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下高职工科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状况调查及策略研究

2022-06-23 18:26葛斐王建萍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课程思政

葛斐 王建萍

摘 要:基于问题导向,通过了解高职工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状况,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高职工科学生对课程思政认可度较低,对课程思政的成效感触较浅。本文对此提出两个解决策略:丰富教育内容、提高高职工科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可度,改进教学方式、增强高职工科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体验成效。

关键词:问题导向;高职工科学生的学习动机;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5.092

国家文件明确要求“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观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引导工科塑造正确的三观”。有的学者提议构建思政课程“三位一体”,即专业课、综合素养课和思政课一体化。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课程思政需结合办学特色,改革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和模式,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还有的学者发现课程思政具有立体多元的结构、科学创新的思维,存在多重难点,建议建立国家、学校、学院三级联动保障机制、完善思政教育体系及开展特色的课程思政等。大部分学者都关注课程思政的优点和作用,较少人关注问题导向下的课程思政。问题导向下的课程思政,注重突破思政教育瓶颈,重点破解课程思政教学中面临的各种困境,也会着力解决思政课孤军奋战的困境,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客观需要。因此,调研小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面向高职工科学生随机发放问卷355份,回收355份,剔除无效问卷84份,获得有效问卷为271份,有效率为76.34%,采用SPSS统计分析高职工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认同的状况,概括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策略。

1 高职工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和被调查者面谈中,发现大多数工科学生在进入学校上课后才开始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且表现出不一样的学习动机:

1.1 能力需求动机

根据和被调查者面谈,得知大多数高职工科学生主动选择了本专业,在专业上的学习动力多数是受到自身能力需求的驱动,如喜欢动手不喜欢理论、顺利完成作业任务、被教师表扬、考取优秀的学习成绩、获得奖学金、顺利毕业等。对高职工科学生来说,这些需求的满足意味着自己能力可能获得外界的认可,继而可以形成一系列“我能胜任工科”的效能感。但是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如上课过程中都是理论为主、课程难度与任课教师的授课风格不适应、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自身学习能力基础差异、学习成绩与预期有巨大差距,就会导致工科学生们学习动力衰减,学习情绪低迷,甚至自暴自弃(上课玩游戏、迟到、早退、逃课、旷课等)。

1.2 自主需求动机

自主需求是指个体体验到自我决定,在从事某项活动时完全出于自愿选择与个人意志的心理需求。每年学校都为学生们提供可以自由选择的专业、提倡大学生入伍等,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是否转专业、出国交换、参加征兵入伍等。和被调查者面谈中,有意愿转专业的人较多,期待通过转专业的方式能脱离枯燥无味的工科学习生活;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专升本,大约20%的学生选择专插本,以此来提升个人学历。还有的同学不厌其烦地坚持准备材料和申请当兵入伍。这些情形的学生在课堂表现不会特别差,因为意识到成绩要足够好才能获得后续发展的选择权,所以,他们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期待和希望也会比较高。自主需求得到满足的工科生,体验到是自主决定学习与未来发展的快乐、自控感和幸福感。但是,自主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工科生,同样会面临不清楚个人发展目标、迷茫、学习动力下降的困境。

综合调查得知,阻碍高职工科生能力和自主需求得到满足的教育环境因素包括:专业认知教育环节滞后;教育目标单一;价值观引导过于单一;缺乏学业规划。在此前提下,继续了解高职工科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状况,寻求教育环境的改善,助力高职工科生需求的满足。

2 问题导向下高职工科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状况

2.1 高职工科学生对课程思政认可度较低

立足于内容和教学方式合适的前提下,调查小组成员咨询被调查者是否同意在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中学习思政知识时,有 7.01%的工科生表示不同意在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中学习思政知识,有21.77%的工科生保留中立态度,有71.22%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同意在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中学习思政知识。总体上说明在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模式并未得到所有高职工科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支持。

问题导向意味着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缘由是问题。关键问题的缺乏,导致任课教师们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加上高职工科学生自控能力薄弱和自身难以抵挡外界事物(如手机、平板等)的诱惑等因素,最终影响学生对学习浅尝辄止,进而无心领会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对其认可度持续偏低。

2.2 高职工科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成效感触较浅

在了解被调查者是否同意观点:在专业课教学中推行正能量人物和积极人生观等思政教育,以提高个人学习兴趣。超过63%的工科学生同意在专业课教學中推行正能量人物和积极人生观等思政教育,以提高个人学习兴趣。但超过15%的工科学生态度一般,更有811%的被调查者不同意该观点。调研小组成员询问高职工科学生相关缘由,将近26.19%的高职工科学生认为学习兴趣需要依靠个人觉悟和意识激发,然而在专业课教学中,任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无法激发他们的觉悟和意识。部分高职工科学生明确表示:以专业课为例,任课教师在授课中除了强调理论或公式运用、动作实操之外,还能穿插一些人生道理和社会实践经验来分享。此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能达到吸引工科积极投入课堂学习的效果。可事实上专业课教师通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讲解专业课程知识,加上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抽出时间持续在专业课程里融入核心价值观、励志、正能量等思政内容。因此,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如何,不仅受制于教学内容设计,还取决于任课教师的作用发挥。

在咨询高职工科学生有关课程思政模式能否达到培育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简称“三观”),爱国主义及公民意识的目标时,将近有75%的被调查者认为课程思政模式可以达到培育人正确的“三观”、爱国主义及公民意识的目标,但有15%的工科认为课程思政模式达标一般,还有9.97%的选择“不同意”,反映了大约25%的工科不认同课程思政模式能达到培育个人正确的“三观”、爱国主义及公民意识的目标。由此可见,缺乏问题导向的工科学生,无心学习,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和规划,从而影响了个人学习态度,削弱了自身学习兴趣,从而降低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

在衡量任课教师在课程中能否引入思政知识且讲述清楚时,有23.99%的被调查者不确定任课教师能否恰当引入思政知识且讲述清楚,有3.69%的工科学生表示任课教师引入思政知识但不能讲述清楚,有72.32%的工科学生认为任课教师能在课程中引入思政知识且讲授清楚。总体上有将近28%的被调查者否认任课教师能在课程中引入思政知识且讲述清楚。

问题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注重灵活性,考验的是任课教师熟练运用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教学重难点布局等能力,还有表达清晰有条理的能力。多种能力的综合导致部分工科学生不确定任课教师是否具备该项综合能力,以及不确定任课教师在课程中引入思政知识且能讲述清楚,从而对课程思政的效果表示质疑。

3 问题导向下提高高职工科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接纳策略

3.1 丰富教育内容,提高高职工科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可度

在了解高职工科学生对课程思政知识领域的渴求时,将近90.41%的被调查者选择“人生观”, 88.93%的选择“价值观”,85.98%的选择“国家意识”,83.39%的选择“文化自信”,76.38%的选择“公民意识”,76.01%的选择“政治认同”,73.43%的选择“传统文化”,有222%的选择“其它”,如历史事件、大国工匠、劳动楷模等。总体上意味着超过80%的被调查者期待课程思政知识涵盖文化自信、国家意识、价值观、人生观等内容,大约73%-77%的高职工科生期待有关传统文化、政治认同、公民意识等内容,个别工科生倾向于历史事件、大国工匠和劳动楷模等。因此反映出课程思政需要在观念突破、载体拓展、内容丰富等方面迅速提升。

在课程思政中,问题是指引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基本动力,是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维度和基本原则。课程思政所关注和解答的问题必须随着时代条件和时代主题的变化而变化,是与时俱进的,也是具有发展性和开放性。在问题导向下,丰富教育内容,紧扣当前国家发展的热点话题、公民权利、价值方向、意识问题、文化传承及政治主题,引导工科关注和思考国家重大问题,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增进对国情世情的理性认识,培养高职工科学生的爱国爱社会爱家的情怀。注重推进相关教学内容设计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可尝试通过观测工科学生的课堂表现、现场展示、同行评价、工科评教、督导点评等多种手段,建立动态化常规化的教学评教模式,综合多种力量优化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设计。着力推行优秀和典型教学案例的激励政策体系建设。构建可持续发现、培养和跟踪机制,吸纳优秀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十大明星教师、思政教育相关学科专家等投入到不同课程践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工作,建立相对成熟、题材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对优秀的教学案例予以表彰且进行大力宣传,逐渐实现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工作制度化、体系化。

3.2 改进教学方式,增强高职工科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体验成效

在了解高职工科学生期待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式中,如图1所示,很多被调查者选择实践教学,人数比例为6974%;选择普通课堂讲授方式的人数比例为5904%;选择案例探究方式的人数比例为583%;选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的人数比例为524%;4391%的高职工科生倾向于社会人士开展专业成果讲座的教学方式,最后071%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其它比较好的教学方式,比如观看电影、观看微视频和历史纪录片等。

总体上说明了超过50%的被调查者期待在课程思政中的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式依次有实践教学、课堂讲授、案例探究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反映了大部分高职工科学生都希望任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能采用和改进多样的教学方式,以促进自身对课程思政的体验成效。

在课程思政中,现代高职工科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好奇心、朴实等特点,他们既是教学过程的接受主体,也是内化教育教学内容、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因此,课程思政需要注意:一是需要改进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和信任工科学生,加强学生学情研究,贴近生活实际,全面了解工科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积极唤醒他们内心的觉悟,真正突出高职工科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以增强高职工科对课程思政的体验成效。二是提高任课教师关于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任课教师自身所拥有的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课堂组织、沟通与交流、实践研究等能力。如专业课教师往往结合个人心得和方法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但关于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进行有机融合的问题考虑不多、涉入不够深刻。另外,任课教师在课堂上不是进行直接的道德灌输和说教,而是从教学目标出发,深入挖掘各专业知识中的思政教育资源,科学引领工科在道德品质、价值观、理想与信仰等方面的塑造。因此,任课教师需要加强个人对思政教育的系统化学习,深入理解思政教育的精髓,将自身擅长的专业领域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从中找到最佳契合点,且与专业知识形成交叉互联,科学处理好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关系,实现渗透式教学的效果,进一步增强工科学生的体验感和提高工科的领悟。

4 结语

问题导向下的课程思政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从学生出发,高度关注学生主体,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回归现实,贴近实际,丰富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可,进一步激发课堂课程思政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体验成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敏感、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在满足工科学生成才成长的需要和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助推高职教育教学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和进步。

其次,不能忽视任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的主管教学领域部门应携手马克思主义学院,遵循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积极构建和完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大力宣讲课程思政建设内涵,拟定和确立科学实施方案,创新课程思政教学与项目同行策略,建设合理评价机制,实施有效激励制度,重视发挥教师的榜樣和教书育人的作用,既能推动各类课程教师抓好形成齐抓共管、协同合作的育人合力,又能促进校内各部门形成通力合作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EB/OL ].(20200605) [20211124 ].https://www.tech.net.cn/news/show-91430.html.

[2 ]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 [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98104.

[3 ]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 [J ].课程教学,2017,(12):1618.

[4 ]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 [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5058.

[5 ]杨金铎.中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D ].吉林:吉林大学,2021.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自能学习初探
计量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