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全
所有面向未来的趋势都意味着价值或机会吗?或者说,任何一种新兴的技术在未来都会有长足的发展和应用吗?如果有,这个未来要多久才能到来?5年,10年,还是超过了我们的生命长度?
我们一般认为,工业革命为当时的人类社会带来的是巨变而不是渐变;会认为火车发明后,马和毛驴应该下岗了,因为车辙只能通向罗马,而铁轨则延展到未来。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趋势真的那么容易把握吗?被预测的趋势就真的有一个广阔的未来吗?
人类进入铁路时代后,在75—200年的时间里,是马车运输的黄金时代!它没有立刻消亡,一直到19世纪,虽然铁路导致货物运输总量急剧上升,但铁轨不能铺到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犄角旮旯,而马车能够做到。
火车、铁轨、车站建造了一个个物流中心,这解决了远距离之间的运输问题,但短途运输并没能解决,物流中心的货物需要被分散出去,而这一点,铁路显然做不到。
从技术的趋势来看,铁路带动发动机引擎的发展,并最终终结了马车,这是历史事实。在这个趋势之下,顺势而为显然是正道。对此,美国历史学家彭慕兰做了一个假设,如果你是一个英格兰的小伙子,1830年时恰好20岁。当时铁路刚刚发明,你敏锐地把握了历史趋势,看到了发动机与机械运输的光明未来,甚至推理出未来188年后的2018年,那可以让你堵两个小时的下班晚高峰。于是,你根据未来,调整了当时的经营策略,卖掉马车,从此改行。因为你认为在运输业,马车是没有未来的,你已经远远地看到了那个行业的天花板。而你之所以如此睿智,就在于你把握住了趋势,把握住了那个明晃晃的趋势。可是,做出那个决定后,历史慢吞吞地告诉你,这个趋势要100年后才成为现实,馬车运输反而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并持续你的一生。因为直到卡车被发明出来,才终于强有力地解决了铁路物流的分发问题,自此,运输体系才实现了区域覆盖,马车运输便真的消退了。
为什么这个英格兰小伙把握了趋势,最后却丧失了一个巨大的利好机会?既然识时务者为俊杰,可为什么他却很潦倒?因为他忽略了一个问题:把握趋势未必能把握未来。此外,不是所有趋势的未来都能在短时间内到来。因此,对技术趋势的把握,需要考虑这一趋势在可预期的时间内的运用情况。
就当前来说,随着技术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各种技术的发展让人眼花缭乱。到底哪一种代表着未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自动驾驶?新能源?这些问题让人越来越焦虑,很多人无法看清未来的机会到底是哪一个,于是出现了很多跟风投资,并导致资源浪费。投资者该如何投资,产品经理该如何调整未来的产品研发方向?对此,你甚至无法像那个英格兰小伙一样迅速地把握住时代脉搏。
在这个并不缺乏技术创新的时代,焦虑的不是某一种技术能否出现,而是在众多技术中,把握住哪一个才不至于踩空。技术更新越快,越需要根据趋势来调整当下的行为,因此这不单是一个畅想未来的时代,更需要根据未来而活在当下。所以,当我们发现趋势后,更需要有一种判断趋势的能力,即某种趋势会如何落地,会有着怎样可能的运用。
在《暗趋势》一书中,我们从几十个领域甄选了11类技术,这些被选出的技术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要么更具基础性,要么更具广泛的应用可能性。它们涉及量子计算、云计算、物联网、5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自动驾驶、大航天时代、混合现实、石墨烯等新材料、生物医疗。
科技创新一直被视为点石成金的魔法,它似乎能改变一切,而且是炫酷与时尚的代名词,正因为如此,任何人只要掌握科技趋势,踏准风口,就如同拿了阿拉丁的神灯,必然能够取得事业成功。
然而这都是错的,因为科技除非能够实现产业化、应用于产品之中,否则本身毫无价值。正因为如此,我们提倡不仅要研究科技趋势本身,也必须研究科技产业化的规律和方向。掌握科技趋势是实现产业化的前提,但只有实现产业化,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科技趋势。
从云计算到物联网,从人工智能到生物科技,我们在讲述的绝不仅仅是科技本身,相反,我们想告诉你的是这些科学技术是如何正在被人类利用,以及它们未来的产业化方向。
本文整理自《暗趋势:藏在科技浪潮中的商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