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音乐之山歌

2022-06-21 03:21:19罗佳怡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信天游山歌民歌

罗佳怡

摘要:在很久很久以前还没有出现音乐时,人们的生活是灰暗且枯燥的,音乐的出现仿佛给沉闷的劳动生活带来了光亮。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淳朴的劳动人民为了丰富苦闷单调的劳作生活,而创造出了许多体现人类劳动和生活智慧结晶的歌谣,在这其中,民歌就是最好的代表,而山歌更是民歌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关键词:民歌;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信天游;花儿

在人类文明和每个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都少不了音乐的陪伴。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气候,会孕育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但每个民族的人民都会不约而同地用歌谣来展示他们独特的文化,传递他们质朴的感情。从古至今,生长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人们,创作出了许多带有自己本民族风格特色的歌曲,并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口口相传而将歌曲传承下来,其中,一些特别优秀和独具特色的经典民歌,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流传至今。

在旧社会底层生活的劳动人民,往往备受物质贫乏和精神欺凌的双重压迫,为了表达对奴隶主和封建地主阶级的不满,以及缓解艰苦烦闷的劳作中产生的疲惫,人们或独立、或集体地创作出来了许多或描写劳动、或反映生活、或规劝人生、或鼓舞斗志、或反讽时局、或畅想未来的各色歌谣。而山歌,则是民歌中风格最独特、生命力最强的一个分支,在荒凉高原、在险峻大山、在广漠丘陵,各种各样的山歌比比皆是。

生活在高原或山区的人民,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一般居住得都比较分散,一个家族或是一个村庄的居民大都集中聚居在山谷,或是沿山势走向在山谷的两边筑屋隔山而住,有些大的村庄或家族聚居地甚至中间隔了好几座大山。在长期的生活历练和实践中,人们发现需要放大音量、拖长音调,才能让自己的声音在崇山峻岭间穿过,才能让住在山谷对面或山背远处的人听到自己的呼唤,从而达成声音联络的目的。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人们对环境的适应,有很多生活在山区的人民,经过多年的反复练习和实践,练就了独特的好嗓子,歌声嘹亮动听,穿透力强。这些地区的山歌也同样符合这种特征,曲调大多高亢爽朗,节奏自由富有生机。人们用这些山歌互相联络生活、交流感情、消除寂寞、缓解疲劳。山歌大多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中被创作出来的,有感而发,即兴而来。山歌的旋律大多简明易懂,朗朗动听,适合传唱,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山歌的节奏一般都较为自由,在不同的劳动或生活中,人们所演唱的不同歌曲,其节奏也会变化万千、风格迥异。人们用歌声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反映出时代的波澜壮阔、迭代变迁。

山歌的分布范围很广,题材也十分丰富。人们在进行生活和各种劳动时,都会自娱自乐地编撰山歌、吟唱山歌,用以提振人心、鼓舞土气、倾吐心声、指引节奏、提高效率。譬如说,在行路时会吟唱歌曲,以缓解匆匆赶路时双腿的疲乏;在砍柴时会吟唱歌曲,以增添高举柴刀时手臂的力道;在聚会时会吟唱歌曲,以交流朋友或情侣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在围炉起舞时吟唱歌曲,以引领男女老少纵情欢舞时的舞步;不一而足,等等等等。山歌在整体上可大致分为三大类: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以及一般山歌。

田秧山歌一般会出现在插秧、耕田等与耕种有关的劳动场景中,当在烈日炎炎、酷暑难忍的时候劳作时,人们往往会唱起田秧山歌,一来是渲泻耕作的欢欣和对未来丰收的期盼,二来是假借欢快的歌声给自己加油打气,分散注意力,使在酷热田地中耕种的自己相对好受一些。尽管这听起来与民歌中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劳动号子的作用有几分相似,但与劳动号子相比,田秧山歌具有更高的艺术性与观赏性,其旋律也更优美和复杂,喜欢吟唱田秧山歌的人也更多。虽然与劳动号子相比,田秧山歌具备更多的优点,但劳动号子引领节奏的优点,却是田秧山歌所不具备的。民间习惯性称田秧山歌为田秧歌,江浙一带的田歌、安徽地区的秧歌、苏北地区的秧号子指的都是田秧山歌。在我国南方的一些省份,开荒时还会专门请人在田边唱歌,给枯燥单一的田间劳作增加了不少乐趣,既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也鼓舞了士气,人们在劳动中兴致来时,也会在田野中与同伴们放声高歌。田秧山歌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生活最淳朴的热爱,以及能苦中作乐的乐观心态。

荒凉壮阔的牧区往往能孕育出自由悠长的歌谣,让人听了不由地心驰而神往,仿佛置身于壮丽草原的画卷中。放牧山歌一般是牧民或者牧童们放牧时颂唱的歌曲。它没有一般山歌那么热烈高调,也许是受到辽阔草原大环境的影响,歌曲旋律大都比较舒展平和。歌声中所包含的也不仅仅是对牛群羊马的吆喝,更是包含着对草原上令人陶醉风景的眷恋,包含着对纯朴牧民们宽阔胸襟的赞叹。听着高亢嘹亮的放牧山歌,人们眼前仿佛就会展现出一幅画面: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结队的羊儿马儿在茵茵绿草中或嚼草、或闲逛、或耳并厮磨、或撒腿狂奔;蔚蓝的天空中,几只不知名的鸟儿,用灵动的翅膀划开静谧的苍穹,从草原高空游弋而过;一个满脸沧桑的牧人,独自骑着一匹不甚高大但却壮实的马儿,信步跟在羊马队伍的后面,声嘶力竭地喊唱着属于他一个人,同时也属于整个大草原的牧歌。他们用嘹亮宽阔的嗓音唱出了家乡的美丽,唱出了心上人儿可爱的样貌,唱出了深藏在心中的思念,他们用自己的歌声来陪伴孤独的自己和寂寥的放牧时光。当然,在广漠草原上回响的也不全是略显高亢、沉重和孤寂的成人牧歌,間或地,人们也可以看到在草地中嬉戏的牧童,也可以听到牧童们所唱的放牧山歌,牧童们的歌声,就会比较富有情趣,曲调活泼,歌词多为相互间的打趣和嬉闹。

山歌分出的三大类别中占比最大的就是一般山歌。一般山歌数目庞大,分类繁多,分布甚广,每个不同的地区都有着能代表当地风俗特色的山歌。像陕北、宁夏东部、内蒙等地的山歌被称作“信天游”;山西、陕西一带最为流行的山歌叫做“山曲”(内蒙也称作爬山调);甘肃、青海、宁夏等地最有代表性的山歌名叫“花儿”,也被称作“少年”。“信天游”、“山曲”和“花儿(少年)”都是经典的北方山歌,它们都来自北方的高原或牧区,自由的节奏、高亢的歌声、悠长的曲调以及独特的拖腔是它们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属于高腔山歌。北方山歌多使用上下呼应式二乐句结构,旋律起伏较大,音域宽,跨度大,音乐富有高原苍凉、壮阔的浓郁气息。如同对联的上下联一般,北方山歌上句的旋律大多呈上扬的趋势,情绪高昂,下句情绪内收缓和,旋律大多呈线性曲折下降,最后落在调式主音上结束。“信天游”、“山曲”和“花儿(少年)”虽然共性的特点比较多,但因为各自发端和起源之地的环境不尽相同,导致它们形成各自不同的音乐特点:“信天游”的歌词大多是歌唱爱情与诉说心中的苦闷,风格最为粗犷;“山曲”与“信天游”相似,歌词内容描写的多为男女恋情,但风格更为细腻一些,旋律起伏也更大一些,经常出现六、七度甚至更大的音程跳进;而“花儿(少年)”的歌词却相对要含蓄内敛一些,节奏自由,旋律起伏大,常常进行音程的连续跳进,音调曲折。

南方山歌多为平腔山歌,不像北方高腔山歌那样高亢悠长,南方山歌较为平缓,拖腔较短。但是受到南方复杂多变的地形、民族分布、方言众多及气候等诸方面的影响,南方山歌的种类更是浩如烟海,不像北方山歌只集中在“信天游”、“山曲”和“花儿(少年)”那几种。南方山歌分布范围广且分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云南的弥渡山歌、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家山歌、四川地区的晨歌、江浙一带的吴歌、湖北湖南地区的五句子山歌等等。相较于北方山歌,南方的山歌较为清新柔和,风格委婉。整体节奏较为规整,旋律起伏小,音域窄,音程跳进少。

由于音乐与环境、语言及年代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地区的山歌有着不同的音乐特点。像华南、中南、华东等地区语言的语调较为平缓,没有什么起伏,所以这些地区的歌曲也多为柔和流畅的风格,音域窄,没有大幅度的音程跳进,节奏较为规整。而西北一带的方言语调起伏大,因此导致当地的音乐多是高亢热烈的情绪,音域宽阔,节奏自由,旋律上下波动大。一般来说高腔山歌、北方山歌节奏较自由,曲调高亢嘹亮,旋律起伏大,旋律性强;而平腔山歌以及南方山歌则节奏较为规则,曲调平和流畅,旋律起伏小。但也有例外的,比如云南的山歌中就经常出现大音程的跳进,旋律性极强,这在种类繁多的南方山歌中算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存在吧。

最常见的山歌句式结构有上下句、四句式以及五句子。上下句也就是之前提到的上下呼应式二乐句结构,在山歌中的运用非常普遍,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上句起兴,下句点题。上句的旋律一般呈上扬趋势,起到推进的作用;下句的旋律一般会曲折下降,最后结束在主音上。四句式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句起兴,第二句承上,第三句转题,第四句点题,四个乐句构成一个完整的“起--承--转--合”结构。五乐句式一般应用于之前提到的湖北、湖南地区的五句子山歌中,五个乐句中一般有两个乐句基本相同,是“起--承--转--转--合”的结构。

山歌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们记录了生活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人们最真实的喜怒哀乐与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在备受压迫的旧社会,人们通过吟颂山歌,可以发泄些许对社会、对世道的不满;在单调辛苦的劳作生活中,人们通过吟颂山歌,可以倾诉耕作之苦,可以畅想丰收之乐,可以用歌声来慰藉精神。因为山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自古至今,数百年甚至上千年間,虽然经过无数的自然灾害、战争涂炭、朝代更迭,致使无数的山歌灰飞烟灭、遗失沉寂,但还是有数量庞大的山歌得到了传扬和继承,保留下来的许多经典山歌,为我国民间音乐的研究和传承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和学习样板,这是音乐的幸事,也是文化的幸事,更是民族的幸事。

参考文献:

[1]《低徊狂放的中国音乐上册》来源:辽海出版社 2008-02-01

[2]《音乐艺术》来源:河南大学出版2005-01-01

[3]《中国音乐艺术欣赏》来源:辽海出版社 2011-08-01

[4]《青少年素质教育必读文库下基础知识十二》来源: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8-05-01

[5]《音乐知识与鉴赏》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8-09-01

[6]《初中音乐教材民歌部分案例分析与设计》来源:学位论文河南师范大学 2016

[7]《汉族民歌分析》来源:学术期刊《无线互联科技》2014年12期

[8]《试论龙泉山歌的音乐特征—一以《采花》和《啰啰味》为例》来源:学术期刊《黄河之声》2017年15期

[9]《湖北长阳原生态民歌传承保护研究》来源:学位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2014

[10]《汉族民歌歌词的文化内涵研究》来源:学位论文 天津师范大学2006

[11]《谈中国民歌的三种体裁》来源:学术期刊《大众文艺》2013年12期

[12]《来自远方的呼唤:民歌民乐的故事》来源:书籍数据 专利文献出版 1994-08-01

猜你喜欢
信天游山歌民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信天游故里靖边的《信天游》
百花(2021年6期)2021-10-07 06:27:26
山歌
黄河之声(2021年7期)2021-06-21 13:59:22
信天游唱给亲爱的党
咏退休族
三百山山歌
心声歌刊(2019年3期)2019-06-06 02:52:32
苗山歌
民族音乐(2018年2期)2018-05-26 03:04:34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散文诗(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11
信天游
宝藏(2017年10期)2018-01-03 01:53:57
藤县水上民歌
西江月(2017年4期)2017-11-22 07:24:05