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美术课程嵌套式模块设计与实践

2022-06-21 01:04
园林 2022年6期
关键词:嵌套美术课专业课

高 钰 王 前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 200112)

园林美术课程嵌套式模块设计旨在设计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使非艺术类学生在两年的教学中,快速提升审美和绘画技巧,并将所受训练在园林专业其他课程中发挥作用。结合人类认知规律,运用行为学的研究成果,根据人类学习和知识获得的规律,深入研究教育对人的改变与大脑可塑性的相互关系,大胆改革美术课,尊重个体差异与教学适应性。通过科学解读大脑发育可塑性对教育发展与创新的启发性作用,采用嵌套模块的方法,将美术课与园林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相结合,融合美学方法于植物学、园林制图、园林设计等课程。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美术课为试点,运用美学思维与美术等技术手段,处理学生的学习经验、动机和能力倾向差异,挖掘每个人的潜力,最终达到提升审美能力、创作能力的目的。

园林美术课;认知规律;感知体验;模块嵌套理论

非艺术类招生的工程、农、林院校园林美术课面临着与专业课严重脱节的现状,学生没有美术基础、没有自信,所受训练不能很好地在园林设计中发挥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有必要深刻地了解人脑的认知发展规律,根据人类自身的发展机制对教学方法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设计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使非艺术类学生在两年的教学中,快速提升审美和绘画技巧,并将所受训练在园林专业其他课程中发挥作用。

1 人脑认知规律与园林美术教育

1.1 人脑认知规律

知识认知和技能掌握是个人特殊的认知过程。脑机制研究加深了人类自身的认知,能够更好地解读学生发育规律和大脑的可塑性,为园林美术教育提供启发。根据伊娃·克拉波尔等[1]、杰斯·J·李等[2]开展教育成就的遗传性研究,安德森和迈克尔·柯尼希斯等[3]探讨前额叶皮层受损对道德判断影响的研究,学生在学习中,自身的脑结构也在发生着改变,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通过信号传递形成新的回路,从而不断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学习规律,并形成价值观与道德体系。因此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学习者对教育变革的适应性问题[4]。

1.2 园林美术教育

在园林美术教学中,“因材施教”是解决个体差异性的有效方法。但操作层面的阻碍成为教育实践面临的最大难题。每个学生爱好和兴趣点不同、美术基础不同、个性不同……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实验教学案例中(以下简称案例教学),教师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画出任何主题的钢笔画,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图1)。

图1 不同学生绘画的兴趣点不同Fig. 1 Different interests in painting

美术教育既要求学生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展,又要求老师用统一标准衡量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果。为达到这一目标,可以利用人脑认知规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1)适应性教学内容开发;(2)学生学习经验、动机、能力倾向差异的觉察;(3)变固态教学为动态生成过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挖掘每个人的潜力;(4)使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心理体验,使个体获得完善的人格。

2 感知体验与嵌套模块

2.1 感知体验

美术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用图像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这种记忆源于人们生活的感知和体验,并影响行为与价值观。因此要达到上文提出的4点教学突破,需了解人类感知体验的规律[5]。

人类感受事物的美有特定的过程:生理上的感受器使人“直觉”地认识到事物的存在,之后人的“知觉”将感性形象从客观的物质存在转化为内心的印象或意象,变成内心的形象,即“表象”。知觉因此从客观转向主观,物质世界转化成人化的世界。在这个人化的世界中,画面变成了充满哲理、人情味,与人的感情相呼应的现实世界[6]。

按照伯格森的知觉理论,脑部、神经系统与感官的功能以排除性为主,并非产生性。个体在每个时刻都能够记得所有与此个体相关的事情,也能够知觉正在宇宙各处发生的每件事情。脑部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是避免人类被大量而无用的知识所压倒与迷惑,而其方法是排斥人类在任何时刻会知觉到或记住的大部分事物,只留下可能有实际用途的很小、很特别的部分。佛洛依德的理论则从另一个角度认同了知觉的排他性。他认为意识(consciousness)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行为,是由感官将其来源的材料,经过一番加工而成的产品。这种经过大脑前意识审查和改装(disguise)后的意识并不能代表真实的世界[7]。

2.2 完型心理学与因材施教

格式塔心理学通过研究知觉的构建,从而进一步挖掘人内心美感的构建过程。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完形”指的是知觉对于客观外物的“形”所起的“组织”和“构建”作用。以视知觉为例,它不是一点或者部分地把握客观事物,而是将其当成一个整体,从完形上来把握客观事物[8];是在知觉的瞬间,就把握了事物完整的形象。因此,教育者可以用感知—直觉—知觉—表象—排他—完型来构建美术课教学内容,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因此,实现教学突破的主要做法如下:(1)采用嵌套模块开发具有适应性教学的内容;(2)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感知(直觉),利用园林专业其他课程(知觉)引导和察觉学生学习动机和能力倾向差异;(3)利用排他性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学习内容;(4)学习成果及评价因人而异,学生借助于不同的“形”完成作业,教师利用“组织”和“构建”原理进行成绩评估,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成功心理体验。

2.3 嵌套模块

模块式教学根据目标的不同,有着不同的体系。其中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即能力本位模块教育,能够很好地契合园林美术的课程改革。CBE体系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打破原有学科课程体系,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基础通用能力的提高。园林专业美术课不同于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要符合专业的要求,不可一味追求绘画性。要做到课堂练习的内容与实际园林专业需要相结合,学有所用[9]。

嵌套式模块教学的原始目的是将非艺术类招生学科的美术课和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行嵌套,既可以实现美术为专业技能服务的宗旨,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增加美术学习的自信心。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中论证,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感觉形式,积极的选择是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这里讲的视觉特指人的视觉,社会性使视觉的选择性因人而异。选择是有意向的,决定于人的生活经历与爱憎的感情[10]。因此美术课不应该与生活及其他专业课隔离开来,一定要作为一个整体的“完型”进行综合训练。通过教师引导,园林专业的所有知识构成一种完整的知觉,这种视觉的感受亦与世界观紧密联系在一起。

2.4 美术教育与嵌套模块

美术课教学是整个专业团队合作教学项目中的一部分,服务于其他专业的教学。嵌套模型实质上是一种微观课程形态,自成一个独立的知能体系,用美术创作的形式来表达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内容,打破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建立一套能力和素质专题,以项目的形式来完成。

美术课需要运用教师讲授和学生习作练习的教学手段,通过素描、色彩、构成等内容的基本训练,熟练地运用各类表现技法,使学生初步具备设计过程中快速表现的能力,为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造型表现基础。嵌套理论“宽基础、活模块”,遵循与专业课程一致性原则,不过于强调纯粹美术训练,让美术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知识与美术技能同时提高,知行不分离,使美术教育成为学生自身素质的一部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挖掘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例如以学生甲对植物和英文的喜爱为契机,引导他运用美术知识,利用造型、色彩、版式设计、字体设计等方式,将美术与植物学知识相结合,给予学生更多美感体验与成就感(图2)。

图2 美术与植物学相结合Fig. 2 Combination between aesthetics and botany

3 园林美术课的构建目标

园林美术课是园林专业中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及造型创造能力[11]。但园林美术的现状却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沿袭美术院校设置,一成不变体现了纯美术基础方面的内容和技法,导致美术知识与专业知识严重脱节,所受训练不能很好地在园林设计中发挥作用。人的“记忆”是思想的基础,是大脑皮层中直觉和知觉所转化而成的信息。但是,单纯的记忆仍然无法产生美感,还需要经过“联想”来产生质的变化。记忆将过去的经验重现,并将其他时空中相关的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构成“联想”。因此美术课模块式嵌套模型构建的主要目标是将学生的记忆通过技艺训练与联想,产生美感。

具体实施方针如下:(1)内容综合化。即知能一体化,其内容融合了各门传统学科课程的相关知识、技能;从素质核心和能力本位的角度出发,按照一个种类的能力和素质为一个模块的原则进行划分。(2)目标能力化。即以专业课程所需要的具体能力(素质)为培养目标。(3)操作内驱化。即模块的划分既要符合认知规律,又要符合活动规律,调动学生积极性。(4)形式感性化。即模块内容的表现形式讲究感性与直观,一方面应图文并茂提升审美,另一方面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亲身感受和主动探究。(5)组合方便化。模块之间的关系有并列式、递进式两种,不论是何种关系,每个模块的内容都是独立的、完整的,能很方便地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组合。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参考资料和知识拓展。例如,学生乙在园林史的学习中,对中世纪修道院园林风格产生浓厚兴趣,教师为其提供诸多相关资料,并鼓励其以此为主题进行创作;同学丙喜爱花艺,教师可为其提供不同的支撑材料(图3)。

图3 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点设置不同内容的作业Fig. 3 Different homework for different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interest points

4 园林美术课的模块嵌套设计

4.1 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规划

建立模块式嵌套模型的基本设计思路:(1)对所有专业课需要的能力进行分解,将其中需要共同掌握的能力确定为核心能力,从而确定基础与核心课程模块;(2)将该范围内适用于各个具体课程的特殊能力确定为选择性能力,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计能力与拓展课程模块。少量核心课程模块和众多方向性课程模块组合成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图4)。

图4 园林技术专业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规划路线Fig. 4 The course planning route of landscape technology major based on ability standard

4.2 园林美术课模块设计

园林美术课有两大难点:(1)农林类园林专业属于非艺术类招生,学生艺术基础弱,但理论学习能力强。因此设计模型时有效地利用理科生在美术学习上独特的思维优势,实现科学理论与艺术素质培养的紧密结合,遵循“理性教学—感性学习—综合创作”的培养模式的构建[12]。(2)课时少和技能训练需要大量时间之间的矛盾。解决的方法是在任务内容和成绩评定设置等级,因材施教,不“一刀切”,让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课外的辅导,自身也需要投入更多的训练时间[13]。基于以上理论与难点,园林美术课的主要模块如表1所示,总学时为144学时。

4.3 嵌套模块化的美术课特点

根据表1内容不难发现,模块式嵌套美术课将现有的美术课程体系(素描、色彩)和其他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整合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完成美术技法的学习和应用。

表1 园林美术课模块设计Tab. 1 Modelling design for landscaping art courses

(1)重点转移。园林专业中美术课是作为园林设计的基础课而开设的,课程特点也是以园林所需实物造型特点为主。因此将传统的石膏像、静物绘制变为简单石膏体与园林写生相结合,增加植物、山石、水体、铺地、园林小品、建筑的写生。

(2)媒介转换。将传统铅笔素描与炭笔园林写生相结合,采用炭笔作为素描向抽象的钢笔画转换的桥梁;将传统的水彩和水粉的学习改为彩色铅笔和马克笔,更好地与园林设计及效果图绘制相结合。

(3)思维方式转换。在传统的临摹与写生训练基础上加入更多自主设计的分量,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构图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美术作业”变成“带有设计成分的个人作品”,打破学徒式的初学者模式,激发创造力。根据园林专业的职业需求,学生需要具有整体布局的能力,宏观的构图、透视能力和处理矛盾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不但要练习技法,还要在已有基础上发挥想象力进行第二次创造。

英国经验派的霍布斯提出“观念的联想”理论,认为由于观念的联想,许多本来各不相关的表象,走进拢来,构成亲切相近的审美意象[14]。园林专业开设美术课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进行美术创作,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造型及思维能力,更加强调其在专业中的实用性。因此要尽可能在短时期内很好地找到美术与园林的结合点。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以某种植物为主题,要求学生采集标本,绘制植物的花叶等形态,进行花艺设计,最终收集该种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并绘制效果图(图5)。该作业层层递进,以链接美术与园林专业课的一体性。

图5 植物景观运用层层递进的训练Fig. 5 Progressive training of the plantings

5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园林美术课模块设计

5.1 美术课与专业课的嵌套关系

本课程作为园林技术的专业考查课程,目标是对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进行两项基本训练:造型能力的训练,掌握构图、比例、结构、空间等表现方法;创意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与空间造型,为园林设计专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园林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基础美术的学习,正确掌握审美的基本要素,能够独立地运用美学基本原理,分析艺术作品的美感形成以及一般规律。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的多次反复,加深美学理论对专业设计的指导意义,提高艺术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在园林美学方面的审美修养,为园林设计、园林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嵌套模型的设计中,关键点和难点在于用科学认知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用美术训练有机地穿套起前导专业基础课与后续专业课,让美术课既成为专业基础课的辅助工具和实践手段,又为后续专业课的技能储备。基础、专业、拓展三个模块中的各项训练,根据所对应的嵌套专业课彼此相连,又可以分为写生、构成、表现手法三条主线。在这三条主线上,训练内容从易到难级级递进。模块—主线—课程环环相扣,形成紧密的美术训练体系。图6所示为按主线将表1的训练任务进行分类,以及和前导及后续专业课的嵌套关系。

图6 训练主线与前导、后续专业课的嵌套关系Fig. 6 The nes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main line and follow-up specialized courses

5.2 嵌套后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

美术课的改革保持了传统美术课的基础训练,但通过与专业课内容衔接,让这些基础技能不再停留在“基本功”的状态,而转化为专业课的隐性能力,使后续的专业课能够更好地进行。

(1)写生系列:压缩石膏体写生课时,素描以园林写生练习为主,与各种植物的季节性变化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园林环境的表现能力。

(2)表现系列:将钢笔、彩色铅笔和马克笔的练习融入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以美术的形式完成专业基础课作业,并加强效果图的先行练习,为园林设计的最终图纸表达提供基础。

(3)构成系列:在“色彩构成”训练后紧接“植物色彩配置”训练,利用色彩构成思路配置植物色彩,为日后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提供理论和美学基础。在立体构成训练后增设园林空间采集,将平面练习与立体创作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空间造型能力。

(4)美育系列:配合课程思政,将课堂练习与艺术鉴赏相结合,加强学生素质的教育。

案例教学中的另一项实验是训练学生对植物制图的完整认知。该训练结合美术与园林制图,让学生的大脑对“阔叶乔木”这个信号条件反射地出现实物图像造型、色彩、平立面及素描意象(图7)。这一实验收到很好的效果,极大提高了学生园林制图的美观性,并且能够主动调动大脑,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

图7 植物的完整概念认知作品Fig. 7 Works of complete conceptual cognition on plants

5.3 美术课改成效

以往的美术课是学生按照老师规定的内容进行临摹和写生,这就导致学习过程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热情。嵌套模块式教学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教师的工作由强制灌输变为引导支撑,可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该教学模式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美术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美术课与其他专业课之间建立了强有力的纽带,美术课也真正起到了先导课程的作用。

与传统教学相比较,课改后的学生对美学的概念及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表达自身美感的方法也得到明显增强,能够将无意识的感性进行理性的提炼;通过加强的绘画训练更大地提升了审美能力,能熟练掌握园林摄影的技能与基本的园林绘画技能;还从中培养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图8所示的作业中,打破了常规美术课的内容,以拼贴、模型制作、摄影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手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减少压力,让学生的思路自由驰骋。这样的作业看似简单,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排版和统筹设计时提升了美感,获得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图8 阳光花园表达Fig. 8 Sun landscape expression

除了技能上的提高,课改让学生从知识碎片的学习,转变为知识构架式的不断完善,对事物的看法更加整体和全面,使他们能够以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图9所示为案例教学中富有创造性与挑战的“绘画接龙游戏”。第一位学生任意画一个物体,第二位学生以此意象进一步发挥,第三位学生进一步扩展内容绘制新的画面,以此类推。这项作业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绘画技巧,而且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内在纽带,改变他们内在的思维、行为及道德准则,让艺术的魅力投射在每个人身上,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脑功能的构建与发展。

图9 绘画接龙游戏Fig. 9 Painting game

6 结语

为加强学科知识间的联系,使教育对象在实际应用中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进而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与能力,课程综合化逐渐成为当今课程改革的热点和趋势[15]。由于模块课程体系是在打破原有学科课程体系基础上进行构建,因此各个模块课程必须做好对原有各学科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处理。但本研究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的个人知识体系与个性倾向会影响教学效果。后续将对此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求更好的教学改革方案。

猜你喜欢
嵌套美术课专业课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兼具高自由度低互耦的间距约束稀疏阵列设计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美术课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论电影嵌套式结构的内涵与类型
嵌套交易如何实现逆市盈利
巧用嵌套交易实现逆市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