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阳
摘要:我国出版企业多从事业单位改制而来,在经受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的同时,也面临管理手段欠缺、管理效能不高等实际问题。应收账款与存货管理作为出版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实现战略决策、获取利润具有重大影响。但是,出版企业当前对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包括应收账款管理意识薄弱、内控制度不够完善、营销策略市场敏感性偏低、绩效考核缺位等。本文以某国有出版企业为例,结合出版企业实际情况,从引入先进管理工具、实施精细化管理、完善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帮助企业提升应收账款和库存周转速度,提升市场敏感性和竞争力,降低资金占用,降低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和存货跌价准备对会计利润的影响,加强渠道控制力和议价能力,为企业更好地做大做强,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夯实基础。
关键词:出版企业;应收账款;存货;
当前,部分出版企业对应收账款和存货(主要含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缺少成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管理体制面临很大的挑战。本文以某国有出版企业为例,分析目前出版企业应收账款与存货管理的现状,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旨在提高出版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促进出版企业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
一、出版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现状
(一)A公司情况简介
A公司是集出版、发行、物资供应、印刷等业务于一体的大型出版企业,是一家上市公司。拥有数家历史悠久、行业地位和知名度较高的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业务涵盖多个细分领域,在中国具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开卷数据显示,A公司在图书零售市场份额(7.52%)和动销品种(9.4万种)上双领跑行业。2020年,A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59亿元,营业成本39.40亿元,净利润7.84亿元。其中图书、期刊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7.00亿元,营业成本28.90亿元。
(二)A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A公司的应收账款按照是否发生减值迹象作为区分,期末对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已发生减值的应收账款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确定为信用風险自初始确认后显著增加的应收账款;对其他未单项测试的应收账款,确定为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的应收账款,并根据账龄段将应收账款划分为若干组合,按不同比例计提坏账。具体账龄段分别为:0-3个月、4-12个月、1-2年、2-3年、3-4年、4-5年和5年以上;坏账计提比例分别为0.1%、5%、20%、40%、70%、70%、100%。
根据A公司2020年年报(本文成文时2021年年报尚未披露):该公司2020年末应收账款账面金额9.36亿元,其中按账龄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8.45亿元,坏账准备金额1.51亿元。2019年末应收账款账面金额9.57亿元,其中按账龄组合计提坏账的应收账款9.51亿元,坏账准备金额1.05亿元。2020年末应收账款周转率6.29,应收账款周转天数57.23天。可以看出,2020年A公司经营回款速率有所降低,虽应收账款总额有所下降,但单项计提坏账的应收账款金额增加较多,从2019年末的529.93万元增加至9137.57万元,导致公司2020年度新提坏账0.46亿元,在非主营业务导致利润重大变化的各项因素中占据主要位置,对会计利润影响明显。
(三)A公司存货管理现状
A公司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在产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参照财政部颁布的《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有关规定,A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标准如下:
当年出版的库存图书不计提,前一年出版的按期末图书总定价提取10%,前二年出版的按期末库存图书总定价提取20%,前三年以上的按期末库存图书总定价提取30%。当年出版的纸质期刊(包括年鉴)和挂历、年画,按期末库存实际成本的90%提取,出版超过一年的按库存实际成本100%提取。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投影片(含缩微制品)按期末库存实际成本的10%-30%提取(根据库龄、市场供需及存货特点等情况确定相应的计提比例)。
2020年末A公司存货总额40.1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为67%,其中库存商品及发出商品为最主要部分,合计金额31.89亿元,存货周转率1.48,存货周转天数243天。2020年末存货跌价准备11.28亿元,减值率28%。当年新增减值1.63亿元,其中库存商品及发出商品合计新增减值1.61亿元,对会计利润影响较大。
二、出版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1.应收账款管理意识较为薄弱
前文已述,我国出版企业多于近年完成转企改制,在缺乏销售渠道的情况下为寻求规模增长和市场占有率,多采取赊销或委托代销的模式销售本版图书,缺乏有效的渠道管控及营销手段,营销状态呈现出多发货、多结账、账期长的特点。发行人员在追求发货规模的大趋势下开展业务相对随意,欠缺对书商财务情况和回款能力的考察,管理意识不足,结算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导致坏账计提比例偏高,从而占用企业流动资金,影响了企业利润。
2.企业内控制度不够健全
出版企业应收账款内控制度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对应收账款从产生到收回过程的跟踪管理。企业未订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或者有规定,但在实践中因各种原因未能严格执行,制度流于形式。业务部门对账不规范,缺少书面对账记录,未与部分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或明文约定回款账期,对于临期应收账款无有效催收手段,渠道把控能力偏弱。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未定期核查应收账款回款情况,进行回款提醒、发函催款等动作,且未督促有关部门对已无法回款的应收账款履行核销手续。二是缺乏对经销商的信用评估机制。当前多数出版企业对经销商的信用评估不够重视,未针对经销商制定信用评级,或者有评级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打了折扣。应收账款坏账多由民营书商产生,企业对此类“小、散、弱”客户往往没有经常性的走访调查或关注其经营和信用状况,对新客户信用状况没有经过调查,对老客户信用状况没进行监控。因此,图书一旦发出,货款的主动权便由经销商把控,不论是延期回款还是产生坏账,都易给企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三是缺乏与应收账款对应的考核机制。出版企业对发行人员的考核方式集中在回款金额、发货码洋等主要指标,没有对发行员发货的资金占用情况、回款时效情况、退货情况、市场开拓情况、客户信用情况等进行综合考量。这种考核形式易导致发行员着重追求发货量,进而忽视企业营销、市场、产品战略和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进一步增大了资金占用和库存管控压力。
(二)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营销策略市场敏感性低,库存积压严重
当前,出版企业普遍存在一定的编发脱离现象。一是编辑出书时出版经验占据主导,多根据每年年初的选题大会立项,出版编辑自身或本出版社擅长的图书品类,但发行人员发货时则按照市场规律从本企业库存图书中选择性发货,两者未能实现双向反馈。二是在当前主流的赊销或委托代销模式下,企业获得市场反馈的时间较长,通常为6-18个月,为了保证图书的足量供应,企业往往需对印数做出较充分的估计。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旦某品种图书发生滞销,就容易产生大量的库存积压,而企业为了追求市场占有率,每年又会推出很多新书,因此出版企业普遍存在一定库存积压且后期难以消化的情况。如A公司2020年末存货总额40.1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达到67%。
2.在途商品控制能力偏弱
近年来,为开拓市场、创新业务,采用赊销或委托代销模式的出版企业普遍存在大量的发出商品,发行业务上表现为未结提单。如A公司,2020年末发出商品金额16.3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达到27%,甚至高于在库图书。按照目前的市场规律,出版企业鲜有自营的发行终端渠道,主要靠各网店与实体书店销售。书店与出版企业在完成销售及退货后进行结算,结算周期越长出版企业发给书店的图书就越多,书店积压的书越多,在与出版企业的议价过程中就越居于强势地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乏书店以按时回款或回款金额打折为筹码,要求出版企业再发一定金额图书才履行回款手续的例子,即“发货决定回款”。而出版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也会鼓励发行员多发货,从而疏于对发出商品进行管控。如此,易产生以下风险:一是期末计提大量减值影响当年利润。二是期末盘点及审计函证回函难度很大,存在内控风险。三是存货管理混乱,无法知道真实的库存情况,准确获取市场反馈。
3.考核缺位,库存管控人员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
部分出版企业有专门的库存管控人员,但多数发行企业由发行人员履行这一职能。当前,出版企业对库存管控职能没有制定完善的考核标准。相关责任人的管理积极性不高,一些当前销量不佳但是具有市场前景且企业重点推进的图书未能获得发行资源的倾斜。长此以往,企业存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易受到影响,进而阻碍企业营销和出版战略的实现。
三、提升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的策略
出版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存在很强的关联性,很多措施對改进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均有效果,因此本文将提升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的策略综合探讨。
(一)引入先进管理工具,构建客户信用体系
构建客户信用体系的目的是方便企业评估客户的履约意愿、销售规模和偿债能力,对信用度不同的客户分户施策,从而提高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速度、合理控制发出商品规模,以达到降低资金占用、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提高在途商品控制力、企业议价能力和销售利润率的目的。
出版企业可遵循以下步骤建立客户信用体系:一是确定评估方法、设置评估指标体系;二是确定评价指标分值和权重,明确评价标准;三是划分客户信用等级,适用不同的信用政策;四是定期跟踪、动态监控客户的信用状况。
为构建客户信用体系,可以引入“5C”评价法,即从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Character、Capacipy、Capital、Collateral、Condition)五个因素对客户条件进行考量。其中:“品质”主要通过审查过往交易中客户的付款记录是否有拖欠行为、是否存在因欠款产生的诉讼等,对客户的偿债意愿或信誉度进行评估。新拓展的客户本项评估应为0分,即对新客户,企业原则上应适当收紧信用政策。“能力”指客户的偿债能力,即客户财务报表中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偿债能力越强,此项得分越高。“资本”指客户的资产情况,主要审查客户的资产总额、销售规模、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抵押”指客户无力支付货款时可用于变相支付的其他资产情况。该因素对首次合作的客户尤其重要,若该客户能提供足额的抵押资产,则可考虑适当放宽信用条件。“条件”是指可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客观环境。主要审查客户在宏观经济环境恶化阶段是否仍具有稳定的支付能力,以及未来合作期间宏观经济环境的走向。
(二)实施存货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市场敏感性
实施存货精细化管理,一是要对企业自身产品进行细分,划分为不同的产品线,对不同产品线、不同地区客户对产品的不同需求情况分门别类制定营销政策。二是企业应使用先进管理系统对销售情况及时反馈,以便决策层精确控制印数、合理变动定价、把控市场脉络,使企业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图书产品,及时调整出书和营销策略。
当前,各出版企业对图书产品线的区分多以出版该书的编辑室主要业务为依据,但实际工作过程中各编辑室出版图书的主要内容均有所交叉,营销部门很难根据产品精准施策。为此,出版企业可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或其他图书分类方法结合自身经验对本企业图书进行更为详细的分类,为营销工作奠定基础。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现为第五版,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个大类,22个基本分类,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该方法类目详细,注释较多,并编有不同类型的版本,已普遍应用于全国各类型的图书馆,国内主要大型书目、检索刊物、机读数据库等。除图书馆分类法外,出版企业也可参照各大网店对图书的分类方法划分本版图书,方便与网店的对接。
此外,企业还应提升库存管控的信息化水平,对库存商品实施监控和分析。比如企业可将库存系统与管理系统结合,建立自有对账平台,加快对账、结账效率;在集团化、规模化的背景下提升大数据应用能力,实现对同行业、同产品线进行分析,实现对特定产品实时跟踪反馈,为企业及时作出符合当前经营情况及所处环境的营销决策打下详实的数据基础。
(三)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完善考核体系
当前,我国出版企业的预算管理已逐渐转向形成全面、全员、全过程的,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调整、反馈和考核全功能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管理也正式成为企业考核内部员工、评价经营业绩、监控生产经营和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企业可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框架下针对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完善内控制度,按照全面预算管理要求细化考核指标,完善考核体系,提高应收账款和库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管理意识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以平衡积分卡模式为例,企业可在财务维度建立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比率、发出商品比率等指标;在客户维度建立回款率、市场占有率、退货率、客户保持率、新增客户数等指标,从而摆脱按照回款金额、发货码洋考核发行人员的旧有模式,提升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当前,出版企业面临着较重的应收账款和库存管理压力,企业应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工具,实施精细化管理,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等手段加强对应收账款和库存的管理,提升员工管理意识,完善客户识别和渠道把控,加强市场敏感性和营销策略针对性,建立更加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最终达到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自身营销战略目标,保证企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鲍丽.基于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应收账款管理浅析——以出版发行企业为例[J].财会学习,2020 (12):226+233.
[2]刘淑云.浅论出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财经界,2019 (27):133-134.
[3]陈伟.对出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J].出版参考,2019 (08):75-77.
[4]宫杰.出版企业应收账款与存货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8 (19):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