况[3],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异常、语言功能异常、情感功能异常等,患者还会有头痛、头晕、复视、视野缺损等症状,不仅对其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如果肿瘤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会引发脑疝,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4]。因此对于此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通过抑制肿瘤的生长或是手术治疗以期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延长患者寿命。目前临床上对于此病的诊断方式主要依赖于CT检查和MRI 检查,这两种检查方式各具优缺点,临床上对哪种检查的诊断准确性更优也存在争议。

3.2 多层螺旋CT 检查和MRI 检查的原理、各自优势以及对颅内肿瘤诊断准确性分析

多层螺旋CT 在20 世纪90 年代末北美放射学会上首次被推出,与普通的单层CT 的区别在于探测器在Z轴方向的宽度以及列数不同,并配置有CT灌注成像软件,应用于颅脑肿瘤的诊断时可在注射一次造影剂后即获得多层面的、细节更为细致的灌注图像[5]。其优点在于:①检查用时短。②与普通CT 对比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更小。③采集到的信息完整性更好。其分辨率更高,因此获得的影像更为清楚[6]。④适用于重症和儿童患者。

MRI 又称为自旋成像(spin imaging),该检查方式主要利用核磁共振原理(NMR),该检查方式主要采用静磁场以及射频磁场使机体组织成像[7],在成像过程中不需要电子离辐射即可获得对比度非常高的影像,其优点在于:①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更好,因此可广泛应用于膀胱、直肠、子宫、阴道、关节、肌肉、颅脑内部等位置的检查[8]。②各种参数都可以用来成像,因此其成像信息比较丰富,更加有利于临床进行诊断。③可以自由选择想获得的剖面,尤其是对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技术难以接受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矢状面、冠状面以及横断面成像获得更为理想的影像[9]。④对机体不会造成电离辐射伤害,安全性有保障[10]。

3.3 本次研究中CT 检查以及MRI 检查的影像分析以及诊断准确性分析

对本次研究的64 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进行整理分析:CT 检查中检出的21 例髓母细胞瘤影像表现均为圆型肿块,其密度略高,增强后可见病灶强化均匀,而且四脑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MRI 则显示T1WI 为低信号,T2WI 为高信号,增强后可见病灶均匀强化[11]。CT 检出了室管膜肿瘤6 例,其平扫影像为稍高密度肿块影,增强后可见病灶为均匀强化,MRI 检出了7 例,其中有2 例患者MRI 影像可见肿瘤出现了转移,为高信号,其余的5 例MRI 影像提示四脑室内长T1长T2信号出现异常。CT 检出蛛网膜囊肿7 例,其影像表现为类圆型的肿物,边界清晰,还可见到伴有轻微水肿的情况,MRI共计检出8 例,可见此类患者T1WI 低信号、T2WI 高信号[12]。CT 检查共计检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8 例,可在影像中发现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影或是等混杂密度影,病灶的边界不够清晰,其中有7 例病灶中可见明显的坏死区域,增强后可见病灶不均匀强化,MRI 共计检出10 例,提示病灶实体部分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13],增强表现为花环状强化,且强化不规则。脑膜瘤患者在行CT 平扫时可见有卵圆型或是分叶状的均一高密度肿块或是等密度肿块,且肿块边界清晰,其中有15 例患者CT 影像中伴有明显的不规则钙化点或是全部钙化的情况,增强后可见均匀强化,MRI 检查时此类患者T1WI、T2WI 与表现为与脑皮质等信号,肿块内以及肿块周围均有血流空信号,增强后可见肿块为明显的均匀强化,另外,有8 例MRI 影像可见邻近脑膜有“脑膜尾征”。

从本次研究结果我们能够见到,以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利用MRI 进行检查时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利用CT 检查时的诊断符合率,因此可见对于颅内肿瘤的检测和诊断方面MRI 比CT 检查更具优势[14]。CT 检查在临床应用时的优势在于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影像清晰度比较理想,检查所耗时间较短,诊断结果比较迅速,准确性较好,对于急、危、重症患者而言做为一种早期快速诊断方法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明确病变位置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在脊椎骨折的诊断效果目前已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和认可。而对于颅内肿瘤的定位方面CT 检查与MRI 检查效果相当,但是CT检查对颅内肿瘤的小结节难以进行更为精准和清晰的显示,因此有一定漏诊的风险,容易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而MRI 检查因可在任意角度形成图像,对于颅内肿瘤的形态可通过异常信号显示出来,因此与CT 影像比较起来MRI 影像则更为直观。除了CT 检查不能对颅内微小结节较好的检出以外,MRI 检查与其对比还具有另外一个优势,即该检查方式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更强,可通过三维立体成像技术进行成像,这样就避免了颅内的其他组织影对影像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通过该检查方式颅脑内肿瘤的成像是多方位和多轴面的,颅底伪影对肿瘤的诊断以及鉴别不会造成明显的干扰,更加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本次研究结果与张宗银等[15]在《MRI 与CT 检查对颅内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一文中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他在研究中对78 例原发性颅脑肿瘤患者的CT 影像和MRI 影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也得出了MRI 对于此病诊断准确性更好的结论。

综上所述,颅内肿瘤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对患者的生存时间造成较大影响,及早对症治疗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延长寿命的关键,在进行治疗前通过MRI 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能够为临床诊断以及后续制定治疗相应的治疗方案提供较为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而且安全性好,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准确性颅脑肿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管理现代化(2016年5期)2016-01-23 02:10:11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5年3期)2015-12-01 03:57:47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
超声引导在肾组织活检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分析
安徽医药(2014年4期)2014-03-20 13:13:04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