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引入与实际运用

2022-06-24 14:13刘弘田静
文理导航 2022年19期
关键词:思辨表达逻辑思维

刘弘 田静

【摘  要】随着思辨性思维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作文教学引起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关注。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作文教学不应仅局限于作文材料的解读,更在于通过教学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贯穿高中学段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为好的习惯会伴随学生一生。

【关键词】写作教学;思辨;逻辑思维;表达

写作教学首要的是从根本着手,即培养创作者使用正确的书面用语。在日常的语言交流中,学生会有妄下结论、自相矛盾、表意不清等逻辑错误,当这些错误出现在文章中,相应的论述便会出现逻辑错误、论证空洞等问题。语言文字作为文章的根本,需要从小处着手进行引导。教师在作文教学课堂上提出常见的逻辑错误,规避学生因逻辑错误而导致表意不明。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避免写病句,了解相关的语法知识,明确修辞的正确用法,从细微处着手,区别于口头语,养成书面语意识。

逻辑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工具,作文创作是个人意志的体现、情感的抒发,同时兼具文学性与工具性。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能够使文章更具有理性的色彩,也可以使文章分析透彻、论证严密、说理有据、篇幅完整。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逻辑

学生可以通过逻辑学中非演绎推理的归纳与类比推理,表达自我的思想。归纳是基于示例的推理,通过材料内容中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广的观点,通过这样的逻辑思维,学生可以有理有据地提炼出自我的观点,从而避免中心观点无中生有。例如,在以下材料的作文写作中:

“南向通道”是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向南经广西北部湾等口岸的海铁联运通道,是我国西南内陆南下出海、对接东盟的大动脉。在南向通道建设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加强港口、路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最重要的。但项目负责人认为,更重要的是让港口忙起来,让火车动起来,只有商品、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南向通道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港口才能创造出价值。如今,北部湾钦州港发出的班列,由2015年一年两趟,已增加到一天开行三趟,北部湾港口也成为一个具有潜力的新增长极。

材料中,人们普遍认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而项目负责人认为港口的生产要素流动,也就是港口的价值更重要。在面对这一对矛盾时,有的学生认为基础建设重要,因为先有基础后有价值;有的学生认为价值更重要,因为创造价值是港口的目的。而能运用逻辑知识的某学生举例指出,在各个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港口,它们创造的价值是不同的,从而会直接影响扩大设施的需求。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港口创造的价值是完善建设的基础,完善建设也能满足更高的需求从而创造价值。这一思维过程体现了由个别到一般的理论转变,即归纳推理。这样的有思维推论过程的文章显然要优于无思维推论过程的文章。

类比推理是已知两个事物的相似性,以其中一个事物的特性,推理而得出另一个事物也有某种性质。这样的思维过程能够保证学生文章中例证使用的准确性与独特性。例如,在写作过程中,某次写作讨论话题是关于“坚持己见还是及时放弃”,考生较多从坚持己见的角度出发,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举例,讲述坚持自我的崇高气节。仅有一位同学以柳永与陶渊明二人为例,陶渊明仕途失意的时候,他懂得放弃,转而躬耕于田畴,写下了名扬后世的山水田园诗。柳永考场失意,反说自己是“奉命填词”,也正是效仿陶渊明放弃仕途投身市井的选择,二人懂得放弃功名,转投创作,才能在文坛留下不朽的诗篇。对比阅读之下,后者例证运用类比推理,因为二者相似的“官场不得志”,推知“敢于及时放弃”的收获,两则材料的运用充分有说服力,且能够避开文章创作的固有思路,其解读材料的角度独特,文章内涵独树一帜。

二、辨清主次矛盾

在新材料作文的写作中,材料内容往往包含关于某一事件的完整叙述,这就需要学生能够从大段的材料中提取出主要内容。部分学生在遇到材料后,往往会截取材料中某一个侧面进行重点论述,取材依据自我的书写熟练程度。取材贴近自我生活经历、角度简明易懂、觀点贴近自我价值观等,是学生最直接的取材条件,而这种建立在主观层面的选材往往会导致理解片面化、观点浅显、文章偏离主题。

例如,在以下材料的作文写作中:

一只老鹰从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学生经过阅读整理出材料中所给的三个矛盾冲突,即乌鸦不顾自身特点盲目学习导致失败;牧羊人认为乌鸦自我定位不准;牧羊小孩认为乌鸦的努力态度值得肯定。学生在形成个人观点时需要考虑,就哪一种观点进行创作,更加契合本则材料的主要矛盾。答案是从牧羊人和小孩的角度出发进行创作。在此三个矛盾中,乌鸦错误的自我定位导致失败是这则故事所呈现出来的表面现象,二人的评论则是对本质的探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题目时,首先应全面看待问题,不忽视材料中的任何内容,能通过阅读梳理材料内容。其次应辨清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将材料内容转化为几组矛盾或观点。最后应从主要矛盾入手进行创作,力求切中要害,避免观点片面孤立、内容偏题。

三、条理清晰进行表述

首先,准确立论。在这一阶段,学生经常存在以下问题:表述能力较弱,难以清楚阐述自己的观点;追求形式主义,阻碍了信息的传达;没有立论直接进行论述的创作,导致文章根基不稳;前后论点矛盾,文章散乱。针对这一系列现象,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论点,同时引导其避免中途易辙,从正面、反面、侧面等角度切入进行论证,强调贯穿全文的论点是准确没有矛盾的,引导学生创作应当具有整体性。

其次,表述具有条理性。具体要求学生在创作之前先行思考并建立思维导图,通过提纲梳理文章脉络。通过提纲创作的训练,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文章條理的重要性,能够有效避免文章思路混乱、前后脱节、内容重复等错误。在提纲创作的过程中进行交流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基础的思路梳理,然后进行创作。

最后,创作具有文学性。在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我观点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让创作更加具有文学性。引导创作者恰当使用文学艺术手法,在形成观点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表达。例如,可用排比手法进行层层观点的罗列,进而提出观点并加强语气;可用对仗手法进行创作,赋予文章音韵美与绘画美;可用夸张手法进行创作,对比强烈且具有说服力。

四、写作表达疏导

在实际运用层面,写作是创作文章的主要表达形式,在解读题目并形成个人看法后,流畅明白的表达至关重要。表达观点、运用事例、论证手法、得出结论这些环节都需要通过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在实际写作的时候,学生易发生以下失误:文章表述残缺不全,问题没有得到解答;定式思维,文章创作大同小异;语言片面孤立,说服力较弱;事例单一、视野狭窄,仅从自身角度出发。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写作表达方面的辅导。

(一)表达完整,就事论事

在学生创作时会发生文章表述不完整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创作理念,在材料作文的考查中,题目所涉及的内涵往往不可以忽视。尤其针对故事型、事例型材料的运用,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引申拓展到其他领域之后,也不能脱离中心,应当就事论事给予相应的看法与观点,然后进一步引申拓展,做到文章思路有始有终。

(二)开辟新知,跳出固有思路

思维定式在心理学领域的解释是,因为之前的活动造成了一种对活动的特定心理状态,或者对这种活动的倾向。学生在创作中也是如此,他们生活经历差异较小,所以对事物的认知大致相似,在面对同一话题的理解与讨论时,往往能形成一致的观点。在解决问题层面,思维定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辨别相同的环境并解决问题,但是在文章创作的层面,这样的思维定式会妨碍学生使用新的创作思路,同时也让学生懒于发散思维进行创作。

首先,突破经验定式。在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跳出个人经验范围,以他人为依托进行思考。在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教师积极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体会不同社会分工的人在不同时代对事物的解读,用他人的人生经验来思考创作,加深自己文章的深度。同时,教师积极调动学生的共情能力,让他们切实体会不同的环境、经历、条件对个体不同的影响。

其次,突破视角定式。在写作过程中创作者处于全知全能的视角,学生容易在创作的过程中忽略一些现实的或者直达结论的问题。在阅读材料阶段学生已经了解了事件发生的结果,在创作过程中为了向结论靠拢,学生往往会直言结果,或者没有充分的论证便得出结果,这样的文章说理薄弱,因果倒置。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突破视角定式进行创作,避免全知全能视角写作,鼓励有理有据进行论证,条理清晰地得出结论,创作过程中用有限的视角进行说理,从而得出理性的结论。运用不同的视角也能使文章具有不同的特性,第一人称叙述便于叙事,且说理有真实性;第二、三人称写作,读者代入性较强,思维展开清晰明了。同时多视角切入创作,更增加了文章的多样性与可读性。

(三)敢于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

首先,帮助学生建立批判的自信。通过辩论会的形式给予每个人更多的独立表达空间,让他们有展现自我的平台。在辩论会中引入小组竞争辩论的机制,激发学生表达和论证的积极性,并在别人的辩驳、质疑与自我论证中提升自己理性分析的自信心。

其次,提升学生的说明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敢于批判,另一方面帮助其构建基本的说明能力。在思辨写作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具有逻辑性,是否用语准确,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是否能够准确地论证自己的论点。写作后及时开展互评、自评的环节,让学生在写作中自我反思,并和同学相互查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说明能力。

最后,提高学生的认知成熟度。教师应当重点转变部分学生寻求标准答案的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质疑答案、质疑老师,并有意识地寻找答案去论证自己的质疑,有理由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在教学中通过更多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质疑欲望,并通过激励机制表扬敢于质疑的学生和能够谨慎合理做出判断或改变判断的学生,以此鼓励学生转变自己原有的思维。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的意义非凡,致力于培养思辨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的终身成长。让学生在高中三年养成较好的主动思考能力,是授之以渔的教育方式,是终身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根本途径。思辨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通过不断培养与刻意追求养成的一种高级能力,高中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能够较好地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猜你喜欢
思辨表达逻辑思维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