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苗 张莉媛
促进体育活动(health-enhancing physical activity)正成为全球性议题[1],世界各国相继出台各种公共政策,大力提升大众对体育的参与程度[2-3]。《2015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公告》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社区体育场地”是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首选体育场地类型,其占比高达70.7%[4]。然而,长期以来体育场地面积呈现从省市级、区级到社区级逐级递减的“倒三角”结构[5],基层社区体育场地建设明显不足。近年来随着城市存量更新工作的推进,社区体育场地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但对于有限的城市康体资源,不同社会群体在获取能力、获得成本和满意程度上往往存在现实差异[6]。社区体育公园作为一种主要满足居民日常使用,通过配置适宜规模的绿地和体育设施,实现生态服务、体育健身、社会文化等综合效益的社区户外康体空间,凭借其占地灵活、投资成本低的特征,成为珠海[7]、重庆[8]等城市优化社区康体环境、提升社区康体服务的重要抓手。然而,基于边角地营建的社区体育公园在用地条件、社区环境、人群使用等方面仍呈现出较强的异质性,本研究基于健康公平视角,以重庆中心城区社区体育公园为例,结合建成特征与社会经济属性,对社区体育公园的健康公平性及其空间要素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关优化建议,以期为存量康体空间更新的空间分配与空间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纵观近现代西方城市发展史和规划史,建设兼具绿地和运动功能的户外康体空间是促进城市健康福祉的重要举措[9-10]。18世纪末德国园林理论家希尔施菲尔德(C. C. L.Hirschfeld)在《园林艺术原理》(德语:Theorie der Gartenkunst)中首次提出“大众园林”(德语:volksgarten)的概念,并逐渐发展为增加了更多户外运动场所的“大众公园”[11]。在现代城市公园建设浪潮中,欧美各国高度重视公园的“公共”和“康体”特征,结合运动场等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城市公园[12-14],使绿地与体育运动相适应。随着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等大尺度集中绿地持续滋生出拥挤等城市问题,纽约州议会于1887年通过《小型公园法案》(Small Parks Act)[10],积极促进了社区尺度下不同阶层的休闲体育活动。之后,英国[15-16]、德国[2]、美国[17]等国家的政府及机构出台多部正式法案、建设标准和项目计划,进一步推进社区户外康体空间与社区体育发展。当下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疾病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急剧上升,英、美等国家在其城市发展政策中,不断倡导提高口袋公园等社区户外康体空间的密度和可达性,以此促进全体公民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18-19](表1)。
表1 西方发达国家康体空间发展脉络[2,9-19]Tab. 1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ecreation and sports space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2,9-19]
中国近现代的城市公园等户外康体空间建设较为缓慢,但少数大城市中的公园如广州中央公园,除了承载景观、娱乐、教育功能之外,也配置有网球场等体育场地[20]。新中国成立之后,公共户外康体空间的数量和质量虽然相较之前均有较大提升,但在“生产型”城市建设背景下,城市康体环境与设施仍然建设不足,“单位”体制下的城市空间格局也对康体资源的分配公平性有所影响。改革开放后,在住房市场化政策推动下,各类社区与社区户外康体空间得到迅速发展,但高密度、超强度的城市建成环境开发模式,使社区锻炼需求与土地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健身设施;要求系统梳理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等空间资源”[21]。各地正大力建设社区体育公园等社区户外康体空间,其空间分配的健康公平性问题日益凸显。
在建成环境学科中,“你在哪”(where you are)代表的环境公平性问题是社区户外康体空间资源配套与升级的重要议题[22-24]。社区户外康体空间的公平性研究主要分为地域均等、空间公平、社会公平3个部分[25]:1)地域均等研究关注较大地理尺度下康体空间资源的规模等量问题,以人均指标为核心对象[25];2)空间公平研究充分强调“空间可达性”的概念,基于计算模型的可达性指标被应用于康体空间的布局研究之中[26];3)社会公平研究主要探讨种族、社会经济地位、生命周期等社群特征[27-29]与康体空间规模、可达性等要素之间的社会分异现象。中国规划政策部门通过宏观调控能较好地调节与平衡公共户外康体空间在数量、位置方面的空间分配,但需注意康体设施在建成特征上广泛存在不均等性[30-32],同时相关研究表明康体空间的建成特征差异会对城市居民的体力活动[33]、身心健康[34-35]造成实际影响。本研究将影响社区户外康体空间健康公平性的关键空间要素分为空间可达、场地共享、配置标准3类。
1)空间可达。社区户外康体空间的可达性直接关乎居民日常体育锻炼的基本时空机会与健康水平[36],空间可达性除了与城市道路网络密切相关之外,在地形高差与空间规模等制约条件下,空间界面、出入口数量及特征也通过影响使用者的感知或实际可达性约束着空间可达能力。
2)场地共享。社区户外康体空间的场地共享度是促进居民健康绩效的重要环境要素之一,混合的用地功能与业态能增加个体的活动时间和运动量[37],多元的正式及非正式活动能激活社群交往行为及满足人们的各类服务需求,两者有助于提高生理-心理-社会的多重健康绩效。
3)配置标准。社区户外康体空间的配置标准要素关系到居民长期锻炼的积极性与满意度,相关研究通过跟踪与对照试验证明通过优化场地的空间配置与设计特征能提升使用者的体力活动水平[38]。此外,社区户外康体空间在“场地面积与形状”“安全维护”“美学设计”“设施与服务”“自然环境”等配置要素上容易存在社会分配差异[39-41],并会对其空间可达性[42]与场地活动多样性[43]造成关联影响。
为了有效缓解中心城区康体资源匮乏的难题,重庆相关部门于2018年颁布《利用主城建成区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实施方案》和《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导则》等文件,计划在2018—2020年共建设92个社区体育公园以提升城市社区户外康体空间品质(表2)。社区体育公园多利用城市闲置边角地改造而成,其中占地面积为1 hm2以下的社区体育公园占比约为57.6%,可分为综合型、亲水型、园林型3类[45](表3)。在设施配置方面,社区体育公园主要配套篮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场地,健身器械设施以及管理用房、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设施数量和种类因地而异。在运营维护方面,社区体育公园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资,运营成本由当地私营企业通过合同约定的部分经营范围及内容自行创收来承担。
表2 重庆中心城区社区体育公园分区建设情况[44-45]Tab. 2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sports parks in various districts within the central urban area of Chongqing[44-45]
表3 重庆中心城区社区体育公园空间分类[45]Tab. 3 Spatial classification of community sports parks in the central urban area of Chongqing[45]
本研究选择重庆中心城区建成并开放的58个社区体育公园为样本展开调查分析(图1)。样本所属社区类型较为丰富,覆盖了以中低房价为主的老旧小区与安置房社区,以及以中等房价、中高房价为主的普通商品房与高档商品房社区,基本涵盖全谱系的社会经济属性。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46]对空间可达、场地共享、配置标准3个一级指标及10个二级指标构建权重判断矩阵(表4),参照各指标的赋分标准评价社区体育公园建成质量,将数据标准化处理并赋值1~5分;其次,基于链家平台(cq.lianjia.com),以社区体育公园为几何中心,获取距其300 m范围内不同小区的二手房价格,以价格均值作为社区社会经济属性的评价数据;最后,将各社区体育公园建成质量指标与社区房价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以空间要素分析深化公平性讨论。
图1 重庆中心城区社区体育公园样本空间分布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mmunity sports park samples in the central urban area of Chongqing
表4 社区体育公园建成质量评价指标及其含义Tab. 4 Built-up quality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community sports parks and meaning thereof
社区体育公园建成质量评价指标与社区房价相关性分析(表5)结果显示,整合3类一级指标数值的综合建成质量指标与社区房价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配置标准指标与社区房价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空间可达指标和场地共享指标与社区房价无显著相关性。
表5 社区体育公园建成质量评价指标与社区房价相关性分析Tab. 5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built-up quality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community sports parks and community housing prices
将样本所在社区根据房价排序分为中高房价社区、中等房价社区以及中低房价社区,相对应绘制社区体育公园各建成质量评价指标分值的箱线图(图2),结果表明:1)在空间可达指标方面,中低与中等房价社区邻近的社区体育公园空间可达性差距不大,中高房价社区邻近的社区体育公园空间可达性相对更低;2)在场地共享指标方面,中等房价社区邻近的社区体育公园共享度更高,其次是中高房价社区,中低房价社区最低;3)在配置标准指标方面,社区体育公园的配置标准与社区房价呈现出逐级递减的趋势,中低房价社区邻近的社区体育公园相对处于劣势。
图2 不同房价社区中社区体育公园建成质量评价指标分值箱线图Boxplot of scores of built-up quality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community sports parks in communities with different housing prices
相较于社区社会经济特征,城市环境形态与场地空间设计对社区户外康体空间可达性的影响更为直接。以老旧小区为代表的中低房价社区较多位于城市开发成熟地段且以小尺度、开放式的空间肌理为主,其邻近的社区体育公园具有较高的道路网络密度与连通性;而中高房价社区通常为大尺度、封闭式的门禁社区,城市交通微循环较差,导致邻近的社区体育公园整体外部可达性较低。开放界面与出入口数量主要受到地形限制:平地社区体育公园的界面多为街道、广场、建筑、绿植,空间基本全开放;而山地社区体育公园的界面多为边坡、台地及崖壁,与城市道路直接相连的出入口数量较少且通常分布在不同高程,从而对场地实际可达性造成影响。虽然社区体育公园的空间可达差异与社区房价无显著相关性,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高房价社区邻近的社区体育公园存在空间内向化的潜在风险,如桐梓山社区体育公园受到山地地形与大型门禁社区的双重制约(图3),场地使用趋于孤岛化,容易间接加大其空间可达性的社会分异。
图3 桐梓山社区体育公园的道路网络与场地界面分析Analysis of the road network and site interface of Tongzishan community sports park
鉴于社区体育公园主要利用城市边角地建设,周边用地功能混合度整体呈随机分布,在促进不同社会群体活动的场地共享度方面作用不一。中等房价社区虽然社会经济水平尚好,但在高强度、高容积率的住房开发模式下,社区内部的私有康体资源往往呈拥挤状态,因此居民大多对公共户外康体空间具有更强的使用意愿与更高的使用频率,使得此类社区邻近的社区体育公园展现出较高的场地共享活力。中高房价社区在优质社区户外康体空间分配上更具优势,质量越好的社区体育公园也更易吸引人群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反观中低房价社区,虽然其整体户外康体资源较为稀缺,但社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社区居民在社区体育公园参与活动的全龄共享活力不足。
此外,社区体育公园的场地设计与活动管理也明显影响着场地共享度。以兴乐社区体育公园为代表的小型台地场地缺乏儿童游乐空间与无障碍坡道,人群活动多样性与吸引力较低。而心湖北等社区体育公园通过设置无障碍坡道、亲子共享空间等包容性的场地设计,充分保障全龄需求、亲子需求与残疾人士需求,同时允许商户、小摊贩与社会团体在场地内开展正规小型商业活动、非正规商业活动与休闲活动,社会群体活动的场地共享度得以扩展,小型康体空间的综合健康服务潜力得到显著提升(图4、5)。
图4 心湖北和兴乐社区体育公园场地活动分布Distribution of activities in Xinhubei and Xingle community sports parks
图5 心湖北社区体育公园人群活动People activities in Xinhubei community sports park
不同于空间可达指标和场地共享指标与场地周边环境密切相关,配置标准指标主要反映场地内部特征。由于58个社区体育公园用地面积差异明显,场地规模差距最大超过30余倍,场地内部设施数量与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定的不均衡现象,如邻近中低房价社区的松江东、西社区体育公园与邻近中高房价社区的弹子石社区体育公园,前者仅布局乒乓球台、健身步道与少量健身器械,而后者配置了类型及数量丰富的篮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儿童乐园等体育休闲设施及便民服务设施(图6)。除了考虑正常使用状态下的设施配置外,自然与人为的“侵占”也影响着场地设施使用的公平性。前者如松江东社区体育公园曾被夏季洪峰淹没(图7),导致了该康体资源的周期性失效与受损;后者如中低房价社区邻近的蓝沁苑社区体育公园产生了“边缘菜地”景观(图8),突显了部分低收入人群的自我现实需求与维护康体空间的公共意识相冲突。大多数社区体育公园绿化覆盖率较高,但一些社区体育公园为了维护管理之便,采用实体围墙等内向管理措施,大大降低场地的绿色渗透性与延伸性,场地绿化环境的植物多样性、疗愈功能也还有待增强。
图6 弹子石社区体育公园体育设施Sports facilities in Danzishi community sports park
图7 被淹没的松江东社区体育公园Flooded Songjiangdong community sports park
图8 蓝沁苑社区体育公园“边缘菜地”景观Landscape of “vegetable plot on the edge” in Lanqinyuan community sports park
在未来存量城市更新进程中,利用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公园等康体空间是提高康体资源供应能力、践行健康城市理念的重要举措,对其营建优化工作提出以下6点建议。
提高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密度以全面提升服务范围,使不同社会群体都能充分在户外体育空间中参与体力活动。同时重视社区体育公园的质量分配公平性,由于中低房价社区的户外康体空间普遍不足且高度依赖公共投资,高品质的场地与设施资源可适度向中低收入社区倾斜。
加强社区体育公园的前期选址甄别,避免选用易因灾害风险造成健康风险的场地。除了建成环境之外,还可结合空气、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健康活动、健康宣传等社会环境对社区体育公园进行健康影响评价,并将其纳入健康社区、健康城区的评选工作中,为保障和完善社区体育公园健康服务提供支撑。
借鉴ParkScore数据库[47],以交互平台可视化呈现社区体育公园的地理覆盖范围以便发现空间服务盲区,叠加社区人口密度、居民收入及年龄等社会数据洞察重点调节区域,并完善路网、地形、交通设施等信息模拟不同社区体育公园建设方式产生的服务差异。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借助地形环境灵活布置体育空间与设施,利用绿化植物与互动设施优化场地出入口及导引标识的可识别性;另一方面可提供加载有路线指引、设施情况、实景预览与活动预约等服务的在线地图,综合提升社区体育公园的空间可达性与服务能力。
大多数社区体育公园场地规模受限且分布零散,可鼓励开放各类私有、封闭的存量康体空间,以城市慢行系统有机串联各类康体空间斑块,使社区体育公园积极融入开放的全域户外康体空间体系中,衔接社区与城市不同层级的体育活动。
可在高差较为复杂的场地增加无障碍升降机、外挂电梯、局部无障碍缓坡等便民设计,降低地形对老年人、残疾人可达性的制约。充分考虑多元人群的亲子互动、社会交往与疗愈服务需求,灵活安排运动、休闲与景观设施,提高时空活动的弹性与多样性。
本研究在空间要素的视角下对社区体育公园的健康公平性展开了调查,发现58个社区体育公园样本在综合建成质量与配置标准指标方面呈现出与社区房价即居民收入水平相联系的异化趋势,位于中低房价社区的社区体育公园配置标准指标相对偏低。尽管空间可达与场地共享指标没有表征出显著的空间分异,但需注意街道网络、社区环境等空间要素对场地康体服务能力与健康公平性的适应与制约。将空间控制性要素引入社区体育公园的健康公平性评价,是对拓展空间公平性理论与实证方法的有益尝试,为人本导向下优化社区户外康体空间分配、完善存量康体空间更新等相关领域提供一定借鉴。
致谢(Acknowledgments):
感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陈芯洁、赵茜、杨雪梅、蔡雨昕、刘婷对现场调研及数据搜集工作提供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