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新厚
摘 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情感驱动、经验驱动、结果驱动、本能驱动等诸种方式,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效能,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学习进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进入全面建设和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既要做好与小学阶段的衔接,又要为学生后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要从知识教学迈向智慧教学、从技能教学迈向素养教学、从静态教学迈向动态生成教学、从知行分离教学转向学以致用的教学。
一、情感驱动:用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感驱动是指“用一些特殊的情境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对相关的信息技术问题形成一种心理共鸣,并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索”。借助情感驱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教师设置的任务,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必然会让任务的推进受阻。能够引发学生情感的任务,一定会让学生深度卷入其中,并进行自主性、合作性的信息技术学习。
比如,在教学“演示文稿的制作”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美化演示文稿之后,设置了这样一个任务:如何用云盘的方式,将自己的演示文稿分享给好友?由于任务比较切入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激发了学生进行分享的积极性。每一位学生都有真实的内在需要,尤其是对于将自己精心设计、制作的文稿进行展示有浓厚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目前的主要网络云盘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自然想到如何将文件上传云盘,如何从云盘中下载文件,如何利用云盘分享、共享文件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从“选择要上传的文件窗口”到“下载文件”再到“文件的分享”“文件的共享”等,笔者以“百度网盘”的操作为示范,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他们都顺利地完成了将“演示文稿”保存与分享的任务。
在情感性的任务驱动中,学生不仅能获得相关的知识,更能获得相关的学习体验,进而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加充满信心。情感性的任务驱动,就是要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通过任务的完成,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形成相关的信息技术技能,获得相关的信息技术经验。
二、经验驱动:用任务唤醒学生的潜能
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技术性、科学性的学科,也是一门生活性、经验性的学科。其实,学生在接触到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之前,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信息技术。为此,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唤醒、激活学生的经验,用经验性的任务去发掘学生探究的潜能。
比如,在教学“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时,在学情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几乎全部的学生都已接触了这一部分内容,他们已经能够自主设计、制作一些简单的演示文稿,但对一些技术的掌握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笔者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研发出经验性任务:制作一份介绍班级的演示文稿,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分享。因为这份演示文稿的内容是介绍班级,贴近学生的经验生活,所以不仅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介入其中,还能唤醒、激活学生的班级生活经验,有助于活化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从各个视角来介绍、呈现自己的班级。同时,由于引入了考核、激励机制,学生都能投身其中。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小报的版面设计,从选用模板到美化页面,从动画效果到切换方式,从文字编辑到图片的嵌入等展开了积极的探索。
经验驱动可以是核心任务驱动,也可以是任务链、任务群驱动。在实施任务驱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设置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具体的任务目标来推动学生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带着任务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同时,借助任务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效率。
三、结果驱动:用任务设定学习目标
很多的任务驱动是一种结果性的任务驱动,或者说是目标驱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呈现学生的学习目标,用目标驱动、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在实施结果驱动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成为“小先生”,用“小先生制”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比如,在教学“设计主题网站”时,由于这一部分内容牵涉到整体谋划,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了助推学生的探究,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结果驱动法”,直接给学生呈现了网站的版面设计,给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确立了一个目标。通过结果驱动,减少学生的操作难度,增进学生对操作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引導学生思考:设计主题网站应该考虑哪些问题?设计主题网站应该注意什么?怎样设计主题网站?主题网站要达成怎样的目标?等。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直接出示结果,用结果引导、驱动学生探究,还可以设计、研发出“半成品”,用“半成品”来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从而让学生能根据现成的版式、内容等进行补白。这样一种结果性的任务驱动,我们可以称为“半成果式任务驱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结果性的任务,也要研究学生的具体学情,以便让任务更具有适切性。通过设置结果性的任务,教师不仅能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还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结果驱动是一种目标驱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潜质。
四、本能驱动:用任务引导学生“玩创”
本能驱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玩创”,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做思学共生”“学玩创一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合理选用任务驱动的形式,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发展。
本能驱动要着眼于学生学习的兴趣,着眼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形式,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设计相关的本能性驱动任务,用任务引领学生的“玩创”。比如,在教学“制作flash动画”时,笔者立足flash动画创作的本体来设置任务,通过任务激发学生对动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动作补间动画、层、库的概念进行理解。笔者先向学生展示“群星闪烁”flash小动画,动画的背景纯净美好,效果非常唯美。在此基础上,笔者设置本能性的任务:(1)制作一个闪烁的星星元件;(2)导入背景(布置舞台);(3)制作群星闪烁的效果(制作影片);(4)导出和上传影片(生成影片)。这样的任务驱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发挥学生的学习力。当学生在本能性的任务驱动下完成相关任务后,笔者引导学生将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对任务过程进行反思,说一说遇到的问题,取得的收获和想法等。
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在对任务的分析、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收获和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各种类型的任务驱动法,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双双.试论初中信息技术课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7):126-127.
[2]任彦平.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浅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236-237.
[3]张长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306.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柘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