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惠兴
【摘要】新课程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那么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呢?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让学生“动起来”,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有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用質疑的眼光来观察社会、分析历史、探索未来,鼓励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历史情景与社会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文依据笔者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的研究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式教学;学生主体
所谓“问题式教学”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即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了问题意识,就能够自主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且就此进行探究。这样,学生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生才能既学习到知识,又能真正学习到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化静为动,改变原来课堂教学中的“师讲生听”模式,培养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意识,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历史“问题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运用呢?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新授课阶段的问题设计
历史课堂教学能否有效,关键在于设计的“精妙”,而设计的“精妙”又在于设疑引导的“精妙”。叶圣陶指出,“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意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之,逐步增益其知能。”初中新授课阶段,学生对历史知识机械记忆的多,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不透彻,基础不扎实。思考问题时,过分依赖教材,不能对教材内容灵活处理。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而非死记硬背式的学习。
(一)教师主导的问题式教学
1.是什么?即让学生能从书本中找出答案,如,这个课题讲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核心思想是什么?代表人物和作品是什么等?主要应用在预习阶段。通过阅读新课的问题,初步了解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对本课有个宏观的认识,能够自主进行初步学习。如,在学习《向人性扼杀者宣战》一课中,可根据标题设问:“向人性扼杀者宣战”讲的是什么事件?是什么人扼杀了人性?可利用《蒙娜丽莎》的图片进行设问:这是谁的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等等。
2.为什么?即让学生分析事件出现的原因、目的等。主要应用在导学与探究阶段,突破重难点,围绕重难点问题讨论学习解决。如,在学习《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一课中,可设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或利用书本《权利法案》的材料提出“文件颁布有何目的?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看有何意义”等问题。
3.怎么办?即让学生从事件产生的意义、影响这个角度设问,也可从历史事件对今天的借鉴价值或你对它的评价、认识等角度设问。主要应用在知识的延伸环节,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实际运用能力。如,在学习《“大危机”与“新政”》一课时,可投映材料: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创立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选自《大国崛起》)。然后设问:材料中,美国面临着什么问题?你认为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对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有何意义?如果面对金融危机,你认为我国政府该如何应对?因为这一层次的问题更能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可视学情确定学生是通过教材阅读获取信息,还是脱离教材,大胆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下,阅读教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身的分析、归纳,各个击破,层层过关。
(二)学生主导的问题式教学
在第一部分教师主导的问题式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层一层地深入理解。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人翁。在接下来的这个部分,笔者尝试了学生主导的另一种问题式教学。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一下册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一课中,笔者设计的思路是让学生根据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设计问题。第一组的学生设计“衣”问题,第二组学生设计“食”问题,第三组学生设计“住”问题,第四组学生设计“行”问题,每组派代表分别指出小组认为比较容易和难以解答的问题,其他小组作出回答并加以补充。笔者认为,这就是一种学生主体学习的一种新模式,学生自行提问,自行解答。只有建立在对课文有一定理解和了解的基础上,才能问出问题。当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指引作用,要灵活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事先想到学生回答的内容,估计学生会在什么地方出错、什么地方卡壳、什么地方含混不清,应采用什么方法帮助学生化解问题。而实际教学时,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出乎意外的问题。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灵活处理,适时引导;要善于把问题继续引向深入。问题的解决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以得出结论为教学的终结,学生会不断产生新的疑问,要注意拓展学生的思路,引领学生进入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历史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过程。如果教师能为学生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若能在教学中经常用迷人的微笑、肯定的语言、适当的手势等方式辅助教学,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使得学生能通过主动参与、探讨学习获得知识。在新课环节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起到很好的效果。笔者在尝试中也深有体会。
(三)设计问题的注意事项
1.问题设计应以教材的重点、难点为主要内容,包括重要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
2.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跨度宜小不宜大,问题的切入点最好围绕某一单个历史知识展开。
3.问题的思维度应识记和理解并重,以记忆、描述基本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为基础,以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内涵为目的。
4.问题的材料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熟练阅读不同类型材料的能力。
二、总复习阶段的问题设计
(一)复习阶段的问题式复习提纲
新课阶段的问题式教学带给了笔者全新的体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那么新课将近结束,应该如何开始复习?如何提高复习效率?用什么资料复习?难道还是用回原来旧的资料吗?难道复习课教师还是不放心要讲很多吗?经过反复的思考,笔者决定要尝试新的方式。于是,在笔者的脑海中便有了新的想法。很快,笔者就敲定了一份第一单元问题式复习提纲。例如:
1.15-18世纪是欧美主要国家出现社会巨变的时代。这里的“社会巨变”是指?
2.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是指什么事件?在哪个国家发起?
3.文艺复兴一位作家说:“人是可以随心所欲的。”说明其核心思想是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4.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是哪一部作品?
问题式复习提纲编写的思路,是根据每一个单元的总体思路,结合每一课的重难点进行编写的。在编写问题的过程中融入新颖的,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本身又源于基础,问题的编写注意要有梯度,不宜过难,不宜过于无聊。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或者小组合作,一起解决问题。笔者认为,这个过程十分重要。问题式复习提纲改变了以往填空题式死记硬背的复习思路,转为学生自己動手解决问题,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
那么,如何操作呢?学生如何做呢?学生根据每个单元的问题,翻书寻找答案,做好归纳填写。在运用第一单元问题式复习提纲的过程中,学生都比较投入,包括带着问题看书,带着问题找答案,还有大部分学生是组成小组,分工合作。找完答案后,笔者会引导他们再重温课文的知识,对好相关的答案。然后将最重要的,而且是必须过关的题目重新默写一次。最终达到的目的是:覆盖的面广,聚集的焦点要精细。优点:学生自己动手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主的,而非教师告诉的,印象比较深刻。通过问题式复习提纲,学生再次熟悉课文,这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比熟悉课文更好的方法。通过第一单元的试卷检测,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缺点:时间方面相对紧张。如果在课堂解决问题,效果比较好;但是如果作为课外作业处理,效果就不是太理想。因此,教师要灵活处理。
(二)问题式复习提纲设计的注意事项
1.设问的角度要灵活。
2.问题要含有多个答案或具有多种解决方法;寻找这些答案或方法需要学生作发散性思维操作。
3.问题具有迁移价值。
三、让学生在“敢想、善思、能问”中学会学习
问题式教学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理解空间。我们在教学的第一阵营课堂中,还需营造一种愉悦、和谐、民主的气氛,让学生在“敢想、善思、能问”中学会学习。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以“思”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起点,也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要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学实践,基于问题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提高。问题式教学给了笔者好多的灵感,我们应该给学生多一些自由,还学生以充分的主动权,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撒手不管,而是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和学习方式,这需要我们的角色要由善于表演的“演员”转变为精于设计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