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关店的某便利店品牌,你甩错了锅

2022-06-23 02:59李维华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关店便利店线下

李维华

近期,国内某知名便利店被传言大批量关店裁员。尽管此品牌商家毫不犹豫地把最关键的因素归结为疫情影响,但我认为疫情只是此便利店经营不下去的众多原因之一,并不是关键因素。

便利店经营看似简单,实际上这一行业成本控制的难度要远高于其他零售业态。如果企业内部成本管控失效、供应链管理不完善,加之产品品牌购买频率低、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的脚步,便利店想要赢利是非常困难的。

对于这家便利店,其大批量关店和未来注定会破产的真正原因,我认为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直营还是加盟,这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这个话题对于便利店而言似乎特别重要。因为整体的毛利润和净利润低、客流量和日销不大等客观原因,便利店是否赢利的一个关键性行业共识就是规模。而显然,在快速有效地实现规模扩张这个事情上,固执地选择直营而非加盟模式是不明智的做法之一。

至少那些所谓的互联网思维者应该看到,当今世界的日系“三大便利店巨头”——7-ELEVEn、全家和罗森,采取的都是以加盟为主的路线,甚至是加盟比例超過95%。国内的便利店巨头美宜佳、36524便利店(河北365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一家基于互联网的高科技零售企业,以经营“36524便利店”为核心业态的连锁经营公司),都是毫无例外地选择了以加盟为主的扩张路线。

对于数量最多、处于竞争底层的个体便利店来说,如果自身不能实现业务转型,寻求加盟的确是不错的选择。

这家便利店企业误以为巨资研发的智能系统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并以之为壁垒或护城河,其实是大错特错。

首先,他们开发的这些软件系统对于其他便利店巨头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不可及的事情,至少我坚信阿里、腾讯、百度等大厂如果想开发同等或更好的软件系统,绝对不是难事。其次,再好的软件系统,没有踏实的线下执行也没用,比如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上新、研发、供应链的建立等,这些需要脚踏实地执行的操作,绝非一个或几个系统就能快速解决。再次,线下店铺可以投入巨资快速复制甚至超越所谓的软件系统,但经营者要想学会并熟练掌握和运用线下店的选址、陈列、导购、空间设计、顾客动线规划、人力管理、营销促销、特许经营学等,却非一日之功。

还有那些企业引以为傲的所谓算法原理,大多数都和抖音、小红书的算法机制相似,是基于过去的数据去推算未来,甚至根据用户无意的点击去判断他们的喜好和消费习惯,而绝少开创性地引领、预测未来的消费趋势。如此算法在当今内外环境、文化、消费群体、消费行为等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其准确率又有多大呢?

事实上,在吃穿住行玩的很多行业中都有大量类似现象,那些一开始起家于互联网或号称起家于互联网思维的品牌,很多最后都开始大肆铺设线下店,但又大多在线下实体店上栽了跟头。相反,那些原本专注线下的实体店也早已醒悟,并在线上线下的融合度上迅速跟进,反超那些自诩为互联网思维的品牌。

历史的成功多数属于融合者,而非固执地坚持某单一思维和模式者。

在依靠低价补贴吸引流量、巨资烧钱做知名度、重营销而轻产品等理论支持之下,一些新兴的品牌和企业可能会获得短暂的成功。但如果只是一味地依赖野蛮推广或只是依赖资本的输血,而没有打造自身强大的造血系统,无论这些企业短期或稍长期内多么成功,最后都一定会失败,绝无例外。

资本的耐心有限,资本本身也可能无血,因为产品品质差而无法赢得复购、运营管理决策失误、对手的反击和战争、疫情等不可抗力,都可能成为最后一根稻草,压死那些虚假繁荣的企业。

事实上,对于有些企业,尤其是一些所谓的互联网企业、新消费品牌、跨界者、高仿山寨者等,好大喜功、盲目冒进、不切实际的目标、激进的扩张计划,一直都是他们的做事风格和最重要的标签之一。比如有的互联网企业甚至喊出“三年万店、十年百万店”的虚假夸张口号,而后来无一例外地被事实证明是自我打脸。这个世界的正确规律往往是你有多大的金刚钻,才能揽多大的瓷器活,否则,超出自己能力界限的盲目冒进的后果通常都是苦果。

需要强调的是,那些破产或失败的企业不要动不动就把失败原因归结于疫情。疫情确实是不可抗拒的外力因素,但绝不应该为所有失败的品牌和企业背锅。

猜你喜欢
关店便利店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操教学的应用研究
线下疫情亏损,线上虚假繁荣,中国手机行业已“寒气逼人”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各地便利店有多绝?全国网友吵翻天了
便利店指数
中国实体店关门名单
中国实体店关门名单
一种默契
公司寒冬
步步高年内将开10000家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