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廷,闫玉红,喻靖傑,陈筱雨,卢传坚,3,4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2.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3. 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120;4.广东省中医证候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120)
银屑病作为一种免疫或炎症介导的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的皮肤病,以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多见,初起为红色丘疹,可由点滴状扩大融合成斑块状,白色鳞屑、发亮薄膜和点状出血是其典型特征,并可见指(趾)甲点状凹陷,病情多呈现出冬重夏轻的季节性变化。目前研究认为银屑病的发病是由遗传、环境及免疫因素互相作用导致的[1],其中细胞因子在银屑病的病理生理学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2],角质形成细胞易在炎症介质的刺激下异常增殖[1]。药理研究结果表明白芍总苷(TGP)能够发挥调节免疫、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可对IL‐8、IL‐10、IL‐17、IL‐23、IFN‐γ、TNF‐α 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产生影响[3,4],所以在临床上使用白芍总苷治疗皮肤病的情况不少见,对于银屑病亦有一定的疗效。目前,白芍总苷与银屑病患者细胞因子相关性的Meta 分析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应用Meta 分析探究白芍总苷对银屑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1)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2)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标准确诊为银屑病的患者;(3)干预措施:对照组为不含白芍总苷制剂的其他药物或物理治疗等,试验组为白芍总苷制剂联合对照组用药;(4)结局 指 标:主 要 指 标 为 细 胞 因 子(IL‐2、IL‐4、IL‐8、IL‐10、IL‐17、IL‐18、IL‐23、IFN‐γ、TNF‐α)检验值;次要指标:治疗有效率或PASI 评分。由于各研究对总有效率的定义存在差异,为便于统计,将各研究的疗效标准统一如下: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观察性研究、动物实验、体外细胞实验、会议、综述、经验类文献;数据不完整。
运 用 计 算 机 检 索CNKI、SinoMed、Wanfang、VIP 四大中文数据库和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 三大英文数据库,检索的时间起止范围为建库至2020 年5 月。以主题词和自由词组合的方法,中文检索词包括:“银屑病”、“白疕”、“白芍总苷”、“细胞因子”、“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等;检索英文单 词 包 括:“psoriasis”、“cytokine”、“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randomized controlled”等。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工作由2 位独立的研究者按照确定好的纳排标准完成,并互相检查校对。如出现异议,由2 名研究者商讨决定,关键时征询第三方观点。将检索到的所有文献导入Endnote X9 进行初步查重后,再阅读题目、摘要以删去不相关的文献,最后浏览剩余文献的全文内容后筛选出必要信息。所需数据信息经提取后整理到Excel 表中,主要信息为第一作者、发表年份、各分组的样本量和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报告。
采用Cochrane Handbook 5.1.0 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的质量评价,分别从随机序列生成、分配隐藏、盲法实施、数据完整性、选择性报告偏倚和其他偏倚6 个领域,作出high risk、low risk和unclear 三种评价。
使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计量资料的效应值用均数差(MD)描述,计数资料的效应值用比值比(OR)描述,两者均取95% 置信区间(CI)。采用X2定性和I2定量对研究间异质性进行检验,当I2<50%,P>0.1 时,认为异质性低,可直接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若I2>50%且P<0.1,认为异质性明显,需先探究异质性的来源,并进行亚组分析可能引起异质性的原因。若异质性仍存在,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并通过敏感性分析来检验结果的稳定性。
从上述7 个数据库中共检索出180 篇文献,其中 万 方64 篇、CNKI 50 篇、SinoMed 34 篇、维 普27篇、Medline 3 篇、Embase 2 篇、Cochrane Library 0篇。通过数次筛选后,最终纳入文献11 篇,总计受试者998 例,其中试验组502 例,对照组496 例,具体流程见图1。各研究纳入受试者的基线资料,组间一致性良好,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详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Tab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cluded literature
图1 文献筛选流程Fig 1 Literature screening process
尽管各研究基本都报告了指定的结局指标且数据完整性良好,但只有5 项研究采用了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4 项研究使用的随机分配方法不详,胡银娥的2 项研究则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配,故评为“高风险”。分配隐藏方面,除胡银娥的2 篇文献评为高风险外,其余研究均未提及;因所有研究均无法对受试者和研究者设盲,评为“高风险”;所有研究均未说明是否对结局评价者设盲,故评为“不清楚”;综合起来看,纳入研究的质量偏低,具体评价情况见图2。
图2 偏倚风险评估汇总图Fig 2 Summary graph of risk of bias assessment
2.3.1 细胞因子 共纳入11 篇文献,结果显示两组对比的总效应量MD=−10.97,95%CI(−15.56,−6.37),P<0.000 01,表明TGP 能够显著影响银屑病患者体内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异质性检验P<0.000 01,主要来源于细胞因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亚组分析的结果提示服用TGP 后,以下4 种细胞因子的检测值出现明显的回落:IL‐2[MD=−11.42,95%CI(−13.21,−9.63)]、IL‐8[MD=−15.67,95%CI(−24.58,−6.76)]、IL‐23[MD=−16.12,95%CI(−25.04,−7.20)]、TNF‐α[MD=−20.76,95%CI(−27.25,−14.28)]。而 在IL‐4、IL‐17、IL‐18、IFN‐γ 4 个亚组中,试验组的检测值总体表现出低于对照组的趋势,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IL‐10 亚组,试验组的检测值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
图3 细胞因子的Meta 分析森林图Fig 3 Meta⁃analysis forest plot of cytokines
2.3.2 治疗有效率 有9 项研究报告了治疗有效率这个指标,因各研究之间无明显异质性(P=0.90,I2=0%),遂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两组的有效率具有明显差异,联合使用TGP 的效果要优于未使 用 TGP[OR=3.57,95CI%(2.58,4.94)]。见图4。
图4 治疗有效率的Meta 分析森林图Fig 4 Meta⁃analysis forest plot of treatment response rate
2.3.3 PASI 评分 有7 篇文献的结局指标报告了治疗后PASI 评分情况,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表明单独常规治疗(口服西药、外用药膏或NB‐UVB)降低患者PASI 分数的效果差于联用TGP。异质性检验P<0.000 01,I2=92%,推测异质性来源与疗程不同有关,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亚组分析,见图5。
图5 PASI 亚组分析森林图Fig 5 Forest plot of PASI subgroup analysis
2.3.4 敏感性分析逐项剔除单个研究后对其他研究进行Meta 分析,由图6 可知第13 项研究(胡银娥IL‐10)对总合并效应量影响最大,如果去掉它,合并效应量由−1.60(−2.26,−0.94)变为−1.99(−2.60,−1.37),其他研究则对总合并效应量影响不大。
图6 敏感性分析结果图Fig 6 Sensitivity analysis results
目前认为,T 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是导致银屑病 最 重 要 的 免 疫 因 素[16],而IL‐2、IL‐4、IL‐17、IL‐18、IL‐22、IL‐23 等多种白细胞介素都能够刺激活化T 淋巴细胞增殖,从而诱导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产生炎症反应。IL‐8对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能够促使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新的血管生成[17]。并且,炎症介质之间也存在着级 联 反 应,IL‐23 能 够 促 使Th17 细 胞 合 成IL‐17、IL‐22 等并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使其产生大量其他的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和抗菌肽等来加强免疫应答[18,19]。TNF‐α 则可通过活化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进而诱导、强化银屑病炎症浸润的病理状态[20,21]。
白芍总苷治疗银屑病治疗,呈现出的主要是负向免疫调节的生物学特性。既能抑制T 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使炎症因子释放减少,也能对HaCat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活动产生直接抑制效应[22],从而降低炎症介质在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稳定自 身 免 疫 系 统。黄 爱 萍[23]的 研 究 发 现IL‐8 与TNF‐α 是银屑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TGP 能够通过抑制两者的异常表达来治疗银屑病。张宇虹等[24]的研究结论表明白芍总苷能够显著控制IL‐17、IL‐23 的异常高表达,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状态。王红权等[25]的研究则指出TGP 对IL‐2 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本研究共纳入11 个临床研究,对于主要结局指标细胞因子,TGP 能够缓解银屑病患者的炎症反应[MD=-10.97,95%CI(-15.56, -6.37)],其中对IL‐2、IL‐8、IL‐23、TNF‐α 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而对IL‐4、IL‐17、IL‐18、IFN‐γ、IL‐10的表达也具有影响,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使用TGP 的试验组在治疗有效率、降低PASI 评分两方面均优于未使用TGP(P<0.05)。由此,本研究从循证医学的角度验证了TGP 可以通过减少IL‐2、IL‐8、IL‐23、TNF‐α 释放的药理作用,从而发挥改善银屑病皮损的临床效用。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文献数量少、样本量不足,整体质量不高;(2)各研究间存在用药疗程、受试者基线皮损严重程度不同等临床异质性;(3)各研究使用的检测方法不尽相同、检测试剂的灵敏度不明确,以上因素均会影响到研究结论的稳定性,因此期待有更多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以提供高级别的循证依据。
作者贡献度说明:
陈文廷:文章主笔;喻靖傑:修改;陈筱雨:校正与查重;闫玉红、卢传坚:指导文章创作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