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对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研究
——基于担保机构介入的DSGE模型分析

2022-06-23 05:18文学舟周志慧干丹婷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22年6期
关键词:获得性信贷小微

文学舟,周志慧,干丹婷

(江南大学 商学院,江苏 无锡214122)

一、引言

近年来,虽然商业银行增加了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但部分小微企业仍然存在融资缺口。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2020年小微企业平均贷款需求指数为74.625%,银行平均总贷款审批指数为58.975%①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2020年第四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2021-01-19.http://www.pbc.gov.cn/diaochatongjisi/116219/116227/4165255/index.html.,低于小微企业的需求指数。在为企业提供的贷款中,小微企业所获银行贷款占总贷款的24.72%②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银保监会发布2020年四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2021-02-09.http://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966704&itemId=915&generaltype=0.,所以部分小微企业仍然面临着融资困境。如何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一步,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健全融资增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立了信用担保体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但由于自身的弱质性,使得小微企业在信贷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而担保机构能为其增信从而缓解弱质性约束(Cowling等,2017)[1],有效地促进银企合作,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尽管担保机构的介入,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小微企业的燃眉之急,但是其作用效果要受到规模和数量的影响,对小微企业的帮助范围有限,仍然有部分贷款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金融科技的介入能够帮助满足这些资金需求。依托金融科技形成的线上无接触借贷成为信贷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的调查,在疫情期间存在融资缺口的小微企业(80.4%)中,40.5%以上使用了依靠技术支持的线上平台贷款。商业银行利用金融科技开展小微信贷业务,有助于实现精准识别和智能风控(洪卫等,2020)[2]。此外,金融科技还能加快贷款审批和降低交易成本,在提高供给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商业银行的供给意愿(黄锐等,2020)[3]。因此,金融科技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但是金融科技加入信贷市场对小微企业信贷的可获得性会产生怎样的冲击?金融科技和担保机构之间是互补还是替代?本文将担保机构纳入小微信贷市场,通过构建动态一般随机均衡(DSGE)模型,分析家庭、小微企业、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及政府这五个部门各主体的目标和约束条件,综合考虑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发展情况,再引入生产技术冲击和政府金融科技投入作为两个外生冲击,分析相关变化,探究金融科技对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的作用机制。

相较于已有研究,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两点。(1)研究方法的创新。运用DSGE模型分析,实现了对于小微信贷市场多个参与者的目标和约束分析,丰富了传统博弈和回归分析中参与主体和作用渠道。(2)模型构建方面的创新。基于经典的DSGE模型,本文新增担保机构作为小微信贷参与主体,并引入生产技术和政府金融科技投入作为外生冲击,分析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和提升策略。

二、文献综述

关于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以往学者们从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引入担保机构、构建融资平台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为小微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而随着金融科技浪潮的掀起,科技重构了行业的方方面面,对金融领域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者们的研究视角开始逐渐转向金融科技,将其纳入小微企业融资分析中,来探讨技术赋能对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

(一)关于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及分析方法的研究

为了提升企业信贷的可获得性,在金融科技介入之前,学者们从发展地方中小银行、提倡关系型贷款、完善担保体系方面来提升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在发展中小银行方面,Hasan等(2021)[4]评估了不同类型的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发现地方中小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供给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建议发展地方中小银行来增加银行间竞争。在提倡关系型贷款方面,地方银行能够借助关系型贷款技术与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提升信贷可获得性(Ferri等,2019)[5]。在完善担保体系方面,合理健全的担保体系和风险分担设计,能够促进银担企的合作,促进小微企业顺利获贷(王淼,2017;文学舟,2020)[6-7]。在研究方法方面,传统的研究以博弈分析、回归分析和问卷调查为主,从理论到实证分析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Hasan等,2021;Ferri等,2019;王淼,2017)[4-6]。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重视加强小微企业信贷圈多方协作来实现贷款的增量扩面。近年来,一部分学者从供应链出发,将上下游企业以及核心企业引入小微信贷(白燕飞等,2020;Chen等,2020)[8-9];另一部分学者则是通过引入宏观经济分析的DSGE模型,来分析小微企业的信贷总量情况,包括对银担企融资担保圈(文学舟等,2020)[10]、信贷政策(陈鑫和彭俞超,2017;王瑶等,2019)[11-12]、信贷错配(舒长江和胡援成,2019;卢盛荣等,2019)[13-14]等方面的研究。与前面博弈或回归分析不同的是,DSGE模型考虑的信贷参与主体增加了家庭和中央银行,进一步考虑了小微企业外部资金的来源和循环(陈鑫和彭俞超,2017)[11]。不过在均衡分析中,较少考虑担保机构对小微信贷的影响,而在现实中,部分小微企业的信贷需要担保机构的参与,有必要将其纳入DSGE模型中去。

(二)关于金融科技对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赋能的研究

现实中虽然担保机构的介入能够帮助部分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但是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小微企业不能及时或全额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金融科技可以帮助银行服务这些长尾客户,提高银行信贷总量(徐晓萍等,2021)[15]。一方面金融科技帮助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刘满凤和赵珑,2019;张承慧,2019;Sutherland,2020)[16-18]。疫情期间,小微企业加快了金融科技在业务上的接入,帮助企业信息的积累和共享,提升信息的透明度和规范性(黄锐等,2020)[3],从而有助于银行形成对小微企业的“精准画像”(尹应凯和艾敏,2020)[19]。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商业银行在开展小微信贷业务中的交易成本,提升信贷效率(张承慧,2019;Donald,2020)[17,20]。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加快了贷款业务的批量化,减少了在单笔贷款上耗费的处理成本(黄锐等,2020)[2]。

总之,金融科技的加入,将会增加小微信贷市场上的信息透明度,提升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盛天翔和范从来,2020)[21],同时还能便捷市场上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交互,形成市场均衡。但是,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仍存在价值主张和权利主张不一致的现象,不利于构建双方的契约关系,从而可能会引发金融支持与科技创新规律不匹配、增加创新决策难度、影响金融发展步调等问题(张贺,2019)[22],所以应当对金融科技影响小微信贷的具体情况做进一步的分析。

(三)文献述评

已有研究中,通过博弈或回归分析对银行结构、贷款技术、担保机构、供应链以及金融科技的信贷促进作用展开了分析,这些研究成果为本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还存在着以下两点不足。

(1)在信贷供给可获得性提高方面,从宏观方面分析尚未成熟,较少同时考虑金融科技和担保机构对信贷供给总量的影响,对二者的作用情况分析不全面。

(2)金融科技介入后,对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其他小微信贷主体的决策行为的机制分析有待丰富,同时对这种技术冲击的长期效应的系统分析有待补充。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DSGE模型,分析多主体的决策行为对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并借助脉冲分析,对可获得的信贷总量进行预测分析。

三、模型构建

小微信贷市场上,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政府是基本主体。而家庭是银行重要的资金供给方,是贷款的来源,通过商业银行、担保机构、政府部门的多方作用,流向小微企业,最终通往家庭,从而形成资金循环(王右文,2021)[23],因此将家庭考虑进来,最后创新性引入担保机构共同构成小微信贷市场。在小微信贷实务中,担保机构对资信不足的小微企业发挥着重要的增信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主体之一。各参与主体之间的联系具体如图1所示。

在图1中,家庭是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初的起点,通过储蓄和劳动,来支持企业的生产,借助消费帮助企业实现收入;小微企业则是在家庭劳动和银行贷款支持下进行生产和扩张,而部分资信不足的小微企业在申贷成功方面有难度,担保机构的增信以及政府的扶持政策能够发挥作用;政府部门在信贷市场上对各个主体征税,补贴银行和担保机构,从而增大了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而在金融科技介入小微信贷市场后,赋能信贷并帮助企业生产技术升级,扩大了资产规模,支持了银行及担保机构,提高了小微信贷效率和效果,从而影响着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参考陈鑫和彭俞超(2017)[11]、王瑶等(2019)[12]的模型建构和变量设计,从各参与主体出发,构建如下模型。

图1 概念模型框架图

(一)家庭

就家庭而言,通常被视为同质个体的集合,其目标是在每期通过安排自身的劳动和消费,来获得自身的效用最大化,但是同时又受限于自身的预算约束,其消费与收入息息相关。家庭收入主要有劳动和存款利息收入,支出则有消费、金融投资(存款)以及消费和劳动的税务支出。代表性家庭的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分别如式(1)和式(2):

在式(1)中,U(Ch,t,Nt)为家庭所获效用,是其本期消费Ch,t和劳动Nt的函数,t为时期,βh为主观贴现因子,φ为劳动在家庭效用中的权重,η为劳动供给弹性的倒数。在式(2)中,wt为单位工资水平,Dt为家庭在银行的储蓄,rd,t为存款利率,家庭将在t时期从储蓄中获得(1+rd,t)Dt-1的名义本利收入,τCh,t和τNh,t分别是消费税率①此处的消费税率,指的是家庭在消费的过程中,因为消费而向政府缴纳的税额对应的实际税率。和劳动税率②此处的劳动税率,指的是家庭在为企业提供劳动后,获得了劳动收入而向政府缴纳的税额对应的实际税率。。

(二)小微企业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在信贷市场通过合理的资金借入和使用从而获得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也即是对贷款与生产的安排。在金融科技的影响下,企业自身也能推动技术升级进行生产创新,接入数据平台,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从而获得贷款。以代表性小微企业为例,通过贷款Lt和生产Yt来实现效用最大化,同时假定生产服从经典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那么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分别为:

在效用函数式(3)中,βts为小微企业的贴现因子,借鉴Kiyotaki等(1997)、Iacoviello(2005)的假定,企业的贴现偏好小于家庭的贴现偏好(βs<βh),因此小微企业会向银行借款,帮助开展生产获得收入,从而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在生产函数式(4)中,At为生产技术,Ft为金融科技应用水平,χs为企业技术创新受金融科技的影响程度,Kt为资本,ξNt是小微企业所使用的劳动,ξ为小微企业就业贡献率,α为资本的产出份额,其中资本符合传统资本累积情形,那么小微企业的预算约束和资本累积方程分别为:

约束式(5)的左边是小微企业的利息支出、资本支出和劳动支出,右边是所获得的贷款、税后的产出收入和资本存量。其中a为小微企业如约偿还贷款的比率,rl,t为贷款利率,rk,t为资本租金,rg,t为担保费率,τs,t为企业所得税率,δ为资本折旧率,It为企业的投资。

(三)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通过获得存款和发放贷款运转,目的是为了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实现利润最大化。其收入主要包括贷款的利息,少部分是政府为鼓励其开展小微信贷业务而给予的财政补贴,而其成本则主要是存款的利息和担保机构代偿之后的损失。其传统的利润函数如下:

在传统利润函数式(7)中,Gb,t为政府对其银行的小微贷款业务补贴,τb,t为银行所得税率。而商业银行利用金融科技,一方面能通过精准识别和智能风控降低小微企业的违约比例,另一方面也要承担相应的应用成本。这些成本与银行的营业收入直接相关,那么考虑了金融科技的利润函数如下:

在考虑金融科技后的利润函数式(8)中,χb为金融科技对贷款的影响程度,u为金融科技应用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同时银行贷款的发放要受存款的约束,存款中的一部分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基于以上考虑,小微企业所获信贷的约束式如式(9):

其中θ为存款准备金率,γ为小微企业贷款占总贷款的比率,Gb,t为政府对银行小微贷款业务的补贴。除了会受到从家庭吸收的存款的约束,银行在对小微企业进行信贷供给时,主要会考虑小微企业可抵押的资本,同时在担保机构的增信作用和政府的帮助下,也会提高银行的供给意愿。综上,信贷供给总量为:

其中,mt为抵质押率,c为担保机构的放大倍数。

(四)担保机构

担保机构在小微信贷市场上,主要是为小微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同时向小微企业收取一定的担保费用。对于担保机构而言,收入Rg主要为保费收入和从政府处获得的转移支付,而主要成本为代偿损失和税费支出。而当商业银行逐渐应用金融科技实现信贷供给时,担保机构所担保的对象从传统的信贷变为金融科技增量后的贷款,也实现了经营的创收。在此基础上构建如下利润模型:

在式(11)中,rg,t为担保机构的担保费率,χg为担保机构对金融科技的应用水平,b为风险分担比例,τg,t为担保机构所得税率,Gg,t为担保机构从政府部门获得的业务补贴支持。担保机构面临的约束是小微企业的担保费率的上限约束要求①此处担保机构主要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现行的担保体系是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主体,以保本微利为目标,致力于帮助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对小微企业的担保费率要求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6号).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4/content_5365711.htm.,约束式如下:

(五)政府部门

在小微信贷市场上,政府一般通过税收和支出保障市场公平有序。政府的收入包括:对家庭征收消费税和劳动所得税,对企业、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征收所得税。然后通过对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进行补贴,支持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同时政府正加大对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提升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目标是实现支出最大化,从而优化整个市场,但受财政收入约束,其目标函数和约束分别如式(13)和式(14):

在目标函数式(13)中,βgt为政府的贴现因子,Gf,t为政府金融科技投入,假定Gf,t服从一阶自回归AR(1)过程:

(六)市场出清及金融科技冲击

当小微企业信贷市场均衡时,满足市场出清,也即市场中的投产相等,如式(16):

此外,对于外生冲击生产技术,假定小微企业的生产技术At为随机变量,服从一阶自回归AR(1)过程:

四、参数赋值

以上文构建的模型为基础,对其中所含参数进行赋值。与家庭相关的参数有家庭主观贴现因子βh、劳动在家庭效用中的权重φ、劳动供给弹性的倒数η和存款利率rd;小微企业相关的参数有企业主观贴现因子βs、就业贡献率ξ、资本在总收入中的贡献α、资本折旧率δ、按约偿还比率a、贷款利率rl、企业生产受金融科技的影响程度χs;担保机构方面有风险分担比例b、放大倍数c、担保费率rg以及担保余额受金融科技的影响程度χg;银行相关参数有质押率m、小微企业贷款比例γ、存款准备金率θ以及银行贷款受金融科技影响程度χt;政府部门的相关参数有贴现因子βg、家庭消费税率τCh、劳动所得税率τNh、企业的产出税率τs、担保机构的所得税率τg以及银行的所得税率τb;在外生冲击方面包括技术冲击的持久性ρA和政府金融科技投入冲击的持久性ρG。具体参数值如表1所示。

表1 相关参数赋值表

续表

五、模拟结果分析及评价

根据以上模型和参数值,结合根据内生方程求解的一阶最优条件式,连同初始值进行赋值,通过Matlab2020和Dynare4.5.7进行模拟分析。在具体分析中,首先,引入生产技术作为外生冲击,检验金融科技应用对各部门的总量影响情况。其次,在此分析基础之上,对金融科技的影响做进一步的分析,以不同水平的政府金融科技投入为第二个冲击,旨在检验政府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的支出对小微信贷总量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一)金融科技应用情况对信贷市场要素总量的动态效应及渠道分析

为了考察模型的动态变化,给出了主要经济变量在金融科技应用与否的两种情形下,生产技术波动对各经济总量影响的脉冲响应图,以60期为时间跨度,展现各经济总量在各时期的变化情况。模拟发现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小微企业生产总量、信贷可获得性有着正向的影响;同时金融科技的参与,能够放大技术水平提升所产生的效益。小微企业可获得的信贷总量、总产出以及政府支出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具体的动态变化如图2所示。

从脉冲图2(a)中可以发现,没有金融科技参与时,技术冲击对小微信贷的可获得性的正向影响在第3期达到峰值8.49%,而当金融科技应用后小微企业可获得的信贷总量受到了较为明显的正向冲击,在第5期达到最高值,正向影响高达11.77%,且直到60期才渐渐趋于稳态,也即金融科技能够放大技术创新效益,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小微企业的生产也受益于生产技术提升和金融科技介入,得到了正向的促进,在金融科技应用和生产技术提升的双重作用下从短期内增长近8%再至长期内慢慢趋于稳定。与此同时,贷款利率受到了负向冲击,抵押总量和担保总量均受到了正向冲击,且存在差异性。为进一步分析小微企业信贷总量所获得的影响,下面主要从金融科技的三种作用机制出发,研究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的提高途径。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金融科技的应用通过降低利率提升小微信贷可获得性。金融科技能为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信贷业务赋能,降低交易成本,扩大了小微信贷业务的盈利空间,吸引更多的银行开展小微信贷。在相互竞争的作用下,贷款利率将会降低,小微企业能得到更多的贷款服务。但是,从图2(c)中发现,金融科技应用后技术对贷款利率的负向冲击最大时达到0.26%,相较于图2(d)中抵押渠道的2.66%和图2(e)中担保渠道的0.98%而言略小。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存款利率存在下降趋势但比较缓慢,而商业银行基于盈利性要求保持着一定的存贷差,所以贷款利率下降的空间较小。

图2 金融科技应用与否的情况下生产技术冲击的脉冲响应对比图①本文的脉冲响应图的纵轴均为相对于稳态值的偏离程度(%),横轴均为时间(共计60期,15年)。

第二,金融科技的应用通过便捷抵押提升小微信贷可获得性。一方面,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手段,能够实现对抵押资产的精准作价和全程化管理,实现对抵押资产的情况精准把控,能够降低小微企业的违约损失;另一方面,金融科技提升了小微企业可获得的信贷总量,有利于开展生产技术创新,实现小微企业总产出的提高,增加企业的可抵押财产,从而有助于企业通过资产抵押方式来进行借贷。此外,贷款利率的降低增加了小微企业资本的抵押价值,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微企业通过抵押方式进行借款(陈鑫和彭俞超,2017)[11]。

第三,金融科技的应用通过赋能担保提升了小微信贷可获得性。金融科技的应用,帮助担保机构数字化转型,批量化处理小微担保业务,有助于小微企业从担保渠道更方便地获得贷款。但是其增加幅度小于采用抵押方式的借贷业务,主要原因在于担保机构更多参与的是银企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以及可抵押资产少的业务(陆岷峰和王婷婷,2021)[29],在小微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小微企业趋于成熟时,担保机构在小微企业借款时发挥的作用则会减弱。此外,担保成本的存在,使得企业在自身存在可抵押资产时,优先选择抵押获取贷款。

(二)金融科技发展对信贷市场的动态效应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金融科技的应用能够借助降低利率、便捷抵押和赋能担保发挥帮扶作用,但是金融科技的发展及其对信贷市场的影响还不甚清晰。在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牵头,完善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础和环境。2018年国家开发银行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签署《全面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当时计划于5年内用1000亿元融资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新技术司.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帮扶举措之金融机构(一).2020-05-13.https://www.ndrc.gov.cn/xwdt/ztzl/szhzxhbxd/jcbf/202005/t20200513_1227944.html.,政府正在牵头以金融科技为中心的新基建,对其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基于金融科技介入的情况下,进一步就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对信贷的影响情况做相关分析,并将政府金融科技投入作为第二个外生冲击。根据模拟结果发现,这在短期内会对政府总支出有正向的影响,随后归于稳态,而对信贷可获得性、总产出都有着长期的正向影响。同时,政府对金融科技基础建设的投入越大,即政策支持力度越强,那么相应的提升效果则更加明显。具体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政府在金融科技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支持,从整体上来看,对各经济变量的影响与生产技术冲击的趋势一致,但是在不同的政策支持水平以及两个冲击的影响幅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首先,如果政府给予金融科技基建较大的投资支持,由图3(a)和图3(b)可知,对小微企业生产和信贷可获得性具有较大的提升作用,峰值分别为8.48%和5.27%,而且都在40期后趋于稳态。但同时也对政府支出具有更高的要求,由图3(f)可以看出,较高水平的支持对于政府支出的正向冲击在45期达到稳态,较低水平的政策支持则在第57期达到稳态,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其次,即使是政府给予了较大的政策支持,但是相较于金融科技应用时技术冲击而言,总的增益效果略逊。在信贷总量、生产总量以及三个影响渠道的作用方面,冲击作用强度小于金融科技应用时技术冲击的作用强度。

图3 不同程度的政府支持冲击的脉冲响应对比图

(三)金融科技相关冲击的核心发现和原因分析

第一,金融科技的应用,在短期内正向影响着小微企业可获得的信贷总量和生产总量。基于生产技术提升的冲击,金融科技的应用不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都会进一步放大技术提升所产生的效益。这主要是因为金融科技能够优化提升企业的生产技术,带来技术的深度发展。但由于结构的稳定性,所以在短期内对小微企业信贷总量、生产总量的正向影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上升,直至产生最大的边际正向冲击,而随着创新成果的模仿和推广、技术壁垒的克服、新技术边际效用的逐渐下降,这种正向影响的强度正在消退直至达到新的稳态。此外,银行金融科技的应用对政府支出在短期内有正向影响,在长期内存在负向影响。科技手段对金融服务的创新催化,带来了新的业务模式和产品。这虽然在短期内给政府的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刺激支出的增加,但是随着技术的逐渐推广、具体应用的落地,政府一方面形成了监管的经验曲线,另一方面利用科技手段构建数字政府、降低政府成本、提高办事效率,给政府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可能会在长期减少了政府的支出。

第二,政府增加对金融科技基础建设的投入,正向刺激了政府支出,但支出增加的幅度小于信贷总量和生产总量的增加幅度。所以政府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能够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有助于发挥政府的社会性功能。此外,虽然政府可以选择在初期时投入较少,但是由于社会发展和生产的需要,在后期则需要不断地投入以满足需求,相较而言,如果在初期大力支持,在后期对于政府资金需求,则会慢慢低于初期较低水平支持的后期需求情况。因为金融科技的投资发展在短期内会需要研发投入,因而会占用较多的资金,但是如果形成了主导设计,构建好了金融科技的基本雏形,在后面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的是迭代更新的支出,而该成本相对低于原始投资,对政府支出的影响会减弱。如果初期没有或较少给予相应的支持,虽然对于政府支出在短期内不会有较大的正向影响,但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需要更多的维护更新费用,对企业和社会的长期发展帮助相对较小。此外,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在小微信贷总量和企业生产总量提升方面,小于金融科技应用时生产技术提升的影响强度。主要原因在于发展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应用水平的高低,但不是其直接的决定因素。而想要进一步帮扶小微企业、支持小微企业生产运营,则需要政府在发展水平上想方法、其他各部门在应用水平上下功夫。

六、政策启示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五部门的DSGE模型,分析金融科技对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的动态效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金融科技的应用通过降低利率、便捷抵押和赋能担保,降低了贷款直接成本,放大了抵押资产并增加了担企合作,正向作用于小微企业可获得的信贷总量,可提升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2)金融科技的应用,对担保机构的担保业务并不是替代的作用,而是同向互补的作用,帮助担保机构的自身发展和业务开展,扩大增信范围,增加小微企业的担保借款的获得性。(3)政府在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能够优化金融科技发展环境,加快其发展,短期内虽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但能长期提高小微企业可获得的信贷总量和生产总量,而且越高水平的支持会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基于以上结论,为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本文从商业银行、担保机构、政府和小微企业四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快银行供给智能化,落实精准支小。借助金融科技,完善抵押渠道并积极接入信息管理平台,从而提高小微金融的业务发展。首先,加快金融科技在抵押资产价值评估、资金动向监测以及小微企业“精准画像”中的应用,实现数字信贷。其次,积极响应金融科技相关主管部门的号召,围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大、信息不对称等难点问题,协同发改委推进“信易贷”①关于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通知(发改财金〔2019〕1491号).2019-09-20.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1909/t20190920_1181925.html.建设,加快接入金融业科技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将公共数据与内部金融数据有机结合,完善获客信息网络,实现金融资源向长尾客户的精准“滴灌”。

第二,加速担保机构数字化,增强科技担保实力。首先,借力金融科技,担保机构要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实现担保业务创新。通过精准识别、业务定制和智能风控,针对小微企业信贷需求个性强的特点,努力实现“一企一策”“一行一控”。其次,构建新型银担合作平台,加快与银行的数据信息接入,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形成对小微企业的精准把握,从而实现担保业务批量化、流程化来缓解小微担保业务成本高昂的问题。再次,重塑小微金融担保模式,加快“智慧担保”落地,充分应用金融科技整合信息,提升担保业务灵敏性。

第三,增加政府金融科技投入,完善金融监管。首先,夯实金融科技建设基础,从技术攻关、标准规范、信用服务、用户保护等方面促进金融科技的健康有序发展。其次,强化金融科技监管,让金融监管专业化、统一化和穿透化,从而优化产业治理体系、防止金融乱象的产生。再次,牵头搭建金融科技合作平台,实现总对总对接,便捷对小微企业信息的集成化管理,同时完善政银担三方风险分担机制,从而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

第四,推动企业科技化,催化数据资产形成。首先,根据现有的金融科技平台,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实现业务数据化和经营规范化,提高信息透明度。其次,积极主动接入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购销管理系统,在来往信息流动中实现一体化,实现增信以减少银行对不确定性的担忧。再次,加快企业自身对金融科技的应用,推动金融科技与研发、生产、销售等价值链环节的融合,形成企业的数据资产,从而也会进一步增加可抵押资产,能够通过抵押渠道获得资金,形成正向循环。

猜你喜欢
获得性信贷小微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小微企业借款人
致皮肤软组织感染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生物特征分析
医院获得性与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差异
BRCA2回复突变与卵巢癌获得性铂类耐药的研究进展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